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的重要性。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和对人类的作用。
(3)知道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和合理开采和节约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4)知道石油炼制的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5)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6)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过程与方法
(1)自己动手做盐酸与镁条反应的实验,体会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增强动手实验能力。
(2)做好酸雨危害模拟实验,明确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危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料不充分燃烧对空气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通过空气质量的恶化和水土流失等事实,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
甲烷燃烧及产物的检验:石油分馏的产物及用途;煤和汽车所用燃料的燃烧产物对空气的污染及防治措施;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难点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准备
甲烷的制取装置、烧杯、导管、澄清石灰水、镁条、稀盐酸;(空软塑料瓶、充满SO2的软塑料瓶、小烧杯、水、植物的叶子或果皮、镁条和锌粒、大理石或石灰石)×15组、相关图片、化学反应伴有明显能量变化的视频资料等。
教学流程
—
↓ ↓
—
↓ ↓
—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学习情境]展示柴草、煤、塑料片、布料等实物。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回答]1.它们都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可燃物。
2.它们在外界条件,如氧气、温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都可以燃烧。
3.想告诉大家,平时生活中注意安全。
4.想知道煤、塑料等物质是怎样形成的。
……
[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物质都能发生燃烧反应,从最早使用的柴草到煤、石油和天然气,发展至今天,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型燃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燃料和能量。
[板书]课题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二、合作探究
(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师]在当今社会,人们利用化学反应,有时主要是为了制取所需要的物质,有时却主要是为了利用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同学们能举出一些利用化学反应的热量和能量的实例吗?
学生讨论,举例
[教师]化石燃料被人们广泛使用,是因为它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热量。那么,是不是只有通过燃料燃烧才能得到热量呢?下面我们来做两组实验。
[实验7-3]在一支试管中加入几块生石灰,再加入约2
mL水,观察现象,并用手触摸试管外壁。
[设问]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回答]化学反应中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有些化学反应会有热量放出。
[讲解]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有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类似于可燃物燃烧,氧化钙和水这样的反应,我们称之为放热反应。
[板书]放热
(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教师]燃料的燃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学生回答、交流
[讲解]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在使用燃料,正是因为燃料的燃烧,推动了历史的进步。火,是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武器。起初,当面对熊熊大火时,祖先不知所措,惊恐万状。但原始人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战胜了恐惧和胆怯,慢慢地,他们学会了用火来烧烤食物。熟食增强了人的体质,为身体发育提供了更多的营养,熟食使咀嚼机能减退,于是牙齿变小,颌部变短,面貌变得愈来愈像现代人。
[过渡]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使用的燃料以煤、石油和天然气最为常见。因为它们都
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所以我们称之为化石燃料。下面,我们就以天然气为例,来对化石燃料进行学习。
[板书]一、化石燃料——天然气
[讲解]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下面,同学们注意按照课本P139[实验7-4]进行活动探究,做一做甲烷的燃烧实验。探究内容如下:
1.观察甲烷颜色、状态。
2.在实验结束后,烧杯上出现了什么现象?
3.迅速把烧杯倒转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后,振荡,又出现了什么现象?
4.在实验开始时,点燃前为什么要先检验甲烷的纯度?
5.在实验中烧杯的条件“冷而干燥”是实验成败的关键吗?为什么?
6.这个实验说明甲烷含有哪些元素?
7.你能写出这个实验中涉及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总结、思考、讨论]
[结论]1.甲烷是无色气体。
[思考]1.甲烷在水中的溶解性怎么样呢?
2.甲烷的密度和空气比较起来怎么样呢?
[设问]那么,同学们想一想,这样的特点,给我们收集甲烷气体提供了怎样的信息呢?
[回答]收集时,可以用排水法,也可以用向下排空气法。
[评价]回答得非常好,我们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
[板书]1.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
[结论]2.甲烷燃烧时火焰明亮并呈蓝色,可以看到,烧杯内壁上有水滴生成。
[设问]有水滴生成,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回答]说明了甲烷的成分里一定含有氢元素。
[结论]3.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的石灰水后,发现烧杯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设问]这一现象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回答]这说明甲烷燃烧时有二氧化碳生成,也就是说明了甲烷成分里一定含有碳元素。
[教师讲解]甲烷是由碳和氢组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CH4。它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板书]2.甲烷燃烧CH4+2O2CO2+2H2O
[结论]4.点燃甲烷和氧气或甲烷和空气的混合物都有可能会发生爆炸,所以要先验纯。
[延伸]煤矿里的矿坑里经常有甲烷逸出,由此,同学们想到了什么呢?
[回答]1.煤矿里必须采取通风设施。
2.煤矿里一定要严禁明火。
[结论]5.“冷而干燥”是这个实验成败的关键。“冷”有利于水蒸气的凝集,“干燥”可以判断是否有水滴生成。
6.这个实验说明甲烷中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介绍]在池沼的底部常常含有甲烷,通常也称池沼中的气体为沼气。在我国农村,利用沼气可以解决生活燃料问题。
教师组织学生一起了解沼气的制取和利用。
[过渡]人们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然而,化石燃料的形成并非那么简单。
[投影]
[介绍]从这两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出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它要经过数百万年才能形成。但人类目前掠夺式的开发,会给我们的子孙后代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讲解]总体来讲,如果我们能提高煤等燃料的燃烧利用率,就相当于延长煤的使用期限。要使燃料燃烧通常考虑两点:一是要有足够的空气;二是要使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三)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导课]
同学们,你们家里做饭时用的是什么燃料?我们烧水时为什么要开窗或开换气扇?
走在路上,一辆汽车从你身边经过,你有什么感觉?
燃料的使用,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能量、带来方便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讲解介绍]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我们来做个实验:
[组织小组实验]
(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
[组织讨论、观察]
原来,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当溶解在雨水中时,就形成了酸雨。
汽油和柴油作为多数汽车的燃料,它们燃烧时产生的尾气中主要含有一氧化碳、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大气污染物,严重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我们如何才能减少有害气体对空气的污染呢?
正如同学们所说,解决空气污染的根本方法就是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讲解介绍]
乙醇(俗称酒精)
是由高梁、玉米和薯类经过发酵、蒸馏等过程得到的。
(板书乙醇的化学式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组织讨论]
乙醇汽油作为燃料有哪些优势?
(放热量大,无污染,可再生)
[组织讨论、归纳]
(四)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组织讨论]
你所知道的清洁燃料有哪些?
1.氢气
你对氢气作为一种清洁燃料的认识有哪些?
(板书氢气的化学式和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氢气本身是无毒、极易燃烧、放热量大、燃烧产物是水)
[讲解介绍]
氢气虽然是最清洁的燃料,但是由于氢气的制取成本高、贮存困难,作为燃料暂时还不
能广泛使用。目前,对氢能源的开发已取得了很大进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氢气终将会成为主要能源之一。
[组织讨论]
(课本第141页讨论内容)
[组织阅读]
其实,我国在许多年以前就已经开始努力寻找新的办法同时开发新的能源来改善大气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了。比如著名的“西气东输”。
[组织讨论]
2.现代社会对能量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我国各地区及世界各国也都在利用和开发新的能源。你知道哪些能源是可被人类利用的吗?
(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水能、潮汐能等)
这些能源的利用,不但可以部分解决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还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希望同学们将来长大了,能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到开发和利用更理想、更实用的清洁能源方面,为人类生活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
板书设计
教师随笔
备课资料
思想方法
常见气体的鉴别
解答物质鉴别的依据是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差异,鉴别的方法是按共性分组,按个性区别。而气体的鉴别顺序一般是:一看颜色闻气味,二用火点看现象,再用试纸和试剂。氧气、一氧化碳、氢气、二氧化碳、甲烷、氮气和空气七种无色无味气体的鉴别方法如下所示: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得到以下实验事实: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2.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使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3.如下图,在密封的纸盒上挖一个直径10
cm的圆形小洞,并在洞口前方约1米的位置放置一根点燃的蜡烛,用双手在纸盒两侧拍击,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可燃物
B.缺乏O2
C.排出的气流中CO2的含量高
D.温度降到了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4.通常情况下,几种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
物质
白磷
红磷
木炭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320~370
700~750
根据上表所给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都是可燃物
B.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C.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
D.红磷燃烧属于分解反应
实验活动3 燃烧的条件
1.B 2.D 3.D 4.D7.1 燃烧和灭火
第一课时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需要具备的条件是( )
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为了避免火灾,加油站采取的下列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严禁烟火
B.禁止使用手机
C.架高顶棚加强通风
D.降低燃料着火点
3.厨房炒青菜时,油锅过热着火,下列灭火措施适宜的是( )
A.加少量水
B.倒掉油
C.倒入大量菜
D.撒上沙子
4.某校五楼寝室,学生熄灯就寝后,一同学违规点蜡烛看书,不小心引燃蚊帐,导致火灾;另一学校一同学躲在寝室吸烟,乱扔烟头,不慎引燃被子而发生火灾。就此事件回答下列问题:
(1)从物质燃烧的条件看,蚊帐是__________,烟头在引发火灾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火灾发生后,该同学慌忙打开房门,致使火势迅速扩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寝室同学惊醒后,一边拨打“119”,一边采取了下列自救措施,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迅速逃离
B.跳楼逃生
C.藏在桌子底下等待救援
(4)消防队员用高压水枪喷水将大火扑灭,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下列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与燃烧、爆炸有关的图标中,表示错误的是( )
A.剧毒品 B.爆炸品 C.禁止放易燃物
D.禁止吸烟
2.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煤油。其中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夜间发现煤气泄漏时,可以采取的应急措施是( )
A.开灯,将煤气开关关闭
B.开灯,寻找泄漏源
C.打开所有门窗通风,严禁一切火星及明火
D.向室内喷水,使煤气溶解在水中,防止其燃烧
4.中铁集团某公司的一处生活用房曾发生爆炸并坍塌,造成多人伤亡,经调查,事故现场有残留的铝粉。试分析,发生爆炸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取一块铝片,打磨光亮后灼烧,它既不会燃烧更不会爆炸,铝粉是一种危险化学品,而铝锅为什么可以安全地用于烧水炒菜呢?
7.1 燃烧和灭火
第一课时 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D 2.D 3.C
4.(1)可燃物
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
(2)开门使室内空气形成对流,使室内氧气更充足
(3)A (4)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第二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B 2.C 3.C
4.铝粉(或铝粉遇水产生的氢气与氧气混合后)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引发爆炸。 铝锅与氧气的接触不如铝粉与氧气的接触充分,不易发生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或铝锅的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了铝的反应)7.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石燃料
1.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下列过程中,吸收热量的是( )
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水温升高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水温降低
C.生石灰和水反应,水温升高
D.金属镁和稀盐酸反应
2.能量守恒是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之一。能量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以下的能量转化中,涉及化学能的是( )
A.水电站的发电
B.植物的光合作用
C.燃料的燃烧
D.太阳灶的集热
3.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
B.物质的缓慢氧化均放出热量
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们使用化石燃料是利用它燃烧产生的热量
4.比较煤与石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化石燃料
B.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
C.综合作用的途径相同
D.都可直接用作家用燃料
5.石油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从中可炼制出多种燃料。下列燃料不是从石油中分离出来的是( )
A.煤油
B.柴油
C.酒精
D.汽油
第二课时 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
1.统计表明:每到冬季用煤高峰期,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呈上升趋势,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这里所说的“瓦斯”的主要成分是( )
A.氢气
B.一氧化碳
C.甲烷
D.水煤气
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化石燃料在地球上的蕴藏量并不是无限的
B.煤或石油只要完全燃烧就不会造成对空气的污染
C.人类必须节约现有的能源,并大力开发新能源
D.对煤和石油要合理开发、综合利用
3.学校食堂为了让煤充分燃烧,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下列措施正确合理的是( )
A.增加煤的用量
B.粉碎煤块
C.提高锅炉的耐热性
D.减少空气通入量
4.“可燃冰”[CH4·(H2O)n]是在海底的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外观像冰,下面关于“可燃冰”叙述正确的是( )
A.CH4·(H2O)n是氧化物
B.“可燃冰”是一种比较清洁的能源
C.“可燃冰”提供了水可能变成油的证据
D.“可燃冰”可直接拿回家作为燃料使用
5.继成品油率先调价后,电、气的价格也在攀升,六月份小米的爸爸仅汽车加油费就增加了几百元,以上信息反映了什么问题?并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课时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使用下列能源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
A.风能 B.太阳能 C.氢能源 D.煤
2.位于墨西哥湾的一个石油钻井平台曾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然后慢慢沉入海底,之后发生漏油,每天多达5
000桶以上,持续了一个多月。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油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钻井平台在下沉过程中,受到水的压强不变
C.此事件已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D.为杜绝环境污染,人类应停止一切石油开采
3.含硫的煤不完全燃烧时,排放出污染环境的气体是( )
A.只有CO
B.只有SO2
C.CO和CO2
D.SO2和CO
4.下列能源中,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且取之不尽的是( )
A.煤
B.太阳能
C.天然气
D.石油
5.现代生活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开发使用新能源,是解决城市大气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下列与新能源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研制、使用氢燃料电池汽车,能真正实现“零排放”,是解决汽车尾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B.晶体硅不仅是电子和信息工业的基础材料,也是研制太阳能电池的基础材料
C.核能不属于清洁能源
D.风能、水能、地热能均属于清洁能源
7.2 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第一课时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石燃料
1.B 2.C 3.A 4.A 5.C
第二课时 合理利用与开发化石能源
1.C 2.B 3.B 4.B
5.以上信息反映了能源紧缺,要少开私家车、多乘公交车上下班、夏天空调的温度不要调得太低
第三课时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1.D 2.C 3.D 4.B 5.C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了解常用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2)知道化石燃料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是人类重要的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
(3)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了解石油和煤的主要成分和性质,了解石油和煤不仅是重要的能源,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4)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5)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自己归纳、总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进行火灾事故调查,培养学生调查研究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3)充分利用教材的现有资源(图片、资料、讨论),认识化石燃料的利与弊,以及开发和使用清洁燃料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通过图和文字介绍石油和煤综合利用的产品,知道煤和石油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燃烧和爆炸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感受并赞赏化学对改善人类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2)通过对化石燃料的使用年限进行估算,培养珍惜资源、合理开发资源的意识。并激发学生为将来研究和开发新的能源而努力学习。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本单元内容的学习,可巩固并深化对氧气化学性质、碳单质及碳的氧化物化学性质、水电解等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还为今后学习金属和金属材料的知识、有机化合物、化学与生活等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对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在内容的安排上还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材中还适当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体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教育的思想。
本单元内容是前后呼应,层层递进的,旨在引导学生辩证地认识燃料燃烧对人类生存的影响,明白化石燃料燃烧的利与弊。本课题运用大量感性图片,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自觉地关注环境污染问题;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研究等多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深切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燃料和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变化;甲烷、酒精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知识点和现代社会、生活联系密切,是近几年中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命题趋向有:(1)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研究燃烧的条件、灭火原理及防火措施,考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依据课本知识进行迁移,考查对某些防火、防爆安全措施的理解;(3)各种燃料的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各种环境问题等;其中合理开发与节约使用资源、新能源的开发与环境保护将是开放性试题及研究性学习题命题的热点,考查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及简答题。
学情分析
在学习氧气性质时,学生对燃烧有了一定的认识;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和制法时,学生又知道了一些灭火的方法。本单元从燃烧条件的实验入手,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燃烧需要的条件;再根据燃烧的条件推论灭火的原理;然后介绍一些防火和防爆的安全知识。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了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建议
本单元的学习必须突破仅抓知识点教学的局限性,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发散角度认识燃烧、燃料、能源及环境这条教学主线。这样的设计,既可以对前六单元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行新情境条件下的应用性归纳总结,又能与第十二单元呼应,启发并引导学生从化学走向社会。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适用范围和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3)能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主提出问题、自主设计实验、动手实验、自己归纳现象和结论,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类比等科学探究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小组形式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精神。
(2)通过进行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乐趣,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
教学准备
1.多媒体准备:图片(见教学设计中的图片)。
2.实验准备:镊子、试管、橡皮塞、烧杯、导管、气球、白磷、红磷、热水、冷水。
教学流程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说到燃烧你会想到什么?(答:火)那么火给我们的生活都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介绍火与人类的发展,展示:课本图7-1~7-3。
师:同学们,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样的感想?请发表你的看法。
(学生发表看法,注意鼓励学生)
二、合作探究
师:既然燃烧对我们的生活产生这么大的影响,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就好好探究一下有关燃烧与灭火的问题,以便好好地利用燃烧产生的火为我们人类服务。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很多燃烧的场面,你发现通常的燃烧一般有什么特点?
生:发光、放热等。
师:燃烧一般是可燃物跟什么物质的反应?
生:氧气。
师:对,燃烧就像你们所说,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一)实验探究,总结燃烧条件
怎么样才能让燃烧顺利地进行?燃烧到底需要哪些条件呢?我们不妨先从下面的问题入手:
1.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
2.能燃烧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都可以燃烧吗?
探究一:
操作步骤
1
用镊子取两小块白磷分别放入盛有热水和冷水的烧杯中,观察白磷有无变化。
2
用一支试管竖直插入盛热水的烧杯中,罩住白磷不松手,观察试管中有何现象。(实验后不要取出试管)
3
再用一支大试管竖直插入盛冷水的烧杯中,罩住白磷不松手,观察试管中有何现象。
物质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物质的着火点。
同学们实验探究,然后交流讨论,分析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板书】(1)可燃物(2)氧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这三个条件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即可呢?事例分析证明。
下面的现象如何解释?
演示:把分别盛有少量红磷、白磷的大试管同时放在热水中,观察现象。
请同学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原因。说明不同物质着火点不同。
下表给出的是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可燃物
白磷
红磷
硫
木炭
酒精
无烟煤
着火点(℃)
40
240
260
320~370
558
700~750
一般来讲,着火点低的物质比较易燃,着火点高的物质比较难点燃。
展示教材如图所示,大家思考老师的实验与课本上的实验谁的更好呢?更体好在哪里?
练习:火炬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①有可燃物 ②有足够的氧气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④使用铝合金作外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A
点评:燃烧需满足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是否使用铝合金外壳无关,故选A。注意:着火点是使可燃物能够持续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是可燃物固有的性质,与可燃物的性质和颗粒大小有关,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改变而改变。一般条件下,只能降低或升高温度,但却不能降低或升高着火点。
(二)联系实际,明确灭火原理
过渡引言:我们知道了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那么如果我们需要灭火应该怎么办?(答:破坏燃烧的条件!)如何破坏?我们不妨以身边的事件为例来想想办法。
师:请同学们想想遇到下列情况怎么办?(要求学生说出方法及其运用的原理,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用化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新理念。去掉对教材上P130的课上探究,作为课下家庭实验探究)
·一包炸药的导火线在远处被点燃了!
·家里油锅起火了,怎么办?
·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怎么办?
学生思考,小结归纳:依据燃烧的条件推出灭火的原理:破坏燃烧所要具备的条件之一,既可达到灭火的目的,可采取:移走或隔离可燃物;隔绝空气或氧气;使温度降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板书】(1)清除或隔绝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三)视频展示,获取安全常识
师:展示灭火常识,用视频展示逃生的方法,体现化学知识的应用。
生:观看幻灯片及视频资料并思考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以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
【过渡引言】发生火灾我们首先想到灭火器,那么各种灭火器的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是什么样的呢?
师:播放视频,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适用范围及使用方法。
生:了解几种常用灭火器的选择和使用。
【过渡引言】可燃物在具备了燃烧的条件后,就能急剧地燃烧,如果发生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为了使警钟长鸣,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经常看到下面的一些图标,同学们讨论讨论,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投影】
师:同学们想想,这些图标在哪些场合最容易出现呢?
生: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等等。
师:为什么在这些场合容易出现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演示实验,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其原因。
(四)实验探究,理解爆炸原因
【演示实验】教师按照教材P132实验7-2做实验,用投影打出实验装置。
生:观察实验现象,讨论爆炸原因。
师:总结归纳要点,面粉颗粒是可燃物,面粉颗粒弥漫开与空气充分接触,遇到明火达到着火点,燃烧迅速并处在有限空间内。
练习: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爆竹集中在一个市场出售以便于管理
B.面粉厂、纺织厂、加油站均要严禁烟火
C.在实验室点燃氢气前首先检验氢气纯度,而一氧化碳、甲烷则不需要验纯
D.发现煤气泄漏马上打开排风扇
【解析】若爆竹集中销售,一处爆竹爆炸,则整个市场都存在危险。面粉、棉花、汽油都属于易燃物,故要求严禁烟火。CO和甲烷都具有可燃性,在使用前都必须验纯。发现煤气泄漏时,不能应用任何电器设备,以免产生火花而导致爆炸。
【答案】B
三、课堂小结
组织学生畅谈本节课的体会,并鼓励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激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热情,并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四、布置作业
【作业】调查你的家庭、学校或一些大商场的防火措施,通过调查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信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板书设计
教师随笔
备课资料
1.化学识卡片
提高警惕,时时注意防火防爆
一、处处留心,做安全防火的有心人。
1.用液化气做饭时,要有人看管,防止饭液溢出,扑灭炉火,造成煤气泄漏,使人中毒,或遇火引起爆炸。
2.外出乘车、乘船,不要携带易燃易爆物,杜绝爆炸隐患。
3.夜间液化气泄漏,千万不要开灯,应立即打开门窗,疏散室内人员,此时要杜绝一切火源,不要开启任何电源开关,以免发生爆炸。
4.夜间行驶的汽车,发现汽油泄漏时,也应立即杜绝一切火源,疏散乘客。
5.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要远离可燃物,防止发生火灾,鞭炮千万不要独出心裁地放入玻璃瓶或其他有限的空间内点燃,以防爆炸伤人。
二、处惊不变,随时灭火小窍门。
1.发现火灾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
2.家中一旦起火,不要惊慌失措,如果火势不大,应迅速利用家中备有的简易灭火器材,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救火灾。
3.油锅着火,不能泼水灭火,应关闭炉灶燃气阀门,直接盖上锅盖或用湿抹布覆盖,令火窒息,还可向锅内放入切好的蔬菜冷却灭火。
4.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阀门。
5.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
6.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
7.如果火势严重无法控制,生命受到威胁时,身上披上湿棉被,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弯腰迅速逃离火灾现场,向逆风处跑。
2.趣味化学资料
谁是纵火犯?
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起航了,除水兵外,舰上还有60名骑兵和60匹战马,在一个不大的船舱内结结实实塞满了战马吃的草料。“不好,船舱着火了!”随着一声惊叫,熊熊烈焰就像着了魔似的从船舱里扑出来,水兵还没来得及提起水桶整个战舰已成为一片火海,片刻间战舰“欧罗巴”就沉入海底,舰上的人员和战马无一生还。
无独有偶。美国的一个煤栈在一个盛夏突然起火了,把煤栈里堆积如山的煤烧了个精光。外人根本不可能进入搞破坏,怎么会突然着火呢?法院判定是看门人纵火,判了看门老人15年徒刑。可过了几年,发现这是一起冤案。
你知道这两起案件的纵火犯是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