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数学期考复习六年级上册 比的认识一、考点1:生活中的比 (1)比的概念
1、两个数( ),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是比号,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 ),比号后面的数叫做
比的( ),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 )。
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 ),相当于分数中
的( ),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 ),
相当于分数中的( )。比的后项不能为( )。
2、两个数( ),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在6:4中,
6是比的( ),( )是比的后项,
比值是( )。相除后项比值分子被除数前项分母除数0相除前项41.5或一、考点1:生活中的比 (1)比的概念
3、两个数( ),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是比号,
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 ),比号后面的数叫做
比的( ),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 )。
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 ),比的后项相当
于分数中的( )。比的后项不能为( )。
4、两个数( ),又叫做这两个数的比。
5、6÷4=( ):( )=( )
9÷5=( ):( )=( )
7÷8=( ):( )=( )
相除后项比值被除数前项分母0641.5相除951.8780.875 比的认识一、考点1:生活中的比 (2)求比值
1、某班有男生30人,女生24人,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
比是( ),女生人数与全班人数的比是( )
2、2分米:1米=2:1。 ( )
3、如果a与b的比是3:1,那么a是b的3倍。 ( )
4、24:8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3。 ( )
5、15分: 时的比值是1.5。 ( )
6、 : 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1 。 ( )
7、小芳身高1米,妈妈身高165厘米,小芳与妈妈的身高
比是1:165。 ( )
5:44:9判断:×√×√××一、考点1:生活中的比 (2)求比值
8、40分:0.6时化简成最简比是2:3。 ( )
9、大数与小数的比是8:7,大数比小数多 ( )
10、3.6千米:2000米化成最简单整数比是( ),
比值是( )。
11、 : 的比值是( ),化成最简单的
整数比是( )
12、在一减法算式中,差是减数的 ,减数与被减数
的比是( )
A、1:5 B、1:9 C、4:9 D、5:9×√填空:9:51.8或3:2D一、考点1:生活中的比 (2)求比值
13、与 :3 的比值相等的比是( )
A、15:2 B、2:15 C、2:3
14、 :2的比值是( )
A、 B、 C、
15、与0.25:0.45的比值相等的比是( )
A、25:4.5 B、5:9 C、2.5:45
16、周长相等的正方形和圆,它们的面积之比是( )
A、π :4 B、4: π C、1:1CB110BA一、考点1:生活中的比 (3)分数、小数、比、百分数、
除法的互化。
1、( )÷20=( ):( )=( )%=八成
2、 =24:( )=( )÷20=( )%
=( )填小数=( )成
3、3÷( )=0.25=( ):16=( )%
4、3:8=( ):24= =( )%=( )
5、( )÷24= =24:( )=( )%=( )
6、3.6:2.4=( )÷8= =( )填小数
1645804012600.6六1242594037.50.37596437.50.3751.51212 比的认识一、考点1:生活中的比 (3)分数、小数、比、百分数、
除法的互化。
7、6:5= =36÷( )=( )%=( )
8、 = =0.75=( )÷24=( )%
9、6÷8=( ):( )=
10、 ×( )= = ( )-
=2:( ) =( )%=( )
11、7:8= = =( ):40=( )30301201.262818 7534432825 0.25241435 0.875 比的认识二、考点2:比的基本性质
1、比的前项和后项( )
(0除外),它们的比值不变。
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
(零除外),比值不变。 ( )
3、小茗和小丽的年龄比是6:7,五年后,她们的年龄比
不变。 ( )
4、比的前项乘以5,后项也要乘以5,比值才不变。( )
5、比的前项除以5,后项也要除以5,比值才不变。( )
6、比的前项乘以5,后项除以5,比值不变。 ( )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判断:√√×二、考点2:比的基本性质
7、比的前项乘以5,后项除以 ,比值不变。 ( )
8、比的前项除以5,后项乘以 ,比值不变。 ( )
9、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它们的前项和后项分别相等。( )
10、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加上一个数,比值不变。 ( )
11、把4:5的前项乘5,要使比值不变,比的后项应该
加上( )。
12、把6:24的后项减去12,要使比值不变,前项应该
( )。
13、把3:2的前项加上9,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 )。
×20判断:减去3或除以2或乘以×√√√加上6或乘以4或除以二、考点2:比的基本性质
14、如果甲:乙=(甲×A):(乙÷4),那么A=( )。
15、在4:15的前项中加上8,后项必须加上( ),
比值才不变。
A、30 B、8 C、15
16、少儿图书馆有《少年报》和《文学报》共30份,
它们的数量比不可能是( )。
A、1:2 B、1:3 C、2:3
17、在3:4的后项中加上12,前项必须加上( ),
比值才不变。
A、8 B、9 C、12
A √ B B 比的认识三、考点3:求比值和化简比。
1、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比是1:3,周长之比是( ),
面积之比是( )。
2、9元可以买2千克鸡蛋,总价与数量的比是( ),
比值是( ),表示的是( )。
3、汽车3时行驶150千米,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
比值是( ),表示的是( )。
4、大正方形的边长是7cm,小正方形的边长是6cm,
(1)大小正方形的边长之比是( )。
(2)大小正方形的周长之比是( )。
(3)大小正方形的面积之比是( )。1:31:950:19:250速度单价4.5或7:67:649:36三、考点3:求比值和化简比。
5、求比值:
30:120 0.5:0.75 :
6厘米: 分米 3.6千米:2000米
=
= 或0.25
=50:75
=
=
= ÷
= ×
=
=6厘米:5厘米
=6:5
=1.2或
=3600米:2000米
=3600:2000
=1.8或
三、考点3:求比值和化简比。
6、化简:
16:20 0.875 : : 10
米:5 分米 2吨:250千克
=
=
=4:5= :
=7
=7:1
= ÷10
= ×
=
=1:15
=5分米:5分米
=5:5
=1:1=2000千克:250千克
=2000:250
=8
=8:1 比的认识四、考点4:正方形、长方形与圆等图形的比。
1、大正方形的边长是6cm,小正方形的边长是5cm,大小
正方形的边长之比是( ),周长之比是( ),
面积之比是( )。
2、大正方形的边长是6分米,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分米,
大小正方形的边长之比是( ),大小正方形的周长
之比是( ),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的面积之比是
( )。
3、大小两个正方形的周长之比是3:2,那么它们的边长
之比是( ),面积之比是( )。
4、大小两个正方形的边长之比是1:3,那么它们的周长
之比是( ),面积之比是( )。6:56:53:21:336:259:43:23:24:91:9四、考点4:正方形、长方形与圆等图形的比。
5、大小两圆的半径比是7:5,它们的直径之比是( ),
周长之比是( ),面积之比是( )。
6、大小两圆的直径之比是3:2,则大圆的半径与小圆的半径
比是( ),小圆的面积与大圆的面积之比是( )。
7、有两个圆,半径之比是2:3,这两个圆的直径之比是
( ),周长之比是( ),面积之比是( )。
8、有大小两个圆,大圆直径是小圆直径的3倍,小圆与大圆
周长的比是( ),大圆与小圆的面积之比是( )。
9、甲圆的半径是2厘米,乙圆的半径是3厘米,甲、乙两圆的
周长之比是( )。
A、2:3 B、3:2 C、4:9 D、9:47:57:52:34:949:252:33:24:91:39:1A四、考点4:正方形、长方形与圆等图形的比。
10、看图填空:
(1)阴影部分与空白部分的比是( )。
(2)空白部分占整个正方形的( )。
(3)阴影部分与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
11、如右图,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相当于
大正方形的 ,相当于小正方形的 ,
小正方形与大正方形的面积的比是( )。
12、右图中,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
的面积之比是( )。5:45:94:9205:8四、考点4:正方形、长方形与圆等图形的比。
13、如右图,两个这样的三角形可以
拼成一个大三角形,拼成的三角形
的三个内角的度数比必定是( )
A、1:1:1 B、1:1:4 C、1:1:1或1:1 :4
14、大小两个圆的半径之比是3:4,它们的周长之比
也是3:4。 ( )
15、大小两圆的周长之比是5:3,小圆的面积是18m2,
那么大圆的面积是50m2。 ( )
16、大圆的半径是小圆半径的6倍,大圆的面积与
小圆面积的比是( )。C30°判断:√√36:130°五、考点5:三角形的内角度数比。
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1:2:3,其中最大的
一个内角的度数是( )度,它是一个( )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1:1:2,这个
三角形是( )三角形。
3、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3:2:5,这三个内角
分别是( )度,( )度, ( )度,它是
一个( )三角形。
4、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2:3:4,这个
三角形是( )三角形。
5、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1:2:4,这个
三角形是( )三角形。
90直角锐角钝角等腰直角直角543690五、考点5:三角形的内角度数比。
6、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2:1:1,这个
三角形是( )。
A、钝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等腰直角三角形
7、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1:1:1,它是
一个( )三角形。
8、直角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2:5:3。 ( )
9、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4:3:1,这个三角形
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
10、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4:3:2,这个
三角形一定是锐角三角形。 ( )
11、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2:3:5,这个
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
C等边或锐角判断:×√√√五、考点5:三角形的内角度数比。
12、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1:2:3,这个三角
形是什么三角形?如果三个内角度数之比是1:2:4,
又是什么三角形?2:3:4呢? 解题思路:不管是什么,无非就是“锐角、直角、钝角”,
还有可能涉及等腰等边。只要算出其中最大的一个
角就可以判断出来。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方法一:计算:解:1+2+3=6
180× =90度
答:是直角三角形。(其他的以此类推)方法二:巧算:比较最大的一个内角与另外
两个内 角的和。
1+2﹤4 钝角
1+2=3 直角
2+3﹥4 锐角 比的认识六、考点6:甲、乙、x、y、a、b等字母问题。
1、已知 A=B,那么A与B的比是( )。
A、4:3 B、3:4 C、1
2、若甲数与乙数的比是4:5,则甲数比乙数少 。( )
3、如果a与b的比是3:1,那么a是b的3倍。 ( )
4、甲数是乙数的 ,甲、乙两数的比是( ),
比值是( )。
5、a× =b÷5,a与b的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
A、1:10 B、2:5 C、5:2
6、若y= ,则y与x的比是( )
A、5:1 B、1:5 C、6:1A4:5BB√√六、考点6:甲、乙、x、y、a、b等字母问题。
7、甲数比乙数少25%,甲、乙两数的最简比是( )
A、3:4 B、4:3 C、1:4 D、4:1
8、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12,甲:乙:丙=
3:4:5,甲是( ),乙是( ),丙是( )。
9、甲数比乙数多 ,甲数与乙数的比是( )。
A、4:7 B、7:4 C、11:7 D、7:11
10、有两堆煤,甲堆用去 ,乙堆用去 ,剩下的正好
相等,甲、乙两堆煤原来的质量比是( )。
A、3:2 B、2:3 C、 : D、 :
11、甲比乙少50%,甲、乙两数的最简比是( )。A9CA12151:2 比的认识七、考点7:工程问题、速度路程问题。
1、修一条路,甲队单独修6个月完成,乙队单独修8个月
完成,甲乙两队工作时间的比是( ),工作效率
之比是( )。
2、一项工作,甲单独做4小时完成,乙单独做3小时完
成,甲乙两人工作时间的比是( ),工作效率
之比是( )。
3、加工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做6时完成,徒弟单独做11时
完成,师徒两人的工作效率之比是( )。
A、6:11 B、 :11 C、 11:6
4、一项工作,甲单独做8小时完成,乙单独做6小时完
成,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之比是4:3。 ( )
3:44:33:44:3C×七、考点7:工程问题、速度路程问题。
5、从学校到电影院,甲用6分,乙用8分,甲乙的速度
之比是( )。
6、从学校到电影院,甲用8分,乙用6分,甲乙的速度
之比是( )。
7、在六年级的口算比赛中,张明用了10分,李刚用8分
完成,张明和李刚的口算速度的最简整数比是( )。
A、10:8 B、8:10 C、 5:4 D、4:5
8、甲乙两人各走一段路,他们走的时间之比是4:5,速度
之比是5:3,他们走的路程之比是( )。
A、3:4 B、12:15 C、4:3
4:33:4DC 比的认识八、考点8:比的应用。
1、中国农历中的“冬至”是一年中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
一天,这一天白昼与黑夜的时间比约是3:5,这一天
白昼只有( )小时。
2、明明和亮亮的邮票的比2:3,两人共有60张邮票,
明明有( )张邮票,亮亮有( )张邮票。
3、明明和亮亮的邮票的比2:3,亮亮有36张邮票,
明明有( )张邮票。
4、明明和亮亮的邮票的比2:3,亮亮比明明多12张邮票,
明明有( )张邮票,亮亮有( )张邮票。93624242436 比的认识八、考点8:比的应用。
总结归纳:比的应用主要有这三种基本题型:一、己知总数和比 二、已知一个量和比 三、已知相差数和比 比的认识八、考点8:比的应用。(一)已知总数和比
1、六年级共有学生360人,男生与女生的人数之比
是5:4,六年级的男生和女生各有多少人?
解:总份数相加:5+4=9
男生:360× =200人
女生:360 × =160人
答:男生有200人,女生有160人。 比的认识八、考点8:比的应用。(一)已知总数和比
2、学校运来200棵树苗,老师栽种了10%,剩下的按
5:4:3分配给甲、乙、丙三个班,丙班分到多少棵树? 解:总份数相加:5+4+3=12
剩下的棵数: 1-10%=90% 200 ×90%=180棵
丙班:180× =45棵
答:丙班分到45棵树。八、考点8:比的应用。(一)已知总数和比
3、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60。甲、乙、丙三个数的
比是3 :2 :1。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解:总份数相加:3+2+1=6
总数: 60 ×3=180
甲:180× =90
乙:180× =60
丙:180× =30
答:甲是90,乙是60,丙是30。八、考点8:比的应用。(二)已知一个量和比
4、男工有40人,男工与女工的比是4:5,女工有多少人?
一共有多少人? 解: 一份的数量: 40÷4=10人
女工人数:10× 5 =50人
总人数:40+50=90人
答:女工有50人,一共有90人。八、考点8:比的应用。(二)已知一个量和比
5、一种什锦糖是由水果糖、奶糖、软糖按5:3:2混合
而成的。 如果先称出15千克的奶糖,水果糖与软糖各需
多少千克? 解: 一份的数量: 15÷3=5千克
水果糖: 5× 5 =25千克
软糖: 5+2=10千克
答:水果糖需要25千克,软糖需要10千克。八、考点8:比的应用。(三)已知相差数和比
6、六(1)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之比是5:3,
女生比男生少16人,全班有多少人?解:相差的份数:5-3=2
一份的数量: 16÷2=8人
总份数: 5+3=8
总人数:8×8=64人
答:全班有64人。八、考点8:比的应用。(三)已知相差数和比
7、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已修的比没修的多2500米,已修的
和没修的比是8:3,这条公路长多少米? 解:相差的份数:8-3=5
一份的数量: 2500÷5=500米
总份数: 8+3=11
总人数:500×11=5500米
答:这条公路厂5500米。八、考点8:比的应用。(四)长方形和长方体
8、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长和宽的比是5:3,
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解题思路:长方形先÷2(长方形有2条长和宽),
长方体先÷4(长方体分别有4条长、宽、高)。解: 先除:32÷2=16厘米
总份数相加:5+3=8
长:16× =10厘米
宽:16 × =6厘米
面积:10 ×6=60平方厘米
答:面积是60平方厘米。八、考点8:比的应用。(四)长方形和长方体
9、一个长方形花圃的周长是36米,长和宽的比是5:4,
这块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解题思路:长方形先÷2(长方形有2条长和宽),
长方体先÷4(长方体分别有4条长、宽、高)。解: 先除:36÷2=18米
总份数相加:5+4=9
长:18× =10米
宽:18 × =8米
面积:10 ×8=80平方米
答:这个花圃的面积是80平方米。八、考点8:比的应用。(四)长方形和长方体
10、一个长方体饼干盒子的棱总和是216厘米,长、宽、高
的比是4:3:2,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解题思路:长方形先÷2(长方形有2条长和宽),
长方体先÷4(长方体分别有4条长、宽、高)。解: 先除:216÷4=54厘米
总份数相加:4+3+2=9
长:54× =24厘米
宽:54× =18厘米
高:54× =12厘米
体积:24 ×18 × 12=5184立方厘米
答:体积是5184立方厘米。八、考点8:比的应用。(四)长方形和长方体
11、用一根长48分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柜架,使它的高为
8分米,长和宽的比是1:1,再把它的五个面糊上纸,做成
一个长方体的灯笼,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纸? 解题思路:长方形先÷2(长方形有2条长和宽),
长方体先÷4(长方体分别有4条长、宽、高)。解: 先除:48÷4=12分米 12-8=4分米
总份数:1+1=2
长:4× =2分米
宽:4× =2分米
表面积:2 ×8 × 4+2×2=68平方分米
答:至少需要68平方分米的纸。八、考点8:比的应用。(五)其他
12、王叔叔、李叔叔、刘叔叔三家共同在莲花村租了一套
房子,共有三房一厅,每月要交物业管理费210元。
这三家基本情况如下:
(1)你认为怎样分摊管理费比较合理?(至少提出两种方案)
(2)选择一种分摊方案算一算,每户应付管理费多少元?姓名项目八、考点8:比的应用。(五)其他
解:(1)按人口、月收入、住房面积来分摊比较合理。
(2)按住房面积来算:22:26:22=11:13:11
总份数相加:11+13+11=35
王叔叔:210× =66元
李叔叔:210× =78元
刘叔叔:210× =66元
答:王叔叔交66元,李叔叔交78元,刘叔叔交66元。八、考点8:比的应用。(五)其他
13、下图表示配制一种混凝土所用材料的份数。
水泥:
黄沙:
石子:
(1)这种混凝土的三种材料是按怎样的比分配的?
(2)要配制120吨这样的混凝土,三种材料各需要多少吨?
(3)如果这三种材料都有18吨,当黄沙全部用完时,水泥
还剩多少吨,石子又增加了多少吨?八、考点8:比的应用。(五)其他
13、解: (1)水泥:黄沙:石子=2:3:5
(2)总份数相加:2+3+5=10
水泥:120× =24吨
黄沙:120× =36吨
石子:120× =60元
(3)一份的数量: 18÷3=6吨
水泥:6 ×2=12吨 18-12=6吨
石子:6 ×5=30吨 30-18=12吨
答:略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