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英国议会与王权的决战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二 英国议会与王权的决战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11 08:13: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
英国议会与王权的决战
课表要求
1、了解《大抗议书》的基本内容,理解议会通过该文献前后与国王冲突的主要原因。
2、简述议会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建立“护国政体”和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史实,认识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残酷性、复杂性和反复性。
知识梳理
一、民主派的纲领——《大抗议书》
(一)背景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
(1)导火线:1638年苏格兰人民起义。
(2)标志:长期会议的召开。①为筹集军费,查理一世于1640年4月召开议会,反对派议员拒不讨论征税问题,查理一世解散议会。
②社会各阶层都主张召开新的议会。在强大的内外压力之下,查理一世再次召开议会。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此次议会存在了20年,史称“长期议会”
2.议会同国王展开了争夺国家最高统治权的斗争。
(二)目的:抗议与限制王权,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三)通过:长期议会在1641年11月通过。
(四)内容:
1.揭露了无议会期间国王查理一世的过失和滥用职权的行为。
2.重申了议会下院拥有决定征税、拨款等权力;要求废除各种封建特权,实现工商业活动的自由,按议会的选择任命官员,建立大臣对议会负责制等。
(五)特点:态度比较激进;提出要求更彻底。
(六)意义:
(1)集中体现了议会中各种反王权力量的政治、经济要求。
(2)成为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盟的政治纲领。
(七)结果:查理一世拒绝《大抗议书》,决定对议会进行镇压。
二、革命的巅峰——共和国的成立
(一)两次内战,推翻斯图亚特王朝
1.第一次内战(1642-1646年)
(1)原因:查理一世拒绝在《大抗议书》上签字,宣布讨伐议会。
(2)经过:马斯顿荒原战役(1644),纳西比战役(1645)——内战转折点。
(3)结果:俘虏国王
2.第二次内战(1648.2—9)
(1)原因:1646年11月查理一世逃跑,准备联合其支持者卷土重来。1648年2月在苏格兰反动军队的支持下挑起内战。
(2)结果:1648年8月克伦威尔率议会军队打败苏格兰军队并占领苏格兰首府爱丁堡,再次俘获国王。
(二)处死查理一世,成立共和国。
1.过程: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后,其意义在于否定了君权神授。5月19日,议会以法律形式宣布成立共和国,国务会议执掌最高行政权,革命发展到了高峰。
2.深远意义:在整个世界历史上,人民主权的思想第一次被公开承认,写成文字,后来在各个国家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反复的较量
(一)克伦威尔独裁统治
1.背景:
(1)国内:王党分子在北部积聚力量准备反扑;未得到土地的农民举行抗议活动。
(2)国外:法国、荷兰统治者不满英国事变;爱尔兰、苏格兰拥立查理为新国王。
2.进程:
(1)1651年,对内镇压农民要求获得土地的反抗行动,以武力维持统治。
(2)1652年,对外征服爱尔兰。
(3)1653年12月,克伦威尔就任“护国主”,建立起独裁统治。
3.评价
①稳定政局,巩固了革命成果。
②导致集权统治脆弱,1658年克伦威尔病逝之后,英国政局随之动荡起来。
(二)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1.背景:
(1)克伦威尔死后,英国政局群龙无首,再次陷入混乱。
(2)由于革命并未使人民真正受益,给农民带来更大的好处,相反却使他们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3)克伦威尔的统治实际是专制统治的变形,违背了革命的初衷。
(4)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急于稳定政局,巩固既得利益,这一切使得他们怀念王朝时代。
2.复辟:
(1)1660年4月,查理发表《布列达宣言》。
(2)5月,查理即王位,称查理二世,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3.政策:
(1)对内:大肆屠杀、迫害革命的参与者;恢复国教教会,实行宗教歧视和迫害政策。
(2)对外:实行亲法政策,把敦刻尔克低价卖给法国。
(三)光荣革命
1.原因:
(1)查理二世的内外政策损害了大资产阶级、新贵族、英国国教徒的利益,议会与国王的矛盾再度尖锐起来。
(2)詹姆士二世准备在英国恢复天主教。
2.过程:1688年11月,议会邀请威廉三世登陆英国,查理二世逃跑。
3.结果
(1)1689年,玛丽和威廉成为英国女王和国王。
(2)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建立代表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君主立宪制,使英国从此步入近代民主社会,有利于英国的发展与进步。
4.意义:“光荣革命”是一场由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阶级联合发动的成功的宫廷政变,它是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封建势力妥协的结果。它的发生和完成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结束。
重点突破
一、英国革命不可避免的。
(一)当时的英国正处于民族国家形成和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
(二)詹姆士一世和查理一世大力巩固和加强专制王权,议会和王权矛盾尖锐。
二、如何看待克伦威尔的统治。
(一)克伦威尔统治时期,对内以武力维护统治,发展工商业,并在宗教上厉行清教法规;对外派兵征服爱尔兰和苏格兰,这些措施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二)克伦威尔的统治是建立在武力基础上的,掌握政权后,建立的护国政体实质上是一种军事独裁统治。这种军事独裁不是封建势力的专制统治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有本质的区别。集权政治在稳定政局,巩固革命成果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某种程度上也践踏了英国的民主传统,依靠个人威信建立的集权统治非常脆弱。
三、《权利法案》的原则、确立的政体及深远历史意义。
(一)体现了资产阶级议会制的原则。
(二)以法律限制王权,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政体。
(三)英国结合自己的历史传统和国情,选择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无疑使英国从此步入近代民主社会,有利于英国的发展与进步。
四、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呈现出的特点、主要原因和影响。
(一)特点:
1.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联盟。
2.革命过程中呈现曲折性和反复性。
3.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
(二)原因: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较弱。但资本主义代表了历史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决定了革命的道路不会是一片坦途,必定会充满曲折。
2.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他们与封建势力联系密切。
3.斯图亚特王朝不甘心失败,必然会垂死挣扎。
(3)影响
1.推翻了英国封建专制统治,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
2.对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有着广泛的影响。
难点突破
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后议会与国王的斗争小结。
(一)表现:经济、政治、宗教方面
(二)焦点:国王与议会,国王与法律关系
(三)导火线:征税问题
(四)实质:资产阶级与国王封建势力的斗争
(五)特点:资产阶级以议会为平台,法律为武器进行
(六)结果:矛盾不可调和,通过战争形式爆发
二、《大抗议书》是议会与王权短兵相接、决定双方生死存亡的交锋。
(一)斗争形式上由“温柔”到“激烈”,即从请愿发展到抗议。
(二)斗争要求上也变得“彻底”,从要求国王不侵犯臣民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发展到要求政府对议会负责,即国王受议会的控制。
三、英国民主与专制的斗争形式
(一)议会斗争
1.革命前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议会为领导中心,为限制王权呈递了《权利请愿书》,
提交《大抗议书》。
2.1649年议会审判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
3.资产阶级在议会中与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斗争,如通过《人身保护法》限制王权。
(二)军事斗争:议会军队与王党军进行了纳西比战役,两次俘获国王查理一世,为建立英吉利共和国扫清了障碍。
(三)双方妥协
1.针对克伦威尔死后的混乱局势,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在1660年同意查理二世建立复辟王朝。
2.针对詹姆士二世的反动统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于1688年发动“光荣革命”,推翻了复辟王朝,迎立荷兰执政威廉及玛丽为英国国王,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四、英国革命经历的阶段及革命以剧烈的方式开始却以缓和的方式结束的原因。
(一)英国革命经历了内战、复辟、“光荣革命”三个阶段。《大抗议书》后,王权向议会宣战,经过两次内战,议会处死国王,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但掌权的克伦威尔又解散议会,实行护国政府的独裁统治。他死后,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倒行逆施,与资产阶级、新贵族、旧贵族等各阶级矛盾激化,最终引发1688年“光荣革命”,在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
(二)以剧烈的方式开始是由于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不得人心,激起民众的强烈反抗;以缓和的方式结束是由于此时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还处在初步发展阶段,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所以资产阶级与新贵族联合在一起,对封建势力妥协,采用缓和的政变方式。
易混易错
一、不理解《权利请愿书》与《大抗议书》的异同。
(一)不同点。
1.背景:前者是在查理一世不经议会同意强行征税借债的情况下出现的,1628年;后者是在查理一世解散议会,长达十一年,统治更加专制的背景下出现的,1641年。
2.内容:《权利请愿书》还只是从一般的权力角度对国王加以限制,谴责国王违反国家法度,侵犯民权;明确议会权力。后者指控国王不法行为;提出废除封建特权,进行政治改革,发展经济,特别是提出议会的相关权力,反映了资产阶级对掌握政权的要求。
3.结果:前者导致查理一世解散议会;后者导致查理一世挑起内战。
4.特点:前者是资产阶级反抗的开始,态度相对温和。后者态度比较激进;提出要求更彻底。
5.影响:前者明确了议会斗争的目标,是斗争檄文,英国历史上宪法文件之一;后者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政治纲领。
(二)相同点。1.都要求国王不能任意征税等。
2.核心是限制国王权力,提高议会地位。
3.实质上是启蒙思想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