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人教版化学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案+课件+习题】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二人教版化学第三章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教案+课件+习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7-10-08 10:54:29

文档简介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必修模块的有机化学内容,是以典型的有机物的学习为切入点,让学生在初中有机物常识的基础上,能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加深对有机化学的整体认识,选取乙醇、乙酸等,这些物质都与生活联系密切,是学生每天都能看到的、听到的,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说明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和物质用途,并且打好基础,了解有机化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激发学生深入学习的欲望。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烃的衍生物及官能团的概念;
2、了解乙醇的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3、掌握乙醇的分子结构、及部分化学性质(1.与活泼金属的反应;2.氧化反应);
4、了解乙酸的物理性质和乙酸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酸性和酯化反应);
6、通过乙酸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及获取信息能力;
7、通过对乙酸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设计方案用实验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运用复习回忆及实验探究法学习乙酸的酸性;
2、利用实验探究、设疑、启发讲述等方法学习乙酸的酯化反应

3、通过对“同位素示踪法”的信息介绍,引导学生探究酯化反应的机理;
4、通过对乙酸性质的探究,能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形成学以致用的思想;
5、逐步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认识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法的转变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点】
1、掌握乙醇的组成、主要性质及其应用;
2、了解烃的衍生物和官能团的概念;
3、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
4、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5、从官能团角度,解释不同类型有机物性质不同的原因。
【教学难点】
1、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和原理;
2、从官能团角度,解释不同类型有机物性质不同的原因。
本节试验安排所需相关化学试剂和仪器。
2课时
第一课时
乙醇
【导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从古至今有很多与“酒”有关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乙醇的性质
【教材整理】1.乙醇的组成与结构
乙醇的分子式:C2H6O,结构式:,结构简式:CH3CH2OH或C2H5OH。
2.烃的衍生物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如一氯甲烷、乙醇、硝基苯、乙酸等。
3.官能团
(1)定义
决定有机化合物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2)实例
物质
CH3Cl
CH3CH2OH
所含官能团 
—Cl
—OH
—NO2
官能团的名称
氯原子
羟基
硝基
碳碳双键
【课堂练习】题组 乙醇的组成、结构与烃的衍生物
1.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乙醇的官能团:—OH
B.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C.乙烯的结构简式:CH2CH2
D.乙烯无官能团
【答案】 A
2.下列物质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________。
【答案】 ②④⑤⑥⑦
【教材整理】1.物理性质
俗称酒精,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与水以任意比互溶,是优良的有机溶剂。
2.化学性质
(1)与Na反应
化学方程式:2CH3CH2OH+2Na→2CH3CH2ONa+H2↑。
(2)氧化反应
①燃烧
a.化学方程式:CH3CH2OH+3O22CO2+3H2O。
b.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②催化氧化
化学方程式: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与强氧化剂反应
反应原理:CH3CH2OHCH3COOH。
3.乙醇的用途
(1)用作酒精灯、火锅、内燃机等的燃料。
(2)用作化工原料。
(3)医疗上常用体积分数为75%的乙醇溶液作消毒剂。
【思考探究】探究 乙醇的主要化学性质
(1)乙醇与Na反应实验探究
实验装置图:
根据上述装置图,思考探究
①上述实验的现象
a.钠开始沉于试管底部,最终慢慢消失,产生无色可燃性气体;
b.烧杯内壁有水珠产生;
c.向烧杯中加入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
②上述实验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2C2H5OH+2Na→2CH3CH2ONa+H2↑
③乙醇与Na反应和水与Na反应的剧烈程度有什么差异?得出什么结论?
【提示】 乙醇与Na反应和水与Na反应平缓。乙醇羟基氢原子比水中氢原子的活泼性差。
(2)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向一支试管中加入3~5
mL乙醇,取一根10~15
cm长的铜丝,下端绕成螺旋状,在酒精灯上烧至红热,插入乙醇中,反复几次,观察反应的现象,小心闻试管中液体的气味(如下图)。
实验现象:
①烧至红热的铜丝表面变黑,趁热将铜丝插入乙醇中,铜丝立即又变成红色;
②能闻到一股不同于乙醇的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实验结论:
①铜在反应中起催化剂的作用,
②乙醇被氧化成乙醛,
③乙醇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2CH3CH2OH+O22CH3CHO+2H2O。
【认知升华】升华 乙醇的主要性质
(1)乙醇、水与Na反应的比较
①钠与水反应的速率比乙醇快,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比乙醇羟基中的氢原子活泼。
②钠与水反应时熔成液态,而与乙醇反应时不熔化,钠与水反应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多,且钠的熔点低。
③钠与水反应时浮在水面上,而与乙醇反应时沉在乙醇下,密度大小顺序为水>钠>乙醇。
(2)乙醇催化氧化的机理
总反应方程式为:2CH3CH2OH+O22CH3CHO+2H2O,反应中Cu作催化剂。
【课堂练习】 题组1 乙醇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1.关于乙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醇结构中有—OH,所以乙醇溶于水,可以电离出OH-而显碱性
B.乙醇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乙醇具有氧化性
C.乙醇与钠反应可以产生氢气,所以乙醇显酸性
D.乙醇与钠反应非常平缓,所以乙醇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中的氢原子活泼
【解析】 乙醇不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OH和OH-是完全不同的粒子,乙醇的氧化反应表现的是乙醇的还原性;乙醇与钠反应比水与钠反应缓慢,说明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不如水分子中的氢原子活泼,水呈中性,所以乙醇不显酸性。
【答案】 D
2.乙醇分子中的各种化学键如图所示,关于乙醇在各种反应中断裂键的说明不正确的是(  )
A.和金属钠反应时键①断裂
B.在铜或银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③
C.在铜或银催化共热下与O2反应时断裂①和⑤
D.在空气中完全燃烧时断裂①②③④⑤
【解析】 乙醇与钠反应生成乙醇钠,是羟基中的O—H键断裂,A正确;乙醇催化氧化成乙醛时,断裂①和③化学键,B正确,C错误;乙醇完全燃烧时,化学键全部断裂,D正确。
【答案】 C
题组2 乙醇催化氧化的原理与实验探究
3.可以证明乙醇分子中有一个氢原子与另外的氢原子不同的方法是(  )
A.1
mol乙醇完全燃烧生成3
mol水
B.乙醇可以制酒精饮料
C.1
mol乙醇跟足量的Na作用得到0.5
mol
H2
D.1
mol乙醇可以生成1
mol乙醛
【解析】 1个乙醇分子中含有6个氢原子,分子式为C2H6O,其可能的结构有CH3OCH3和C2H5OH。因为1
mol乙醇与足量的钠反应只得到0.5
mol
H2,说明6个氢原子中只有1个氢原子可以被钠置换,这个氢原子与另外的氢原子所处环境应该不同。醇中的氢原子只有羟基上的氢原子才能与钠发生反应,所以该反应经常用于判断醇分子中羟基的个数。
【答案】 C
4.按照下图装置(夹持装置已略)持续通入X气体或蒸气,可以看到a处有红色物质生成,b处变蓝,c处得到液体,则X气体或蒸气可能是(假设每个反应均完全)(  )
A.CH3CH2OH
B.CO或H2
C.NH3
D.H2
【解析】 选项中气体均可还原CuO,但本题的关键点是所得产物冷凝后得到液体,该液体不可能是水(干燥管中盛有足量CuSO4),所以C处液体一定是乙醛,故X气体为乙醇。
【答案】 A
5.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
甲       
  乙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该反应是________反应。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甲的作用是______;乙的作用是________。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________,集气瓶中收集到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解析】 (1)在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中,Cu作催化剂,反应过程中,红色的Cu先生成黑色的CuO,黑色的CuO又被还原为红色的Cu,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CuO+CH3CH2OHCH3CHO+Cu+H2O。熄灭酒精灯反应仍继续进行,则说明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
(2)常温下乙醇为液体,如果要在玻璃管中进行反应则需要转化为气体,所以甲中水浴加热的目的是将乙醇汽化得到稳定的乙醇气流;而生成的乙醛在高温时为气体,所以乙装置的目的是为了将乙醛气体冷凝为液体。
(3)经过反应后并冷却,a中收集到的物质有易挥发的乙醇及反应生成的乙醛和水,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是空气中的N2及未完全反应的O2。
【答案】 (1)2Cu+O22CuO,CH3CH2OH+CuOCH3CHO+Cu+H2O 放热 (2)加热 冷却 (3)乙醛、乙醇、水 氮气、氧气
第二课时
乙酸
【导入】复习上节课内容。古时“家家有醋缸,人人当醋匠”。关于山西人爱吃醋的笑话: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军阀混战时期,山西兵除了背一杆枪外,每人外加一个醋葫芦。有打油诗为证:“山西大兵爱吃醋,缴枪不交醋葫芦。”是真是假,不得而知。却从另一方面,道出了山西人对醋的偏爱。
山西老陈醋的典型风味特征为:色泽棕红,有光泽,体态均一,较浓稠;有本品特有的醋香、酯香、熏香、陈香相互衬托、浓郁、协调、细腻;食而绵酸,醇厚柔和,酸甜适度,微鲜,口味绵长,具有山西老陈醋“香、酸、绵、长”的独特风格。据考证,醋厂的职工没有得感冒的,调查醋厂职工祖孙四代没有得癌症的。实验和实践证明,醋具有抗病毒、防癌、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软化血管、预防感冒和美容等诸多功效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奇特妙用。因此,各醋厂纷纷开发出具有多种疗效和保健作用的苦荞醋、醋胶囊、保健醋、醋饮料等等。醋不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遗产民族品牌,而且是促进人们健康长寿的保健产品生命品牌。
【教材整理】1.乙酸的组成及结构
2.乙酸的物理性质
俗名
颜色
状态
气味
溶解性
挥发性
醋酸
无色
液体
强烈刺激性
易溶于水和乙醇
易挥发
3.乙酸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
乙酸是一元弱酸,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CH3COOHCH3COO-+H+,其酸性比H2CO3强,具有酸的通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与活泼金属、一些金属氧化物、碱、一些盐反应。写出乙酸发生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与Zn反应:2CH3COOH+Zn→(CH3COO)2Zn+H2↑。
②与NaOH反应:CH3COOH+NaOH→CH3COONa+H2O。
③与CaCO3反应:CaCO3+2CH3COOH→(CH3COO)2Ca+CO2↑+H2O
④与CuO反应:CuO+2CH3COOH→(CH3COO)2Cu+H2O。
(2)酯化反应
①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方程式为
②酯化反应
a.概念:酸与醇反应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b.特点:是可逆反应,反应进行得比较缓慢。
4.酯类
(1)酯类的一般通式可写为,官能团为。
(2)低级酯:乙酸乙酯,密度比水的小,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可用作香料和溶剂。
【思考探究】探究1 乙酸、乙醇、H2O、H2CO3中羟基的活泼性实验探究
(1)给四种物质编号:①HOH,②,
③,④。
(2)设计实验
操作
现象
结论(—OH中H原子活泼性顺序)
a.四种物质各取少量于试管中,各加入紫色石蕊溶液两滴
②、④变红,其他不变
②、④>①、③
b.在②、④试管中,各加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②中产生气体
②>④
c.在①、③中各加入少量金属钠
①产生气体,反应迅速③产生气体,反应缓慢
①>③
(3)实验结论:乙醇、水、碳酸、乙酸中羟基氢的活泼性依次增强。
探究2 乙酸与乙醇酯化反应实验探究
(1)实验步骤
①反应液的混合:在试管中先加3
mL乙醇,然后边振荡试管边加入2
mL浓H2SO4和2
mL乙酸。
②用酒精灯缓慢加热,观察现象。
(2)实验现象
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有透明的油状液体生成,且能闻到香味。
(3)实验结论:乙酸和乙醇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能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和水。
(4)实验问题探究
①酯化反应的实验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浓硫酸起催化剂和吸水剂的作用。
②试管中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什么?
【提示】 与挥发出来的乙酸反应,使之转化为乙酸钠而溶于水;
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降低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便于分层得到乙酸乙酯。
③竖立试管中的导气管能否伸入到液面以下,其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不能,防止倒吸。
④向试管中加碎瓷片,其作用是什么?
【提示】 防止暴沸。
【认知升华】升华1 羟基化合物中羟基(-OH)的活泼性
乙醇

碳酸
乙酸
羟基氢的活泼性
电离程度
难电离
部分电离
部分电离
部分电离
酸碱性

中性
弱酸性
弱酸性
与Na
反应
反应
反应
反应
与NaOH
不反应
不反应
反应
反应
与NaHCO3
不反应
不反应
不反应
反应
升华2 酯化反应的深化理解
1
(2)试剂的加入顺序:先加入乙醇,然后慢慢加入浓硫酸和乙酸。
(3)酯化反应的机理
通常用同位素示踪原子法来证明:如用含18O的乙醇与乙酸反应,可以发现,生成物乙酸乙酯中含有18O。
可见,发生酯化反应时,有机酸断C—O键,醇分子断O—H键,即“酸去羟基,醇去氢”。
[注]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因为乙酸乙酯可以看成是由乙醇中“—OC2H5”基团取代了乙酸中的羟基而形成的化合物。
升华 苯及其他烃的空间结构
(1)甲烷型:正四面体→凡是碳原子与4个原子形成4个共价键时,其空间结构都是四面体,5个原子中最多有3个原子共平面。
(2)乙烯型:平面结构→与碳碳双键直接相连的4个原子与2个碳原子共平面。
(3)苯型:平面结构→位于苯环上的12个原子共平面,位于对角线位置上的4个原子共直线。
【课堂练习】题组1 乙酸的结构与性质
1.下列关于乙酸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它可以与碳酸盐反应,产生CO2气体
B.乙酸能与醇类物质发生酯化反应
C.乙酸分子中含有碳氧双键,所以它能使溴水褪色
D.乙酸在温度低于16.6
℃时,就凝结成冰状晶体
【答案】 C
2.在同温同压下,某有机物和过量Na反应得到V1
L氢气,另一份等量的该有机物和足量的NaHCO3反应得到V2
L二氧化碳,若V1=V2≠0,则该有机物可能是(  )
【解析】 首先否定C项,因为HOCH2CH2OH与NaHCO3不反应,再根据—OH、—COOH与Na反应时均为1
mol—OH或—COOH放出0.5
mol
H2,而1
mol
—COOH与NaHCO3反应时放出1
mol
CO2,故综合分析比较得出答案为A。
【答案】 A
【题后归纳】 羟基化合物的反应规律
1 能与金属钠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或—COOH,反应关系为2Na~2—OH~H2或2Na~2—COOH~H2。
2 能与NaHCO3和Na2CO3反应生成CO2的有机物一定含有—COOH,反应关系为NaHCO3~—COOH~CO2或Na2CO3~2—COOH~CO2。
3 与碳酸盐或酸式盐反应生成CO2的羟基化合物中含有—COOH。
【课堂练习】题组2 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探究
3.将1
mol乙醇(其中的氧用18O标记)在浓硫酸存在条件下与足量乙酸充分反应。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18O
B.生成的水分子中含有18O
C.可能生成88
g乙酸乙酯
D.不可能生成90
g乙酸乙酯
【解析】 生成的乙酸乙酯中含有18O,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可能完全反应,所以不可能生成90
g乙酸乙酯。
【答案】 B
4.如图为实验室制取少量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向a试管中先加入浓硫酸,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乙醇,再加冰醋酸
B.试管b中导气管下端管口不能浸入液面的原因是防止实验过程中发生倒吸现象
C.实验时加热试管a的目的是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并加快反应速率
D.采用长玻璃导管有导气兼冷凝的作用
【解析】 A项中,浓硫酸和其他液体混合时,应将浓硫酸慢慢加到密度比它小的液体中。应先向a中加入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慢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B项中,加热过程中产生乙酸和乙醇蒸气,二者溶于水易造成溶液倒吸;C项,加热一方面能加快反应速率,另一方面能及时将乙酸乙酯蒸出,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D项,长玻璃导管既能输导乙酸乙酯蒸气,又能冷凝回流挥发的乙酸和乙醇。
【答案】 A
【教师总结】

2.醇—OH
3.—COOH
4.
(酯基):水解反应、取代反应
【课堂练习】题组 多官能团有机物的组成、结构与性质分析
1.分枝酸可用于生化研究,其结构简式如图。下列关于分枝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中含有2种官能团
B.可与乙醇、乙酸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
C.1
mol分枝酸最多可与3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
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且原理相同
【解析】 A.分子中含有4种官能团:羧基、羟基、碳碳双键、醚键。B.可与乙醇、乙酸发生取代反应。C.1
mol分枝酸最多可与2
mol
NaOH发生中和反应,因为分子中只有2个羧基。D.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反应原理不相同,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是加成反应,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氧化反应。
【答案】 B
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它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的反应为(  )
①酯化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③水解反应 ④加聚反应
⑤取代反应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 该有机物中含有—OH、—COOH和—COO—,故可发生酯化反应、氧化反应、水解反应、取代反应,但不能发生加聚反应。
【答案】 C
【作业布置】
略。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共63张PPT)
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乙醇的组成、结构和烃的衍生物
C2H6O
CH3CH2OH或C2H5OH
氢原子
化学特性
—Cl
—OH
—NO2
羟基
碳碳双键
乙醇的性质及其应用
酒精
无色
液体


CH3COOH
75%

无色可燃性
水珠
不变浑浊


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催化剂
乙醛
乙酸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醋酸
无色
液体
强烈刺激性
易溶于水和乙醇
易挥发
弱酸



酸与醇
酯和水
可逆
缓慢
>
>
>
增强
乙醇
浓H2SO4
乙酸
透明的油状液体
香味
酯化
乙酸乙酯

多官能团有机物的组成和性质分析
学习目标导航
知识点
传于
MT
COM.
CI
OH
NH
知识点(②
乙西享引
用考
流翻
静消
A.71
药用品有
4醇
bloc
sina
corn.
cri/u/5839178879
燃料乙醇
燃料

饮料
溶剂
化工
实验室
钠与乙醇反应钠与水反应
N
CH2COOH,结构简式
分子式
乙酸
结构式/
能团,羧基(-COI

州恒
CHANGZHOU
HENG
GUANG
CHEMICAL
REAGENTSCO,lv
光化学试剂有限
乙酸(冰醋酸
A
cetic
ac
分析纯AB
净含量:500
GAS[64-19-71cHC0860
UN
NO
2789
冰酷酸《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同步练习
1.下列物质不属于烃的衍生物的是(  )
2.下列有机物的官能团不正确的是(  )
3.下列物质中含有两种官能团的烃的衍生物为(  )
4.向装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下列对该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钠块浮在乙醇的上面
B.钠块熔化成小球
C.钠块在乙醇的液面上游动
D.钠块表面有气体放出
5.酒后驾车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原因。交警对驾驶员进行呼气酒精检测的原理是橙色的酸性K2Cr2O7水溶液遇乙醇迅速生成蓝绿色的Cr3+。下列对乙醇的描述与此测定原理有关的是(  )
①乙醇易挥发 ②乙醇密度比水小 ③乙醇有还原性 ④乙醇是烃的含氧衍生物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6.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酸是一种重要的有机酸,常温下是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乙酸的分子式为C2H4O2,分子里含有4个氢原子,所以乙酸是四元酸
C.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
D.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7.如图是某有机物分子的比例模型,黑色的是碳原子,白色的是氢原子,灰色的是氧原子。该物质不具有的性质是(  )
A.与氢氧化钠反应
B.与稀硫酸反应
C.发生酯化反应
D.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8.下列物质中,不能发生酯化反应的是(  )
A.HOCH2—CH===CH—COOH
B.CH3CH2COOH
C.己烷
D.甲醇(CH3OH)
9.若乙酸分子中的氧都是18O,乙醇分子中的氧都是16O,二者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分子中含有18O的物质有(  )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10.下列物质都能与Na反应放出H2,其产生H2的速率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C2H5OH ②CH3COOH(aq) ③NaCl(aq)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②>③>①
11.CH3CH2OH、HOCH2CH2OH、HOCH2CH(OH)CH2OH分别与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则消耗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1∶1∶1
B.1∶2∶3
C.6∶3∶2
D.3∶2∶1
12.在常压和100
℃条件下,把乙醇汽化为蒸气,然后和乙烯以任意比例混合,其混合气体为V
L,将其完全燃烧,需消耗相同条件下的氧气的体积是(  )
A.2V
L
B.2.5V
L
C.3V
L
D.无法计算
13.将W1
g光亮的铜丝在空气中加热一段时间后,迅速插入下列物质中,取出干燥,如此反复几次,最后取出铜丝用蒸馏水洗涤、干燥、称得其质量为W2
g。实验时由于所插入的物质不同,铜丝的前后质量变化可能不同,下列所插物质与铜丝的质量关系不正确的是(  )
A.石灰水 W1B.CO W1=W2
C.NaHSO4 W1>W2
D.乙醇溶液 W114.类比乙烯和乙醇的化学性质,推测丙烯醇可发生的化学反应有(  )
①加成反应 ②氧化反应 ③燃烧 ④加聚反应
⑤取代反应 ⑥与Na2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A.①②③⑥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⑥
D.①②③④⑤
15.生活中的有机物种类丰富,在衣食住行等多方面应用广泛,其中乙醇是比较常见的有机物。
(1)乙醇是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________。
(2)工业上用乙烯与水反应可制得乙醇,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用写反应条件),原子利用率是________。
(3)下列属于乙醇的同系物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下同),属于乙醇的同分异构体的是________。
A.
B.乙醚(CH3CH2OCH2CH3)
C.甲醇(CH3OH)
D.CH3OCH3
E.HOCH2CH2OH
(4)乙醇能够发生氧化反应:
①46
g乙醇完全燃烧消耗________mol氧气。
②乙醇在铜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可被氧气氧化为乙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字母)。
A.乙醇不能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B.交警用橙色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车
C.黄酒中某些微生物使乙醇氧化为乙酸,于是酒就变酸了
16.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硫酸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上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物时,有气泡产生,主要原因可能是(  )
A.有部分H2SO4被蒸馏出来
B.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
C.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
D.有部分乙酸乙酯与碳酸钠反应
17.枸椽酸乙胺嗪可用于驱除肠道虫病,其结构简式为,下列物质中不能与枸椽酸乙胺嗪反应的是(  )
A.乙酸
B.乙醇
C.碳酸钠溶液
D.溴水
18.具有一个羟基的化合物A
10
g,与乙酸反应生成乙酸某酯11.85
g,并回收了未反应的A
1.3
g,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
A.98
B.116    C.158    D.278
19.丙酸钠是常用的防腐剂之一,该物质可以由丙酸(CH3CH2COOH)与烧碱反应制得。下列有关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丙酸遇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B.丙酸与烧碱的反应不是取代反应
C.丙酸与乙酸互为同系物
D.丙酸存在多种羧酸类同分异构体
20.为了确认乙酸、碳酸和硅酸的酸性强弱,有人设计用如图所示装置,一次实验达到目的(不能再选用其他酸性溶液)。
(1)锥形瓶内装有某种可溶性正盐固体(其中含有3种酸的酸根的其中一种),此固体为________,分液漏斗中所盛试剂是________。
(2)装置B中所盛试剂的名称是________,试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C中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实验可知三种酸的酸性大小为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21.(1)把表面附有CuO的铜丝在酒精灯焰心处加热,会发现铜丝由________色变________色,铜丝在反应中起________作用。
(2)最近国外研究出一种高效的水果长期保鲜新技术:在3
℃潮湿条件下的水果保鲜室中用一种特制的低压水银灯照射,引起光化学反应,使水果贮存过程中缓缓释放的催熟剂转化为没有催熟作用的“酒”。试回答:写出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反应。
22.A、B、C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6∶2,则A、B、C三种醇分子中羟基数之比是(  )
A.3∶2∶1
B.2∶6∶3
C.3∶6∶2
D.2∶1∶3
23.香叶醇是合成玫瑰香油的主要原料,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香叶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香叶醇的分子式为C10H18O
B.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C.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24.催化氧化的产物是的醇是(  )
25.有关催化剂的催化机理等问题可以从“乙醇催化氧化实验”得到一些认识,某教师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夹持装置等已省略),其实验操作为:先按图安装好装置,关闭活塞a、b、c,在铜丝的中间部分加热片刻,然后打开活塞a、b、c,通过控制活塞a和b,而有节奏(间歇性)地通入气体。在M处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试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M处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M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中可认识到该实验过程中催化剂________(填“参加”或“不参加”)化学反应,还可以认识到催化剂起催化作用需要一定的________。
(4)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如果撤掉酒精灯,反应________(填“能”或“不能”)继续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苹果醋(ACV)是一种由苹果发酵而成的酸性饮品,具有解毒、降脂等药效。苹果醋是一种常见的有机酸,其结构简式为
(1)苹果醋中含有的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
(2)苹果醋的分子式为________;
(3)1
mol苹果醋与足量金属钠反应,能生成标准状况下的氢气________L;
(4)苹果醋可能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
A.与NaOH溶液反应
B.与石蕊溶液作用
C.与乙酸在一定条件下酯化
D.与乙醇在一定条件下酯化
(5)写出苹果醋与足量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某有机物m
g,跟足量金属钠反应生成V
L
H2,另取m
g该有机物与足量碳酸氢钠作用生成V
L
CO2(同一状况),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官能团可能为(  )
A.一个羧基和一个羟基
B.两个羟基
C.一个羧基
D.两个羧基
28.乙酸分子的结构式为,下列反应及断键部位正确的是(  )
①乙酸的电离,是①键断裂
②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是②键断裂
③在红磷存在时,Br2与CH3COOH的反应:
CH3COOH+Br2CH2Br—COOH+HBr,是③键断裂
④乙酸变成乙酸酐的反应:
,是①②键断裂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9.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与足量金属钠反应,消耗金属钠的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的量的下列有机物与足量的NaHCO3浓溶液反应,产生的气体的体积从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CH3CH(OH)COOH
②HOOC—COOH
③CH3CH2COOH
④HOOC—CH2CH2CH2COOH
30.实验室合成乙酸乙酯的步骤如下:
在圆底烧瓶内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瓶口竖直安装通有冷却水的冷凝管(使反应混合物的蒸气冷凝为液体流回烧瓶内),加热回流一段时间后换成蒸馏装置进行蒸馏,得到含有乙醇、乙酸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
请完成下列问题:
(1)在烧瓶中除了加入乙醇、浓硫酸和乙酸外,还应放入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现拟分离含乙酸、乙醇和水的乙酸乙酯粗产品,下图是分离操作步骤流程图。请在图中圆括号内填入适当的试剂,在方括号内填入适当的分离方法。
试剂a是________,试剂b是________。分离方法①是________,分离方法②是________,分离方法③是________。
(3)在得到的A中加入无水碳酸钠粉末,振荡,目的是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1.【答案】 B
2.【答案】 D
3.【答案】 B
4.【解析】 Na与CH3CH2OH反应单位时间内放出的热量不能使钠块熔化;Na的密度比乙醇的大,不会浮在乙醇液面上。
【答案】 D
5.【解析】 乙醇易挥发,可以随呼吸呼出,故易被检测。K2Cr2O7具有强氧化性,可以氧化乙醇,自身生成Cr3+,说明乙醇具有还原性。
【答案】 C
6.【解析】 乙酸分子中只有—COOH上的H可以电离出来形成H+,所以乙酸为一元酸。
【答案】 B
7.【解析】 根据比例模型可知该分子为乙酸。
【答案】 B
8.【答案】 C
9.【解析】 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原理为
【答案】 C
10.【解析】 对于Na、K等活泼金属放入酸溶液中,金属先与酸反应;放入盐溶液中,金属先与水反应。
【答案】 D
知识巩固:
11.【解析】 1
mol
CH3CH2OH、HOCH2CH2OH、HOCH2CH(OH)CH2OH分别含—OH的物质的量依次为1
mol、2
mol、3
mol,完全反应生成氢气体积之比为1∶2∶3。所以,生成等量的氢气,需要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6∶3∶2。
【答案】 C
12.【解析】 总体积为V
L,以任意比例混合,无法用化学方程式计算各自的耗氧量,直接求无法下手。如果转换思维,将乙醇的分子式改写成C2H4·H2O,然后求解即可。比较乙醇(C2H4·H2O)和C2H4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同。
又知C2H4+3O22CO2+2H2O
V
L 3V
L
所以乙醇蒸气和乙烯气体无论以何种比例混合,燃烧时耗氧量总是相同条件下混合气体体积的3倍。
【答案】 C
13.【解析】 A项,CuO不和石灰水反应,所以W1【答案】 D
14.【解析】 丙烯醇分子中含碳碳双键和醇羟基,故应具有类似乙烯和乙醇的性质,但不具有酸性,以上反应中,除⑥外均可发生。
【答案】 D
15.【解析】 (3)根据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的概念可解答该小题。
【答案】 (1)小
(2)CH2===CH2+H2O―→CH3CH2OH 100%
(3)C D (4)①3
②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BC
16.【解析】 制取乙酸乙酯时易挥发的乙酸会随蒸气进入碳酸钠溶液中,而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所以会有二氧化碳生成。
【答案】 C
17.【解析】 枸椽酸乙胺嗪中所含有的官能团是—COOH、—OH,故能与乙醇、乙酸发生酯化反应;—COOH能与Na2CO3溶液反应。
【答案】 D
18.【解析】 设化合物A为R—OH,相对分子质量为M,则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为
【答案】 B
19.【解析】 丙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A正确;丙酸与烧碱的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不是取代反应,B正确;丙酸与乙酸是只相差一个CH2的羧酸,互为同系物,C正确;丙酸不存在羧酸类同分异构体,D错误。
【答案】 D
20.【解析】 由于CH3COOH可与Na2CO3反应生成CO2,可以证明酸性:CH3COOH>H2CO3;由于CH3COOH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CH3COOH对CO2与Na2SiO3溶液的反应有干扰作用,所以事先应除去混在CO2中的CH3COOH蒸气,除去CO2中的CH3COOH蒸气应用饱和的NaHCO3溶液;由于CO2可与Na2SiO3溶液反应生成硅酸沉淀(溶液变浑浊),可以证明酸性:H2CO3>H2SiO3。
【答案】 (1)碳酸钠 乙酸
能力提升:
21.【解析】 (1)铜丝表面附有CuO,插入焰心,焰心附近会有被汽化的酒精未来得及燃烧,乙醇和CuO在加热条件下会发生反应。
(2)熟水果能释放出乙烯,乙烯能催熟水果,要水果保鲜,应把乙烯转化为乙醇,主要的反应为CH2===CH2与水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乙醇。
【答案】 (1)黑 红 催化
(2)CH2===CH2+H2OC2H5OH 加成
22.【解析】 由题意可知,三种醇消耗的羟基总数相等,设A、B、C三种醇分子中的羟基数分别为x、y、z,则3x=6y=2z,解得:x:y:z=2∶1∶3。
【答案】 D
23.【解析】 A项,依据碳原子结构分析可知,碳原子在有机化合物中形成四个共价键。在键线式中剩余价键被氢原子饱和,由香叶醇的结构简式可得分子式为C10H18O。B项,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从而使溴的CCl4溶液褪色。C项,分子结构中含有碳碳双键,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使紫红色褪去。D项,分子结构中碳碳双键可发生加成反应,醇羟基可发生取代反应。
【答案】 A
24.【解析】 醇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只与分子中的—CH2OH原子团有关,与其他基团无关,则被氧化的醇为,答案为A。
【答案】 A
25.【解析】 装置中各部分作用为:A为氧气的简易制备装置;B的作用是干燥O2;C利用水浴加热方式,可以控制乙醇蒸气的量;在M中Cu的作用下,乙醇被O2氧化成乙醛,进入F试管中。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撤掉酒精灯后利用放出的热量能维持反应继续进行。
【答案】 (1)2H2O22H2O+O2↑ 干燥O2
使D中乙醇变为蒸气进入M中参加反应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3)受热部分的铜丝由于间歇性地鼓入氧气而交替出现变黑、变红的现象 参加 温度
(4)能 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放热反应,反应放出的热量能维持反应继续进行
26.【解析】 苹果醋中含有2个—COOH和1个—OH,都可以与金属钠反应产生H2,故1
mol
ACV与足量金属钠反应可产生H2
1.5
mol。它含有—COOH可与石蕊溶液作用,可与NaOH、乙醇反应。它含有—OH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 (1)羟基 羧基 (2)C4H6O5
(3)33.6 (4)ABCD
(5)
27.【解析】 能跟金属钠反应生成H2的官能团有—OH和—COOH,且1
mol—OH或—COOH与钠反应只能生成0.5
mol
H2;能跟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的官能团只有—COOH,且1
mol—COOH与碳酸氢钠作用能生成1
mol
CO2。由于同质量的该有机物生成H2与CO2的体积(同一状况)相等,则说明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羟基和羧基的数目相同。
【答案】 A
28.【解析】 乙酸电离出H+时,断裂①键;在酯化反应时酸脱羟基,断裂②键;与Br2的反应,取代了甲基上的氢原子,断裂③键;生成乙酸酐的反应,一个乙酸分子断①键,另一个分子断②键,所以B正确。
【答案】 B
29.【解析】 有机物分子里的羟基和羧基都可以和Na反应放出H2,则消耗金属钠的质量①=②=④>③;而只有羧基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所以产生的气体的体积②=④>①=③。
【答案】 ①=②=④>③ ②=④>①=③
30.【解析】 只要熟悉乙酸乙酯制取实验,就比较容易答好第一个小题。对于第(2)和(3)小题,可从分析粗产品的成分入手。粗产品有乙酸乙酯、乙酸、乙醇三种物质,用饱和碳酸钠溶液进行萃取、分液可把混合物分离成两种半成品,其中一份是乙酸乙酯(即A)、另一份是乙酸钠和乙醇的水溶液(即B)。蒸馏B可得到乙醇(即E),留下残液是乙酸钠溶液(即C)。再在C中加稀硫酸,经蒸馏可得到乙酸溶液。
【答案】 (1)碎瓷片 防止暴沸 (2)饱和Na2CO3溶液 稀硫酸 萃取、分液 蒸馏 蒸馏
(3)除去乙酸乙酯中的水分
基础达标
知识巩固
能力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