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0课《鸦片战争》(课件+教案+学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10 21:50:26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图示资源库
201010a1
第1期
微笑PP
小A博客htp://mppt
o重点聚焦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
扩大
分类比较
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据原因和目的
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续战争性质
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侵略力量
英国
英法两国,美俄帮凶
争侵略时间
两年
四年
侵略范固主要在长江以南沿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海地区
增开十一口;英割九
开放口岸和
开五口;割香港岛龙司地方一区,俄割
割地
北方大片土地
主权进一步丧失,侵
害主权遭到领土、领海、司法、
略势力由沿海深入
破坏
关税等
内地
社会性质发
半殖民地化程度进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
生变化
步加深第10课《鸦片战争》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清代诗人赵函在一首诗里这样写道:“金陵城中军势涣,大府主和不主战。……秋风戒寒和议成,庙谟柔远思休兵。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从中可看出诗人主要描述的是(  )
A.鸦片战争爆发
B.清朝官员的腐败无能
C.英军攻占南京
D.《南京条约》的签订
2.英国海军司令伯麦说:“林公(则徐)自是中国好总督,但不悉外国情形尔,断鸦片烟可,断贸易不可。贸易断则我国无以为生,不得不全力以争通商。”伯麦认为英国发动战争的直接原因是(  )
A.林则徐领导了禁烟运动
B.清朝政府坚持闭关锁国
C.林则徐断绝与英商贸易
D.英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
3.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讲话:“(虎门销烟)把能给我们大英帝国带来无限利益的大批商品,全部给予销毁!这是我大英帝国的奇耻大辱!我要求议会批准政府派遣远征军去惩罚那个极其野蛮的国家!要狠狠地教训它!要迫使它开放更多的港口,要保护我们天经地义的合法贸易!”由此看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
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
4.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要目的是(  )
A.倾销鸦片
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
D.打开市场
5.“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包含这一条款的文件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最要命的外交文件”之一,该外交文件涉及的特权是(  )
A.关税协定
B.领事裁判权
C.片面最惠国待遇
D.居住及租地权
6.1842年9月,耆英、伊里布根据道光帝的指示,照会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案件,应即明定章程,英商归英国自理,内民由内地惩办,俾免衅端。”这段材料表明(  )
A.清政府害怕重启战端
B.清政府企图重新修订条约
C.清政府以谈判促和
D.清政府主动放弃司法审判权
7.以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主要依据是(  )
A.中国的门户被列强打开了
B.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打败了
C.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D.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8.英法联军英国舰队司令何伯说:“……联军方面并没有掠夺领土的意图。”以下能驳斥其言论的是(  )
A.开放通商口岸
B.赔偿军费
C.割占香港岛
D.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
9.马克思称英法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点的是(  )
A.《天津条约》迫使清政府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以战争为主要手段
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
10.据北京汇文中学校史记载“本校肇建于前清同治十年(1871年),时有美以美会(美国基督教会)初立教堂于北京崇文门内,因附设蒙学馆一所”。据此推论,下列史实对汇文中学的创办有一定影响的是(  )
A.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
C.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11.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
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12.法国对华远征军的一名翻译官曾对两个“联合的民族”在抢掠方面的“特点”进行对比:法国人毫无章法,甚至是一种无政府状态;而英国人则是有组织有安排,有条不紊。该行径发生于(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偶然与必然
工业革命 英国 明清时期的中国 禁烟运动
材料二 商务与碰撞
有的历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今天有的历史学者又提出了“鸦片战争——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的新认识。
材料三 破坏与建设
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中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为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50字左右。)
(2)材料二中决定东西方商务关系的观点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鸦片战争的?其本质意图在于什么?材料二中两种文明碰撞的新认识的立场又是什么?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14.阅读下列图片材料
材料一 在鸦片战争前的40年中,英国走私运入中国的鸦片有四十多万箱,从中国掠走大约三四亿银元。鸦片贸易的暴利,每年为英国在印度的殖民政府提供的收入激增。1800年,鸦片收入一百二十四万多两白银,到1838年增长到五百一十九万多两。这是一笔骇人听闻的掠夺账。
材料二
清朝官吏在查禁鸦片
  
清政府在英国军舰上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
中英《天津条约》签字情景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问题?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是什么?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针对材料一所反映的现象,清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与材料二相关的代表人物和代表性事件是什么?
(3)材料二中第二、三幅图片反映的事件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两个条约有何一致性?
(4)中英《南京条约》和《天津条约》给中国造成了哪些危害?
参考答案:
1-12
DCCDB
DDDBB
CB
13.
答案:(1)写作思路示例: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迫切需要尽可能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英国极力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对外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因此必然会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清政府的禁烟运动成为列强发动鸦片战争的借口。
(2)“决定东西方商务关系”的观点是站在殖民主义者的立场上。其观点否认鸦片战争的非正义性和掠夺性的本质。“两种文明碰撞”的观点是站在全球文明史的角度。
(3)观点一:破坏性。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观点二:建设性。鸦片战争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使新思潮萌发,从而开始了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观点三:二者兼而有之。破坏性:理由参考观点一;建设性:理由参考观点二。
14.
答案:(1)材料一反映的是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获取了暴利。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原因:①工业革命后,英国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②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③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入超地位,中国处于出超地位,为扭转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影响:鸦片的输入给中国带来极大危害,使中国白银大量外流,并严重摧残着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2)措施:实行禁烟运动。人物:林则徐。事件:1839年6月虎门销烟。
(3)原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英法联军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一致性:①都体现了列强要打开中国大门的愿望,《南京条约》规定开放宁波、广州、福州、上海、厦门五处通商口岸,而《天津条约》则规定开放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②都体现了列强对中国的掠夺,《南京条约》规定赔款2
100万银元,《天津条约》也规定向英法赔偿巨额白银。
(4)①《南京条约》的签订使列强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外患接踵而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②《天津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所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第10课《鸦片战争》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起因和后果。
2、识记不平等条约的内容,认识其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3、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战争爆发前,东西方文明的各自发展与碰撞;战争过程中,工业文明带给农业文明的强烈震撼;以及战争结束后,工业文明对中国传统社会的伤害和渗透。
【知识梳理】
一 虎门销烟
1.背景
(1)18世纪中后期,英、法、美等国相继开展了____________,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原料。
(2)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清朝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军备废弛,实行__________政策。
(3)英国走私毒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严重摧残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2.概况:道光帝任命________为钦差大臣,于1839年6月将缴获英美走私贩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影响:英国政府借端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
二 鸦片战争
1.过程(1840年6月~1842年8月)
(1)1840年6月开始:广东海面→厦门→浙江________→天津________,道光帝改派琦善“议和”。
(2)1841年初开始:强占________→威逼广州→攻占中国东南沿海一些城市→驶抵南京下关江面。
2.结果: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____________》。
(1)割地赔款:割________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
(2)开放口岸:开放________、厦门、福州、宁波、________五处为通商口岸。
(3)协定关税:中国海关收取英商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由双方________。
3.影响: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________完整不断遭到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三 战火再燃
1.原因
(1)根本原因: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想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
(2)直接原因:列强向清政府提出修订条约、扩大侵略权益的要求,遭到拒绝。
2.经过
(1)1856年,英军进攻________;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
(2)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__________》。
(3)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________,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
3.结果
(1)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______进驻北京,增开沿海沿江十处通商口岸;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______;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等。
(2)签订《北京条约》: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3)美俄两国也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______,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4.影响
(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____________,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重点阐释】
1.有人说,鸦片战争是因林则徐的禁烟而引起的,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就不会爆发鸦片战争,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不正确。林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只是英国找的一个借口而已,没有禁烟运动,它也会找其它借口侵略中国。英国开展了工业革命,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经济军事力量强大的英国必然把侵略矛头指向幅员辽阔而又闭关锁国、政治腐朽、军备废驰、经济落后的中国。此人观点,夸大了的事件发生的偶然性,没有看到事件发生的必然性。
2.结合所学,分析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1)继续:①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一脉相承: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变中国为英国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②战争性质一脉相承;都是侵略性的非正义的殖民掠夺战争。③战争影响一脉相承: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第二次鸦片战使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
(2)扩大:①从战争进程来看:a.侵略力量扩大。鸦片战争中侵略军只有英国;第二次则是英法两国出兵,美俄参与。b.侵略时间增长。第一次两年多
,第二次延续达四年之久。C.侵区域扩大。第一次主要在长江以南沿海地区;第二次从沿海一直侵入北京。d.订约国和条约增多。第一次只与英、法、美三国签约;第二次与英、法、美、俄共签订了七个条约。
②从危害和影响来看:a.开通口岸和割地增多,第一次开5口,割香港岛;第一次增开11处,英增割九龙司,沙俄割
去我国东北10
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b.中国主权遭到更多破坏。第一次,中国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被破坏;第二次外国公使进驻北京,中
国内河航运权丧失等,使中国主权进一步遭到玻坏,外国侵略势力由中国沿海进入中国内地。同鸦片战争相比,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
答案
一、
1.(1)工业革命 (2)闭关锁国
2.林则徐
二、
1.(1)定海 白河口 (2)香港岛
2.南京条约 (1)香港岛 (2)广州 上海 (3)商定
3.领土
三、
2.(1)广州 (2)天津条约 (3)圆明园
3.(1)公使 传教 (3)俄国
4.(2)公开勾结第10课《鸦片战争》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鸦片走私;虎门销烟;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2.能力:⑴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自主学习(听、看、议、演)两次鸦片战争概况。⑵理论分析能力:从理论上对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⑶识图填图能力:两次鸦片战争示意图和沙俄割占我国领土示意图。⑷阐述材料能力:指导学生阅读插图、资料,帮助学生领会史料对历史学习重要性、强调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二、过程与方法
运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把“以任务为中心”的活动作裁体,在研读与阐释史料,问题探究,历史比较过程中实现本课教学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爱国情感: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
2.思想意识: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3.价值取向:深切感受“落后挨打”的沉重教训,勿忘国耻,增强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的发生的原因和影响
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关系
【教学过程】
【导入】图一虎门销烟浮雕
图二禁毒日则徐后人焚烧毒品
毒品成为当今和谐世界的一颗毒瘤,为了纪念虎门销烟,联合国把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烟日;6月26日世界禁毒日。遥想一百多年前,曾有一位感动中国的、叱咤风云的禁毒英雄——林则徐。今天我们将缅怀英雄的不朽业迹,一起重温《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虎门销烟)引入本节课题。
推进新课。
【多媒体显示课题】
鸦片战争
【多媒体显示探究】
一、虎门销烟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解决,教师点评。
1.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销售情况及其原因如何?
(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2.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采取了什么方法?
(向中国走私鸦片。)
【探究二】
二、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影响
1.鸦片战争爆发原因
【多媒体显示】
中国禁烟运动
“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以使我们终于乘
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这种机会也许不会再来,是不
可能轻易放过的。”
——《安得鲁·韩德森致拉本特函》
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
(1)直接原因→虎门销烟过渡、根本原因是什么?
(2)根本原因
【多媒体显示】
第一组图军机处、1741年的英国下议院,第二组图蒸汽机、古代
犁耕图,第三组图鸦片战争前中英双方对比表。引导学生归纳战争爆发必然性:根
本原因是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生产资料。英国综合国力强大,而中国全面
落后,综合国力弱,为战争提供可能性,而虎门销烟是借口,既使没有鸦片输入及
虎门销烟英国也会找其它借口发动战争,所以虎门销烟是导火线。
2.经过(多媒体显示)
【多媒体显示】《鸦片战争形势动态示意图》
帮助学生了解战争经过,然后提问:①清政府战争态度怎样?(战→和,抵抗→妥协)②你能说出多少作战英勇将领?从中学到哪些宝贵精神?(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勇敢,不怕困难,爱国等)通过这些教学互动,增加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从而有效实现思想教育目标。
【多媒体展示】教师展示《南京条约》表格,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危害,最后指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是社会性质的变化。
【影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多媒体显示)
【设计思路】教师结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历史概念、鸦片战争对领土、
主权的破坏以及战后中国经济的相关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由独立
自主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而突破这一知识点。
教师可进一步提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革命任务、思想领域、经济结构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教师也可将其设计为4个问题作为课后思考题,培养学生养成课后积极思考、消化和总结知识的习惯,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过渡】鸦片战争是否就此停止?引入问题探究三。
三、战火再燃(多媒体显示)
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多媒体显示)
1、原因
直接原因:列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多媒体显示)
【过渡】你们知道当时西方国家是通过什么方式来扭转这种局面的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归纳:列强起初企图通过修约来扩大侵略权益,实现倾
销商品的目的。当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拒绝后,战争成了唯一的选择。当时西方人叫嚣:“只能在炮口上才有外交”,“对付中国人只有一种办法,就是先揍他一拳,然后再作解释。”(设计意图:此处这样设计,一方面可以协助学生轻松自然地分析出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另一方面还可以引出战争的爆发。)
2、经过(多媒体显示)
【多媒体展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教师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争示意图,借助多媒体放影电影《火烧圆明园》片断及展示圆明园焚毁后的图片,使学生在凄凉悲愤的气氛中观察电影及图片,学生的民族责任感便油然而生,从而有效地实现了情感教育的目标。
3、结果: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多媒体显示)
【教学互动】
学生借助教材,简单介绍《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内容,教师结
合条约内容,协助学生分析条约的危害
,并进一步引出战争的重大影响。
4、影响: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多媒体显示)
【多媒体展示】
政治:丧失大片领土和主权;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兴起提供了客观条件。
【多媒体显示】
第一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
根本原因
打开中国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参战国
英国VS中国
英法VS中国
签订条约
《南京条约》及附件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影响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情感升华】
【多媒体显示】
问题讨论: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得到了哪些认识?(勿忘国耻,振兴中华!落后就要挨打!)
【课后小结】
本课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将提问用于实践,分析重点,讲清难点。既让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又让学生与现实相结合,使整节课的效果较好,双边活动也比较活跃,
让学生体验了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历史。
4000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