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课件(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11 16:45: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本课内容时空定位1644
清军
入关黄宗羲
顾炎武1898
百日
维新1895
公车
上书1911
武昌
起义1912
民国
成立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严 复孙中山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上述言论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思想?民本思想≠民主思想要求:自由发言,抢答。专题一第3节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课标要求:
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思想、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
知识梳理,整体感知请同学们总结:
本课在讲述中国社会各阶层中国人对民主理论探求过程中分为哪几个阶段内容?请按线索归纳出每个阶段有哪些阶层代表人物?
要求:自己用两分钟时间略读本节框题和要点内容后独立完成,整合好知识点,注意答案要简练,语言表达要通顺。知识梳理,整体感知 请继续归纳出以上每个阶段代表人物的
主张。
要求:自己先独立完成,然后同座之间交流,整合好知识点后,请记录下来写到纸上,投影展示。答案要简练,可以运用表格或结构图的形式,语言表达要通顺。注意:代表的答案,可以补充或纠正前面同学的答案。发言不能重复前面小组的答案。 知识梳理,整体感知总结规律,加深理解 从以下归纳的知识中会得出那些规律 性认识?
要求:先独立思考,记录答案,再小组内讨论,形成共识,请记录下来,派代表发言。注意:答案要简练,语言要通顺。代表发言不能重复前面小组的答案。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清之际引起一些仁人志士对君主专制进行深刻反思的原因(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影响如何?材料1:明清时期极大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大大阻碍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束缚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表现和原因之一。
材料2:明朝中后期,伴随着耶稣会士来华,西方进步的科技知识开始传入我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经学转向科学,高举起“求实”、“明理”的旗帜,掀起了振兴科学的启蒙运动。
材料3:明清两朝,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的产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不断缓慢发展。这些变化首先反映在了思想界里。于是,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形成了思想活跃的局面。政治:
①专制统治的强化
②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
经济: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发展
思想:
① “西学东渐”
②程朱理学 、八股取士,限制了思想的自由
促进了政治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换,对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总结规律,加深理解总结规律,加深理解思考:
1以上著作的作者分别是谁?他们对促进中国社会
的进步起到什么作用?
2指出材料一作者所在阶层民权思想的局限性及其
成因?
3材料二的民主思想与材料一相比,在民权思想方
面有哪些发展?材料一材料二答案:
1康有为 严复;孙中山:三民主义
顺应时代潮流,思想解放
2局限性:因循守旧; 和平改良 君主立宪
成因:民资经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强大;
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联系
3推翻君主专制材料一材料二总结规律,加深理解迁移运用,加深认识 要求:
独立思考,自己归纳整理,然后组内讨论,得出最终结论写到纸上,选出代表投影展示成果。注意每个小组的结论不能重复,只介绍与展示过小组不同点或者需要纠正的地方。(2010山东文综)
3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
——谭嗣同《仁学》
(1)材料认为“民”与“君”是什么关系?
这种思想与哪位西方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最为 相似?(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种思想在辛亥革命中 是如何得到体现的。(4分)迁移运用,加深认识(2010山东文综)
3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
 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
 必可共废之。
——谭嗣同《仁学》
(1)关系:“君”由“民”选举产生;“民”可废除
 “君”。(4分)(若概括答出“主权在民”也可得分。)
 思想家:卢梭。(2分)
(2)体现:推翻君主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答出“三民主义”或“民权主义”亦可);颁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4分)迁移运用,加深认识认为人人“有自主之权”,人人“有自立之权”,还认为“人人平等”只有这样才不违背天赋人权的公理。梁启超把张扬民权与批判君主专制紧密结合起来废君权,倡民权,变不平等为平等吸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的思想传播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表达了资产阶级对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向往,但没有多少可行性,社会影响较为有限 梁启超三民
主义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含义吗? 行政、
立法、
司法、
考试、
监察
五权分立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核心——表达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也反映
了广大人民渴望民主自由的愿望。但它缺乏彻底的反封建内容,他把推翻清朝统治当做实现民权
主义的最终目标三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