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5张PPT。专题一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
第三课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课标要求: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预习导学要求:学生阅读课文自己独立完成导学案一、对君主专制的反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材料1: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根据材料概括黄宗羲的主要观点?为解决上述问题黄宗羲提出怎样的思想主张?———————————————————(1)批判君主专制;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1、黄宗羲的思想(2)限制君主的权利 ——“法治”
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思想;
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材料2: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 什么是亡国,什么是亡天下?顾炎武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概念?———————————————————————————————————————————————————————————————2、顾炎武的思想主张(1)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2)强烈批判君主专制,批判“家天下”的天下观(3)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思想都体现了反君主专制的要求,表达了对民主的朦胧渴望,对当时社会影响有限。
练习内化:
1.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
B.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
C.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
D.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
D2.黄宗羲被称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关于他的思想主张,下列哪项表述不正确( )
A.认为天下之人应该是国家的主人
B.认为合理的制度是“天下为主,君为客”
C.抨击君主专制,批判“家天下”的天下观
D.国家应首先重“法治”C二、民权思想的启蒙
世间无物抵春愁,
合向苍冥一哭休。
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1.背景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2.代表人物及主张2.维新派民权主张认为人人“有自主之权”,“有自立之权”,“人人平等”只有这样才不违背天赋人权的公理。 兴民权,反专制,实行君主立宪;中国若再不放开民权就要亡国灭种。废君权,倡民权,变不平等为平等吸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宣传资产阶级天赋人权;君民关系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维新派民权主张
练习内化
1.下列思想观点与康有为不符的是( )
A.人人有自主之权,人人有自立之权
B.人人平等
C.兴民权,实行民主共和
D.天赋人权
2.封建君主是“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严复。与材料中严复观点一致的是( )
A.进化论 B.废君权,倡民权
C.主权在民 D.以革命方式,实现民权CC三、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孙中山认为中国民权实现的阻碍是什么?为此孙中山提出了怎样的民权思想?孙中山民权思想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核心前提补充和发展 1、三民主义
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考试权监察权2.五权分立把西方民主思想同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产生归纳总结:中国近代民主思想萌发的过程早期维新派郑观应等君民共主;设议院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提出“自主之权”“人人平等”等天赋人权观反专制;兴民权;谭嗣同大胆批判君主专制政体和纲常名教;废君权,倡民权严复用进化论思想阐述维新变法;君民关系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三民主义;五权分立练习内化
1.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与维新派提出的“兴民权”相比,其进步意义主要体现在( )
A.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B.国家的阶级实质
C.反对民族压迫 D.反对封建土地所有制
2.下列关于孙中山先生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1905年领导成立了中国同盟会
B.民权主义学说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C.指出通过革命形式,铲除封建专制制度
D.“五权宪法”指的是“立法、行政、司法、文化、教育”五个方面AD探究一: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思想的异同材料1:在康有为的三部著作中,虽然也闪现出类似西方进化论和自有平等的某些思想,但基本上是“以儒攻儒”或打着孔子改革的旗号以证明变法改革是天经地义的。可见,康有为的变法理论武器基本上还不是以西学为基础,而是对中国传统变法学说的再创造,所不同的是康梁变法的基本内容是吸收和发展了早期改良主义所追求的目标......仅此而言,他们的思想主张远远儒家范围,而具有鲜明的近代气息。
——张岂之《中国历史 ·晚晴民国卷》根据材料归纳康有为如何实现中国由专制向民主的转变? ——————————————————————————————————————————————————————————————————————————————————材料2:中国数千年之腐败,其祸极于今日。推其大原,皆必自奴隶性而来,不除此性,中国万不能立于世界万国之间。而自由云者,正使人自知其本性,而不受钳制于他人。今日非施此药,万不能愈此病。 ——《梁启超年谱长编》材料2 中的“病”与“药”分别指什么?————————————— 材料3“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 弃其身。故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爱国论》材料3 为实现国家的民主富强,梁启超认为应该重点从哪里入手?———————————————材料4: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 ——梁启超《论新民为中国今日第一急务》 梁启超《新民说》:强调“新民为今日第一急务”,大力鼓吹人们都要摆脱封建奴性,树立独立、自由和爱国家、爱民族的思想,激励人们都要具有“自尊”、“进步”、“利群”以及“进取冒险”等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他这是初编《新民众报》的指导思想。———— ———— ———— 材料4 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梁启超认如何才能实现兴民权?“新民”思想 ——有爱国思想、尚武精神、社会公德、独立人格的新国民,而不是中国传统时代的“臣民”或“良民”———— —————— 材料5:余维欧美之进化,凡以三大主义:曰民族,曰民权,曰民生。罗马之亡,民族主义兴,而欧洲各国以独立,泊自其帝国,威行专制,在下着不堪其苦,则民权主义兴......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不可以须臾缓。材料5 孙中山认为中国如何实现民主?———————————— ————————————————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在中国实行西方的民主制度,建立资本主义统治方式把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相结合,主张渐进改革立宪政治是最好的整体,先兴民权,培养新民在实行立宪孙中山主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行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练习内化
1.1895年3月13日严复发表于《直报》上的《辟韩》中说:“秦以来之为君,正所谓大盗窃国者耳。国谁窃?转相窃之于民而已。”从当时的历史时期来看,严复的这一言论反映了( )
A.他接受了进化论的思想
B.他的中体西用观点
C.维新派的民权意识
D.维新派的君主立宪主张
C2.我们说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民权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因为孙中山主张( )
A.实现民主、自由和平等
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C.改变清朝君主专制统治
D.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政权B探究二:维新派民权思想和孙中山的民权思想为什么在中国难以实现?中国专制力量强大;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儒学禁锢了民众的思想;维新派和孙中山缺乏民众的支持;西方民权思想在中国社会的影响有限;单纯引进西方民主思想,缺乏对国民思想的改造;缺乏强有力的思想相解放运动;缺乏对国情的深刻认识,没有把西方民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等。知识拓展:辛亥革命后,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为反专制求民主进行了哪些斗争结局如何?对此谈谈你的认识?(结合必修一和必修三的知识回答)四、目标检测
1.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实质是( )
A.反对当时的专制主义政治
B.反对当时的唯心主义思想
C.主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D.反对当时封建统治秩序.
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提出了( )
A.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B.天命论、生知论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工、商皆民生之本CA3.下列有关维新派的民权思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表达了资产阶级对平等、民主的向往
B.在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可行性很大
C.在中国当时的社会影响不大
D.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先声
4.20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一诗:“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该诗反映了( )A.西方文化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
B.孙中山民主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C.守旧势力对近代文化的抵触
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被动摇BB5.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