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 课件(2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三 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 课件(2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11 15:2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图一 伊藤博文与日本宪法颁布 (伊藤 博文, いとう ひろぶみ,1841年10月16日—1909年10月26日)日本近代政治家,内阁总理大臣(首相),明治维新元老。图二 甲午战争海战图图三 日本侵入朝鲜江华岛图四 日本与列强修约谈判的情景根据以上图片可知:一是采取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建立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体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顺应世界潮流;
二是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和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走向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视角 日本像德国那样采用了一种有别于自由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历史学家们称之为“统制主义经济模式”,就是在保留资本主义基本性质的前提下,改变经济运行的方法,使国家成为主导力量,从而让工业化以超出常规的速度腾飞起来。
——《大国崛起》 主要政党有自民党、民主党、公明党、日本共产党、社民党1、保守政党主要指自由民主党它主张自由主义,反对激进主义和社会主义,维持、发展现行的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社会体制
2、革新政党主要指日本社会党和日本共产党。它们与自民党处于对立状态,主张打破现状,进行政治经济社会体制的变革
3、中道政党指主张建立中道政治的政党,主要有公明党、民社党等 1996年成立,仅次于自民党的第二大政党
1998年,日本民主党、民政党、友爱新党、民主改革联合4个在野党组成新的民主党
2007年,在参议院选举中,民主党一跃成为第一大党
2009年 ,民主党获得众议院全部480个议席中308席 民主党属温和保守型政党,主张推行民主、稳健的政治路线,并主张加强与亚洲各国开展外交活动,深化经济关系,强调对华发展友好合作关系。该党支持基础主要为工会组织和市民工薪阶层其党员主要为年轻的职业人士,包括政府官员、律师、医生、银行家和新闻工作人员。 思考:谈谈明治维新后日本的社会状况。经济:
政治:
文化:
明治维新促进了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形成了新政治权贵专制的局面。广大人民的民主权利非常有限。阶级矛盾尖锐。西学东渐一、天皇脚下的自由民权运动
1、时间:19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
2、背景:明治维新不彻底,改革未化解矛盾。
3、人员构成:
4、主张:民选议会、君主立宪、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
4、过程:序幕 —自由民权团体 —分裂 —— 失败
5、性质:是明治维新的继续和发展,资产阶级民主权利的政治运动自由民权运动的特点:1、以社会中下层为主体。
2、深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3、政治斗争为主。
4、和平方式为主。
5、缺乏统一的领导核心。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一)、内容:
二、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地位:神圣不可侵犯行政:任免大臣、召集或解散议会军事:统帅海陆军司法:批准法律、任命法官外交:宣战、媾和A、天皇主权在天皇B、议会贵族院:天皇任命众议院:选举但有限制组成职权:立法权,但须天皇批准C、内阁:行政权,但只对天皇负责D、枢密院:最高决策权E、臣民:权利、义务权利有限天皇身边(二)、宪法的特点(1)、君主立宪,但皇权至上。
(2)、三权分立,但只是形式。
(3)、臣民有权,但十分有限。进步性与民主性:
1、地位:日本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亚洲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2、内容: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承认人民享有一些基本权利。
3、结果: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统治秩序确立,基本完成了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局限性:缺乏比较健全的民主宪政
精神,专制色彩浓;民权有限。
(三)、评价宪法【合作探究·知识升华】
材料: 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议会有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
——选自选修一《民主政治的扩展》当堂巩固:与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性1、名义上,政体都是君主立宪制,且赋予帝国皇帝或天皇很大的权力: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帅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
2、议会权限很小:由国家元首、天皇或皇帝控制
3、内阁形式上对议会负责,实际上只对皇帝负责视角 1889年,由伊藤博文起草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实施。《帝国宪法》在巩固明治维新成果的同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并拥有统帅军队以及对外宣战等一切大权。《帝国宪法》使得日本在政治上实行的是表面上的多党制实际上的天皇制,由此决定了日本在崛起初期对外扩张对内高压的军国主义走向。伊藤博文化解了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宪法》颁布后经济快速发展,极端西化被遏制。 ——《大国崛起》独特视角 19世纪末,福泽谕吉为日本指出脫亚入欧的便捷之路,选择与列强为伍的日本,加入到武力掠夺的行列。  1904年, 日俄战争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1年, 九一八事变  1937年, 七七卢沟桥事变  1941年,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5年, 美军在日本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天皇向国民宣布战败,在战列舰“密苏里”号签署投降书   正如所有武力争霸的国家一样,侵略战争在给别国带来灾难的同时,也给了日本毁灭性的打击。从明治维新开始近八十年来积累的物质成果,在战火中几乎化为灰烬。占领国美国每天要向日本提供100万美元的资助,每天要运来6000吨大米。    日本战败后被炸为废墟,留下了百年发展的底子如科学技术人才等软实力,这是战后经济腾飞的一个基础。   战后的日本还得到了《和平宪法》的护航。这部从1947年开始实施的新宪法规定:日本的主权属于国民,天皇只作为日本国的象征存在;日本永久放弃国家主权发动的战争,不保持陆海空军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的交战权。  ? ?? ?1968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19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苏联的第三大经济强国。而这一年,正是明治维新一百周年。日本百年大国之路,的确有太多的事情需要总结:一个国家的崛起,对内给人民带来幸福;对外给世界带去和平。 ? ?? ?2003年,小城横须贺港举行了一次盛大的纪念活动,被纪念的就是那个叫佩理的美国将军。从这些笑脸上,人们很难想象正是这位将军用武力迫使日本打开了自己的国门,让这个岛国走上了充斥着悲剧奇迹屈服的历史 。 ——《大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