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落花生》导学案设

文档属性

名称 15《落花生》导学案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07 22:2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5.落花生
导学案
课题
落花生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本设计,我力图引导学生反复读文,在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内容,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让学生由落花生的特点体会做人的道理,受到熏陶,获得启迪。通过拓展延伸,深化主题,把花生的品质融入学生的思想,内化为精神品质,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通过领悟写作方法,实现读写结合,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
学前准备
1.查找有关花生生长、结果情况的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相关材料。(师生)2.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理解父亲的话的深刻含义,体会做人的道理。(学生)3.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
1.出示实物花生,多媒体播放落花生的图片等素材,引导学生交流花生的资料。2.出示题目,设疑引读:“落花生”是事物,以它为题,如果你是作者,有可能写哪些内容?为什么作者会对“落花生”有如此深刻的印象?3.引导学生读书:这篇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写的?按怎样的顺序写的?一起学习这篇课文吧。
1.学生欣赏花生图片、实物等。2.学生交流有关花生的相关知识。3.学生交流作者资料。4.小组内讨论交流以“落花生”为题可以有哪些写法。(以“落花生”为题,可以写花生生长周期及特点,描述花生形状、用途等的说明文;还可以通过“落花生”为线索来叙事等。)
5.学生根据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小组讨论:课文是用什么方法写的?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1.写一写你了解的花生的相关知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用时:20分钟)
1.指导学生朗读课文,纠正读错音的地方。2.师生交流生字、词语学习情况。教师点拨,提示易错。3.组织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落花生”为题,围绕题目写了哪些内容。
1.学生按自然段朗读课文,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2.小组自学生字和词语。3.学生汇报:(1)生字。“辟”是多音字,主要掌握pì和bì两个读音,通过组词区分并掌握。“榨”是翘舌音zhà,口语习惯读zhá。“慕”字下面并列两点,容易写错。(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4.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全班交流、评价、正音。5.小组合作探究:(1)“落花生”是本文议论的中心事物,因此以“落花生”为题。(2)全文写了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都是围绕题目来写的。
2.给加点字注音。开辟(  )
品尝(  )爱慕(  )
便宜(  )分散(  )
榨取(  )3.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吩咐:________________爱慕:________________体面:________________分辨:________________
三、抓住重点,品读课文(用时:12分钟)
1.组织学生自由读文,画出不理解的句子。2.多媒体出示课文第1自然段。指导朗读,引导思考:作者一家人收获花生后的心情怎样?3.组织讨论:姐弟几个认为花生有哪些好处?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之处是什么?
1.学生自主选择方式朗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学习。2.同桌练读第1自然段,读出高兴、意外、惊喜之情。3.小组合作探究: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一家人收获花生后的心情是怎样的?(“居然”一词说明收获花生实在是一件意外的事。因为大家是在荒地上种的,种是种了,但对能否收获没有把握,结果却收获了,所以一家人都感到很意外,很惊喜。)4.学生默读课文,画出课文里的相关句子。5.讨论交流:(1)姐弟几个认为花生的好处有味儿美、可以榨油和价钱便宜。(2)父亲认为花生最可贵之处是把果实埋在地里,即使成熟了也不急于表露。
4.用“居然”造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花生最可贵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深化主题,总结延伸(用时:3分钟)
1.教师课件出示课文最后一段,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话对“我”一生的影响。2.启发思考:父亲的话对你有什么影响?
1.朗读最后一段,找一找从哪个词可以看出父亲的话给“我”很深印象。2.合作探究:为什么父亲的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3.学生研读父亲的话,体会“父亲”所说的话的深刻含义,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6.父亲的话对你有什么影响?你觉得应该怎样做一个有花生品格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批注
第二课时
学习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用时:5分钟)
1.多媒体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引导学生回顾文章内容。2.师生总结交流课文主题。
1.学生听课文录音,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小组交流自己有哪些收获,向同学们请教自己不懂的地方。
7.简洁概括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深入学文,总结写法(用时:14分钟)
1.指导学生给课文编写简要提纲。2.师生交流,分清课文的主次。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从种花生到收花生要经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长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3.展开讨论:联系课文的主题,体会主次分明的好处。
1.小组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总结:种花生——收花生——尝花生——议花生2.根据课文提纲,学生思考:在这些材料里面,哪些内容是主要的?哪些内容是次要的?(学生在回顾课文的过程中得出结论:种花生、收花生是次要内容,课文中略写,一笔带过;过收获节时谈花生是主要内容,写得比较详细。)3.学生思考后交流,体会主次分明的好处:阅读的时候,抓住谈花生、论人生这个主要内容,就能加深对文章主题的体会。
8.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章围绕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  )→(  )→(  )
三、读写结合,拓展延伸(用时:15分钟)
1.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思考:父亲是怎样议花生的?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最可贵之处,目的是什么?2.多媒体出示父亲的话。讨论交流: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3.师生交流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4.指导小练笔:仿照《落花生》的写法,试着从身边的事物中选择一种写一写,尽可能做到详略得当。5.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评价作品。
1.学生在朗读中体会父亲的话。2.小组合作谈谈自己的感悟:父亲的目的是希望孩子们能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却很有用。3.有感情地朗读父亲的话。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花生的品格与做人的道理。(在生活中,像落花生那样不图虚名、默默地奉献。)5.在教师小结的基础上,学生讨论交流:课文从议花生讲到做人,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人。6.小组交流选材:貌不惊人的铅笔、橡皮;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不畏严寒的青松;默默无闻的小草等。7.学生自主创作。8.先把自己的习作轻声读两遍,争取用修改符号至少修改两处。9.在小组内朗读自己的作品。10.共同评议。
9.认真读一读父亲的这段话,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丰富积累,深入感悟(用时:6分钟)
1.指导学生背诵第10自然段中父亲的话。2.多媒体出示教师推荐阅读书目:茅盾的《白杨礼赞》、陶铸的《松树的风格》。
1.学生互动交流。2.小组交流本节课的收获。
10.填写学生课堂活动卡。(见本课学生活动卡设计)
教师批注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