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
1873年,日本派出的大型使节团到达德国,号称“铁血宰相”的德国首相俾斯麦会见使节团。俾斯麦对使节团直言不讳:“方今世界各国,皆以亲睦礼仪交往,然而这都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是强弱相凌,大小相欺。”“他们所谓的公法,被他们说成是保全列国权利的准则,但是大国争夺利益的时候,如果对自己有利,就依据公法,毫不改动;如果对自己不利,马上诉诸武力,根本没有坚持公法的事情。”这一番醍醐灌顶的话,让大久保利通等人产生钦佩之情,木户孝允兴奋地说:“可效法者,当以德国为最!”
请思考:日本在效法德国方面,在政治体制上最典型的事例是什么?
提示: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制定了《大日本帝国宪法》,形式上按三权分立原则确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一、天皇脚下的自由民权运动
1.背景
(1)明治维新使日本迈进了__________的门槛,但广大人民得到的________非常有限。
(2)明治政府的改革措施没有解决农民的________问题,广大农民进行激烈的反抗。
(3)广大中小资产阶级、__________以及部分中下级武士争取________的呼声日益强烈。
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与日本社会不同阶层的政治、经济状况直接相关,应注意结合有关史实进行分析和理解。
2.斗争目标
开设________;实行________;减轻地税;废除不平等条约。
3.发展状况
(1)1874年,板垣退助等人提出并发表《____________》,揭开了自由民权运动的序幕。
(2)______、________等自由民权团体成立,并提出自由民权的政治要求。
(3)19世纪80年代初,自由民权运动发展成为________的政治运动。
4.结果
19世纪80年代中期,最终在内讧中以______告终。
5.评价
本质是明治维新的____________,迫使明治政府走上了________道路。
二、“御赐”宪法——《大日本帝国宪法》
1.背景
(1)自由民权运动的推动。
(2)__________考察欧洲各国的宪法和政治制度。
2.诞生
1889年,“御赐”的《______________》诞生。
3.主要内容
(1)宣布实行__________,但宣称“____________”,拥有批准法律、任免大臣、召集或解散议会等权力。
(2)众议院由选举产生,但对__________做出了种种限制;议会拥有__________,但通过的法案必须经__________批准方能生效。
(3)内阁作为行政机关,只对______负责,对议会只负有“________”的责任。
(4)规定在天皇身边设立“______________”,拥有最高________。
《大日本帝国宪法》在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但实际上仍然由天皇掌握国家的主权,具有浓厚的封建专制主义色彩。
4.影响
(1)进步性
①标志着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承认了人民的______等一些基本权利,是亚洲的第一部宪法。
②确立了__________政体,基本完成了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
(2)局限性:缺乏比较健全的________精神。
《大日本帝国宪法》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近代天皇制度,但它使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答案:一、1.(1)资本主义
民主权利
(2)土地
(3)中小地主阶级
政治权力
2.民选议会
君主立宪
3.(1)设立民选议院建议书
(2)立志社
爱国公党
(3)全国规模
4.失败
5.继续和发展
立宪
二、1.(2)伊藤博文
2.大日本帝国宪法
3.(1)君主立宪政体
天皇神圣不可侵犯
(2)选举权
立法权
天皇
(3)天皇
道德上
(4)枢密院
决策权
4.(1)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参政权
君主立宪
(2)民主宪政
【问题1】
自由民权运动是要将日本建设成自由和人权国家的运动,这一运动推动了日本民主政治的发展。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提示:分析这一问题有助于对日本自由民权运动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可以其思想基础、主体、斗争方式、领导核心等角度为切入点分析。
(1)深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明治维新前后,伴随着西学东渐潮流的兴起和发展,自由、平等、民权等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大量涌入日本,促进了自由民权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2)以社会中下层为主体:自由民权运动的参加者以广大中小资产阶级、中小地主阶级以及丧失了昔日荣耀的中下级武士为主,社会上层人士的参与程度较小。
(3)以政治斗争为主要方式:自由民权运动提出了开设民选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等政治要求,以争取资产阶级民主权利为主要目标。
(4)和平斗争与武装斗争相结合:自由民权运动期间,除了采取请愿等和平方式外,发动者还与各地的农民运动相结合,给天皇政府以强大压力。
(5)缺乏统一的领导核心:自由民权运动期间,尽管立志社、爱国公党等团体纷纷成立,但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政治纲领,因而缺乏统一的领导核心,最终因内讧而失败。
【问题2】
《大日本帝国宪法》是亚洲首部真正得到实施的近代宪法,它不仅对日本,而且对中国等亚洲其他国家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应该如何评价《大日本帝国宪法》呢?
提示:在评价《大日本帝国宪法》时,可先分析其历史地位,再从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上去分析、理解。
(1)历史地位:既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也是亚洲第一部宪法;既是日本君主立宪制度初步确立的标志,也是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统治秩序基本确立的标志。
(2)进步性:作为明治维新的重要成果之一,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在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使日本的国家形态与以前的绝对专制主义有所区别,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自由民权运动的成果。
(3)局限性:以国家大法的形式确认了明治维新所建立的近代天皇制度,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为以后法西斯专政的建立提供了历史基础。
【例题1】
19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自由民权运动的性质是(
)。
A.明治维新的继续和发展
B.反对资产阶级的政治运动
C.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运动
D.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运动
解析:A项属于自由民权运动的本质,C项表述与自由民权运动自下而上的特点不符,B项与自由民权运动的目的相悖。
答案:D
点拨:本题易错选A项,主要原因有二:一是混淆了自由民权运动的“本质”与“性质”间的区别与联系,二是没有准确理解自由民权运动的基本主张及其过程所体现的特点。
【例题2】
“我要对诸位说,你们都拥有相同的意见法宝,那就是自由权。”这是19世纪70年代一位日本思想家提出的制定宪法的理念。但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根本没有体现这一理念,该宪法仍规定(
)。
A.贵族院享有立法权
B.众议院享有立法权
C.天皇享有立法权
D.内阁享有立法权
解析:1889年颁布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议会的立法必须经天皇的批准方能生效,这实际上是天皇享有立法权。
答案:C
1
通过推行改革使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日本
D.美国
2
自由民权运动的主要内容有(
)。
①开设民选议会
②实行君主立宪
③减轻地税
④废除不平等条约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
下列法律文件中,规定内阁对君主负责的是(
)。
A.英国1689年《权利法案》
B.1787年美国宪法
C.日本1889年宪法
D.《拿破仑法典》
4
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条
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
第五条
天皇在帝国议会协赞下,行使立法权……
第八条
天皇……在帝国议会闭会时,可发布代替法律之敕令。此项敕令,须于下次会期在帝国议会提出;若议会不承认时,政府须公布将来失其效力。
第十九条
日本臣民适合法律命令所规定之资格者,均得被任命为文武官员及就任其他公务。
——1889年《大日本帝国宪法》
请完成:
(1)上述材料反映了日本确立了怎样的政体?试依据材料概括其主要表现。
(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们应当怎样认识和评价《大日本帝国宪法》?
答案:1.C 英、法、美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日本是通过明治维新迈进了资本主义门槛,因此C项正确。
2.D
3.C 英国《权利法案》限制了君主的权力;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实行君主制;《拿破仑法典》没涉及政体问题;1889年日本宪法规定内阁对君主负责。
4.参考答案:(1)政体:君主立宪政体。表现:天皇掌握最高统治权,与议会共同掌握立法权。
(2)标志着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是亚洲的第一部宪法;承认了人民的一些基本权利,并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意味着日本在上层建筑领域迈进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门槛,基本完成了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具有明显的保守性,缺乏比较健全的民主宪政精神。(如答其他答案且符合题意,同样正确)
解析:第(1)问中的“政体”可依据材料中“天皇统治”等信息进行判断,“主要表现”可围绕天皇和议会的权力等信息进行说明;第(2)问应注意运用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从积极意义和局限性两个方面进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