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
问题导学
探究问题一:日本明治维新对日本的巨大推动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从明治四年到明治六年,岩仓使节团以考察各国的文物制度为使命,巡访了欧美诸国,参观调查了“工厂、火车、电线、金银铸造所”和制铁所……大久保利通归国后即就任了内务卿,积极推进殖产兴业政策,使节团在西欧产业各部门调查研究的成果开始在日本生根开花。……明治七年一月开设的内务省……在各地设立官营模范工场,推行振兴国产化企业,扶持民业的政策。
——[日]安冈昭男《日本近代史》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3
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根据材料一、二,提炼概括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学习西方的特点。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治时代的日本西化给日本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是什么?
探究问题二:《大日本帝国宪法》下的日本政体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关于议会、内阁,该宪法规定:“凡是法律都要经过帝国议会的承认”,“天皇经帝国议会承认施行立法权”。“行政权统一于帝国内阁”,“凡大政必由内阁及各部施行,不出二门”。伊藤博文说,内阁“一方面对君主负有政治责任,另一方面对议会也负有同样责任”。
——《大日本帝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1889年的帝国议会和内阁各有什么权力?这种权力与天皇是什么关系?
材料二 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规定“联邦主席由普鲁士国王担任,称为德意志皇帝”,是国家的元首,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宰相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两部分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其代表由各邦君主任命。……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
(2)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大日本帝国宪法》与《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点。
1.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1)深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明治维新前后,伴随着西学东渐潮流的兴起和发展,自由、平等、民权等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大量涌入日本,促进了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以社会中下层为主体:自由民权运动的参加者主要是广大中小资产阶级、中小地主阶级以及丧失了昔日荣耀的中下级武士,社会上层人士的参与程度较小。
(3)以政治斗争为主要方式:自由民权运动提出了开设民选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要求,以争取资产阶级民主权利为主要目标。
(4)和平斗争与武装斗争相结合:自由民权运动期间,除了采取和平请愿等和平方式外,发动者还与各地的农民运动相结合,给天皇政府以强大压力。
(5)缺乏统一的领导核心:自由民权运动期间,尽管立志社、爱国公党等团体纷纷成立,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纲领,因而缺乏统一的领导核心,最终因内讧而失败。
2.如何全面评价《大日本帝国宪法》?
(1)《大日本帝国宪法》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初步确立起来,是明治维新的重要成果。
(2)《大日本帝国宪法》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3)《大日本帝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4)《大日本帝国宪法》不仅保证了日本式的资本主义国家性质,而且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5)《大日本帝国宪法》具有浓厚的封建性,缺乏西方那种比较健全的民主宪政精神。
当堂检测
1.日本明治维新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主要表现在( )
①国家无宪法和议会 ②天皇的权力大大加强 ③形成了新政治权贵专权的局面 ④广大人民得到许多权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性质是( )
A.明治维新的继续和发展
B.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
C.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
D.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运动
3.下列关于自由民权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本质是明治维新的继续和发展
B.其目的是促进日本政治的资产阶级改革
C.这场运动以胜利而告终
D.使日本走上了立宪的道路
4.在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的下列规定中,具有封建性特点的是( )
A.万世一系的天皇总揽统治权
B.天皇不得以诏令改变规定
C.天皇是军队的统帅
D.臣民在法律范围内享有基本人权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皇为国家之元首,总揽统治权……天皇在帝国议会协助下行使立法权……天皇召集帝国议会,命其开会、闭会、停会及解散众议院。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材料二 国体决定政体,并通过政体来体现。日本自古至今,其国体经历了奴隶主政权、封建领主政权和资产阶级政权的阶段,但其政体表现形式——天皇制却延续未变,天皇制因此成为日本政治的最大特点。日本天皇制经历了古代天皇制、近代天皇制及现代天皇制的不同发展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请完成:
(1)据材料一,归纳《大日本帝国宪法》的内容,并据此指出该宪法的局限性。
(2)据材料二,指出日本政治体制的最大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近代天皇制形成的原因。
答案:
【问题导学】
一、活动与探究:(1)提示:主要学习西方的军事和工业技术,大力引进人才,实行殖产兴业;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不同国家学习;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起步快;直接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在政治和意识形态上未全盘西化,出现了分歧。
(2)提示:推动了日本的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改变了落后状态,为日本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创造了有利条件;为日本对外扩张提供了物质基础。
二、活动与探究:(1)提示:帝国议会拥有立法权,参与天皇立法;内阁拥有行政权。内阁对天皇负责,也对议会负责。
(2)提示:名义上,政体都是君主立宪制;赋予帝国皇帝或天皇很大的权力: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帝国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大权;内阁形式上对议会负责,实际上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权限很小,由天皇或皇帝控制。
【当堂检测】
1.A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明治维新后广大人民得到的民主权利非常有限,④应排除。
2.D 解析:A项属于自由民权运动的本质,C项表述与自由民权运动自下而上的特点不符,B项与自由民权运动时日本已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现状相悖。
3.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自由民权运动以失败而告终。
4.A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B项是对天皇权力的限制,C项不能说明是否具有封建性,D项规定了人民的基本人权,均与题意不符。A项说明天皇既是世袭的,又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5.参考答案:(1)天皇是国家最高统治者,总揽一切大权。《大日本帝国宪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
(2)天皇制始终延续不变。
(3)日本特殊的国情决定;日本明治维新不彻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日本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日本民主政治不发达;日本效仿德国的近代政治体制。
解析:第(1)问,可根据对材料一信息的解读作答。第(2)问,可由“天皇制因此成为日本政治的最大特点”等信息进行归纳。第(3)问结合日本的国情、明治维新的特点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