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一、教学目标
(一)内容标准:说出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参加民主运动、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和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史实,认识近代以来人类在民主化领域的进步,也是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不懈斗争的结果。
(二)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一国际、巴黎公社和第二国际的主要活动,认识无产阶级实现自身解放与争取民主权利的关系。比较概括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力斗争的阶段特征,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认识马克思主义在国际工人阶级解放斗争中的作用和地位。
(三)过程与方法:积累历史知识,归纳国际工人团结斗争的史实,形成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围绕马克思主义的作用组织讨论,搜集材料,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培养学生实证的历史态度,注意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在学习中与同学合作和交流。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世界无产阶级争取民主联合斗争的学习,培养学生珍惜民主和不断追求民主的人生态度。通过巴黎公社革命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人生境界。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
难点:争取和维护民主权利与实现无产阶级最终解放斗争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一)建立国际工人协会
1、背景:19世纪中期,在斗争实践中,各国工人阶级日益认识到,要打破资本家的奴役,必须尽快联合起来共同斗争。
2、成立:1864年9月28日,“国际工人协会”(简称“第一国际”)在伦敦圣马丁教堂成立,英国工人领袖奥哲尔当选为主席,马克思当选为委员。
3、活动:(1)第一国际成立后,在各国联系工人,建立组织机构,支持各国工人运动,争取在国际范围内形成工人团结斗争的新局面。
(2)其内部在无产阶级实现基本权利的手段和目标上始终存在着分歧。
(3)交锋:奥哲尔为代表的一派认为只要发挥工会的作用,即可达到提高工人工资、改善工人贫困状况的目的,没有必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马克思等人主张联合各国工人力量运用革命手段夺取政权,推翻资本主义制度。
(4)马克思的贡献:1866年,马克思做了《工资、价格和利润》的报告,强调必须把经济斗争与政治斗争相结合。
(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1、背景:1870年7月普法战争爆发,普军围困巴黎。人民要求以公社取代国防政府。
2、巴黎公社成立
(1)1871年3月18日,人民发动起义,占领市政厅。
(2)3月26日,巴黎人民进行选举,当选的公社领导人表现出人民公仆的崇高精神。
(3)3月28日,在市政厅广场举行了公社成立大会,巴黎公社正是诞生。
3、措施:
(1)政治上:改造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政权机构,保证了人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2)经济上:实行一系列保护劳动人民的措施,保证了工人休息、工作和生存等方面的基本权利。
(3)文化教育上:公社进行了重大改革,保证了工人受教育的基本权利。
4、失败:1871年5月28日,敌人占领巴黎,公社失败。
5、影响:《国际歌》唱遍世界每个角落;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为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进行的一次伟大尝试。
(三)世界规模的斗争
1、争取八小时工作制
(1)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代表大会通过了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的决议。
(2)这一目标在澳大利亚、美国等开始实现。
2、五一劳动节
(1)为普遍实行工作、教育、休息各八小时的“三八制”,1886年5月1日,美国各地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芝加哥工人的斗争遭到镇压。
(2)1889年,在第二国际成立大会上,决定组织大规模的国际性示威游行,要求执政者从法律上承认八小时工作制,并把每年的5月1日定为国际劳动节。
(3)1907年,在中国哈尔滨首次举行纪念五一劳动节的活动。
四、教学反思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和归纳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