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问题导学
探究问题一: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参政方式的比较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各项参政员候选人推出后……报告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国民参政会参政员资格审议会置委员九人,其人选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定。国民参政会有听取政府施政报告暨向政府提出询问案之权。
——《国民参政会组织条例》(1938年4月)
材料二 毛泽东等人发表对国民参政会的意见称:“虽然在其产生的方法上,在其职权的规定上,国民参政会还不是尽如人意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但是,并不因此而失掉国民参政会在今天的作用与意义……共产党人除继续努力于促进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在将来能以建立外,将以最积极、最热忱、最诚挚的态度去参加国民参政会的工作。”
——摘编自《新华日报》1938年7月5日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在国民参政会问题上的不同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民参政会的历史作用。
探究问题二:20世纪40年代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实践活动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1941年,陕甘宁边区进行“三三制”政策的普选。这次选举全边区有80%的人参加了投票。按“三三制”比例,选出了乡、县、边区三级参议会,各级参议会又选出了政府委员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了怎样的政治实践,分析这种政治实践产生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2)根据材料二分析,毛泽东认为应如何处理执政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就此谈谈你的认识。
1.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存在哪三种力量和哪三条道路?
(1)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统治集团。主张实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建立国民党一党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道路。
(2)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利益的中间党派或中间人士。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中国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3)代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主张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民主共和国,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这三条道路在中国人民的实践中反复得到检验,结果是:第一条道路被人民抛弃了,第二条道路也没有得到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由此可见,中国人民接受共产党的领导,走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他们郑重做出的历史性选择,具有历史的必然性。
2.1949年召开的政协会议与1946年召开的政协会议有哪些不同点呢?
(1)从召开的历史背景来看:1946年政协会议召开时,国民党还拥有较大的力量,在军事上处于主动,民主党派对国民党还抱有较大的政治幻想;1949年政协会议召开时,人民民主革命已基本取得胜利,民主党派已开始同中国共产党密切合作。
(2)从两次会议的参加人员来看:新政协具有更大的广泛性。
(3)从两次会议的历史任务来看:重庆政协会议是为了讨论中国的和平民主问题,新政协是为了讨论新中国的成立问题。
(4)从两次会议的内容来看:重庆政协会议争论的焦点问题是政权与军队问题;新政协主要解决了新中国建国所需要解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通过了《共同纲领》,选举了国家的领导人,规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等。
(5)从会议的性质来看:新政协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召开的,具有新民主主义的性质,而旧政协不具备这一性质。
(6)从会议的作用来看:旧政协通过的决议是有利于人民的,但不久就被国民党公开撕毁;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新政协成为新中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堂检测
1.孙中山先生曾设计了从“军政”“训政”再到“宪政”的建国方略。国民党“训政”时期开始的标志是( )
A.国民党二届三中全会
B.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
C.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
D.国民党二届六中全会
2.1938年,国民党声明:“此次抗战,为国家民族存亡所系,人人皆应献出生命,以争取国家民族之生存……然抗战之胜利唯望一个信仰、一个领袖、一个政府。”以上材料表明国民党( )
A.愿意加强国共合作力度,团结抗日
B.决定发动全民族的抗战
C.总结以前战事,以利再战
D.仍坚持其独裁统治
3.观察下图,蒋介石签署并颁布的法律( )
蒋介石签署《中华民国宪法》
①1946年12月25日在“制宪国大”上通过 ②用宪法确立了国民党对全国的集权统治 ③从1947年12月25日起施行 ④遭到了全国人民的一致反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在一次会议上,“民革”代表何香凝表示:“我脱离国民党到现在已经22年了,我从来没有向国民党反动派屈服过,22年来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今天已经亲眼看到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民主的新中国就要诞生了!”她发表这番谈话的会议应是( )
A.陕甘宁边区参议会
B.1946年“制宪国大”会议
C.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
D.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5.下列是两则反映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民主建设的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材料二 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美,人民专政地天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说明理由。
(2)概括说明两个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在当时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答案:
【问题导学】
一、活动与探究:(1)提示:国民党:代表由国民党最终确定,国民参政会为咨询机构。共产党:要求建立普选的、全权的人民代表机关。
(2)提示:建立了参政议政的机制;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有利于大后方民主运动的发展。
二、活动与探究:(1)提示:政治实践:按照“三三制”的原则组织抗日民主政权。积极意义:团结最大多数人一起抗日;维护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边区的执政基础,为后来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积累了经验。
(2)提示:毛泽东认为应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毛泽东的主张符合中国的国情,体现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发展。
【当堂检测】
1.C 解析:本题考查再认再现能力。1928年8月,国民党二届五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训政”时期的开始。
2.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解读获取信息、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解题的突破口在材料的后半部分,“一个信仰、一个领袖、一个政府”表明国民党仍坚持其独裁专制统治的立场。
3.C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民国宪法》的相关史实,①②③④都符合。
4.D 解析:“亲眼看到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民主的新中国就要诞生”,这些有效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的民主革命已基本胜利,由此可判断出D项正确。
5.参考答案:(1)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各个阶级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2)前者:调动了各阶级、阶层抗日的积极性;后者:赢得了民心,为解放战争建立了稳固的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