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力学的基石,它纠正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长达近两千年的的错误观点,改变了人类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对物理学的发展有重大影响。教材中介绍的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也是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教材主要思想是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对运动学研究的发展历程。教师在教学中注要注意以下两点:一、让学生参与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思维过程;其二、让学生感受科学的思想方法。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家探索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理解惯性,知道质量是描述物体惯性的物理量。
(4)理解惯性和力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在用伽利略斜面实验研究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中,渗透理想实验这种科学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学生对历史演变过程的“亲身”参与,培养他们深度分析和思考的能力;通过对生活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让学生感受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感受科学之美和科学的精神。
(2)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过程中,学习伽利略与牛顿等科学家的创造性思维的品质和敢于质疑、坚持真理的献身精神。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及得出的历史过程
难点:对惯性及力与惯性关系的理解
小车,自制教具:气垫光盘、空气惯性演示仪等,导学案、微课、图片、视频、课件及拓展作业
一、新课引入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由四位科学家的图片→都曾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状态”的关系→提出问题:什么是力?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生活动:思考与讨论,回答问题。
1、四位科学家:认识与了解古希腊的哲学家、教育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英国的科学家牛顿、法国的科学家笛卡尔在运动学上所做出的贡献。
2、力: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运动状态:即物体的运动情况,用速度来描述。
二、牛顿运动定律得出的历史过程
教师活动:1、演示小车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并回答:小车相对于地面的运动状态是什么?如何改变小车的运动状态?小车在运动过程中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为什么改变?
进而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通过实验“小车拉木块”给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比较:哪种观点正确?
3、演示自制教具
“气垫光盘”,并让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对比前后两种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前后两种情况的不同?得出什么结论?如果再合理的外推:假如…,又会是什么结论?通过实验,学生更加坚定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错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同学们很快认识到的错误观点在历史上竟然维持了近两千年?
4、第一个勇于提出质疑并探索的人是伽利略,激发学生去寻找伽利略研究方法:阅读教材。在此基础上,与学生一起探索伽利略的研究思路:提出质疑→事实情景→合理外推→大胆猜想→理想实验。
5、在有了伽利略正确结论的基础上,引发学生思考:在此过程中,你学习到了哪些精神或方法?
6、总结升华前人正确结论,得到牛顿第一定律。
三、牛顿第一定律
教师活动: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引申含义,知道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是思维逻辑的产物,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在应用时“不受力”理解为“所受合力为零”。
2、细致分析牛顿第一定律,两部分理解:惯性、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精细分析惯性的定义,配合演示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惯性,在分析中得出质量是惯性大小唯一的量度,并引导学生设计实验证明惯性与质量有关(此处演示实验:铁球与塑料球),在此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对质量的重新定义(与初中质量的概念对比)。
4、举出生活中利用惯性的例子,通过视频了解到惯性也有危害,知道安全气囊的作用。
四、课堂小结
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过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与质量、力、运动状态的改变。
2、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运动状态的改变与哪些因素有关,并结合公式,引发学生思考加速度a与力和质量的关系,为下节课的学习做铺垫。
五、板书设计
一、牛顿第一定律的得出过程
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
二、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略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课前准备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共15张PPT)
第四章
·
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学
习
目
标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4.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笛卡尔
牛顿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
哪种说法正确?
伽利略
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提出质疑
事实情景
理想实验
合理外推
大胆猜想
法国科学家
笛卡尔
如果没有外力,运动的物体将保持这个
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惯性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引申:不受外力时,物体做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所受合力为零
3.惯性: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物体的固有属性
4.决定惯性大小的唯一因素就是质量。
惯性的利用与危害
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漫长过程
惯性与质量、力、运动状态的改变
课堂小结
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与质量、力、运动状态的改变
自学教材“科学漫步”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第三层含义。
提出问题,引起争议
创立方法,引导方向
补充完善,深化认识
系统总结,明确内涵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理想实验,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没有力,运动物体将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第一定律,力和惯性的科学概念,奠定科学基础《牛顿第一定律》同步练习
1、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斜面上先后辅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减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
)
A.如图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点等高的位置
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
某人用力推一下小车,小车就运动起来,但最终会停下来,说明(
)
A.力是维持小车运动的原因。
B.小车停下来是因为受推力的作用的结果。
C.撤去推力后小车前进时共受四个力。
D.撤去推力后,小车前进时受到的合外力方向与小车的运动方向相反。
3、以下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直接用实验验证
B.不受外力作用时,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
C.牛顿第一定律否定了伽利略的观点。
D.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使物体惯性改变的原因。
B.静止的火车启动时速度变化缓慢,是因为物体静止时惯性大。
C.乒乓球可快速被抽杀,是因为乒乓球的惯性小。
D.为了防止机器运转时振动,采用地脚螺钉固定在地面上,是为了增大机器惯性。
5、火车在长直水平轨道上匀速行驶,门窗紧闭的车厢内有一人向上跳起,发现仍落回到车上原处,这是因为(
)
A.人跳起后,车厢内空气给他一向前的力,带着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B.人跳起的瞬间,车厢的地板给他一个向前的力,推动他随同火车一起向前运动。
C.人跳起后,车在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人落下后必是偏后一些,只是由于时间很短,偏后距离太小,不明显而已。
D.人跳起后直到落地,在水平方向上人和车始终有相同的速度。6、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足够长的小车上,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小球(m1>m2),两小球原来随车一起运动.当车突然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阻力,则两个小球( )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无法确定
7、“严禁超载,严禁超速,严禁疲劳驾驶”是预防车祸的有效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超速会增大汽车的惯性
B.汽车超速会减小汽车的刹车距离
C.疲劳驾驶会缩短司机的反应时间
D.汽车超载会增大汽车的惯性
8、(多选)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的运动规律
B.牛顿第一定律就是惯性
C.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状态保持不变是由于物体具有惯性
D.运动的物体状态发生变化时,物体必定受到外力的作用
9、(多选)如图所示,一向右运动的车厢顶上悬挂两单摆M与N,它们只能在图示平面内摆动,某一瞬时出现图示情景,由此可知车厢的运动及两单摆相对车厢运动的可能情况是( )
A.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在摆动,N静止
B.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在摆动,N也摆动
C.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M静止,N在摆动
D.车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M静止,N也静止
10、牛顿第一定律表明,力是物体______发生变化的原因;该定律引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________.
11、找两个相同的瓶子,内盛清水,用细绳分别系一铁球、一泡沫塑料球置于水中,使铁球悬挂、塑料球悬浮,如图甲所示.
当瓶子突然向右运动时(有向右的加速度),观察比较两个球的运动状态.你看到的现象也许会让你惊讶,小铁球的情况正如你所想的一样,相对瓶子向左运动,但塑料球却相对瓶子向右运动,如图乙所示.为什么会这样呢?
答案与解析
1、【答案】A
【解析】本题的四个选项说法都正确,但题目中要求实验能说明的问题,故只能选A
2、【答案】D
【解析】小车运动过程中,虽然撤去了推力但还会受到摩擦力,一共受三个力,合力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3、【答案】D
【解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利用逻辑思维对事实分析的产物,不可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不受外力的物体或合外力为零的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伽利略等科学家对运动的研究基础上提出的,要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物体必受到力的作用。
4、【答案】C
【解析】惯性是物体本身属性,质量是惯性的唯一量度与其他因素无关。
5、【答案】D
【解析】物体具有惯性,在水平方向始终与火车与相同速度
6、【答案】 B
【解析】 因小车表面光滑,因此球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外力作用.原来两球与小车有相同速度,当车突然停止时,由于惯性,两小球的速度不变,所以不会相碰.
7、【答案】 D
【解析】 “严禁超速”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减小制动时间,由于汽车的质量不变,所以汽车的惯性仍不变,故A错误;“严禁超载”是禁止质量变大,是为了减小汽车的惯牲,故B错误;疲劳驾驶会增加司机的反应时间,故C错误;汽车超载,质量变大,从而使汽车的惯性增加,故D正确.
8、【答案】 ACD
【解析】 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但不能说惯性定律就是惯性.惯性是指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它是物体的固有性质,惯性大小仅由物体的质量决定,与物体是否受力及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而惯性定律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合外力为零)的条件下所遵守的运动规律,它指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产生或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总之,惯性和惯性定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惯性定律揭示出物体具有惯性.故选A、C、D.
9、【答案】
AB
【解析】由牛顿第一定律知,当车厢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相对于车厢静止的小球,其悬线应在竖直方向上,故M球一定不能在图示情况下相对于车厢静止,说明M正在摆动;而N既有可能相对于车厢静止,也有可能相对于车厢摆动恰好到达图示位置,故A、B正确,C错误.当车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合外力一定不等于零,故不会出现N球悬线竖直且相对车厢静止的情况,D错误.
10、【答案】
运动状态
惯性
11、【答案】
【解析】因为相同体积的水的质量与球的质量不相同,质量越大,运动状态越难以改变,故铁球运动状态的改变比瓶子(及瓶子中的水)慢,所以铁球会相对瓶子向左偏,而塑料球运动状态的改变比瓶子(及瓶子中的水)快,所以塑料球会相对瓶子向右偏.
选择题
填空题
实验探究题
选择题
填空题
实验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