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诗歌之部+第二单元+春江花月夜+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09 12:5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积累诗歌素材,了解作家风格,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置身诗境,发挥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
3.根据诗歌中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品读诗歌形象。
一、置身诗境
古典诗歌,富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欣赏时,要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意象再现。
意境是诗中意和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情感,境是诗中所描绘的事物或画面。一般来说,意境包括物、情、意三个方面,三者有所侧重。
二、缘景明情
根据意象自身的特点、组合方式及情景之间的关系,要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独特的意境。
篇幅较短、意象常见的诗歌,欣赏时只需将意象连缀起来即可。
意象跳跃较大,且色彩不一,情绪起伏,出语新警,诗思奇妙的诗歌,要根据诗中的关键点来补充连缀。
某些诗歌,精妙之处在于一联、一句、一字之美之妙,以小见大,可以对这些佳句多加吟咏、玩赏。
                        春江花月夜 
一、字音认读
1.滟滟(yàn)   
2.霰(xiàn)  3.扁舟(piān)
4.砧石(zhēn)
5.芳甸(diàn)
6.拂去(fú)
7.皎皎(jiǎo)
8.江畔(pàn)
9.纤尘(xiān)
10.徘徊(pái
huái)
11.南浦(pǔ)
12.碣石(jié)
二、词语积累
1.滟滟随波千万里    
滟滟:波光荡漾的样子
2.江流宛转绕芳甸
芳甸:开满花草的郊野
3.应照离人妆镜台
离人:此处指思妇
4.碣石潇湘无限路
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5.月照花林皆似霰
霰:雪珠
6.汀上白沙看不见
汀:沙滩
7.愿逐月华流照君
愿:希望
逐:追随
8.谁家今夜扁舟子
舟:小船
9.人生代代无穷已
:尽
10.但见长江送流水
:只
11.青枫浦上不胜愁
:忍受
三、佳句诵读
1.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4.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5.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6.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
说作者
(一)简介:张若虚(生卒年不详),扬州(今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开元初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
(二)作品:《春江花月夜》《代答闺梦还》。
(三)评价:唐诗人。
?
寻背景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属《清商曲》中的《吴声歌》。其曲调,或说创自陈后主叔宝,或说创自隋炀帝杨广。据杜佑《通典》记载,武则天长安年间,该曲调尚在流传。郭茂倩《乐府诗集》录有《春江花月夜》数首其他人的作品,内容大都是敷衍题目而描写景色,或稍涉脂粉;形式则或为五言四句,或为五言六句,体制短小,格局拘束。张若虚作此诗,虽说也是因循了前人写旧题乐府诗往往敷衍题目的常例,但其内容有所开拓,篇制大为扩展,格调与境界更是远在同题诸作之上,有“孤篇压倒全唐”之誉。
?
链常识
乐府——两汉时的音乐机关。魏晋六朝时,乐府乃由机关的名称变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初唐乐府诗多袭用乐府旧题,但已有少数另立新题。唐宪宗元和四年(809)以后,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拉开序幕。作为诗歌运动,新乐府的创作并不限于写新题乐府,也有古题乐府,虽用古题,却能创新意,体现了诗歌革新的方向。
1.开头八句写了哪些意象?诗歌是如何描写这些意象的?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示:春、江、花、月、夜。紧扣题目写作,开篇就对春、江、花、月、夜进行描绘。景物极多,但以月光统摄各种景物,由大到小,由远到近,层次分明地一一展开。营造了一种幽美恬静的意境。
2.诗人在感受无限美景的同时,睹月思情,又情不自禁地引出对宇宙人生的思索:“人生代代无穷已”融入了作者沉重的历史沧桑之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融入了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3.“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两句在行文上有何作用?
提示:承上启下。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像,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4.“卷不去”“拂还来”表达了思妇怎样的思想感情?
提示:“卷不去”和“拂还来”明指月光洒在门帘和捣衣砧上不忍离去,暗指思妇的愁思无法排遣,反衬出游子的离愁别恨。
5.“鱼龙”“鸿雁”两词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提示:鱼龙、鸿雁本来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出了月光的清澈。但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鱼龙、鸿雁是古代用于互传音讯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不能传音讯之意。可见二人音讯断绝,相思无着落。
6.“月”这一意象在文中有何作用?
提示:在文中起了线索的作用。此诗既以月亮从升起到坠落的过程作为全诗起止的外在线索,又以月亮为景物描写的主体和引发感叹、抒写情思的依托,表里兼顾,情景交融,使全诗浑然一体。
一、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代答闺梦还
[唐]张若虚
关塞年华早,楼台别望违。
试衫着暖气,开镜觅春晖。
燕入窥罗幕,蜂来上画衣。
情催桃李艳,心寄管弦飞。
妆洗朝相待,风花暝不归。
梦魂何处入,寂寂掩重扉。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诗人首句点题,为戍守关塞,年轻的丈夫与妻子离别了。场景是凄清动人的,但作者仅仅是一笔带过,给读者以无穷的想象空间。这是送别的开始,也是全诗的开始。
B.“试衫”句,写离别之后,这位女主人公就陷入了漫长的苦思中,但也要强打精神来梳妆打扮。
C.“蜂来上画衣”,诗人在此巧用生花妙笔,画衣上绣的花竟然能把蜜蜂引来,可见其逼真生动,又可见思妇对这画衣是如何的用心。
D.“妆洗”句写她知道丈夫会在当天回来,于是盛装打扮,等待着遥远的离人。而春去秋来,花开花落,该回来的丈夫却没有预期回来。
E.“梦魂”句写她进入了梦乡,却陷入了“惟梦闲人不梦君”的新的苦恼中,在寂静的夜里醒来,长叹一声,她无奈地把大门关上。
解析:选AD A项,“送别的开始”说法错误,应是“送别的结束”。D项,“知道丈夫会在当天回来”“没有预期回来”错误,应是她幻想着丈夫会在未来的某一天回来,但并没有预期具体时间。
2.这首诗与《春江花月夜》相比,在意境营造方面有什么不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本诗通过试衫、开镜、妆洗、入梦、掩扉等动作描写和心理活动,表达女主人公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境孤寂冷清;而《春江花月夜》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在月下奇景描绘中融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抒写游子思妇的月下相思之情,意境优美深邃。
(示例2)本诗借助乐景与哀景的不同描绘,不断浓化女主人公的思念之情,景物作结,意境看似凄凉,但感情含蓄深沉,哀而不伤。《春江花月夜》,从春江潮水、江畔明月、明月高楼、江中孤舟等画面描绘,将游子漂泊、两地相思的个人情感升华为对人生、对宇宙的深沉思索,拓展了诗歌的意境。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在诗中诗人写了哪几种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寒山寺。特征:幽寂清冷。
4.通过景物的描写,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表达了羁旅者孤孑清寥、愁绪满怀的情感。
二、语言应用
5.请充分发挥想象力,用自己的话描述《春江花月夜》前八句所写的“春江花月图”,不少于1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看那春江潮涨,汪洋一片,江面开阔;江水与海水相接,水势浩荡,洪波翻涌。浪涛中涌出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明月清辉洒在万顷江波上,所见之处波光粼粼。江水宛然前行,流到了一个芳草萋萋、繁花满树的幽处。但见月光洒在花树上,朵朵花儿晶莹可爱。但见月色溶溶,月光如凝霜朦胧。而江畔沙滩上,银色沙滩和乳色月光已融为一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