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十月第一单元测试卷
语文考试
考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分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单选题(共8题;共16分)
1.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看他挑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我也就不再坚持了。
B、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C、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
D、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
A、那个下午和那个晚上,妈妈就要在各个房间里游魂似的飘来飘去。
B、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C、远看,斗笠像个大蘑菇,是那么美。
D、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3.下列加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晦暗(huì)
闭塞(sāi)
亢奋(kàng)
飞溅(jiàn)
B、恬静(tián)羁绊(jī)
烧灼(zhuó)
冗杂(róng)
C、颤栗(chàn)骤雨(zhòu)
震撼(hàn)
磅礴(bàng)
D、瞳仁(tóng)戛然(jiá)
辐射(fú)
蓦然(mò)
4.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
A、贮蓄(chǔ)
害羞(xiū)
看护(kān)
B、水藻(zǎo)
垂柳(chuí)
宽敞(chǎnɡ)
C、暖和(huo)
绿萍(pínɡ)
着落(zháo)
D、狭窄(zhǎi)
发髻(jì)
镶边(xiānɡ)
5.选出下列对加下划线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
A、秋天栖息(停留)在农家里
B、秋天梦寐(梦想)在牧羊女的眼里
C、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指果实又大又饱满)的瓜果
D、溪水因枯涸见石更清冽(水清)了
6.对《天净沙
秋思》的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枯藤”“老树”“西风”,写的均是秋末之景。
B、“夕阳”与“昏鸦”中的“昏”字照应,点出特定的时间。
C、这首元曲直抒胸臆,道出了天涯游子之悲,曾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D、这首元曲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反映了天涯游子的漂泊情怀。
7.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
A、《世说新语》是南朝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是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
B、我国古代儒家经典“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尚书》
C、冰心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等
D、《观沧海》作者是曹操,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8.对以下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在丰富的联想中表现出博大的胸怀,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和豪迈气魄。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句中的“阔”字用得生动传神。它写出春潮涌涨,江水浩渺,使人的视野随之开阔,将诗歌的意境表现得恢宏壮阔。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归隐后洁身自好,漠视名利,自得其乐的处世态度与志向情趣。“悠然”指的是幽深的南山,含蓄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地偏”之处。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杜甫《春望》):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满头白
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的艺术形象。
第Ⅱ卷
主观题
第Ⅱ卷的注释
二、填空题(共5题;共30分)
9.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①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________
②“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________
③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________
④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________
10.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天上fēng
zheng________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2)shū
huó
shū
huó________筋骨,dǒu
sǒu
dǒu
sǒu________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
(3)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xīn
xīn
rán________张开了眼。
(4)春天像小姑娘,huā
zhī
zhāo
zhǎn________的,笑着,走着。
1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ān
shì________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2)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cí
shàn________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3)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jī
fū________。
(4)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xiù
qi________!
1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古老的济南,城里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kuān
chǎng________。
(2)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lǜ
píng________上冒着点热气,shuǐ
zǎo________真绿,把终年zhù
xù________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3)看吧,由chéng
qīng________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4)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lán
wāng
wāng________的,整个的是块kōng
líng________的蓝水晶。
13.古诗文默写。
a潮平两岸阔,________。(王湾《次北固山下》)
b曲径通幽处,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c________,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
d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__。(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e《次北固山下》中,表新旧更替,时序变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f《夜雨寄北》中,表达离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g《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题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
三、问答题(共1题;共5分)
14.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四、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49分)
1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
①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②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A。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B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
④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C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D着。
(1)“和”是多音多义字,有①hé②hè③huó
④huò
⑤hú五种读音,请选择填空(只填序号)。
应和________;和面________;和稀泥________;和牌________
(2)请将选段中括号内ABCD四处省去的词语依次填写在后面: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3)在写景的时候我们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并从多个角度,生动描绘景物选文第②段文字是按照________顺序,从________等角度描绘春暖花开的美好景致的。
(4)对“树叶儿……戴着笠”几句描写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D、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16.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我喜欢雨,无论什么季节的雨,我都喜欢。她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
春天,树叶开始闪出黄青,花苞轻轻地在风中摆动,似乎还带着一种冬天的昏黄。可是只要经过一场春雨的洗淋,那种颜色和神态是难以想象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半空中似乎总挂着透明的水雾的丝帘,牵动着阳光的彩棱镜。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呼吸变得畅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真的,只有这一场雨,才完全驱走了冬天,才使世界改变了姿容。
……
当田野上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雨,似乎也像出嫁生了孩子的妇人,显得端庄而又沉静了。这时候,雨不大出门。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也许,人们都忘记了雨。成熟的庄稼地等待收割,金灿灿的种子需要晒干,甚至红透了的山果也希望最后的晒甜。忽然,在一个夜晚,窗玻璃上发出了响声,那是雨,是使人静谧、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却闪着光;田野是静的,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也许,在人们劳累了一个春夏,收获已经在大门口的时候,多么需要安静和沉思啊!雨变得更轻,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如果你怀着那种快乐感的话,那白天的秋雨也不会使人厌烦。你只会感到更高邈、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而且一定会遥望到在一场秋雨后将出现一个更净美、开阔的大地。
也许,到冬天来临,人们会讨厌雨吧!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但在南国,雨仍然偶而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了。它既不倾盆瓢泼,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在冬日灰蒙蒙的天空中,雨变得透明,甚至有些干巴,几乎没有春、夏、秋那样富有色彩。但是,在人们受够了冷冽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仿佛从那湿润中又漾出花和树叶的气息。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而近处池畦里的油菜,经这冬雨一洗,甚至忘记了严冬。忽然到了晚间,水银柱降下来,黎明提前敲着窗户,你睁眼一看,屋顶,树枝,街道,都已经盖上柔软的雪被,地上的光亮比天上还亮。这雨的精灵,雨的公主,给南国城市和田野带来异常的蜜情,是它送给人们一年中最后的一份礼物。
啊,雨,我爱恋的雨啊,你一年四季常在我的眼前流动,你给我的生命带来活跃,你给我的感情带来滋润,你给我的思想带来流动。只有在雨中,我才真正感到这世界是活的,是有欢乐和泪水的。但在北方干燥的城市,我们的相逢是多么稀少!只希望日益增多的绿色,能把你请回我们的生活之中。
啊,总是美丽而使人爱恋的雨啊!
(1)下列对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忍俊不禁(忍住)
B、高邈(遥远)
C、察言观色(颜色,色彩)
D、盘虬卧龙(传说中有角的小龙)
(2)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①而那萌发的叶子,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②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3)体会下列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①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②远远地望过去,收割过的田野变得很亮,没有叶的枝干、淋着雨的草垛,对着瓷色的天空,像一幅干净利落的木刻。
(4)文章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7.阅读《青果果,紫果果》,完成后面的题目。
青果果,紫果果
①立夏一过,桑园里跑进去几个孩子就再也看不见了。孩子们一棵棵巡过来,巡过去,寻找紫了身子的桑果,妈妈在外边喊做事了,不出声,可心一急,红了身子的也塞进嘴去,红桑果怎经得起嚼呢,碰上舌头牙根就冒酸水了,再恋也只好吐出口。好不容易寻上棵不长叶子只结大果的,那是嫁接未成的野桑,会一连几天都去看望,看它青的变红,红的变紫,紫的变黑。桑果发紫的时候,学校也开始午睡了,那边紫果果枝头眺呀眺,这边身子困在教室里躁呀躁,怎么睡得着呢?“老师,我要小便”,教室门一出,跑步飞进“根据地”,不知不觉就忘了小便究竟应该多长时间,返回教室的时候,老师的脸早拉成马脸:“嗯,你小便能把嘴唇都小便紫了?”还是让紫果果打了“小报告”,站半节课那是最轻的惩罚了。
②不过,我还是断定桑果树是最喜欢孩子的
,
要不,为什么总是在我们最馋的时候果子结得那么甜?为什么总是把身子压得那么低,让每双小手都够得着?为什么谁家树上的桑果都可以采而不算偷?还长得那么小巧,小小的手采下来塞进小小的嘴里,一口一个。
③有同学馋我说,要吃桑果还不容易,去大河沿,爬上树就能吃一饱。我记牢了这句话,不过,那是“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的季节,谁的手上都有事做。一放学,我约了黑皮,背上猪草筐,做个眼神给妈妈,示意外出打猪草,一获批准,直奔大河沿。果不其然,远远的,小同伴早已到了,那时野桑一排,比我们门前的高大多了,傍着水斜着身子倾向河心,红果果紫果果像春节门前的鞭炮,一串串缀遍枝头。枝桠全不刁钻,我和黑皮脚一弹就到了树上,这里桑果都紫成黑的了,我俩像鸡啄米一样尽情尽兴起来。一会,黑皮说瞧你嘴唇,我说瞧你舌头,哈哈大笑,真的是孙悟空钻进蟠桃园了,痛快!
④“站牢呵,当心掉进河里。”桑树下一个锄地老人笑眯眯地朝我们说。原来我们只顾巧取豪夺,忘了树边的蚕豆地和蚕豆边上刚放藤的南瓜,蚕豆踏歪了,南瓜墩踩蹋了,老人正在给板结了的土重新刨松。“上西边去采,那棵树上桑果更好。”老人不怪我们,还关照我们,真是天下的大好人,下树,赶另一棵,逮更大更甜的,把口袋装满,把隔天的也储备上。
⑤那天,我们真的快活死了,可打的猪草呢?猪草一棵也没进筐。口袋里的桑果,上树下树早成了渣,挤出的果汁把裤子染成了“花脸大侠”,回家结结实实挨了一顿揍。揍了又怎样呢?此后数年,我和黑皮还是每年必去“蟠桃园”。
⑥后来晓得,这些野桑都是那锄地的韩老大的,他兄弟3个,茅屋3间,独居河边。兄弟仨心肠好,但饭量大,再勤快也撑不好三人门头,兄弟仨省吃俭用齐心协力,腾出两间茅屋给老三,讨了个瞎子女人,老大老二两个鳏夫(guān
fū,老而无妻的人)合住。我一直搞不清楚那排只结果子不长桑叶的野桑为什么一直不锯掉,为什么我们踩板了他的地他还是笑眯眯的,原来他,青果果日子里藏了颗紫果果心。
(1)第②节说“我还是断定桑果树是最喜欢孩子的”的依据是什么?
(2)联系文段第④节和第⑥节思考分析,说说韩老大是一个怎样的人。(即概括人物形象)
(3)品析语言。
①文中第①节和第⑤节中划线词“根据地”、“蟠桃园”各指什么地方?
②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的划线句。(提示:先指明所用修辞方法,然后结合句子具体分析其作用,最后表明作者情感)
(4)根据全文内容,说说文末句“青果果日子里藏了颗紫果果心”的含义,并思考这句话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
18、写作
1.题目:我的课余生活
要求:以记叙为主,可灵活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不少于6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A
【考点】逗号,分号,问号,植树的牧羊人
【解析】【分析】B项“是公家的”后面的问号应为逗号;C项第二个逗号应为分号;D项两个问号应为逗号。故选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的掌握及运用。
2、【答案】B
【考点】比喻,散步
【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A
把“妈妈”比作“游魂”是比喻
B不是比喻句,没有喻体。
C把“斗笠”比作“大蘑菇”是比喻
D把“庄稼”比作“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是比喻。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答案】D
【考点】常用字字音,安塞腰鼓
【解析】【分析】A项“塞”有三种读音:
1 塞
[sāi]2 塞
[sài]3 塞
[sè],“闭塞”一词应读sè。B项“冗”应读rǒng,同时还要注意“l”“r”的区别,尤其持客家口音的学生。C项“颤”应读zhàn,在“颤抖”一词中念“chàn”,“磅”应读páng,注意“p”“b”的区别。
【点评】考查多音多义字辨析,此题从字音和字义的分析中可以得出答案,应注意多音字的字音和字义准确性,就找出答案了。
4、【答案】D
【考点】常用字字音,济南的冬天
【解析】【分析】A项中的“贮”应读zhù;B项中的“敞”应读chɑnɡ;C项中的“着”应读zhuó。
【点评】考查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的能力。要求识记字音,不要求拼写,重点考查声母、韵母和声调。
5、【答案】B
【考点】秋天
【解析】【分析】B中的“梦寐”应是“睡梦”的意思。
【点评】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就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人物形象、作者感情以及上下文等理解词语的转化义、语境义,其中最主要的是语境义,它包括词语在语境中的特殊含义、深层含义及言外之意等。
6、【答案】C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天净沙秋思
【解析】【分析】C不是直抒胸臆,而是寓情于景,属于间接抒情。
【点评】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区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
7、【答案】B
【考点】作家作品,观沧海
【解析】【分析】B错误,“四书”没有《尚书》,应该是《孟子》。
【点评】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8、【答案】C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观沧海
【解析】【分析】“悠然”指的是幽深的南山,含蓄写出诗人所向往的“地偏”之处。说法不合理。
“悠然”写出了当时诗人的悠闲自得,沉醉于山水田园之乐中。
【点评】对诗歌词义的理解一定要准确,要结合诗人的心境来理解。
二、填空题
9、【答案】排比;拟人、引用、比喻;比喻
、排比;反复、拟人
【考点】拟人,比喻,反复,排比,春
【解析】【分析】①三个分句构成排比,“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运用拟人手法;②“吹面不寒杨柳风”引用,“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③“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比喻、排比;④“盼望着,盼望着”反复,“春天的脚步近了”拟人。
【点评】从修辞手法的特点去判断就简单了。
10、【答案】(1)风筝
(2)舒活舒活;抖擞抖擞
(3)欣欣然
(4)花枝招展
【考点】汉字或汉字拼音,春
【解析】【分析】根据语境用普通话读准拼音。书写词语注意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的特点判断汉字的写法,不要写错字,如:(2)“擞”易错写成“搜”。(4)“枝”易错写成“技”。
【点评】先用普通话读准拼音,然后根据语境写词语,注意理解词义,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
11、【答案】(1)安适
(2)慈善
(3)肌肤
(4)秀气
【考点】汉字或汉字拼音,济南的冬天
【解析】【分析】根据语境用普通话读准拼音。书写词语注意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的特点判断汉字的写法,不要写错字,如:(1)“适”易错写成“侍”。(2)“善”易错写成“喜”。书写时应注意。
【点评】先用普通话读准拼音,然后根据语境写词语,注意理解词义,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
12、【答案】(1)宽敞
(2)绿萍;水藻;贮蓄
(3)澄清
(4)蓝汪汪;空灵
【考点】汉字或汉字拼音,济南的冬天
【解析】【分析】根据语境用普通话读准拼音。书写词语注意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的特点判断汉字的写法,不要写错字,如:(1)“敞”易错写成“场”。(2)“萍”易错写成“屏”。(3)“澄”易错写成“橙”。(4)“蓝”易错写成“篮”。书写时应注意。
【点评】先用普通话读准拼音,然后根据语境写词语,注意理解词义,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
13、【答案】风正一帆悬;禅房花木深;日月之行;浅草才能没马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考点】一般型默写,理解型默写,次北固山下
【解析】【分析】默写(1)时注意“悬”的写法。默写(2)句时,注意“禅”这一个字的写法。默写(3)句时,注意“日月”的写法。默写(4)句时,注意“没”这个字。默写(5)句时,除了注意“生”的写法,还要注意“表新旧更替,时序变迁的句子”这一提示语。默写(6)句时,除了注意“烛”的写法,还要注意“表达离情的名句”这一提示语。默写(7)句时,除了注意“天涯”的写法,还要注意“点明主题的一句”这一提示语。
【点评】古诗文名句默写试题的题型主要是填写题,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记诵清楚背诵的古诗文篇段和名句;其次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第三是要记清楚古诗文名句中的每个字,默写古诗文名句不能写错别字。
三、问答题
14、【答案】深秋晚景图。
【考点】把握诗歌内容,体味诗歌的意象,天净沙秋思
【解析】【分析】“枯藤”点明季节在深秋,“夕阳”点明了时间。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注意品味诗中流露出的情感并把握关键词语的含义,深秋晚景图。
四、现代文阅读
15、【答案】(1)②;③;④;⑤
(2)酝酿;卖弄;烘托;静默
(3)从上到下(空间顺序);视觉、味觉、听觉
(4)C
【考点】多音字字音,记叙顺序,词语的使用(搭配),济南的冬天
【解析】【分析】(1)这是考查课文背诵的内容,这篇文章要求背诵,只要学生能背诵课文,这几个词语就能答上。
(2)此题考查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下的读音,这就需要日常学习中搞懂词语的语境义,根据意义记住字的读音。
(3)第②段的顺序是按照由上到下的顺序安排的。文章中有词语可以显示:花下、野花遍地。“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视觉所见,“花里带着甜味儿”是味觉,“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听觉。
(4)此题考查写景的手法的,仔细阅读原文的内容,文章从“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这是静景,之后出现了人的活动的描写,因此这段景物描写,由静到动,由近及远,由物及人。
【点评】(1)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2)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4)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答案】(1)C
(2)①比喻;②拟人
(3)①作者将春雨的水珠与少女的眼泪相比,渲染出春雨的无比娇媚。
②作者将冬雨中的静物比作木刻画,表现了冬雨的自然、平静。
(4)表达了作者对雨的无限爱恋。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把握作者的态度情感或观点,雨的四季
【解析】【分析】(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察言观色(“颜色,色彩 ”
改为:脸上表现出的神气、样子。)(2)考查修辞方法。①把“萌发的叶子”比作“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这是比喻。②把“雨”当做人来描写,说他“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这是拟人。(3)本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作用。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4)概括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从故事内容和人物形象方面思考分析。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2)本题主要考查对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及其运用。平时注意多练。(3)本题考查对句子在文中的作用的把握。(4)本题考查对作者的思想感情的把握。
17、【答案】(1)答案有四个要点:在我们最馋的时候桑果结得那么甜;桑果把树枝压得那么低,让每双小手够得着;小孩采别人家的桑果不会被认为是偷;桑果长得小,刚好一口一个。
(2)韩老大腾出房给兄弟娶媳妇。他为了孩子们能吃到又大又甜的桑果,而不锯掉野桑。孩子采桑果时,踩板他的地,踩坏了他的庄稼,他不仅不生气,还关照孩子们。由此可见,他是个淳朴善良有爱心的勤劳的农村老人。
(3)①“根据地”指桑园;“蟠桃园”指大河沿。
②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桑果比作鞭炮,写出了桑果结的多,在“鞭炮”前加上“春节时”,表现了作者见到那么多桑果时的欢乐心情,也表现了作者孩提时对桑果的喜爱之情。此比喻形象通俗,符合孩子心理特征。
(4)“青果果日子”是说韩老大生活贫苦,“紫果果心”是说韩老大心肠好这句话是对韩老大的赞美,放在文章结尾起到照应题目、点明主旨的作用。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筛选、提取有关信息,并加以概括,春
【解析】【分析】(1)品读②段,把握了反问句的答案就在问句中,即可归纳出答案。
(2)先要归纳出韩老大所做的事情:腾出房给兄弟娶媳妇。他为了孩子们能吃到又大又甜的桑果,而不据掉野桑。孩子采桑果时,睬板他的地,踩坏了他的庄稼,他不仅不生气,还关照孩子们,再结合事件分析其性格,得出“他是个淳朴善良有爱心的勤劳的农村老人”的答案。
(3)①把词语放回原文,结合上下文即可明确:“根据地”指桑园;“蟠桃园”指大河沿。②根据括号里的提示去分析,把桑果比作鞭炮,是比喻的手法,而且写出了桑果结的多,再联系前文中的“春节时”,可明确作者见到那么多桑果时的欢乐心情,也表现了作者孩提时对桑果的喜爱之情,而且此比喻以常见物来做比,显得通俗易懂又有童趣,故答案整合为: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桑果比作鞭炮,写出了桑果结的多,在“鞭炮”前加上“春节时”,表现了作者见到那么多桑果时的欢乐心情,也表现了作者孩提时对桑果的喜爱之情。此比喻形象通俗,符合孩子心理特征。
(4)前面对韩老大生活的叙述,表现其性格特征,再用“青果果日子里藏了颗紫果果心”做结,因此,这儿是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即:“‘青果果日子’是说韩老大生活贫苦,‘紫果果心”,是说韩老大心肠好这句话是对韩老大的赞美,同时文题是“青果果,紫果果”因此这句话还“起到照应题目、点明主旨”的作用。
【点评】(1)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4)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