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中国近代对民主的理论探索背景:一 对君主专制的反思表现:萌芽:二 民权思想的启蒙成熟:三 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一、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对民主朦胧的渴望思考:2位思想家共同的生活时代?黄宗羲—梨洲先生顾炎武—亭林先生明末清初社会急剧变动时期。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明清之际引起一些仁人志士对君主专制进行深刻反思的原因?影响如何?【深化?探究】 材料1:自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来,经过历朝的完善、加强,明清时期极大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大大阻碍了生产力和经济的发展,束缚了思想文化的发展,阻碍了社会进步,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表现和原因之一。
材料2:明朝中后期,伴随着耶稣会士来华,西方进步的科技知识开始传入我国,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经学转向科学,高举起“求实”、“明理”的旗帜,掀起了振兴科学的启蒙运动。
材料3:明清两朝,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的产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且不断缓慢发展。这些变化首先反映在了思想界里。于是,明清时期思想界里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批判继承了传统的儒学体系,形成了思想活跃的局面。1.历史背景: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
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封建制度走
向衰落,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尖锐
思想上:程朱理学、八股取士束缚人们思想,西学东渐
的影响
阶级上: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要求冲破封建
束缚黄宗羲—梨洲先生材料一 “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夷待访录.原君》
概括黄宗羲观点“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批判君主专制“天下为主,君为客”2.代表人物:2.代表人物:批判君主专制;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限制君主的权利 ——“法治”
提出“有法治而后有治人”思想;
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②影响: 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表达了一种民主与法治思想。(1)黄宗羲的思想 ①主要思想思考:还有哪些主张?材料一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结合材料,如何理解亡国与亡天下?亡国:改朝换代,统治者政权的变更。
亡天下:民族、文化的沦亡,关系到整个民族的命运。
顾炎武—亭林先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①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批判“家天下”的天下观
②提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③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顾炎武的思想:思考:还有哪些主张?3.历史影响:促进政治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换,
为近代民主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经济基础:
阶级基础:
政治背景:
思想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民族危机日益严重,激起新的民族觉醒和救亡图存的新要求早期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西方民权思想的影响1.民权思想启蒙的背景 二、民权思想的启蒙四万万人齐下泪
天涯何处是神州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2.代表人物 认为人人“有自主之权”,人人“有自立之权”,还主张“人人平等”。(1)民权政治的主要特点(P13.14)
(2)自主之权与专制君主集权对立;
(3)中国再不开放民权就要亡国灭种。(1)认为君主专制制度是万恶之源;(2)提出废君权,倡民权,变不平等为平等。(1)吸收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论的思想,传播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论;(2)君臣关系实际上是一种契约关系。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主张(1)局限性:只是表达了资产阶级对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向往,但没有多少可行性,社会影响较为有限。
(2)积极影响:民权思想的启蒙是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先声。
梁启超康有为同:都否定君主专制制度,都主张君主立宪制;
异:康有为借用孔子来证明自己变法的合理性;
而梁启超则显得更加激进,把张扬民权和批判封建专制结合起来,揭露君权神授的荒谬性。1.背景:三、孙中山的民权思想(1)民族危机的加深;
(2)戊戌变法的失败、孙中山的个人领悟;
(3)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2、内容: (民权主义)
形成完善——从兴中会建立到同盟会建立
主要内容——暴力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主要目的——建立政体;反对帝制;争取人权
(1)主要内容: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民权主义(主要内容)
(政治革命)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内容核心前提补充和发展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五权宪法
①基础:三权分立
②原则: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监察权,五权分立。
③意义:既可打碎中国封建专制政体,又可以革除欧美选官制度所导致的弊端,可达到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彻底实现三民主义。 (2)基本内容:衣服外的四个口袋代表“国之四维”(即礼、义、廉、耻),前襟的五粒纽扣和五个口袋(一个在内侧)分别表示孙中山先生的五权宪法学说(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考试权,还有监察权)在领口(纽扣)和内侧(口袋),以彰显监察权的人民监督作用);衣领为翻领封闭式,表示严谨的治国理念;衣袋上面弧形中间突出的袋盖,笔山形代表重视知识分子,背部不缝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中山装(3)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的发展:新三民主义“新”在反帝,
各民族平等“新”在强调民权
普遍性;“新”在更
关注农民和工人影响:在新三民主义的指导下,国共进行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以北伐战争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局限: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未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畴。
4、孙中山民权思想的特点:
3、孙中山民权思想的评价: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包含着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丰富翔实的内容,反专制、重民权、五权分立及相互制约、彼此监督的一系列设想,凝聚着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精华。思想更民主,手段更革命;
结合中国国情,参照西方政治不足,思想有创新 康、梁、孙观点的异同同:
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在中国实行西方的先进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异:
康有为将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儒学思想相结合,主张渐进变革。
梁启超兴民权,更加激进
孙中山主张革命,建立民主共和国,实行五权分立。【深化?探究】 小结:知识框架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开眼看世界
(19世纪40、50年代)中体西用——洋务运动
(19世纪60-90年代)维新变法——戊戌变法
(19世纪90年代——19世纪末)民主共和——辛亥革命
(19世纪90年代——20世纪初)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20世纪初)知识补充1.康有为“托古改制”的理论依据是 ①《新学伪经考》②《日本变政考》③《俄彼得变政记》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同盟会的纲领中属于“政治革命”的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
3.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技转向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4.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创立中华民国,在政治体制方面效仿
A.美国 B.英国 C.俄国 D.德国
5.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呼吁中国要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实行“变政”,其目标是
A.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实行君主立宪
C.建立皇族内阁 D.推翻皇帝统治
6.康有为、梁启超的民主思想主要包括①“中体西用” ②依靠清王朝进行改革 ③建立君主立宪 ④实现民权 ⑤实行共和制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7、对康有为“托古改制”理论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借用传统儒学,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B.借用孔子权威,为维新改制创造根据
C.将儒学思想与西方民主思想结合
D.《新学伪经考》是高水平的学术著作
8、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其
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要求
B:提出了推翻清政府的民族革命要求
C.表达了建立共和国的愿望
D.提出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正确途径
9、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中最能体现其民主思想的是
A.驱除鞋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