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大气的压强(第1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节 大气的压强(第1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7-10-10 10:2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3节 大气的压强(第1课时)
【课堂笔记】
1.大气压强的存在
(1)大气压强的含义:大气向各个方向对处于其中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就是 (简称大气压)。
(2)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①大气有 ——产生压强的根本原因。
②大气会 ——因此,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马德堡半球实验:不仅证明了大气压的 ,而且还证明了大气压的数值 。
(4)应用:用吸管喝饮料、自来水笔从墨水瓶中吸取墨水、塑料挂钩的吸盘紧贴在墙上等。
2.大气压的大小
(1)测量工具:空盒气压计、水银气压计。
(2)大气压的单位:帕(Pa)。
(3)标准大气压值:1标准大气压= 毫米汞柱= 厘米汞柱=
帕=10.3米水柱。
(4)大气压与空气密度的关系: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空气密度越小,大气压也随之 。
3.生活用品与大气压
真空压缩保存袋、吸尘器、离心式水泵等都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
【分层训练】
A组 基础训练
1.用纸片将盛满水的杯子盖严,再将杯口倒转朝下,纸片不掉落,水也不流出,是因为( )
A.空气产生了浮力 B.水将纸片粘住
C.大气对纸片有向上的压力 D.纸片太轻
2. 在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大气压存在的是( )
3.小华想用空易拉罐来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下列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将密封易拉罐置于深水中,易拉罐变瘪
B.用手捏易拉罐,易拉罐变瘪
C.让易拉罐从高处下落撞击地面,易拉罐变瘪
D.用注射器抽取密封易拉罐中的空气,易拉罐变瘪
4.如图所示,用吸管吸饮料,让饮料进入口中的力是( )
A.大气压力 B.饮料的重力
C.手握玻璃杯的力 D.玻璃杯对饮料的支持力
5 .小明在玻璃杯内盛满水,杯口盖上一张硬纸片(不留空气),然后托住纸片,将杯子倒置或倾斜,水都不流出,纸片也不掉下(如图所示)。对整个探究活动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探究的问题:大气压强有多大
B.探究的假设:大气对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C.探究的目的:研究水的重力与大气压力的关系
D.探究的结论:大气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6.青藏铁路建成后,乘高原列车去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与普通列车相比,高原列车内还配有供氧系统和医疗应急系统,这样做是因为高原上( )
A.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小
B.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大
C.大气压强小,空气中含氧量大
D.大气压强大,空气中含氧量小
7.如图所示的实验中吸盘都保持静止,但所挂钩码已是吸盘所能提起的最大重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大气对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
B.乙图中大气对下面吸盘的压力等于钩码的重力的1/2
C.利用甲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D.利用乙图的实验可以粗测大气压的值
8.如图所示,把装满水的100mL的量筒朝下浸入水中,然后抓住筒底向上提,在筒口离开水面前,量筒内露出水面的部分( )
A.是空的 B.有水,但不满
C.充满水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9.如图是一个自制的气压计,小明用托盘托着它从楼下到楼上,发现玻璃管内水柱高度变高了。
(1)水柱高度变高的原因是因为瓶外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 。
(2)水柱高度变高后,瓶内气体体积增大,质量不变,瓶内气体的密度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0.大气压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一支登山队测出了几个高度的大气压,如下表所示。
高度
h/km
大气压
p/×105Pa
0
1.01
0.4
0.97
0.8
0.92
1.4
0.86
2.0
0.79
(1)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在如图所示的坐标中作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图像。
(2)根据图像,可以看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数量关系大致为: 。
(3)当高度为1km时,大气压约为 Pa。当高度为3000km时,已到了大气层的边缘,此处的大气压约为 Pa。
(4)除了高度,大气压还与什么因素有关?请提出你的一个猜想: 。
11.如图所示,取一空铁皮罐,里面放少许水,将罐口打开,放在火上将水烧开,烧开后将铁皮罐罐口用盖子盖紧,小心放进盆内,然后用冷水浇铁皮罐,这时罐内水蒸气将
(填“凝华”、“液化”或“熔化”)为水,罐内的气压 (填“降低”或“增加”),铁皮罐在罐外 的作用下而塌陷。
12.小张为研究吸管中的饮料是被吸上来的,还是被压上来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当用力推注射器活塞时,广口瓶内的气压将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直玻璃管内的气压,观察到的现象是 。此实验 (填“能”或“不能”)验证“饮料是被气压压上来的”这一结论。
B组 自主提高
13.如图,两端都开口的直玻璃管和直角弯管插入瓶塞中,直管的一端套有一个小气球。当通过弯管抽出瓶内的空气时,小气球发生的变化是( )
A.小气球不会发生变化
B.小气球将鼓起
C.小气球将变瘪
D.无法确定
14.在验证大气压存在的覆杯实验中,小柯认为:“实验中纸片不掉落完全是因为纸片被杯口的水粘住了,而与大气压无关”。下列能帮助小柯改变这种想法的实验是( )
A.如图甲,换用不同种类的纸片做覆杯实验,纸片都不掉落
B.如图乙,覆杯实验中将杯口朝向不同方向,纸片均不掉落
C.如图丙,将一张湿纸覆盖在空杯子的杯口,倒转杯子纸片不掉落
D.如图丁,在密闭钟罩内做覆杯实验,抽出钟罩内空气的过程中纸片掉落
15.用如图所示装置粗略测量大气压的值。把吸盘用力压在玻璃上排出吸盘内的空气,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4×10-4m2。轻轻向挂在吸盘下的小桶内加沙子。吸盘刚好脱落时,测出吸盘、小桶和沙子的总质量为3.2kg。则大气对吸盘的压力为 N(g取10N/kg),大气压的测量值为 Pa。若吸盘内的空气不能完全排出,则大气压的测量值比实际值偏 。
16.如图甲所示,小明依据课本的实验方案测量本地的大气压值,所用一次性注射器的最大刻度为2mL。实验中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4cm。
(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的大气压强为 Pa。
(2)为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小明利用自家汽车里的“胎压计”测量实际的大气压,示数如图乙所示,其值为 Pa。
(3)对比两次实验结果,小明认为实验中存在下列原因,其中一定不可能的是 。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读准
B.注射器中有空气未全部排尽
C.活塞与注射器筒壁间摩擦较大
(4)小明还发现:如果在针筒内吸入一定质量的空气,然后用橡皮帽将气体封闭起来,在推活塞的过程中,越推越费力。由此小明猜想:其他条件一定时,封闭气体的体积越小,压强越 。
(5)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用一个30mL的注射器吸入一定质量的空气后连接到胎压计上,通过推拉活塞,测得数据记录如表:
V/mL
8
12
16
20
24
p/kPa
120
80
60
48
40
①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出封闭气体的压强p与体积V的数学关系式为:p= 。
②当小明不推拉活塞时,注射器内的空气体积为 mL。
(6)你认为封闭气体的压强还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写出一个猜想以及你的依据。
①猜想: 。
②依据: 。
参考答案
第3节 大气的压强(第1课时)
【课堂笔记】
1. (1)大气压强 (2)①重力 ②流动 (3)存在 很大
2. (3)760 76 1.01×105 (4)减小
【分层训练】
1—5. CADAB 6—8. ADC 9. (1)减小 (2)变小
(1)略 (2)高度每升高10m,大气压降低100Pa (3)0.9×105 0
(4)天气的变化 11. 液化 降低 大气压 12. 大于 直玻璃管内水位上升 能
13—14. BD 15. 32 8×104 小
16. (1)9×104 (2)1×105 (3)C (4)大
(5)① ②9.6
(6)①温度 ②夏天容易爆胎或压瘪的乒乓球放在热水中会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