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
1.顾炎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实质是(
A
)
A.反对当时的专制主义政治
B.反对当时的唯心主义思想
C.主张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D.反对当时封建统治秩序.
2.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从儒家思想中汲取了有益的营养,但不完全拘泥于传统旧儒学的樊篱,如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提出了( C )
A.博学于文,行己有耻
B.天命论、生知论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工、商皆民生之本
3.下列有关维新派的民权思想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表达了资产阶级对平等、民主的向往
B.在中国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可行性很大
C.在中国当时的社会影响不大
D.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先声
4.20世纪初,某乡绅赋《新年杂咏》一诗:“新制初更阳历年,家家彩胜斗喧阗。宜春帖子多新样,大半三民对五权。”该诗反映了(
B
)
A.西方文化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
B.孙中山民主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C.守旧势力对近代文化的抵触
D.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被动摇
5.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开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D
)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
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
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
分层配餐
A组
1.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对中国两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反思。在当时万马齐喑的文化专制时代,可以说是出现了一缕民主的曙光。黄宗羲、顾炎武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在于(
A
)
A.大力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B.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提出国家应重视“法治”的主张
D.认为国家是君主个人的产业
2.江苏省昆山市亭林公园,这是为了纪念一位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而兴建的,在雕像后面的墙上写有源于他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位思想家是( C )
A.黄宗羲
B.李贽
C.顾炎武
D.王夫之
3.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维新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
D
)
A.提倡“师夷长技以制夷”
B.猛烈抨击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传统道德
C.从学习西方科技转向民主共和 D.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4.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呼吁中国要学习西方民主制度,实行“变政”,其目标是(B
)
A.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B.实行君主立宪
C.建立皇族内阁
D.推翻皇帝统治
5.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孙中山民权思想的最主要体现,是因为(
A
)
A.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
迫切需要解决的政权问题
B.指明了革命的对象和手段
C.明确提出了暴力手段
D.充分表达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和政治要求
B组
1.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这表明他(
A
)
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
B.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
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
D.否定男尊女卑
2.“天演”“物竞”“淘汰”“天择”等术语,渐成报纸文章的术语和爱国志士的口头禅,许多人用这些名词命名。原名胡洪骍的胡适,也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中取“适”字做了自己的笔名。这反映了( D)
A.“开眼看世界”成为一股社会思潮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文化主流
C.崇洋媚外渐成社会风尚
D.实行制度变革的意识萌发
3.达尔文进化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康有为把进化论与中国的传统思想相结合;严复在翻译进化论著作《天演论》时突出“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等危机思想;陈独秀用进化论研究伦理道德和文学艺术。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对进化论的态度是( C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与时俱进,发展创新”
C.“取明深义,取便发挥”
D.“西学中源,合理利用”
4.张岂之在《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宣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B )
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
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
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
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
5.孙中山汲取并发展了美国宪法中的“三权分立”思想,提出在国家机构中设立行政、立法、司法、监察和考试五院,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称为“五权宪法”。该主张主要体现了孙中山先生的( B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扶助农工思想
C组材料题
6.“天崩地解”的时代总富有“别开生面”的思想,这些思想成了近代民权思想的先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前者唱邪,后者唱许,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臣)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所谓非法之法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明夷待访录》)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材料三 至于民权主义……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讲到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惟尚有一层最要紧的话,因为凡是革命的人,如果存有一些皇帝思想,就会弄到亡国。……所以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美国宪法又将孟氏(孟德斯鸠)学说作为根本,把那三权界限更分得清楚,在一百年前算是最完美的了。……但是这百余年间,美国文明日日进步,土地财产也是增加不已,当时的宪法现在已经是不适用的了。兄弟的意思,将来中华民国的宪法是要创一种新主义,叫做“五权分立”。那五权除刚才所说三权(立法权、行政权、裁判权)之外,尚有两权(考选权、纠察权)。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根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认为理想的君、臣、民关系是什么。为实现以上政治理想,黄宗羲提出了什么方案 结合古代主流思想演变和时代特色分析黄宗羲思想的进步性。
答案:关系:民为主,君为客;君臣为民服务;君臣平等。
方案:用“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学校议政”,限制君权,实行分治。
进步性:体现了古代民本思想的发展;提出批判君主专制的进步思想。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谭嗣同辈“将其书节钞……散布”的原因。
原因: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腐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黄宗羲的进步思想是近代民权思想的先声,梁启超、谭嗣同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以其书作宣传资产及阶级民主思想的工具。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不同于黄宗羲的民权思想。指出孙中山的思想与
西方民权理论的关系。
思想:废除君主专制政体,“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反对帝王思想,通过平民革命,建立国民政府;制定五权宪法,建立五权分立制度;国民享有参政权、选举权。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自无不变者……其用人议政,仍操之自上,则两得之矣……吾今开国会,尚非其时也。
——康有为《日本变政考》
材料二 谭嗣同认为:“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主张“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他称赞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学说,认为“法人之学问,冠绝地球,故能倡民主之义”。
——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一,概括康有为在君权与宪政方面的主要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
主要思想:民智未开,宣保君权,自上而下变法,强调开国会时机不成熟。
背景:19世纪末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受西方政治学说的影响,产生变法救国的思想。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有为和谭嗣同在中国宪政改革方面观点的异同。
同:倡导西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异:康有为主张渐进改革;谭嗣同提出废君权,倡民权的激进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