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文档属性

名称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09 17:4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9张PPT。 东 周春 秋 战 国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13247561、结合课本32页地图,完成战国七雄分布图三家分晋、田氏代齐东南西北上中下齐楚秦燕赵魏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秦军详败而走······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目的:争霸
以武力胁迫弱小国家承认其领导地位的政治
春秋五霸是先后出现目的:兼并统一
为了富国强兵,消灭对方,据别人的土地为己有
战国七雄是同时并存春秋战国公孙痤病.魏惠王亲往问病.曰:“公叔病有如不可讳.将奈社稷何? 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 王嘿然.王且去.痤屏人言曰:“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 王许诺而去.《求贤令》
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秦孝公商


秦商鞅入秦建立县制,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编定户籍,严明法度。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奖励军功加强中央集权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国富兵强材料研读: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hui)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 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引导探究商鞅虽死 而秦卒行其法商鞅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呢?思考实现抱负不怕挫折和牺牲
具有创新和改革精神
顺应时代发展
……时间:公元前256年主持修筑者: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功能:大型水利工程影响: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都江古堰岷江古法截流之——杩槎(cha)和竹笼材料研读: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几千年来,岷江在这里变害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并进而促进了整个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