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上饶县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地理B卷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西省上饶县二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地理B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7-10-08 16:41: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月考仿真测试卷


(B)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
(本卷共25题,共50分。)
(2017 宜昌高三模拟)下图示意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分布状况,读图,完成1~3题。
INCLUDEPICTURE
"../AppData/Local/Temp/Rar$DIa0.224/136.TIF"
\
MERGEFORMAT
1.图中a、b、c、d四处村落冬季采光较好、气温较高的是(  )
A.a
B.b
C.c
D.d
2.下列河段最利于泥沙沉积的是(  )
A.①~②河段
B.②~③河段
C.③~④河段
D.④~⑤河段
3.图中陡崖(  )
A.最大相对高度可能为120米
B.底部海拔高度可能为11米
C.易形成落差较大的瀑布
D.下方地势平坦,适合布局交通线
【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等高线和指向标可判断出a位于山丘的阳(南)坡,冬季采光较好;a位于山脊的东侧,受冬季风的影响最小。b位于西侧山坡上,光照较差,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较低;c位于山顶,海拔高,受冬季风影响大,气温低;d位于北侧山脊上,受冬季风影响大,海拔较高,气温低。第2题,①~②河段位于河口地区,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水流最缓慢,最利于泥沙沉积。因此A项正确。第3题,根据图中陡崖处有3条等高线重叠,等高距为30米,底部海拔高度在0~30米之间等信息,可知陡崖的最大相对高度小于120米;底部海拔高度有可能为11米;陡崖位于山脊附近,没有河流发育,因此不易形成瀑布;陡崖处多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下方不宜建设交通线。
【答案】1.A 2.A 3.B
(2017届河南六校联考)甲、乙两地的夜晚北极星的仰角同为60°,甲、乙两地经度如下图所示。读图,完成4~5题。
INCLUDEPICTURE
"../AppData/Local/Temp/Rar$DIa0.224/4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九月名校十套卷及月考A。B卷\\高三\\47.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九月名校十套卷及月考A。B卷\\高三\\47.TIF"
\
MERGEFORMATINET
4.甲地位于乙地的(  )
A.东方
B.西方
C.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5.甲、乙两地的距离大约是(  )
A.20
000千米
B.15
000千米
C.10
000千米
D.5
000千米
【解析】第4题,北半球某地的地理纬度等于该地北极星的仰角,因为两地的仰角相同,所以两地纬度相同,故必然是东西方向。东西方向以劣弧方向为准,所以甲地位于乙地的东方。第5题,任意纬线上相差一个经度的距离为111千米×cos
θ(θ为纬度),然后乘以两地的劣弧经度差。
【答案】4.A 5.D
(2017届天津联考)一架飞机从甲地(60°N,100°W)起飞,沿最近航线匀速飞行8小时抵达乙地(60°N,80°E)。据此,完成6~7题。
6.飞机飞行航线(  )
A.一直不变
B.先向东北后向东南
C.先向西北后向西南
D.先向北后向南
7.这架飞机若以同样的速度,沿60°N纬线飞行,抵达乙地大约需要(  )
A.8小时
B.12小时
C.16小时
D.20小时
【解析】第6题,从甲地(60°N,100°W)到乙地(60°N,80°E)最近的距离是走大圆,而两地经度差180°,大圆的劣弧距离就是向北至北极点,再向南到乙地。第7题,甲地到乙地最近的距离,就是大圆的1/6,用了8小时;60°N纬线长度约是赤道的一半,则从甲地沿60°N飞行到乙地,走的路程是四分之一大圆,所以用的时间是12小时。
【答案】6.D 7.B
(2017 济南模拟)下图中弧AOB是赤道上的一段,A点位于B点的正西方,弦AB的长度刚好等于地球的半径,且赤道上弧AOB所示地区属于3月12日,赤道其余地区为3月13日。读图,回答8~9题。
INCLUDEPICTURE
"../AppData/Local/Temp/Rar$DIa0.224/161.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九月名校十套卷及月考A。B卷\\高三\\161.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九月名校十套卷及月考A。B卷\\高三\\161.TIF"
\
MERGEFORMATINET
8.A点与B点之间的经度差是(  )
A.30°
B.60°
C.150°
D.180°
9.此时,关于时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伦敦(零时区)时间为3月13日6时
B.纽约(西五区)时间为3月12日3时
C.北京时间为3月13日16时
D.洛杉矶(西八区)时间为3月13日12时
【解析】由弧AOB是赤道上的一段及弦AB的长度刚好等于地球的半径,可以推知,A点与B点的经度差为60°。由A点位于B点的正西方及赤道上弧AOB所示地区属于3月12日,赤道其余地区为3月13日等条件,可以推知A点所在经度为180°,则B点为120°W,则洛杉矶(西八区)时间为3月13日0时,伦敦时间为3月13日8时,纽约时间为3月13日3时,北京时间为3月13日16时。
【答案】8.B 9.C
(2017届潍坊模拟)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家乡潍坊市(36.5°N,119.1°E)进行实地考察。该学习小组观测太阳,此时太阳处于正南方位,仰角为60°。下图为该小组观测到的某居民楼太阳能热水器的集热板。读图,回答10~11题。
10.据此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
B.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
C.当日昼长夜短
D.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11.为了冬至时更好地利用太阳能,学习小组建议居民将太阳能集热板(  )
A.调整方向
B.不用调整
C.角度大约上调9°
D.角度大约下调9°
【解析】第10题,当太阳位于正南方时为当地地方时12时,根据地方时计算知,北京时间为12时3分36秒。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6.5°N,北半球昼长夜短。此时太阳直射点可能向北也可能向南移动。第11题,冬至时太阳直射点位于约23°26′S,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30°左右,为充分利用太阳能,太阳能集热板应与地面夹角为60°左右,据此得出结论。
【答案】10.C 11.D
(2017届河南六校联考)下图为某区域地壳厚度等值线图。据此,回答12~13题。
INCLUDEPICTURE
"../AppData/Local/Temp/Rar$DIa0.224/147.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九月名校十套卷及月考A。B卷\\高三\\147.TIF"
\
MERGEFORMATINET
12.下列关于图示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壳厚度自南向北增加
B.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海拔最高
C.断层分布的区域均位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D.两地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
13.若绘制地壳厚度剖面图,其10
km处可以表示(  )
A.海平面
B.莫霍界面
C.岩石圈底面
D.古登堡界面
【解析】第12题,两地相对高差是指海拔的差值;地壳厚度是莫霍界面之上的高度,而不同地区的地壳高度不同,则地壳厚度的差异不等于其相对高差。第13题,莫霍界面平均深度约17km,大陆部分平均深度约33km,海洋部分平均深度约6
km。则10
km处可以表示莫霍界面。
【答案】12.D 13.B
(2017 普陀一模)上海郊区某蔬菜大棚,棚顶为黑色的尼龙网,而不是常见的白色透明的塑料或者是玻璃大棚。据此完成14~15题。
14.在此季节,农民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大气逆辐射,提高夜间温度
B.减少地面辐射,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增强地面辐射,提高农作物存活率
D.削弱太阳辐射,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15.由此推断,此时段上海的天气可能是(  )
A.连续不断的对流雨
B.持续的伏旱天气
C.连续的霜冻天气
D.台风来临狂风暴雨
【解析】第14题,本题考查人类活动对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黑色的尼龙网,可以吸收太阳辐射,进而减少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即其主要目的是削弱太阳辐射,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D对。对地面辐射不能减少或增强,B、C错。不会增加大气逆辐射,A错。第15题,本题考查天气状况的判读。根据以上分析,棚顶有削弱太阳辐射的作用,所以此时段上海天气可能是持续晴朗天气,即伏旱天气,B对。
【答案】14.D 15.B
(2017 绍兴一中高三期中)读“某季节澳大利亚北部盛行风向和气压分布图”,完成16~17题。
16.图中甲地盛行风的主要成因是(  )
A.海陆轮廓及其洋流性质
B.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C.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D.地势高低起伏状况
17.该季节(  )
A.甲地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
B.乙地盛行东北信风,炎热干燥
C.丙地盛行偏西风,温暖多雨
D.丁地盛行偏东风,温暖多雨
【解析】第16题,从图中可知,甲地盛行西北风,其成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赤道低气压带也向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北风,故C项正确。第17题,该季节时甲地盛行西北季风,但西北季风从低纬海洋吹来,不可能寒冷干燥,故A项错误;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不可能影响到乙地,故B项错误;丙地是地中海气候,此时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故C项错误;丁地是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夏季盛行从海洋吹来的偏东风,温暖多雨,故D项正确。
【答案】16.C 17.D
(2017届湖北名校联考)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为东亚1960~1999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年变化。读图,完成18~19题。
INCLUDEPICTURE
"../AppData/Local/Temp/Rar$DIa0.224/37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九月名校十套卷及月考A。B卷\\高三\\376.TIF"
\
MERGEFORMATINET
18.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
A.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B.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C.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D.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19.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
A.夏季风逐年增强
B.夏季风逐年减弱
C.1961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D.1980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解析】第18题,由图可以看出,海陆热力差指数有正有负,不能说明陆温高或海温高,A、B项错;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但并不是固定的周期性变化,C项正确、D项错误。第19题,当海陆热力差指数为正时,夏季风较强,反之较弱,A项错;海陆热力差指数时正时负,说明夏季风时强时弱,B项错;1961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大且为正,夏季风强,影响北方时间长,说明华北地区降水偏多,C项错;1980年海陆热力差指数小且为负,说明夏季风弱,在南方停留时间长,江淮地区降水偏多,D项正确。
【答案】18.C 19.D
(2017届百校联考)读某地某时段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完成20~21题。
INCLUDEPICTURE
"../AppData/Local/Temp/Rar$DIa0.224/425.TIF"
\
MERGEFORMAT
20.造成甲、乙两处气压差异的直接原因可能是(  )
A.甲、乙分别位于河流两侧
B.甲、乙分别位于锋面两侧
C.甲、乙分别位于山脉两侧
D.甲、乙分别位于台风中心两侧
21.若从甲到乙的气压变化与某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气压变化相同,则该天气系统可能为(  )
A.冷锋系统
B.暖锋系统
C.低压系统
D.高压系统
【解析】第20题,甲、乙两地气压差异大。若两地位于河流两侧,受河流调节作用,两侧气压差不会相差很大;位于锋面两侧,受冷暖不同气团控制,气压会出现较大差异;山脉两侧或台风中心两侧,气压大致对称分布,均不会出现较大的气压差异。第21题,从甲到乙的气压变化是气压由高到低的变化过程,与暖锋过境相同。
【答案】20.B 21.B
(2017届湖北八校联考)下图为甲、乙两地的气候资料统计图。据此,完成22~23题。
INCLUDEPICTURE
"../AppData/Local/Temp/Rar$DIa0.224/477.TIF"
\
MERGEFORMAT
22.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为(  )
A.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23.形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环流
C.洋流
D.人类活动
【解析】第22题,注意横坐标数值的变化,甲地全年降水较少,最低气温在0℃以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乙地雨热同期,最冷月均温在0℃以下,为温带季风气候。第23题,两地气候的差异主要是受大气环流的影响,乙地受季风环流影响成为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22.D 23.B
(2017届衡水调研)近年来,有多位欧美气候学家推断在未来20~30年间,地球将经历一个相对气温偏低的“微型冰河世纪”,假定这一推断成立。读我国东部冬小麦种植区内收获期等值线图。完成24~25题。
24.在这一“微型冰河世纪”里,可能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M、R两地及北美冬小麦种植区等值线南移
B.喜马拉雅山雪线上升
C.亚洲的水稻种植范围扩大
D.北美1月0℃等温线北移
25.导致R地和Q地等值线延伸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纬度和距海远近
B.距海远近和季风环流
C.地形和季风环流
D.纬度和地形
【解析】第24题,气温降低,则适宜小麦生长区域整体向低纬移动;雪线下降;北美1月0℃等温线南移;亚洲水稻种植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全球变冷则其范围缩小,即种植范围缩小。第25题,R和纬线大致平行,Q基本沿青藏高原东缘延伸,故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纬度和地形。
【答案】24.A 25.D
第Ⅱ卷(非选择题)
(本卷共4题,共50分。)
26.(2017届浙江六校联考)下面甲图中ABC为昏线,且与极圈相切。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5分)
INCLUDEPICTURE
"../AppData/Local/Temp/Rar$DIa0.224/18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九月名校十套卷及月考A。B卷\\高三\\185.TIF"
\
MERGEFORMATINET
(1)此时为________月________日前后,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
(2)此时,北京时间为________时。
(3)此时,________经线和________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
(4)在乙图上完成日照图。(画出晨昏线,用斜线表示夜半球)。
【解析】ABC为昏线,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B点地方时为18时,即90°W为18时,180°经线为12时,120°E为12时-4时=8时。0°经线为0时,此时180°经线和0°经线将全球划分为两个日期。绘光照图时,注意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
【答案】(1)6 22 (23°26′N,180°)
(2)8
(3)180° 0°
(4)见下图:
INCLUDEPICTURE
"../AppData/Local/Temp/Rar$DIa0.224/186.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九月名校十套卷及月考A。B卷\\高三\\186.TIF"
\
MERGEFORMATINET
27.(2016 定西模拟)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年日照时数是指太阳直接辐射地面时间的一年累计值,以小时为单位。下图是我国某区域年日照时数分布图。
INCLUDEPICTURE
"../AppData/Local/Temp/Rar$DIa0.224/148.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F:\\九月名校十套卷及月考A。B卷\\高三\\148.TIF"
\
MERGEFORMATINET
(1)描述图示区域年日照时数的分布规律。
(2)说出图中甲、乙两区域年日照时数的范围,简要分析原因。
【答案】(1)大致从东南向西北递增。
(2)3
600小时<甲<3
800小时。甲位于我国柴达木盆地中,该处海拔较高,空气稀薄;且深居内陆,周围有山脉环绕,降水量极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2
400小时<乙<2
600小时。乙位于祁连山东南段,可受到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较多,晴天偏少,日照时间短。
28.(2017 北京海淀期中)中国地域辽阔,各地区气候差异显著。结合下图中的气候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INCLUDEPICTURE
"G:\\2017\\大一轮\\地理\\人教版
通用\\120.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G:\\2017\\WORD\\大一轮
地理
人教
通用\\2017\\大一轮\\地理\\人教版
通用\\12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九月名校十套卷及月考A。B卷\\高三\\地球和地图\\2017\\大一轮\\地理\\人教版
通用\\12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九月名校十套卷及月考A。B卷\\高三\\地球和地图\\2017\\大一轮\\地理\\人教版
通用\\12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九月名校十套卷及月考A。B卷\\高三\\地球和地图\\2017\\大一轮\\地理\\人教版
通用\\120.tif"
\
MERGEFORMATINET
(1)比较上海、哈尔滨秋季(9~11月)降水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2)上海与成都纬度位置相近,但成都的冬季气温高于上海,试分析其原因。
(3)夏季到拉萨旅游,游客必备防晒用品和较厚衣物。请运用所学地理原理分析其原因。
【答案】(1)秋季(9~11月)降水差异:上海为260
mm左右,哈尔滨为70
mm左右;上海秋季降水量大于哈尔滨。
原因:秋季时,北方冷空气势力增强(或夏季风减弱);锋面雨带南移,所以上海秋季降水较哈尔滨多。
(2)成都地处盆地,北部山地的阻挡减弱了冬季风的影响,气温较高;上海地处平原,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气温较低。
(3)拉萨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太阳辐射较强,因此需防晒。海拔高,空气稀薄,云量少,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吸收较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需准备较厚衣物。
29.(2017届兰州诊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3分)
下图为2015年1月27日20时世界海平面气压(hPa)局部分布图。
INCLUDEPICTURE
"../AppData/Local/Temp/Rar$DIa0.224/432.TIF"
\
MERGEFORMAT
(1)描述中国大陆东部地区的等压线分布特点并说明A气压中心的形成原因。
(2)简述图中时刻B点天气状况及成因。
(3)据图判断中国四大临海中风浪最大的海域并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等压线数值分析,我国大陆东部地区等压线南密北疏,数值由北向南递减。根据经纬度及海陆轮廓判断,A气压中心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第(2)题,B点位于冷暖气团交界处,属于冷锋过境天气,所以伴有阴雨或雨雪、大风、降温等天气特征。第(3)题,根据图中等压线,在东海区域等压线密集,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快,风高浪急。
【答案】(1)等压线南密北疏;数值由北向南递减。地处亚欧大陆内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冬季陆地降温快,气流下沉,形成高压。
(2)阴雨(雨雪)、大风、降温。冷锋过境。
(3)东海。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速快,风高浪急。
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