13虞美人3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13虞美人3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06 16:5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虞美人李煜学习目标1、反复朗读本词,达到当堂背诵。
2、通过对词中意象、意境及关键词句的分析深入体会作者在词中抒发的思乡之情和亡国之恨。
3、了解词人在词中所用的对比、比喻、夸张等艺术手法。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籍贯:徐州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词人
信仰:佛教
词作: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男女恋情,风格绮丽柔靡 。后期则描写了思乡之情,亡国之恨以及对昔日生活的怀念,风格凄凉悲壮,意境深远 。
 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投降,被送往汴京,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两年后,他41岁生日时(七夕之夜)作《虞美人》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了宋太宗,不久,李煜饮所赐牵机药酒被毒死,该词便成了后主的绝笔之作。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李煜词的特点——本色、真性情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国破家亡的不幸。
二、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是丽质天成,不靠容饰和辞藻。
三、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
四、把自身所经历的国破家亡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
这首词作者运用了哪些意象,创设了哪几幅生动形象的画面? 春花秋月、往事、小楼、东风、故国、明月、雕栏玉砌、朱颜、一江春水。
作者运用这么多意象,创设了生动形象的一幅幅画境:春花秋月图 ——小楼东风图——故国月明图。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名虽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生命已经绝望之时,“春花秋月”是对他的一种讽刺,让他觉得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这里是以乐景衬哀情。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什么?即作者怀念的是什么? 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 尊荣富贵的生活; 精神上:欢乐、自由、尊严、生存的安全感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
“又”字表现了什么意味?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时光飞逝,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为什么词中两次提到“月”?联系学过的诗歌,谈谈“月”这个意象有何特定含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是故乡明。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怀念故乡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我寄愁心与明月。
——怀念亲友典型意象“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请大家体味“只是”二字,如果换成“可惜”行不行?不行:
一、诗歌贵在含蓄,“可惜”太过直露。
二、他遥望南国感叹,“雕栏”“玉砌” 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那里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 ,“是”含有即成事实无法改变之说,含蓄表达出这两个字的叹惋口气,传达出了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5、“朱颜”的含义是什么?词人的容颜,
后宫佳丽的容颜,
国家的容颜。6、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改”朱颜 (经历风吹雨打)
地位 (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
心情 (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永恒的“春花秋月”今非昔比的“往事”年年到来的“东风”不堪回首的“故国”应犹在的“雕栏玉砌”已改的“朱颜”不变的“外物”巨变的“人事” 对比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提示:①修辞手法;②表达方式这是自古以来写愁的名句,它好在哪里?  ——设问、比喻、夸张。
  用春水来比喻愁,
  愁思像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写出了愁思的多;
  又像春水长流不息,无穷无尽,写出了愁思的绵长。 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表达出感情在奔流中直冲理智大堤的力度。
用远离自己而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当然含有怀念故国之情,情感更为深沉。
是前面六句水到渠成的自然升华,感情大胆率直,喷薄而出,不可遏制。
1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
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李煜
6遍问人间烦恼填胸臆,
量这些大小的车儿如何载得起 王实甫
7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 时雨。 思考: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朱颜:经历风吹雨打
地位:一国之君为阶下之囚
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朱颜改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三组对比:*虚实结合,情景交融 春花秋月
实 小楼 “物是”
东风 (自然永恒)
明月

往事
虚 故国 “人非”
雕栏玉砌 (人生无常)
朱颜
一江春水 情
探讨本词的艺术特色: 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丰盈而且沉重。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把抽象的愁绪化成形象的东流水。 比 喻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思考:作者运用前面的三种艺术手法主要表达了什么感情,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愁为什么而愁?愁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
离家之痛
思乡之苦
此词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故国之恋: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的美好生活,自然会招来杀身之祸。这首词充满悲恨凄楚的感彩,感情深沉强烈,大胆抒发故国之思与亡国之恨。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法) 缪塞 有人说,《虞美人》不仅是写李煜个人的愁苦,还有极大的概括性。请具体说明这一点。 所有具有深悲剧痛的人都怕回忆过去的美好岁月,都可能因愁苦不堪而容颜憔悴……尽管他们与李煜的愁思未必相同,但都可能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悲愁心态。《虞美人》正是真实形象的写出这些人的感情痛苦,从而撼人心魄,传诵千古。 今天的读者并无李煜那样的遭遇,为何也能被他的词感动? 李煜后期的词发自内心,写的是从未有人写过的作为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流露的又主要是追惜年华、感慨人事、哀叹命运等容易引发普通人共鸣的情绪,兼以他采用了唐五代词人少用的白描手法,以清新之语抒写真挚之情,因而形成独特的风格,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成为我国词坛的一代词家。李后主的词内容博大,因为他不是从外延来理解认识世界,他是从内心来感受这个世界的,他坦率地表达出来,毫不遮掩,这是他作品成功的地方,也是命运中止的地方。 后主忏悔录 (高考优秀作文)
甲申之春,二月既望,朕为大宋囚于汴京西楼。是夜月明星稀,举目眺望,甚为悲凉。朕叹其“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物是人非,何其哀也。朕身系南唐后主,可谓至尊。自幼生于幽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可谓真矣;通四言五律,百家诗文,可谓慧矣;奈何国破家亡,百姓流离,是朕忘记为君之责所致也。今作此书,以诫后人铭记自身责任,铭记朕之教训。 古之先贤,非独具慧心耳,善铭身之义务而记己之责任最不可少。勾践铭记夫差之辱,卧薪尝胆,与民同作息,遂灭吴;汉高祖铭记“修养生息”之策,遂兴汉;唐太宗铭记“民贵君轻”之理,故有大唐基业百年。古语云: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在其位则谋其政,是使为君者勿忘自身之责任,深铭记之,强国方才有望。 尚记当年,朕束发而行,荣冠登基,而是时之南唐,已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朕即位,理当图先帝遗诏,铭记身之重任,重整我南唐旗帜,而朕未如是也:终日游于花前,玩于月下,乐以丝竹,食以山珍,携美人而惜春宵苦短,执玉扇而叹六宫无色。朕所为之荒唐,可见一斑,所谓兴国之责已付诸东流。 宋既立,太祖野心勃勃,大有囊括四海、包举宇内、并吞八荒之心。是时南唐,几为鱼肉,而朕未醒悟,溺于作辞赋诗之中,不谙国事。须臾,宋灭诸小国,一夜之间,百姓为所虏,朕终身陷囹圄矣。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朕悲慨莫名。朕上愧先皇,下怍子民矣。 或曰:何至于此也?是朕贪图享乐,忘记君主责任,未深铭记所致也。悲哉!悲哉!朕若知此理,又何至于此也?今者“雕栏玉砌”皆不在矣,唯留阑珊之春意积于心头,其薄薄之罗衾怎耐五更之严寒。朕只于梦中感身不是客矣。
呜呼,往事不堪回首,来日犹不可推知。多谢后世为君者,当勿忘身之责任,深铭记之,以朕为鉴,莫若孤王。如此,则幸之至矣!
南唐后主李煜笔
甲申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