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听写1、圆明园是在哪一次战争中烧毁的?
2、近代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3、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企业写两例,并写出口号。
4、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写两例,并写出口号。
5、洋务运动最重要的影响是?
6、拉开民族工业发展序幕的事件是?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流求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氤氲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七子之歌 台湾第3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戊戌变法甲午海战
《马关条约》
维新变法运动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自主预习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根本原因是什么?
2、找出《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3、找出戊戌变法的目的、代表人物、开始标志、主要内容。
4、中国民族发展的快速时期在什么时候?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式偶然的吗?一、甲午海战(1894—1895)爆发根本原因: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后,对外扩张清 政 府仓促应战丰岛之战1平壤之战2黄海海战3辽东半岛之战4威海卫战役5日本发动侵略战争中日双方正式宣战左宝贵牺牲,叶志超弃城逃跑邓世昌等牺牲,双方损失相当。旅顺、大连失陷,日军屠杀中国居民北洋舰队全军覆灭日 本中国惨败,签订《马关条约》一、甲午海战(1894—1895)
中日《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危害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变为资本输出为主,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允许日本在中国
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设厂使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增开苏州、杭州、沙市、重庆为通商口岸通商加剧人民负担 清政府举债赔款便利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赔款进一步破坏了领土主权完整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割让辽东半岛、台湾、
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割地危 害主 要 内 容二、马关条约(1895)
二、马关条约(1895)
影响:
1.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和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2.具有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也由此开始。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的形势三、维新变法运动被瓜分怎么办?出路?希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农民阶级资产阶级义和团运动?领导阶级代表人物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 梁启超目 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和加强自己的权力地位
态度积极 行为被动背 景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
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实行变法改革社会现状三、维新变法运动康有为梁启超 康有为在1888~1898这十年间,先后七次上书光绪,反复陈述维新变法主张。6月11日参与百日维新,失败后逃到日本,成立保皇会,鼓吹“开明专制”,反动革命。1913年回国,在上海创办《不忍》杂志,反动共和,宣扬尊孔复辟,为复辟帝制制造舆论。1917年伙同张勋复辟失败。在国民革命时期,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运动。三、维新变法运动三、维新变法运动公车上书:1895年5月 康有为、梁启超 与各省参加会试的1300多人,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维新变法开始的标志)
训练和装备新式陆、海军。军事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京师大学堂),设立译书局。文化方面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政治方面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改革财政。经济方面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新政共推行了103天,所以戊戌变法又称作“百日维新”。三、维新变法运动杨锐刘光第林旭谭嗣同杨深秀康广仁戊戌六君子三、维新变法运动狱中题壁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
弱和个人力量的弱小彰显出强烈的爱国爱
民思想和为追求理想
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贼指以慈禧为首的封建
顽固派以及侵华的列强三、维新变法运动性 质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实 质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过于强大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根本原因),没有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又没有自己的军队。失 败
原 因教 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行不通三、维新变法运动影响(评价)
1、要求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是符合历史潮流的爱国行动;
2、倡导资产阶级学说,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或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课堂巩固一、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1、黄海战役:邓世昌壮烈牺牲; 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
2、《马关条约》内容:割地、赔款、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最重要的影响)
二、戊戌变法
1、开始的标志:公车上书 2、失败后保留了京师大学堂。
影响:要求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是符合历史潮流的爱国行动;倡导资产阶级学说,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束缚,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启示: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