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课件(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三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课件(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7-10-11 16:4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 一个懂得尊重思想的民族,才会诞生伟大的思想。
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国家,才能拥有不断前行的力量。
——《大国崛起》第3课中国近代对民主的理论探索专题一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1.掌握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主张和孙中
山的民主思想,并进行比较。
2.了解近代中国对民主理论探索的艰难、民主思
想由朦胧走向成熟的发展历程。
3.近代民权思想的探索有哪些现实启示。
以天下为主后有治人法治民主与法治匹夫有责个性解放人人平等自主之权专制君主民权政治君主专制人民主权论天赋人权论民主清朝统治者革命民权考试权互相制约一、民权思想产生的背景材料一 近代中国厂矿企业材料二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1897-1899年)材料三:“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材料四:京师同文馆为培养翻译人员的“洋务学堂”, 课程设置最初只有英、法、俄、汉文,同治六年后增设算学、化学、万国公法、医学生理、天文、物理、外国史地等。除汉文外其它课程多由外国人担任教习。其经费、人事等权基本控制在总税务司赫德手中。同治八年,赫德提名美国传教士丁韪良担任同文馆总教习,总管校务近三十年。 ——摘自百度百科一、民权思想产生的背景1.经济基础:
2.阶级基础:
3.时代特征:
4.思想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西方资本主义的冲击,民族危机日益严重(1)明末清初思想家们对君主专制的反思;
(2)西方启蒙思想的传入。  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浙江宁波余姚人。其父黄尊素为明末东林党名士,被宦官魏忠贤陷害致死。黄宗羲成年以后加人复社,坚持反宦官斗争,险遭杀害。清兵南下,他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武装抗清。明亡后拒绝清廷征召,隐居著述。主要著作有《明夷待访录》等。   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清三先生(或清初三大儒)。黄宗羲的民主与法治思想 材料四: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明夷待访录.财计三》材料三: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
——《明夷待访录.原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黄宗羲的主要思想?
材料一:“其(君主)既得之(天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
——《明夷待访录.原君》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材料二: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
——《明夷待访录.原法 》主张君臣平等工商皆本主张“法治” 梁启超曾说:“我们当学生时代,《明夷待访录》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活动,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也一再介绍黄宗羲等人进步的政治学说,大量印发《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以有助于宣传反对君主专制,动员人民进行民族、民主革命。 影响:在当时的中国,黄宗羲难能可贵地表达了一种民主与法治思想,为近代中国反专制主义的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二、民权思想的表现(一)萌芽:民权思想的启蒙
(资产阶级维新派)(二)成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 )(一)萌芽:民权思想的启蒙 —资产阶级维新派
结合选修教材与必修三所学知识,自主学习康有为、梁启超与谭嗣同的民权思想。
人人有“自主之权”,人人有“自立之权”,主张“人人平等”等天赋人权观。核心是“以群术治群”;人人有自主之权,各尽其力,各得其利;尽应尽的义务,享能享的权利。 “废君权,倡民权,废不平等为平等”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严复: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严复:系统介绍西方社会科学的第一人。 他把西方近代的政治文化精辟地概括为“自由为体,民主为用”。严复严复译书书影严复认为西方诸国强大的原因是:
“盖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摘自《严复集》第1册 议一议:谈谈你对严复这种观点的看法。认识到了西方强大的深层次原因是“崇尚自由”;民主是捍卫自由的手段。严复特点:
利用达尔文之进化论和卢梭社会契约论等思想来论证变法维新、兴民权。
主张: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
人民主权 严复的民权观 严复宣传“天赋人权”论时,只提出实行君主立宪,而不像卢梭那样倡导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什么会这样?(教材P14)
提示: 这是由当时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决定的。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他深感自己力量不足,因此他既没有农民反对封建斗争的勇敢,也没有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时的决心,反对君主专制,却赞成君主立宪,希望“圣明君主”支持改革。课堂探究一:人人有“自主之权”,人人有“自立之权”,主张“人人平等”等天赋人权观。核心是“以群术治群”;人人有自主之权,各尽其力,各得其利;尽应尽的义务,享能享的权利。 “废君权,倡民权,废不平等为平等”维新派主要代表人物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社会契约关系。
“变者天道也,……传曰:‘逝者如斯’,故孔子系易,以变易为义。”
“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誓杀尽天下君主,使流血满地球,以泄万民之恨。”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以下是为维新变法创作的宣传标语,判断分别是哪位思想家的主张?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 复阅读探究:归纳总结:
以上四位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共同政治主张是什么?维新变法,改良道路,君主立宪,思考: 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中国无法实现兴民权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进步性:
是一次资产阶级的启蒙运动;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启蒙性) (2014·四川成都高三摸底·6)孙中山说:“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要去这种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里,他强调的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新三民主义B(二)成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 )材料二: 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孙中山(1906)实 质:反对君主专制政体
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材料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同盟会宣言》(1905)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民族革命)民权主义
(政治革命)民生主义
(社会革命)核心材料中“民权”含义是什么?为什么说“民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含义: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实现主权在民
原因:从理论上提出如何建立政权和实现主权在民前提补充和发展2.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材料中孙中山认为西方民主政治弊端主要表现在什么方面?为此在三权上增加了哪两权?目的是什么?材料:鉴于欧美国家在官员产生方式上漏洞百出,比如在选举的过程中,它常常受到诸如财产状况等的限制容易导致作弊和任人唯亲。孙中山主张借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和监察制度,通过考试权独立来保证官员的任用公正;为了更好的监督政府,保证不合格官员得以罢免,实行监察权独立 。 ——据《近代中国民主理论探索》 方面:官员产生方式;
增加:考试权、监察权;
目的:保证官员的任用公正;监督政府罢免不合格官员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余年,其目的在求中国自由民主平等。
——《孙中山遗嘱》探究二:为什么说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大大超越了维新派的民主思想?
提示: 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即实现民权主义。
(1)在这种制度下,人民能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和参政可能。
(2)从实现政治目标的途径看,是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与保皇和改良的方式不同。巩固提升:面对西方民主思想的冲击,资产阶级不同派别作出了不同回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权主义民主共和,民主主义,三权分立。回答:(1)图一所示理论的核心是什么?
图二所示文件中的哪些原则体现了这一主张?材料二 (康有为、梁启超认为)民智未开的中国需要有相当长的时间在民力、民智、民德上做充分的准备……因而主张在国本问题上“凡君主专制、立宪、民主三法,必当一一循序行之;若紊其序,则必乱。”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2)依据材料比较康有为、梁启超与孙中山政治主张的不同。康有为、梁启超主张的依据是什么?康、梁;主张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逐步实现民主;孙中山:主张以革命手段实现民主共和。依据:当时中国的民智未开。探究: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有哪些相同?
提示: 
①从来源上看,都来源于西方,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
②从目的上看,都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③从影响上看,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都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课堂小结:中国近代对民主的理论探索背景:对君主专制的反思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表现萌芽:民权思想的启蒙
(资产阶级维新派)成熟:孙中山的民权思想
(资产阶级革命派 )1.明清之际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等进步思想
家,大力抨击君主专制,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C.新的经济成分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
D.资产阶级对民主的发展要求C 2.(2011·黑龙江检测)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
讲》中说到:“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
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
人理性的宣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
和民族的独立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
的主要原因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B3.(2015·山东青岛高三期末·17)孙中山将
其民权思想用“天下为公”概括,其核心内容为
“民有、民治、民享”,这一思想
A.与儒家大同思想并无二致???????????????????
B.与卢梭政治思想相类似
C.与人民民主专政内容一致????????????????????
D.深受伏尔泰思想的影响B4.(2011·洛阳模拟)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
“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
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
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论,梁启
超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和自由权利 A思考总结: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 探索呈现出什么特点? 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
——陈旭麓
借鉴西方民主思想;
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
参照中国国情畅谈民主结合现实情况,说说我们身边的民主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