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的是《珍珠鸟》这篇课文。下面,我就本课的第二课时从教材及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四个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教材简析及地位、学情
《珍珠鸟》安排在西施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组,本组教材主要展现美好情感为主题。《珍珠鸟》主要记叙了珍珠鸟原本是一种怕人的鸟,在我的精心照料和呵护下,逐渐与我亲近的故事,作者用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作为本组的第一篇课文,应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抓住重点词句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体会句子的意思,并通过这样的训练,为后面几篇文章以及以后的学习做好铺垫。
从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看,五年级的孩子已经具备一些和动物相处的经验,通过以前的学习,也具备了一些阅读课文的能力,但还需进一步培养。
根据这些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拟定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从文中的字里行间体会作者与珍珠鸟的情感。
3、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方法。
我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拟定为:研读珍珠鸟在我的照料和呵护下与我亲近的过程。
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本课的课型特点,我准备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默读感悟法。本文语言形象生动,描写细致入微,学生的潜心默读,有利于入境入情,受到文本的感染。
课堂质疑问难法。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注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读中感悟法。让学生在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朗读中获得感悟,激发情感。
学生课采用“读一读、问一问、想一想、写一写”的方法,通过老师的引导,用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
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初设疑问。
1、我用听写的方法检查上节课的生字掌握情况,特别提醒学生注意:蔓是多音字,本文读wan,暮的形近字的区别。
2、在学生回顾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默读课文,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梳理学生的问题,总结成以下两个问题:
①小珍珠鸟是如何与我亲近的?
②怎样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这样的设计意图在于:课一开始就有了目标,学习也就有了方向,问题由学生自己提出来,探究也就有了热情。
((二)、研读“我呵护两只大珍珠鸟”的段落,用勾画、标出主要词句,多种形式朗读等方法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
(三)、研读“小珍珠鸟逐渐与我亲近”的段落,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景
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也是文章最精彩的地方,因此,在这一段文字的教学中,我准备采取以下几个环节:
粗读勾画,表现珍珠鸟逐渐和我亲近的语句反复朗读,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并进行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我把重点句子出示出来,如:
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嚓嚓”作响。
根据学生的汇报,我在大屏幕上把“放开胆子”、“绕着笔尖”、“蹦来蹦去”、“”等描写小珍珠鸟动作的词语标示出来,学生带着自己的初步理解和感受再朗读句子。
品读体味,这是————的珍珠鸟。填一填,说一说,议一议,在品读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语句和学生读的情况,或范读,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学生闭目倾听,想像我与珍珠鸟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或抽生读,或分小组读,引导学生读出感情。
诵读移情,假如你就是文中这个珍珠鸟或者是作者,让学生把自己放在文中,再品,再读,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这几个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四)、研读文章最后的总结段落,体会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美好境界
为了解除“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疑惑,我做了这样的设计:
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回顾全文。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相机出示文中句子:只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的绒毛盖住。学生品读,理解小珍珠鸟对作者完全的信赖。
最后再引导学生说一说文章中你觉得作者与珍珠鸟相处的最美的句子,体会作者细腻的描写更有利于情感的表达。
这样的教学,难点突破,学生的内心必将受到教学内容的感染。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学完全文,我让学生讲一讲自己身边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例子,这样既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又让学生的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六)、布置作业
本课是著名作家冯骥才的作品,在写作方法上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根据这一特点,我设置了以下两个练习:
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_写一写自己和动物和谐相处的事。
学生可以任选一题,体现作业的自主性和开放性。
说板书设计
这一板书体现了全文的中心,对全文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