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9张PPT)
教学目标
《春秋形势图》
《战国形势图》
(1)对比两幅图,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
(2)春秋时期大国晋国哪里去了?韩、赵、魏国是怎么来的?“战国七雄”是指哪7个大国?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人教版 七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
2
3
4
齐
5
6
7
东南西北上中下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一、战国七雄
庞涓
孙膑
桂陵之战
赵
魏
齐
桂陵
救命啊!
魏
齐
桂陵之战
发生在公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八万,包围赵国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率军解邯郸之围,孙膑却率军进兵魏国。这是孙膑采取的避实击虚的方针,置魏军于被动地位。魏国内部空虚,都城大梁告急,庞涓赶忙从赵撤军,回师自救,当疲惫之师魏军行至桂陵时,被早已埋伏在此的齐军打得大败,生擒魏将庞涓,不久被放回国,再度为将。孙膑妙计,花最少的力气获得最大的成功。围魏救赵之役从此成为经典的战例,千百年来不断被人们研究,借鉴和传颂。
马陵之战
庞涓
孙膑
魏
齐
公元前341年,齐魏两国又发生了马陵之战。齐国仍以孙膑为军师,魏国又派庞涓带兵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万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只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人吃饭用)。 庞涓察看军灶变化,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他轻敌猛进,追到马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一棵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主力被歼灭,庞涓拔剑自刎。从此,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孙膑名扬天下。
减灶计
赵
我离间!
白起
廉颇
我坚守不出!你能奈何?
赵王
赵括取代廉颇!
赵括
我天下无敌!
纸上谈兵!
赵括
秦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体现出的时代特征有何不同?
时期 目的 规模(特点) 影响
春秋
战国
会盟
称霸
兵力少在短时
间内决定胜负
出现一些疆域
较大的国家
兼并
统一
兵力多,时
间长,死伤多
国家逐渐
趋向统一
问题思考?(教材32页)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反对战争
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
我是一个奴隶主,受封300亩。
役使奴隶500个,纳贡上千斗。
剩余不够我挥霍,日子长悠悠。
铁器牛耕初推广,正是好时候。
大家帮我想一想,如何更享受。
一个奴隶主的烦恼
问题1:原来500人耕种的土地,现在只需300人就够了,余下200人我该让他们做些什么呢?我可不想让他们白吃饭不干活?
问题2:哈,我现在有两种土地,一部分是公田,是要交纳贡赋的;另一部分嘛,不让上面知道,就全是我自己的了(私田)。我该怎么才能从这些土地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呢?
嘿嘿,这下我可省心了!奴隶们很高兴,他们一家一户卖力的干了起来,平均每亩地要多收个三五斗呢!除去他们留下的,我的收入比以前还多咧!
问题3:我还偷偷吞并了一部分公田,其余的公田我也无心打理,渐渐都长满了荒草。国君也无利可图,我可是越来越富有了。但是私田面积越来越大,奴隶们的劳动强度更大了,他们不断怠工、逃跑、还破坏我的农具,这可大大影响了我的收成,而且田地广阔,管理起来还真有点力不从心,我该怎么办呢?
我虽然成了大地主,但是,我所有的土地都是非法的。我是吃不好,睡不好,时刻担心土地变没了。要是国君可以让我们的私田合法化就好了!
哼,这些家伙,公田都不种了,国家根本就没多少收入,还不如承认他们的私田合法,好让他们放心生产,国家经济发展了,强大起来,才能不被其他国家吞并啊,这样我的国君之位才能保住啊!!
二、商鞅变法
1、背景:
经济: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
2、时间:
公元前356年
3、支持者:
秦孝公
政治 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增强,要求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即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军事 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纷纷变法以富国强。
治世不一道
变国不法古
商鞅舌战群臣
商鞅变法阻力重重
商鞅曰:“……苟可以强国,不法其古;苟可以利民,不循其礼。”
2.经济:
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
3.军事:
奖励军功
1.政治:
确立县制;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严明法度。
提高了农民积极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军队战斗力增强
国富
兵强
加强中央集权
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5、变法内容 作用 影响
如果你是秦国一位农民,你对商鞅变法持什么态度?为什么?如果你是位旧贵族又会怎么样?
,
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hui)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
(2)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赏罚分明,注重法治。
材料一
徙()木立信
(1)材料一中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想一想商鞅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xi
A、说明“诚信是立国之基”的道理。
B、讲求诚信、不怕权贵、 勇于创新。
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 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
合作探究
都江堰李冰父子塑像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玉
垒
山
鱼嘴
防洪
灌溉
都江古堰岷江古法截流之——杩槎(cha)和竹笼
材料研读: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几千年来,岷江在这里变害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并进而促进了整个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都江堰根据防洪灌溉的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水流量,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特别是经受了2008年的大地震。这样高超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不能不令人赞叹!
2000年,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中国封建制度确立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水利工程的修筑
新兴地主阶级出现
商鞅变法
各国变法
生产技术的改进
春秋战国时期
知识小结:社会变化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
战国七雄
教目标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战国时期经济发展
战国七雄
都江堰
李冰
“天府之国”
商鞅变法
时间
内容
作用
课后活动:
查一查下列成语故事,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哪些是出自战国时期?
退避三舍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百发百中
唇亡齿寒
卧薪尝胆
朝秦暮楚
三令五申
一鼓作气
完璧归赵
春秋
春秋
春秋
战国
春秋
战国
春秋
春秋
春秋
战国
教学目
1、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东的是( )
A、楚 B、齐 C、秦 D、燕
2、实行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
A、多生产粮食和布帛
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C、大力开垦荒地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D、去当兵在战场上杀敌立功
B
D
3、都江堰市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
A.战国时期秦国 B.春秋时期楚国
C.春秋时期秦国 D.战国时期楚国
4、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通过变法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是( )
A 、齐国 B、秦国 C、燕国 D、赵国
D
B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7年秋部编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学设计
课题 7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单元 第二单元 主备人 时间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能力目标 认识到秦国是通过改革强大起来的,提高对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认识。
知识目标 了解战国七雄和都江堰水利工程。知道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重点 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
难点 商鞅变法的背景、都江堰的构造及功能
学法 自主学习法、小组讨论法、阅读法 教法 识图分析法、讲授法、材料研读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做好预习,通读本课内容,找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2、老师根据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并制作课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导入新课利用《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让学生观察对比图片,思考(1)对比两幅图,与春秋时期相比,战国时期大国形势有什么变化?(2)春秋时期大国晋国哪里去了?韩、赵、魏国是怎么来的?“战国七雄”是指哪7个大国?它们分别在什么位置?(板书课题)二、阅读教材31—35页,思考下列问题,5分钟后检测,看谁回答的准确。1、“战国七雄”指哪七个大国?地理位置?2、商鞅变法的背景、时间、内容和作用?3、都江堰修建的时间、主持修建者、结构、由几部分组成及作用?三、学习新课(一)战国七雄1.出示《战国七雄形势》图,学生明确七雄的地理位置,了解各自都城(师教给学生识记地理位置的顺口溜:齐楚秦燕赵韩魏,东南西北上中下)2.师讲清楚“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3.学习战国时期著名的三场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链接图片《马陵之战壁画》)(幻灯片7)和长平之战(课件)4.想一想: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战争体现出的时代特征有何不同?(幻灯片9)(二)商鞅变法1.思考: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A反对战争 B渴望结束战乱,过上安定的生活)2.阅读故事《一个奴隶的烦恼》,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原来500人耕种的土地,现在只需300人就够了,余下200人我该让他们做些什么呢?我可不想让他们白吃饭不干活?问题2:哈,我现在有两种土地,一部分是公田,是要交纳贡赋的;另一部分嘛,不让上面知道,就全是我自己的了(私田)。我该怎么才能从这些土地中获得更多的好处呢?问题3:我还偷偷吞并了一部分公田,其余的公田我也无心打理,渐渐都长满了荒草。国君也无利可图,我可是越来越富有了。但是私田面积越来越大,奴隶们的劳动强度更大了,他们不断怠工、逃跑、还破坏我的农具,这可大大影响了我的收成,而且田地广阔,管理起来还真有点力不从心,我该怎么办呢?3.师生一起分析归纳出商鞅变法的背景(幻灯片13播放视频《商鞅变法》)经济:铁制工具和牛耕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这是改革的根本原因。政治 新兴的地主阶级势力增强,要求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即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军事 为了在兼并战争中取胜,纷纷变法以富国强。4.学生找出商鞅变法的时间和支持者(链接《秦孝公图片》)幻灯片139.看《商鞅舌战群臣》图,感受商鞅改革阻力重重5.学习商鞅变法的内容,从而逐条分析内容所产生的作用6.材料分析材料一:商鞅“徙木立信”的图片材料二: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hui)强大,赏不私亲 ——《战国策.秦策一》(1)材料一中商鞅“徙木立信”的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想一想商鞅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A、说明“诚信是立国之基”的道理。B、讲求诚信、不怕权贵、 勇于创新。(2)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赏罚分明,注重法治。7.合作探究:《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 被处死。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1.出示“李冰父子塑像”图和“美丽的都江堰”图,让学生整体感知都江堰造福人类。2.展示《都江堰示意图》,播放视频,了解都江堰的工程原理,从而引导学生归纳都江堰的作用。3.材料研读: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都江堰建成后,“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几千年来,岷江在这里变害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并进而促进了整个四川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4.师总结:都江堰根据防洪灌溉的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水流量,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2200多年来,都江堰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特别是经受了2008年的大地震。这样高超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不能不令人赞叹!2000年,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四、课堂小结: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幻灯片23)五.课后活动:查一查下列成语故事,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哪些是出自战国时期?退避三舍、纸上谈兵、老马识途、百发百中、唇亡齿寒卧薪尝胆、朝秦暮楚、三令五申、一鼓作气、完璧归赵六.布置作业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我懂得了 。
布置作业 必做题
选做题
板书设计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战国时期经济发展--战国七雄--都江堰 〡 李冰、“天府之国” 商鞅变法 时间 内容 作用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