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营养物质》同步练习
1.现有下列物质,①纤维素、②甲酸甲酯(HCOOCH3)、③淀粉、④甲醛(CH2O)、⑤丙酸、⑥乙酸,其中符合Cn(H2O)m的组成且不属于糖类的是( )
A.①②④
B.②④⑥
C.①⑤⑥
D.①③⑤
2.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常涉及化学知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棉花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B.过多食用糖类物质如淀粉等不会导致人发胖
C.淀粉在人体内直接水解生成葡萄糖,供人体组织的营养需要
D.纤维素在人体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纤维素可以作为人类的营养物质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2 甲基丁烷也称为异丁烷
B.由乙烯生成乙醇属于加成反应
C.C4H9Cl有3种同分异构体
D.油脂和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4.3.42
g蔗糖与3.42
g麦芽糖混合,一定条件下完全水解,若生成a
g葡萄糖和b
g果糖则a∶b等于( )
A.1∶1
B.1∶2
C.2∶1
D.3∶1
5.一些不法分子受利益驱动,非法从下水道和泔水中提取“地沟油”,并作为食用油低价销售给一些小餐馆。“地沟油”是一种质量极差、极不卫生的非食用油,它含有毒素,流入江河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一旦食用,会破坏白细胞和消化道黏膜,引起食物中毒,甚至致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类化合物
B.通过油脂的碱性水解来制肥皂
C.牛油可以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地沟油经过一系列加工后,可以转化为生物柴油用作发动机燃料
[学业达标]
6.下列物质中属于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
①蛋白质 ②植物油 ③纤维素 ④淀粉 ⑤葡萄糖 ⑥脂肪 ⑦氨基酸
A.①②⑥
B.②⑥⑦
C.①③④
D.⑤⑥⑦
7.有关天然物质水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可用碘水检验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B.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与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产物完全相同
C.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
D.纤维素水解与淀粉水解得到的最终产物相同
8.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B.所有蛋白质遇浓硝酸都变黄,称为颜色反应
C.人工最早合成的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是中国科学家在1965年合成的
D.可以用灼烧法来鉴别蛋白质
9.东航曾经成功进行了由地沟油生产的生物航空燃油的验证飞行。能区别地沟油(加工过的餐饮废弃油)与矿物油(汽油、煤油、柴油等)的方法是
( )
A.点燃,能燃烧的是矿物油
B.测定沸点,有固定沸点的是矿物油
C.加入水中,浮在水面上的是地沟油
D.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共热,不分层的是地沟油
10.糖类、油脂和蛋白质都是人体基本营养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试管中加入0.5
g淀粉和4
mL
20%的H2SO4溶液,加热3
min~4
min,然后用碱液中和试管中的H2SO4溶液。
①淀粉完全水解生成的有机物分子式为________。
②若要检验淀粉已经发生了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溶液加入________(填试剂的名称),加热后再根据实验现象判断;若要检验淀粉没有完全水解,可取少量上述未加碱中和的溶液加入几滴碘溶液,应观察到________。
(2)油脂在人体内通过水解生成________和丙三醇,再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能量。
(3)蛋白质在人体内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氨基酸的通式可表示为,据此可推知氨基酸既可以与________反应,又可以与________反应。
11.下面有4种有机物,用提供的试剂分别鉴别,将所用试剂及产生的现象的序号填在表格中。试剂:①溴水,②浓硝酸,③碘水,④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现象:A.橙色褪去,B.呈蓝色,C.出现砖红色沉淀,D.呈黄色。
有机物
试剂
现象
(1)乙烯
(2)葡萄糖
(3)淀粉
(4)蛋白质
21
12.现有四种试剂:①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②浓硝酸;③硝酸银溶液;④碘水。为了鉴别葡萄糖、淀粉、食盐、鸡蛋清四瓶无色溶液,选择合适的试剂,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④②③
D.①④③②
13.将淀粉浆和淀粉酶、麦芽糖酶的混合物放入半透膜袋中,扎好后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经过足够的时间后,取出袋内的液体,分别与①碘水、②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③浓硝酸(微热)作用,其现象依次是( )
A.显蓝色;无红色沉淀;显黄色
B.不显蓝色;无红色沉淀;显黄色
C.显蓝色;有红色沉淀;不显黄色
D.不显蓝色;有红色沉淀;不显黄色
14.某工厂生产的某产品只含C、H、O三种元素,其分子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的连线代表化学键,如单键、双键等)。下列对该产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官能团为碳碳双键、羧基
B.与CH2===CHCOOCH3互为同分异构体
C.能发生氧化反应
D.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在同一平面
15.学生甲在一支试管中放入0.5
g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加热10
min后,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无银镜出现,另一份溶液加入碘水,结果无蓝色出现;学生乙在一支试管中放入0.5
g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少许,加热45
min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和硫酸,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有银镜产生,另一份溶液中加入少量碘水,未出现蓝色。
(1)学生甲的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甲的实验现象,判断淀粉的水解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完全水解
B.部分水解
C.没有水解
D.不能准确判断
(3)学生乙的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乙的实验现象,判断淀粉的水解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A.完全水解
B.部分水解
C.没有水解
D.不能准确判断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1.【答案】 B
2.【答案】 A
3.【解析】 A项2 甲基丁烷的结构简式为(CH3)2CHCH2CH3,也称为异戊烷。B项乙烯(CH2===CH2)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水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乙醇(CH3CH2OH)。C项C4H9Cl由—C4H9和—Cl构成,而—C4H9有4种不同的结构,分别为—CH2CH2CH2CH3、—CH2CH(CH3)2、—CH(CH3)CH2CH3、—C(CH3)3,故C4H9Cl有4种同分异构体。D项蛋白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 B
4.【解析】 蔗糖和麦芽糖都是双糖,蔗糖的水解产物为葡萄糖和果糖(物质的量之比为1∶1),麦芽糖的水解产物只有葡萄糖;由蔗糖与麦芽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知,3.42
g蔗糖与3.42
g麦芽糖的物质的量相等,故葡萄糖和果糖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1,再由果糖与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相同
,知葡萄糖和果糖的质量之比也为3∶1。
【答案】 D
5.【解析】 牛油中不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故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不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 C
知识巩固:
6.【答案】 C
7.【解析】 A项中碘遇淀粉变蓝,可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B项中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和甘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故B项错误;D项中纤维素与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答案】 B
8.【解析】 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A项正确。蛋白质与浓硝酸的颜色反应,只有含苯环的蛋白质才能显黄色,不含苯环的蛋白质没有这一性质,B项错误。C项为常识性知识,正确。蛋白质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这一性质常用来检验物质中是否含有蛋白质,生活中应用尤其广泛,这也是最简单的一种鉴别方法,D项正确。
【答案】 B
9.【解析】 地沟油主要成分为油脂,可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因此地沟油与NaOH溶液共热后不再分层;矿物油为烃的混合物,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因此液体分层,D正确;地沟油和矿物油均可燃烧,A错误;地沟油和矿物油均为混合物,均没有固定的沸点,B错误;地沟油和矿物油密度均小于水,均不溶于水,C错误。
【答案】 D
10.【解析】 (1)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为葡萄糖,分子式为C6H12O6,因此可用银氨溶液或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葡萄糖,从而证明淀粉已发生水解,而加入碘后溶液变蓝,说明淀粉未完全水解。
(2)油脂水解的最终产物为高级脂肪酸和丙三醇。
(3)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为氨基酸,可简写为。既具有碱性基团(—NH2),又具有酸性基团(—COOH),据此可推知具有两性,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
【答案】 (1)①C6H12O6
②银氨溶液或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溶液变蓝
(2)高级脂肪酸
(3)酸 碱
11.【解析】 (1)鉴别乙烯用溴水,现象为溴水的橙色褪去。(2)鉴别葡萄糖用新制Cu(OH)2悬浊液,现象为加热至沸腾产生砖红色沉淀。(3)鉴别淀粉用碘水,现象为变蓝。(4)鉴别蛋白质用浓硝酸,现象为呈黄色。
【答案】 (1)① A (2)④ C (3)③ B (4)②
D
能力提升:
12.【解析】 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共热生成砖红色沉淀;淀粉遇到碘水显蓝色;食盐溶液中的氯离子与银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鸡蛋清溶液中含有蛋白质,遇到浓硝酸显黄色,故试剂顺序为①④③②。
【答案】 D
13.【解析】 淀粉在淀粉酶、麦芽糖酶作用下经足够长时间后,完全水解为葡萄糖,在流动水的作用下渗透到袋外水中,而淀粉酶是蛋白质,属高分子化合物,留在袋内,遇浓硝酸显黄色。
【答案】 B
14.【解析】 根据球棍模型,可知该分子结构简式为CH2===C(CH3)COOH。A项,从结构可知其官能团为羧基和碳碳双键;B项,二者分子式相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易被氧化;D项,分子中存在甲基,凡碳原子周围为单键的一定为立体结构,原子不可能在同一平面上。
【答案】 D
15.【解析】 (1)学生甲的错误是用银氨溶液检验前未先加碱中和硫酸,因为银氨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存在,故不能与葡萄糖反应。
(2)水解液中滴加碘水无蓝色现象,说明淀粉已完全水解,故选A项。
(3)学生乙的错误是向水解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加入碘水之后不变色,有可能是碘水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淀粉有可能完全水解也有可能部分水解。
(4)根据乙的现象只能说明已经有水解反应发生,故选D项。
【答案】 (1)加银氨溶液前未加碱中和硫酸 (2)A
(3)加碘水前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 (4)D
基础达标
知识巩固
能力达标(共47张PPT)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第四节
基本营养物质
糖类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C、H、O
N、S、P
葡萄糖
果糖
C6H12O6
同分异构体
蔗糖
麦芽糖
C12H22O11
同分异构体
淀粉
纤维素
(C6H10O5)n
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羟基(—OH)和醛基(—CHO)
羟基(—OH)
蓝
葡萄糖
淀粉
纤维素
砖红色
葡萄糖
油脂 蛋白质
C、H、O
不饱和高级脂肪酸
饱和高级脂肪酸
高级脂肪酸
高级脂肪酸盐
皂化
最高
体温
保护内脏器官
肥皂
C、H、O
氨基酸
氨基酸
变黄
烧焦羽毛
8
12
蛋白质
催化剂
学习目标导航
知识点
养
生素
水
为
基本营养物质
蛋白质还含有
医疗输液
制酒精
蔗糖食用鼢(糖类
加强肠胃蠕
动或造纸
OGReS
P
INFOGRAPHIC
INFOGRAPHIC
INFOGRAPHIC
Q
INFOGRAPHIC
INFOGRAPHIC
sample
text
INFOGRAPHIC
sample
tex
INFOGRAPHIC
INFOGRAPHIC
INFOGRAPHIC
sample
text
PHIC
知识点(②《基本营养物质》
本节设计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主要采用问题式学习与实验探究法,当前化学的新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提倡建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调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要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突破重、难点,必须掌握相应的探究方法。问题式学习方法就是科学探究方法的一种方式。使用新课程的过程中注意问题式学习的研究与应用对于解决重难点有很大的帮助。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掌握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反应条件对水解反应的影响;
3、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化学相关的知识提示生活与健康的话题。进一步了解化学学科的特点,加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观察实验能力、归纳思维能力及分析思维能力,信息搜索的能力;
2、通过采集信息,整理信息的活动,锻炼学生整理信息
,提炼观点的能力;
3、通过问题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及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的教学,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通过分组进行采集信息资料、展示作品,相互交流、评价,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
2、掌握糖类、油脂、蛋白质的主要性质;
3、了解糖类、油脂和蛋白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
1、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应及糖类和蛋白质的检验方法;
2、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本节试验安排所需相关化学试剂和仪器。
1课时
【情景导入】(投影显示)饥饿的非洲儿童和健康幸福的儿童(配以说明)
【教材整理】教材整理 糖类的组成、分类和性质
1.基本营养物质
2.糖类的分类、结构和性质
(1)分类及代表物
代表物
代表物分子式
代表物间的关系
单糖
葡萄糖、果糖
C6H12O6
同分异构体
双糖
蔗糖、麦芽糖
C12H22O11
同分异构体
多糖
淀粉、纤维素
(C6H10O5)n
不属于同分异构体
(2)单糖的结构
①葡萄糖的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HCHO,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有羟基(—OH)和醛基(—CHO)(填名称和简式)。
②果糖的结构简式为
,含有的官能团有羟基(—OH)和羰基()。
(3)糖类的化学性质
①特征反应
b.淀粉遇I2变蓝。
②水解反应
a.蔗糖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b.多糖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糖类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特别提醒】 葡萄糖的结构与多重性
【思考探究】探究 蔗糖水解反应与水解产物检验
(1)实验操作
(2)实验现象:加入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后有砖红色沉淀生成。
(3)实验结论:蔗糖水解生成了葡萄糖。
(4)实验问题探究
①实验过程中加稀硫酸,NaOH溶液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稀硫酸作催化剂,NaOH中和稀H2SO4,使溶液呈碱性。
②热水浴加热的优点是什么?
【提示】 使试管均匀受热,便于控制液体的温度。
【知识升华】糖类水解及其产物检验的一般实验步骤
糖类水解液得出结论
说明:加NaOH溶液的目的除去作催化剂的H2SO4,使溶液呈弱碱性。
【课堂练习】题组1 葡萄糖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1.糖尿病患者的糖代谢功能紊乱,以高血糖为主要标志。血糖是指血液中的葡萄糖,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葡萄糖分子可表示为C6(H2O)6,则每个葡萄糖分子含有6个H2O
B.葡萄糖与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C.糖尿病病人尿糖较高,可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来检测病人尿液中的葡萄糖
D.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解析】 A项,葡萄糖分子中不存在H2O分子;B项,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葡萄糖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D项,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答案】 A
2.酒精、乙酸和葡萄糖三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将它们区别开来,该试剂是( )
A.金属钠
B.石蕊溶液
C.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D.NaHCO3溶液
【解析】 新制的Cu(OH)2悬浊液不与乙醇反应,与乙酸中和形成蓝色溶液,与葡萄糖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答案】 C
题组2 二糖、多糖的组成与性质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蔗糖不是淀粉的水解产物
B.蔗糖与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C.蔗糖和它的水解产物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D.麦芽糖的水解产物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
【解析】
蔗糖是自然界产生的,淀粉水解不能产生蔗糖,A项正确。B项正确。蔗糖的水解产物(葡萄糖和果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但蔗糖本身不能发生银镜反应,C项错误。麦芽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能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正确。
【答案】 C
4.对于淀粉和纤维素两种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二者都属于糖类,且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B.二者含C、H、O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相同,且互为同分异构体
C.二者都能水解,且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
D.都可用(C6H10O5)n表示,且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解析】 A项正确。二者因通式相同,都是(C6H10O5)n,所以C、H、O含量相同,但由于n值不同,不是同分异构体,B项错。二者的最终产物都是葡萄糖,C项正确。D项正确。
【答案】 B
题组3 糖类水解及其检验实验探究
5.向淀粉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并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测定水解的程度,需要下列试剂中的( )
①NaOH溶液 ②盐酸 ③新制Cu(OH)2悬浊液
④碘水 ⑤BaCl2溶液
A.①⑤
B.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葡萄糖,在用NaOH溶液中和水解液至碱性后,可用新制Cu(OH)2悬浊液检验葡萄糖,在水解液中加碘水,检验未水解的淀粉。
【答案】 C
6.某学生做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将4
mL
0.5
mol·L-1的CuSO4溶液和4
mL
0.5
mol·L-1的NaOH溶液混合后,滴入1.0
mL的10%的葡萄糖,加热煮沸,结果没有看到砖红色沉淀生成。这是因为( )
A.葡萄糖浓度太大
B.加热时间不够
C.CuSO4溶液的量不够
D.NaOH溶液的量不够
【解析】 葡萄糖与新制Cu(OH)2反应时,NaOH必须过量,而本题中n(CuSO4)=n(NaOH)=2×10-3
mol,NaOH的量不足,故看不到红色沉淀生成。
【答案】 D
【课堂小结】 检测淀粉水解及水解程度的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情况
现象A
现象B
结论
①
溶液呈蓝色
未产生银镜
未水解
②
溶液呈蓝色
出现银镜
部分水解
③
溶液不呈蓝色
出现银镜
完全水解
教材整理1 油脂
1.组成特点及分类
2.化学性质——水解反应
3.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1)油脂是产生能量最高的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水解后再发生氧化反应释放能量;
(2)油脂有保持体温和保护内脏器官的作用;
(3)油脂能增加食物的滋味,增进食欲,保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4)工业上常用油脂来制取肥皂。
【特别提醒】 (1)酯是无机含氧酸或有机羧酸与醇通过酯化反应生成的一类有机物,而“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丙三醇形成的酯,故“酯”中包含“脂”,注意两字的书写,“油脂”不能写为“油酯”。
(2)“油”和“脂”都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油”一般不饱和程度较高,熔点较低,室温下为液态;“脂”一般饱和程度较高,熔点较高,室温下为固态,又称为“脂肪”。油通过氢化可以转化为脂肪。另外,油脂是混合物。
教材整理2 蛋白质
1.组成特点
2.化学性质
(1)水解反应
蛋白质氨基酸
(2)特征反应
3.蛋白质的作用
(1)蛋白质存在于一切细胞中,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必需和非必需之分,必需氨基酸共8种,非必需氨基酸共12种。
(2)蛋白质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
(3)蛋白质在工业上也有广泛的用途。动物的毛和蚕丝的成分都是蛋白质,它们是重要的纺织原料。
(4)酶是一种特殊的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催化剂。
【课堂练习】题组1 油脂的组成与性质及应用
1.油脂是植物油与动物脂肪的总称。油脂既是重要的食物,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油脂的以下性质和用途与其含有的不饱和碳碳双键有关的是( )
A.工业生产中,常利用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反应来制取肥皂
B.油脂属于酯
C.植物油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D.脂肪是有机体组织里储存能量的重要物质
【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与含有的不饱和碳碳双键有关的”性质,A、B、D三项是油脂的共性,与结构中是否含有不饱和碳碳双键无关;C项“与Br2加成”是不饱和碳碳双键的特性。
【答案】 C
2.下列有关油和脂肪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由不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组成的油脂称为油,由饱和脂肪酸甘油酯组成的油脂称为脂肪
B.油脂属于酯类,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C.油脂的水解反应叫皂化反应
D.由反应后反应液使石蕊试液变红色可以判断皂化反应基本完成
【解析】 A中油是含有较多的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脂肪是含有较多的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C中油脂只有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是皂化反应;D中皂化反应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不会使石蕊试液变为红色。
【答案】 B
题组2 蛋白质的性质及应用
3.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蛋白质是一种高分子化合物
B.蛋白质是一种基本营养物质
C.灼烧某白色纺织品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则可说明此纺织品不是人造丝
D.人的皮肤上不慎沾染浓硝酸后变黄色是物理变化
【解析】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连接成的高分子,A项正确;蛋白质、油脂、糖类是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B项正确;灼烧蛋白质会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所以可以说明C项正确;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化学变化,D项错误。
【答案】 D
4.棉花和羊毛都具有的特点是( )
A.遇浓硝酸显黄色
B.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C.燃烧产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
D.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水解
【解析】 棉花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羊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二者共同的性质是都能发生水解反应。“遇浓硝酸显黄色、灼烧后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是蛋白质的特征反应;蛋白质燃烧不仅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还生成含氮的物质、硫的氧化物等。
【答案】 D
题组3 常见有机物的鉴别
5.区别棉花和羊毛最简单的方法是
( )
A.加稀硫酸后加热使之水解,检验水解产物能否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发生反应
B.浸入浓硝酸中,观察其颜色是否变为黄色
C.在火中灼烧,闻其是否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D.通过化学方法测其组成中是否含有硫、氮等元素
【解析】 棉制品成分为纤维素,属于糖类;而毛制品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区别它们的最简单的方法是灼烧,不需要任何药品。毛制品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制品没有,故答案为C。
【答案】 C
6.下列实验方案不合理的是
( )
A.鉴定蔗糖水解产物中有葡萄糖:直接在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
B.鉴别织物成分是真丝还是人造丝:用灼烧的方法
C.鉴定苯中无碳碳双键: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D.鉴别苯乙烯()和苯:将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分别滴加到少量苯乙烯和苯中
【解析】 蔗糖的水解用稀硫酸作催化剂,直接向水解液中加入新制Cu(OH)2,Cu(OH)2与硫酸反应生成CuSO4,无法鉴别。
【答案】 A
【课堂小结】 常见有机物的鉴别
物质
试剂与方法
现象与结论
饱和烃与不饱和烃
加入溴水或酸性KMnO4溶液
褪色的是不饱和烃
羧酸
加入新制Cu(OH)2
蓝色絮状沉淀溶解
NaHCO3溶液
产生无色气泡
葡萄糖
银氨溶液,水浴加热
产生光亮银镜
新制Cu(OH)2悬浊液,加热
产生砖红色沉淀
淀粉
碘水
显蓝色
蛋白质
浓硝酸,微热
显黄色
灼烧
烧焦羽毛气味
【作业布置】
略。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