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教案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
1688年光荣革命、1689年《权利法案》的主要内容及影响;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基本原则、代议制立宪政体。
2.理解君主立宪制的含义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及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
1.再现“光荣革命”的情景,体会“光荣革命”与君主立宪制建立的关系。
2.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概括。
3.探究学习,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近代社会民主取代专制制度是人类社会的进步,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是国情所致,是历史的必然,梳理民主与法制的意识。
【教学重点】: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及特点的分析、理解与掌握。
【教学难点】: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君主、议会、内阁的关系及各自的权限、作用。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收回香港。在交接仪式上,查尔斯王子代表国女王出席了会议。这里有的同学定会感到奇怪——英国既然是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保留有封建主义的尾巴——女王与王子?从而导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条件
1、历史条件:长期的议会传统
⑴1215年《大宪章》确立的“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基本原则,是立宪政治的基础,是英国宪政史上永远的里程碑。
⑵13世纪议会制度基本形成(封建性),14世纪上半期,议会分成上、下两院,议会由国王和上下两院组成。
上院:贵族院,由教俗贵族组成。
下院:平民院,由代表各郡的骑士和市民组成。
【教师】议会对王权起着限制作用。国王欢迎这一制度吗?国王与议会之间一直存在着矛盾,这一矛盾终于在斯图亚特王朝统治英国时激化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2、政治基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确立了资产阶级统治地位
(1)原因
①英国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形成形成并壮大。
②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根本原因)
(2)过程:1640——1688
①爆发:1640年
国王查理一世为讨伐苏格兰人民起义,于1640年召开议会,企图由议会通过法案,征收新税。当时英国议会中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不但拒绝通过征税法案,而且要求限制王权。这次议会的召开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
②共和国建立:1649年
③斯图亚特王朝复辟:1660年
④革命完成:1688年“光荣革命”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查理二世实行反对英国国教和恢复天主教的宗教政策,尽失人心。此时英国政坛发生分化,政党开始形成,出现了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辉格党(自由党)和托利党(保守党)。1688年,辉格党联合一部分托利党人发动政变,邀请信奉新教的荷兰执政威廉和他的妻子玛丽共同入主英国。
【教师】英国人真够大方的啊,国王都可以让外国人担任。
威廉和玛丽是通过宫廷政变被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推上英国王位的,这场政变没有发生流血冲突,所以历史上称为“光荣革命”。
(3)、成果:
①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②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③逐步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最重要的成果)
3、思想基础:霍布斯和洛克等启蒙思想家的影响
【教师】“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权力扩大了,这些权力包括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并以法律形式加以肯定,这部法律叫什么?
二、君主立宪制确立和发展
1、确立:《权利法案》的颁布
(1)时间、机构:1689年
议会
(2)内容
限制王权
保证议会的权力与自由
(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权)
(3)作用
①确立了英国“议会至上”原则,是使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议会逐渐成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②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起来。
【教师】《权利法案》使英国的权力中心发生了转移,议会取代国王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这就是资产阶级的代议制,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也逐步形成。
2、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1)时间:18世纪前期
(2)特点:
①选民直选议员组成下院
②下院内多数党领袖成为首相
③首相组织内阁
首相:立法权、行政权,国家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内阁:国家最高行政机构,对议会和首相负责。
【教师】《权力法案》颁布后,议会权力继续扩大,请同学们试举一例加以佐证。
3、君主立宪制的发展
(1)1832年议会改革
①原因:工业革命深入和经济发展,工商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改革议会的呼声日渐高涨。
②内容:富有农民和城镇有产者获得选举权
③结果:工商业资产阶级增强了在议会中的地位,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保证了英国资本主义更加迅速发展。
(2)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三位一体(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①特点:保留君主,议会掌权
君主—国家元首、代表英国、维系英联邦
②核心:议会内阁制(责任内阁制)
【教师】本节课我们集中学习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迄今为止,仍有不少国家在沿用这一制度,并充满生机与活力。这就充分说明了这一制度在国家政治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家能谈谈这些作用吗?
三、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1、对英国:
(1)、以君主立宪制为特征的英国代议制度的确立和发展,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有利于政治和社会稳定。
(3)、结束封建专制统治,走上政治民主化道路。
2、对政治制度的发展
(1)、为许多国家提供了一种政治模式。
(2)“主权在民”取代“主权在君”的政治变革是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进步
3、对世界历史进程
以选举和议会立法为主要特征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度,使欧洲启蒙运动的民主思潮由理论付诸实施,从政治体制上对君主专制政治予以否定和替代,成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大厦的顶梁之柱。
【本课小节】
《权利法案》是英国宪政史上重要的文献,
它以法律条文的形式,一方面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另一方面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司法权和军事权,从而结束了英国都铎王朝以来形成的君主专制统治。这样,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得以确立。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成为以后很多国家资产阶级效法的样板。为世界做出了贡献。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关于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是( )
A.英国女王今天仍可左右政府行为
B.英国女王履行国家元首的职责
C.英国政府是英国国家的实际决策机构
D.英国女王的行为只是个人行为,与国家无关
2.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
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3.钱乘旦先生认为,英国最符合“统一民族国家——建立专制王权——克服专制王权”这一进入现代化的常规路径,走得是最顺利的。英国在“克服专制王权”这一环节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关键一步是( )
A.处死国王建立共和国
B.“光荣革命”的胜利
C.《权利法案》的颁布
D.两党制的形成
4.《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
A.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5.1689年《权利法案》第11条规定:“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这一规定体现了( )
A.对君主司法权的限制
B.对资产阶级利益的维护
C.《权利法案》的保守性
D.维护司法公正的要求
6.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英国曾经建立过共和政体,但最终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这没有体现( )
A.革命带有曲折性和反复性
B.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水平和状况
C.不同阶级、阶层利益与矛盾的妥协
D.封建势力在英国的复辟
7.观察下面的图片(瓦特和改良蒸汽机),其对英国政治发展带来的影响是( )
A.国王的权力受到限制,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B.英国内阁制得以形成
C.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取得更多席位
D.英国两党制形成
8.“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兴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为此英国出现了( )
A.“光荣革命”
B.内阁制
C.资产阶级政党制度
D.1832年议会改革
9.安妮女王没有子嗣,她去世后王位就要复归詹姆士二世及其世系,“光荣革命”的成果将要功亏一篑。因此,1701年英国通过法律规定,安妮去世后王位将转入詹姆士二世的德意志表亲索菲亚手中。此举体现了英国政体的本质特点是( )
A.以和平方式过渡政权
B.完善王位继承制度
C.深受欧洲大陆王室影响
D.议会权力高于王权
10.前不久,因《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英国部分政要和民众分别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卡梅伦下台。卡梅伦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
A.卡梅伦所在执政党保守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国王的态度
C.议会对卡梅伦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工党的态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30分,第14题30分,共60分)
11.有学者认为:“就历史经验论,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历史上一切已往制度俱如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兼天下,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汉因循而不革,明简易,随时宜也。其后颇有所改。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则分之为郡,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材料三 “光荣革命”以后的这套政治制度在英国叫作“旧制度”。……根据这种制度,少数贵族掌管政权,他们通过议会分享权力,议会复杂的程序是他们相互制约的工具。这种制度能够保证工业革命顺利发生,但是当工业革命发生后,它又成为陈旧的制度,必然被工业化社会所淘汰。
——钱乘旦《第一个工业化社会》
材料四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回答“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三,指出英国“旧制度”的基本特征。这套“陈旧的制度”是如何被工业化社会淘汰的?
(3)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中英两国为例论述材料四中的“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和发展创新”这一观点。(要求:层次分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行文流畅;250字左右。)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在这个时候,谁先克服专制王权,谁就先迈出现代化的第一步。
——钱乘旦《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 英国“光荣革命”以后,内阁逐渐……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构。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波尔辞职,创下了首相遭到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1783~1784年,小皮特内阁遭到下院反对,内阁决定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
——《世界史资料》
材料三 1832年6月7日,选举改革方案得到通过并经国王批准。主要包括选举权和议席分配两个方面。……56个人口不到2
000人的选区被取消,31个有2
000~4
000人的选区各减少1个议员席位。余出的143个议席中,各大新兴工业城市得到65个。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是怎样“克服专制王权”的?
(2)材料二反映了英国政治制度的一次主要创新是什么?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3)据材料三,概括1832年改革后英国议会发生的主要变化。结合所学,指出这种变化对英国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你对英国的政治制度创新有何认识?
参考答案:
1-10
BCCCC
DCDDC
11.
答案:(1)历史作用:有利于社会安定;任用有才能者管理百姓,不以血缘关系为依据分封,体现了天下之公;它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确立的重要标志。
根本原因:它适应了封建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2)基本特征:少数贵族掌管议会,议会权力至上。
淘汰: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在议会中占据更多议席,获得更多参政权和选举权,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
(3)政治制度的本原精神是指政治制度创立的核心观念,政治制度的发展创新是指政治制度因时而变。秦朝开创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一直是围绕其核心思想变化的,即加强中央集权,抑制地方权力;加强皇权,抑制相权。但也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如汉代中外朝制,唐代三省六部制,元代行省制,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等。
英国开创的君主立宪制始终围绕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观念的本原精神,不断加以完善创新,如颁布《权利法案》,确立责任内阁制,进行议会选举制改革等。
12.
答案:(1)做法:“光荣革命”(资产阶级统治确立);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
(2)创新:责任制内阁形成与发展。特点:内阁拥有行政权,且权力不断扩大;内阁与议会相互制衡。
(3)变化:调整选区,重分议席;增加新兴工业城市议席。影响:工业资产阶级的地位上升,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4)认识:制度创新具有渐进性;制度创新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共23张PPT)
图示资源库
201010a1
第1期
微笑PP
小A博客htp://mppt第7课《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光荣革命”、《权利法案》、责任内阁制的形成;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相关材料的分析、比较、归纳、概括,探究学习,发现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根据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基本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知识梳理】
一 光荣革命
1.背景
(1)17世纪初,英国的________有了较大发展,资产阶级和______出现并壮大起来。
(2)斯图亚特王朝厉行专制,经常干涉工商业的生产经营。
(3)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受到侵犯,要求限制________。
2.过程
(1)1640年,英国爆发革命,议会获胜,处死国王查理一世,英国成为________。
(2)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复辟,竭力恢复旧的统治秩序。
(3)1688年,英国议会邀请玛丽和她的丈夫威廉承袭英国王位,共同统治英国,史称“____________”。
【史论总结】
“光荣革命”的实质和意义
(1)从形式上看,这是一场宫廷政变;从阶级本质上分析,这是一场资产阶级和新旧贵族之间的相互妥协。
(2)“光荣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为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二 议会权力的确立
1.背景
“光荣革命”后,________的权力大增,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议会通过了一系列旨在限制国王权利的法案。
2.确立:标志: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____________》。
(1)内容:它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________的权力,保证议会的________、财政权等权力。
(2)意义:①________的权力日益超过国王的权力,国王开始逐渐处于“__________”的地位,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②在代议制下,资产阶级通过议会对国家实行集体统治,以防止专制独裁。③资产阶级不同集团的权益之争,在议会中得以________的方式实现,避免了暴力冲突。
3.发展: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1)原因:________________兴起,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2)影响: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议席,加强了在______中的作用,为____________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保障。
三 责任制内阁的形成
1.形成过程
(1)光荣革命后,英王经常在一个秘密的房间里召开商讨国家大事的会议,因此称之为____________。
(2)后来,________不再出席内阁会议。
(3)1721年,________经常主持内阁会议,____________开始形成,他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
2.内阁的组成:内阁首脑是________,内阁成员是各部大臣。
3.运行机制
(1)内阁成员集体负责,与首相共进退。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____________,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________,重新选举。
(2)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________负责。
(3)首相是多数党的领袖,有权提名____________成员,决定国家的重要政策,掌握国家的________大权,又能通过议会掌握________权,实际上掌握了国家大权。
4.主要影响:英国资产阶级议会________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史论总结】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影响
(1)特点
①英王是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其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
②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由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法律上赋予英王的权力都由内阁和议会行使。
(2)影响:结束了英国的封建专制制度,使英国走上了资产阶级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对其他国家的资产阶级建立新制度,有着巨大影响。
课堂小结
答案
一、
1.(1)资本主义 新贵族 (3)王权
2.(1)共和国 (3)光荣革命
进行了社会变革,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
1.议会
2.权利法案 (1)国王 立法权 (2)①议会 统而不治 ③和平
3.(1)工业资产阶级 (2)议会 工业资本主义
三、
1.(1)内阁会议 (2)国王 (3)沃波尔 责任制内阁
2.首相
3.(1)不信任案 议会 (2)议会 (3)内阁 行政 立法
4.政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