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法国人民的民主追求 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三 法国人民的民主追求 课件(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11 09:12: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自由 平等 博爱
: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你知道法国国旗中的三色象征着什么吗?第3课专题三: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较量法国人民的民主追求课标:以法国大革命中波旁王朝被推翻、共和国建立的基本史实为例,认识民主力量与专制力量斗争的深刻性和艰巨性。
学法指导
1、联系必修一专题七(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等相关知识来学习本课知识;
2、培养解读和分析史料的能力,养成论从史出的意识;
3、比较法国法国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体会不同国情对不同革命道路的影响。
探究一:结合材料一、二和教材P54,思考和回答法国法国大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
材料一 :无论在现实中,还是当时人们的心理上,18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都是极度不平等的。各个等级之间,各等级内部的不同集团之间相互疏离,所有人都心存不满,感到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力图改变现实。处于社会底层,占据人口绝大多数的第三等级更是认为旧制度是不平等的象征,不平等是苦难之根源,重获新生的全部希望就在于推翻现存旧制度?,重建平等的新社会。
——安然:《论法国法国大革命的成就、局限及其原因》
材料二:就中国读者而言,我们从教科书上接受的那些历史叙事,似乎也能支持她们的"姊妹"关联:法国革命的导火索王室财政赤字因援助北美革命而发生;《人权宣言》从字面上看,很像《独立宣言》的姊妹篇;领袖人物穿梭往返,托马斯-潘恩先后参加两场革命,拉法耶特援美抗英,毁家纾难,归国后又将巴黎起义中缴获的巴士底狱钥匙回赠华盛顿。
——朱学勤:《近代革命与人性改造 ——(中译本)序》
(学法指导: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国内和国际等角度思考历史背景)
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不平等的旧制度
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1、经济方面—— 3、思想方面——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 2、政治方面——等级对立严重,
阶级矛盾激化
5、导火线 ——1789年三级会议召开 4、国际背景—北美独立战争的推动 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正在进攻巴士底监狱。监狱里当时只关押着7个人,但是市民们却为此激战了一天,牺牲了98个人。因为巴士底狱被认为是专制王权的象征,摧毁它是推翻专制统治最具有象征意味的行动。 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巴士底狱是14—18世纪法国巴黎的城堡和国家监狱。它建于14世纪后半期,原来是一座城堡,从16世纪起主要作为国家监狱囚禁政治犯。
二、法国大革命的经过:重建平等1789·7----1792·81792·8----1793·61793·6-----1794·7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工商业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制宪会议
P56国民公会
P57国民公会
P58①通过废除封建特权的八月法令
②颁布树立资本主义原则的《人权宣言》
③制定实行君主立宪和三权分立的1791年宪法。①取得瓦尔密大捷
②通过废除王政的议案
③宣布法国为共和国
④ 1793年1月21日处死路易十六①颁布三道土地法令
②反击外国干涉军
③实行恐怖政策:
经济上《全面限价法》
政治上《惩治嫌疑犯法》君主立宪派吉伦特派雅各宾派王室里通外国
法军前线失利拒绝联盟 敌视限价
消极对敌损害自身 继续恐怖
内部分裂《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1789年8月26日通过)
纪念碑
“在权利方面,人生来是而且始终是
自由和平等的”
——《人权宣言》《人权宣言》关注从起点到终点的平等1、1791年宪法:平等的实践与理想有别(2009·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2)(15分)
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
第三篇 国家权力
第一章 国民立法议会
第二节 初级会议 选举人的选任
第一条 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
第二条 凡属积极公民,必须:
……在一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和《1791年宪法》关于公民权利的规定有何区别。(5分)
区别
《人权宣言》:全体公民享有参与法律制定的权利; 《1791年宪法》:只有部分公民享有此权利。
(2009·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2)(15分)
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
第三篇 国家权力
第一章 国民立法议会
第二节 初级会议 选举人的选任
第一条 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
第二条 凡属积极公民,必须:
……在一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10分)
(2009·全国新课标卷文综·42)(15分)
材料一 组成国民议会的法国人民的代表们,认为不知人权、忽视人权或轻蔑人权是公众不幸和政府腐败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神圣的人权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第六条 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 ——《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材料二
第三篇 国家权力
第一章 国民立法议会
第二节 初级会议 选举人的选任
第一条 为了组成国民立法议会,积极公民们应每年一次在城市和在区集合为初级会议。
第二条 凡属积极公民,必须:
……在一国内任何一地至少已经缴纳了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并须提出纳税的收据。
——摘编自《1791年宪法》(法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与《1791年宪法》作出有关公民权利的规定的原因。(10分)
《人权宣言》:由法国人民的代表制定,目的在于否定封建制度,从普遍人权着眼,确立基本的民主原则。
(人民代表制定,旨在确立民主原则)
《1791年宪法》:由君主立宪派制定,目的在于保护有产者的利益,限制下层群众的政治权利,建立稳定的社会秩序。
(君主立宪派制定,旨在保护有产阶级利益)
1、1791年宪法:平等的实践与理想有差别
法国人民
第一次起义法国人民
第二次起义法国人民
第三次起义君主立宪派君主立宪制吉伦特派民主共和制雅各宾派民主共和制人民群众推动革命进程,成为革命的主要力量。2、人民群众——重建平等的革命的主力法国大革命中,人民群众成为革命的主力,原因何在呢?·1、人民群众作为第三等级,地位极为低下,受压迫和剥削最重;2、法国启蒙思想的宣传,
促进第三等级的民主意识觉醒3、当时法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还不够充分,资产阶级不能独立承担领导革命的任务1、人民饱受压迫,需要革命2、启蒙运动,提供思想武器3、资义发展不充分,资阶难独担领导大任罗伯斯比尔
1758年5月6日-1794年7月28日1、罗伯斯比尔6岁时,母亲因难产去世,父亲随后离家出走,幼时生活较贫困,靠奖学金完成学业,成为一名律师;
2、深受卢梭的影响,主张平等不仅是法律上的平等还包括事实经济上的平等。每年缴纳直接税达三天工资以上者,被编入居住地国民自卫军的男子,享有选举权,称“积极公民”;而处于奴仆地位的、被提起公诉的、破产和不能清偿债务的以及其他不具备积极公民条件的人,则属于消极公民,无选举权。 ——摘编自法国《1791 年宪法》
凡出生于法国并在法国有住所的男子而年满二十一岁者;……均有行使法国公民权利的资格。立法权由普选产生的国民议会掌握。行政权由 24 人组成的执行会议行使。大理院为最高审判机关。 ——摘编自法国《1793 年宪法》
指出两则材料在国家政体与公民权利规定上的差异。材料 1 将公民分为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以纳税额和社会地位限制公民选举权,
材料 2 取消积极公民和消极公民之分,扩大享有选举权的公民范围。 经济恐怖:《全面限价令》----遏制了囤积和哄抬物价政治恐怖:《惩治嫌疑犯法》----平息了国内大部分反革命叛乱3、雅各宾派保护人民平等和权利的措施颁布土地法令,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统治走向暴政恐怖的对象扩大——从追求平等走向暴政罗伯斯比尔发言11次,强烈要求处死国王路易十六。“路易必死,因为祖国必生”
吉伦特派的代表人物;
被送上断头台的罗兰夫人,感慨地说:“啊!自由,多少罪名假汝之名以行之。”1794年3月24日雅各宾派代表埃贝尔等17人被推上断头台1794年4月5日雅各宾派代表丹东等被推上断头台凡是涉嫌叛变共和国的人都上了断头台。一项最高的记录是:38分钟内,断头台砍下了21个头颅。全国大约有4万人被处决。 "过路人不管你是谁?切莫为我的命运悲伤,要是我还活着,你就得死亡······"
——罗伯斯庇尔的墓铭
罗伯斯庇尔 2、(2014·湖北七市高三4月联考·32)罗伯斯庇尔在一次关于死刑是极不公正的演讲中说:“社会和政府过度使用暴力只能助长个人使用暴力的风气,从而可能会更加促使人们去犯罪。因此刑罚中任何过分的严厉都是社会的犯罪行为。”由此可见罗伯斯庇尔强调的是(  )
A.反对政府使用暴力??????????B.人道主义对待罪犯
C.民主法制管理国家??????????D.刑罚不能过分严厉【解析】罗伯斯庇尔反对的是过度使用暴力,故A项错误;“刑罚中任何过分的严厉都是社会的犯罪行为”,由此可见罗伯斯庇尔强调人道主义对待罪犯,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用法制管理国家,故C项错误;罗伯斯庇尔强调的是,对待罪犯刑罚不能过分严厉,否则会加剧犯罪,D项不够完整,故D项错误。
【答案】B自由 平等 博爱
: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2.(2014·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二模·34)柏克在《法国革命论》指出:“1793年末,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革命者陷入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这表明(  )
A.革命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
B.法国实现了社会领域的自由平等
C.革命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
D.革命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由原则【解析】题中没有体现封建等级制度被推翻,故A项错误;从“行政命令”、“强迫”词句可以得出法国没有实现自由平等,故B项错误;C项题干没有涉及政治权利的内容,故C项错误;从“行政命令”、“强迫”、“民主的专制”可知违背了自由原则,故D项正确。
【答案】D2.(2014·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二模·34)柏克在《法国革命论》指出:“1793年末,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革命者陷入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这表明(  )
A.革命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
B.法国实现了社会领域的自由平等
C.革命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
D.革命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由原则法国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不平等的旧制度
二、法国大革命的经过:重建平等
1、1791年宪法:平等的实践与理想有差别
2、人民群众:重建平等的革命的主力
3、雅各宾派:从追求平等走向暴政
三、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
探究三:结合材料五、六和相关知识,思考和评价法国法国大革命。
材料五: 我们这里把1789年的法国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发生的(英国)工业革命称为“双元革命”……发生在1789~1848年间的这种伟法国大革命,不仅仅是“工业”本身的巨大胜利,而且是资本主义工业的巨大胜利;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由和平等的巨大胜利,而且是中产阶级或者资产阶级自由社会的大胜利;不仅仅是“现代经济”的胜利或“现代国家”的胜利,而且是世界上某个特定地域(欧洲部分地区和北美少数地方)内的经济和国家的巨大胜利……从那以后,这一变革波及了整个世界。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材料六:列宁并不认为雅各宾主义是一种下滑,相反他认为应该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斗争所达到的最高点。”……在(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几个星期里,列宁决定,持不同意见和主张多元化对摧毁旧政权毫无帮助。反对派将会被消灭,如果需要的话,会使用暴力和恐怖手段。雅各宾主义死灰复燃。
——(美)苏珊·邓恩《姊妹革命》
?
(学法指导:可以从积极和消极方面,政治、经济、思想等多个维度,国内和国际等角度来评价某个历史事件的影响。)
1.性质:是继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又一次 资产阶级革命。
2.积极影响
(1)对法国
①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生产关系。
②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支配地位的确立和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2)对世界:其提出的一系列政治原则,对欧美以及世界各地的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都有十分重大的影响。
对法国法国大革命的评价:3、消极影响
(1)政治上:法国法国大革命强调平等,却相对忽略了自由,又没有一套成熟的制度设计,后发展成多数人暴政的“专制民主制”的典型。
(2)经济上:颁布土地法令,发展法国小农经济,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3)思想上:雅各宾主义的破坏性对俄国无产阶级革命乃至当今世界都有深远影响。法国人民对民主的追求一、法国大革命的背景:不平等的旧制度
二、法国大革命的经过:重建平等
1、1791年宪法:平等的实践与理想有别
2、人民群众:反不平等革命的主力
3、雅各宾派:从追求平等走向暴政
三、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
思考与英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相比,法国法国大革命有何特点?1、资产阶级和人民结成联盟,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4、规模大,震撼欧洲,影响世界;2、强调平等,而相对忽略自由3、具有反宗教性, 以理性、自由、平等作为斗争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