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村景》本篇韵文向读者展现了一幅江南乡村秋季悠然、和谐的优美图景。本文一共四句话,用白描写景,层次分明,动静相宜,格调轻快,语气蝉联,语言清新,从田园山水写到乡村人物,选取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勾画出静谧、和缓、诱人、自然的乡村风光,流溢着对淳朴的农村生活喜悦、挚爱的感情。读韵文,想情境,仿佛亲身游历,能让人达到浑然忘我的境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
3、正确认读本课十个生字,会写七个。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反复诵读,展开想象来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的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体验、交流。
3、引导学生学习课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重难点分析:
读韵文,想情境,感受那静谧、和缓、诱人、自然的乡村风光,激发学生对淳朴的农村生活、对大自然挚爱的情感。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或图片、磁带、录音机。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同学们,你们到过江南吗?想不想去看看?
2.播放有关江南的录像片。
3.师小结:我们北方的孩子见惯了高楼大厦,看惯了柏油马路,可对于江南那“小桥流水人家”的生活有些陌生。不过没关系,今天我们就走到江南去看看“村景”。
4.板书课题:《村景》
二、教师配乐范读。
三、学生初读课文,识字交流。
要求:
1.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者查字典的方法独自解决。遇到困难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师巡视指导,特别关注识字能力较差,接受较慢的学生)
3.同桌互读课文,交流识字方法。
4.教师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利用生字卡片让学生开火车读生字,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6.小组长利用自制的生字卡片,检查组内识字情况,力求做到“组内所有的人认识所有要求认识的字”,全读对的同学奖给一张小笑脸。
7.去掉拼音让学生读课文,评价。
四、出示江南水乡图,再读课文。
要求:边读课文边想象韵文中描写的景色,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可以现在同桌或者小组间交流)
学生可以讨论交流。
五、作业
1、生字,一音一字
2、读熟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开火车认读
2.齐读韵文
二、自由选读,体会诗境。
(一)那么在《村景》这首诗中都描写了那些景物呢?你最喜欢哪一句呢?好好读读书,一会读给大家听。
(二)小组讨论。
(三)全班交流。
1.“赏菊又观竹,煮酒再烹茶。”
(1)课件演示:菊花、翠竹。
(2)师:同学们欣赏了这么绚丽多姿的菊花,观赏了这么青翠挺拔的绿竹,你们的心情怎么样啊?村民们也很高兴,他们热上酒,乐滋滋的喝上两杯,煮上茶,美美地品一品,用书上的话说就是——“赏菊又观竹,煮酒再烹茶。”
(3)比赛读。那么咱们就比一比,看谁能把心里的那股美劲读出来。
2.“蔓生豆,藤结瓜,绿叶衬红花。”
(1)课件演示。
(2)指名读:谁还想看着图再来读一读?
谁能拍手带着节奏的读一读?
3.“山有色,水无沙,渔村傍农家。”
(1)让学生再读,质疑。
(2)闭眼想象:
下面请同学们闭上眼,想像以下你们刚才所说的那些画面,师范读。
(3)体味读。
谁能给我们把你想象到的画面读出来呀?
4.“半塘池边采莲女,一盏灯前读书娃。”
(1)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什么?
(2)师总结。
三、回归整体,构建完整画面。
(1)这首诗描写的景色这么美,还想不想再看一遍?
播放课件读诗。
(2)师播放音乐,请同学们想画面,看谁读的美。
(3)画一画。把你脑海中的美景画下来。
(4)指导背诵。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1.让孩子课下去搜集描写乡村的其它文章。
2.把自己搜集到的材料整理在“采蜜集”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