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部编版七上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部编版七上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06 20:35:52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莫顿·亨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美国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的场景,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但是军令如山,第二天出发时,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8000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所要做的,就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行,这个,并不难做到,只要努力。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被称为孤胆英雄。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同学们猜猜这个飞行员叫什么名字?
莫顿
·亨特,美国作家。作者65岁时写下了他小时侯的那段经历,告诉了我们他为什么能成为“孤胆英雄”。
作者简介
默读就是带着一定目的(找出记叙文的六要素),不出声、快速地阅读。它是我们今后学习中用到的主要读书方法。
要求:用眼睛看书,不能用手指文章,也不能嘴里小声叨念。因为“出声”和“用手指文章”会影响眼睛的扫视速度。
默读课文







附和
怦怦
突兀

心惊肉跳
晕眩
小心翼翼
恍惚
抽噎
哄堂大笑

pēng


jīng
xuàn

huǎng


hōng
(地点)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
(时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1
2
费城
56年前一个酷热的七月天
第二关
情节梳理
(人物)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
(原因)我们去爬悬崖的原因是什么?
3
6
游戏玩厌,冒险登崖
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父亲
(经过)“我”在爬悬崖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结果)最终结果怎样?
5
6
父亲指点, 悬崖脱险
中途被弃,骑崖难下
7
记叙了在费城一个酷热七月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去爬悬崖,我被伙伴抛弃,骑崖难下,后来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成功脱险的故事。
你能根据刚才的抢答题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大意吗?
1、假如你是文中的“我”,爬悬崖事件让你产生了什么变化?从哪些词句可看出来?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变角色——认识人物








胆小畏惧变为自信勇敢
心里变化的词语:
毫无信心
信心萌发
成就感
心理描写
2、假如你是父亲,你会不会直接把孩子抱下来?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变角色——认识人物








这位父亲“安慰”“指导”“鼓励”孩子。是一位真正爱孩子,善于鼓励、教子有方的父亲。锻炼了孩子的勇气和毅力,增强了他战胜困难的经验和信心。
3、假如你是杰利,你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
变角色——认识人物








请来父亲帮助我脱险,他是个懂事、重友情的孩子,
是“我”真正的朋友。
4、假如你是其他三个孩子之一,你觉得自己做得对吗?
变角色——认识人物








嘲讽、留在危险石架、应互相帮助、想办法。他们是缺少同情心的人。
假设把标题变成《悬崖上的一课》,你觉得如何?为什么?你从文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在人生道路上,面对艰难险阻时,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大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变标题——理解主旨








 
请展开想象作出种种有可能的设想,为故事设计一个新的结局。
变结局———拓展延伸








板书设计
 局部品味
1最初:毫无信心
2继而:信心萌发
3最后:巨大的成就感
我下不去
我会掉下去
我会摔死的
这似乎能办得到
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
以小见大、心理描写
环境描写、卒章显志
请仔细读一读描写父亲的话,说说父亲是怎么帮助我脱险的?
父亲并没责备不听话的“我”,先是安慰“我”(他要和“我”一起回家吃晚饭);给“我”鼓励,给与信心和勇气(“你能办得到的。”;他还夸“我”,说“好”,让“我”不要担心;当“我”踩到了岩石后,他又一次夸“我”,说“很好”,并告诉“我”如何做下一步)。
巩固提升
一句古语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的一生少不了经受挫折与磨难,但也正是在战胜困难的经历中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充实而有意义。正像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让我们面对困难,鼓起勇气,大声地对自己说一声:“走一步,再走一步”。让我们在吴强的同题诗歌《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结束本堂课。
课堂小结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吴强)
溪流再走一步是江河,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天地就将不一样;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寒冬再走一步就是春天。
挫折再走一步或许还是败,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咫尺天涯路,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于是就没了下一步,于是就没了路……
路尽天绝处,不妨尝试再走一步。
万水千山,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课后作业
读了课文和吴强的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悟?你能写下来吗?2016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
课题
《走一步,再走一步》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分析记叙文章中的情事论理及其评略安排,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2.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记叙方法。3.感受我终于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一步一脚印来沉着应付的心理。
重点
了解课文中情事论理、以小见大,以实寓虚的记叙方法。
难点
学习正确对待困难,在困难面前不馁不躁,沉着应付的坚毅精神。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个美国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的场景,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但是军令如山,第二天出发时,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8000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所要做的,就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行,这个,并不难做到,只要努力。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被称为孤胆英雄。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一步又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讲授新课
一、默读课文: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阅读方法――默读。默读就是要求带着一定目的,不出声、非常快速地阅读。它是我们今后学习中用到的主要读书方法。
要求:用眼睛看书,不能用手指文章,也不能嘴里小声叨念;因为“出声”
“手指”影响眼睛的扫视速度。二、字词检测:首先我们来检测字词,哪组来展示?先读一遍,再带同学读一遍。三、情节梳理——抢答(1)(时间)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五十七年前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
(2)(地点)故事发生在美国哪个城市?(美国费城)
(3)(人物)文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我、父亲和其他五个小伙伴)(4)(原因)我们去爬山的原因是什么?(游戏玩厌,冒险登崖)(5)(经过)“我”在爬山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中途被弃,骑崖难下)(6)(结果)最终结果怎样?(父亲指点,
悬崖脱险
)(7)你能根据刚才的抢答题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大意吗?记叙了在美国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我和几个小伙伴去爬悬崖,我被伙伴抛弃,骑崖难下,后来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成功脱险的故事。四、课文探究一:变角色——认识人物刚才我们说文中出现了6个人,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几个人物。1)假如你是文中的“我”,爬悬崖事件让你产生了什么变化?从哪些词句可看出来?作者主要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胆小畏惧变为自信勇敢。心里变化:毫无信心
信心萌发
成就感2)假如你是父亲,你会不会直接把孩子抱下来?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这位父亲“安慰”“指导”“鼓励”孩子。是一位真正爱孩子,善于鼓励、教子有方的父亲。锻炼了孩子的勇气和毅力,增强了他战胜困难的经验和信心。3)如果你是杰利,你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杰利是一个怎样的人呢?请来父亲帮助我脱险,他是个懂事、重友情的孩子,
是“我”真正的朋友。4)如果你是另外个孩子之一,你觉得自己做得对吗?这四个孩子是怎样的人?
嘲讽、留在危险石架、应互相帮助、想办法。他们是缺少同情心的人。五、课文探究二:变标题——理解主旨1)本文原标题是《悬崖上的一课》,现变标题为《走一步,再走一步》你觉得哪一个更好,为什么?《走一步,再走一步》能更好点明文章主旨,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和想象。与文章结尾相照应。2)主旨: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3)你有什么收获?结合生活实际来说说。面对困难,不畏惧害怕,要冷静分析,循序渐进,克服困难。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实现远大理想,要从小事做起,小进步会积累成大成功。4)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以小见大六、课文探究三:变结局———拓展延伸 
展开想象作出种种有可能的设想,为故事设计一个新的结局。如:杰利找到的是“我”的母亲..杰利没有找到我的任何亲人..
杰利在途中劝说伙伴们一起回来帮助“我”杰利被伙伴们恶作剧地拉走,不允许他去报告“我”的家人,也不允许他独自来帮助“我”
课堂练习
请仔细读一读描写父亲的话,说说父亲是怎么帮助我脱险的?父亲并没责备不听话的“我”,先是安慰“我”(他要和“我”一起回家吃晚饭);给“我”鼓励,给与信心和勇气(“你能办得到的。”;他还夸“我”,说“好”,让“我”不要担心;当“我”踩到了岩石后,他又一次夸“我”,说“很好”,并告诉“我”如何做下一步)。
课堂小结
一句古语说得好,“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的一生少不了经受挫折与磨难,但也正是在战胜困难的经历中我们的人生才变得充实而有意义。正像歌中所唱“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让我们面对困难,鼓起勇气,大声地对自己说一声:“走一步,再走一步”。让我们在吴强的同题诗歌《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结束本堂课。
布置作业
读了课文和吴强的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悟?你能写下来吗?
板书设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共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