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4张PPT。第3课
大堰河——我的保姆 【学习目标】
理解:诗歌借助鲜明生动的形象来抒发感情的特点。
分析:“大堰河”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以及象征意义。
鉴赏:诗歌运用排比、反复、对比的修辞手法及通过叙事来抒情的手法。
探究:诗人对大堰河的无限怀念、热爱之情。【助读博览】
一、作者简介
艾青——中国现代诗代表人物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
浙江金华人,现代诗人。1932年加入左翼美术
家联盟,不久被捕入狱,在狱中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并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个笔名,成为中国诗坛上的明星。 代表作品:《北方》《向太阳》《火把》《光的赞歌》《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等。二、背景透视
漫天大雪中的深情怀念
艾青生在一个地主家庭。因算命先生说他命中
“克”双亲,他被送到贫苦农妇“大叶荷”家中抚养。
艾青在“大叶荷”家里住了五年才回到父母家里,然而
父母对他非常冷漠。艾青后来说,只有“大叶荷”这个
贫苦善良的农村妇女深爱着他,给了他温暖的母爱。1932年,艾青因参加进步活动被国民党反动派关进监狱。次年1月的一天,牢房窗外飘起了大雪。艾青看到雪,想起了自己的身世,想起了长眠于地下的保姆,便写下了这首带有自传性质的长篇抒情诗《大堰河——我的保姆》。“大堰河”名字的由来
距离艾青家的村庄——畈田蒋村约有五华里的地方有个叫作“大叶荷”的村庄。保姆“大叶荷”出生于穷苦人家,自幼就被贩卖到畈田蒋村当蒋忠丕的童养媳。她在生了两个孩子以后,丈夫蒋忠丕死了,为生活所逼,又不得不改嫁给姜正兴为妻。因为她来自“大叶荷”村,于是村上的人都叫她“大叶荷”。浙江金华方言中,“大堰河”是“大叶荷”的谐音。作品简介
艾青的现代诗歌
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据统计,艾青的诗中,借土地来抒发诗人情感的诗,约占26%,全面直接抒写太阳及其边缘类的诗约占10%,且这类诗多是大篇幅的制作,如《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向太阳》《吹号者》等。 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的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如他的《我爱这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用真实而朴素的诗句,说出了诗人内心深处永恒的土地情结,这里表达的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积累运用】
一、字音识记
1.单音字
大堰河( ) 檐头( ) 炖肉( ) 荆棘( )
掐死( ) 匾额( ) 火钵( ) 虱子( )
酱碗( ) 冰屑( ) 叱骂( )咒语( )yànyándùnjíqiābiǎnbōshījiànɡxièchìzhòu﹒﹒﹒﹒﹒﹒﹒﹒﹒﹒﹒﹒2.多音字tái tāi fēi fěi ké qiào mái mán ɡěi jǐ bì bei 二、字形辨识凌侮 悔恨 晦气 教诲 麦糟 槽床 漕运 嘈杂 坟墓 羡慕 屏幕 募捐 三、词语积累
1.养育·孕育
【辨析】①“养育”指对年幼者的抚养和教育。②“孕育”指怀胎生育,比喻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孕育”中“育”的对象不能脱离母体。【运用】合肥巢湖经开区围绕“工业发展主引擎,创新
发展新高地”的定位要求,坚持走生态绿色和差异化之
路不动摇,于“绿色”中_____高端产业。孕育2.熟识·熟悉·熟习【运用】南港岛线开通后,金钟站的人潮预期会增加,
港铁在过去的周末已为列车进行压力测试,有500名港
铁职员参与,模拟处理不同情境,以_____不同的营运方
案。熟习3.忸怩不安·忸怩作态【运用】我不喜欢那些无病呻吟的诗人,也不喜欢那些
病态的_________的句子,我欣赏艾青先生这种一唱三叹
式的朴素抒情。忸怩作态【初读思考】
1.朗读第一、二节,概述大堰河的身世,理清她和诗人的关系。
【点拨】(1)大堰河是一个卑微的、连自己名字都没有的穷苦劳动妇女;(2)她和诗人是养育与被养育的关系。2.为什么作者在第三节开头说“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点拨】(1)大堰河的某些生活场景与雪有关。
(2)雪是苦难生活的见证。大堰河给了苦难中的诗人以慰藉和温暖,当诗人寒冷孤独时,就不由得想到最亲的人。3.朗读诗歌第十一至十三节,概括这一部分的内容。
【点拨】诗人思绪回到现实,回到监狱,用儿子对母亲的情感,为大堰河献上了一首赞美诗,并把这种赞美献给像大堰河一样的人们。【互动探究】
目标一:分析景物,鉴赏诗歌的表达效果
1.诗歌第三节选取了哪些景象?这些景象有什么表达效果?完成下面的表格。坟墓石椅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 描绘了一种荒凉、
寂寞的惨淡景象,
暗示大堰河生前的
贫困和死后的寂寞,
浸透着诗人的伤痛、怀念之情目标二:分析细节,把握形象
2.第四节和第七节描述了大堰河繁重劳动的细节,这些细节展现了大堰河怎样的特点?渗透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点拨】(1)展现了大堰河勤劳、善良、纯朴、宽厚、易于满足的特点。
(2)渗透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感激和对大堰河悲苦命运的同情。【备选要点】
第八节中大堰河做了一个怎样的梦?诗人为什么说大堰河这个梦是“不能对人说的梦”?【点拨】(1)大堰河的“梦”是参加乳儿的婚礼,吃上乳儿的婚酒,“娇美的媳妇亲切地叫她‘婆婆’”。
(2)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所以她盼望乳儿幸福,但是地位的悬殊、世俗的观念所形成的无形的鸿沟又使她只能把这个梦深藏在心里。同时诗人写大堰河这“不能对人说的梦”也从另一个角度控诉了当时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目标三:分析表现手法,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3.请找出诗歌中运用到的对比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完成下表。突出了大堰河家的极度贫困和生
“我”的地主家的豪华奢侈,表现了
给乳儿无尽温暖的大堰河的伟大,暗
示了对社会制度不合理的控诉续表 写出了大堰河生前辛苦操劳,
满怀对我的期望,死后却凄苦悲
凉,表现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悼念
和同情4.诗中不断地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诗人的感情更加凝重隽永。阅读诗歌第七节,分析反复写“她含着笑”的表达效果。
【点拨】诗人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连用六个“她含着笑”,写大堰河尽管有永远也干不完的艰辛的劳动,但她却很快乐,坚强、质朴、乐观。5.如何理解第六节中“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的“新客”一词?
【点拨】“新客”一词别有意味,在之前还加上“生我的父母家里”这一定语,看似矛盾,却表明了“我”在这个家里的位置,表明了“我”对父母的排斥以及和他们关系的疏远。【备选要点】
1.诗中很多诗节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以第四节为例分析运用排比修辞手法的好处。
【点拨】第四节中八个“在你……之后”的排比,铺叙了大堰河的繁重劳动,赞美了她的勤劳品格,歌颂了她的美好心灵。这样写省去了许多笔墨,扩大了内容意境的容量。2.艾青在写诗之前是学绘画的,所以他对色彩非常敏感。请找出包含色彩的诗句,说说各自的意义,完成下面的表格。目标四:把握词句,探究作者的情感
6.灵魂是没有颜色的,为什么在本诗中,作者用“紫色的灵魂”这一概念?试探究其内涵。【点拨】紫色是一种痛苦的、压抑的颜色,诗中字字句句都在强调大堰河一生所承受的痛苦,紫色的灵魂,就是痛苦的灵魂、悲哀的灵魂。紫色又是一种高贵的颜色,作者用这个词写出了大堰河灵魂的高贵与美丽,表达了诗人发自肺腑的感激与歌颂。一个人的灵魂,由于承受了太多的苦难、太多的凌辱、太多的折磨,也变得尊贵、伟大!
7.品读第十二节最后三句,理解最后三句的含意。
【点拨】最后三句使得“大堰河”的含意更广泛了,它是千千万万个劳动妇女的化身,这就扩大了诗歌的意境,深化了诗歌的主题,表达了诗人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总结提升】
一、结构图解二、思想启迪
感恩的心
诗人艾青通过对自己的乳母大堰河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亲人的无限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憎恶之情。【运用方向】
母爱 奉献 感恩 思念【应用范例】
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
怀有一颗感恩之心,才懂得尊重。一代伟人邓小平在古稀之年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怀着感恩之心,诗人艾青在他的诗中写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常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不是简单的忍耐与承受,而是以一种宽宏的心态,积极勇敢地面对人生。一个人要学会感恩,对生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才能真正的快乐。
(《常怀感恩之心,常怀感恩之行》)三、技法借鉴
反复修辞,歌咏真情
《大堰河——我的保姆》大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使诗歌回环婉转,一唱三叹,凝练隽永,荡气回肠,似乎有诉不完道不尽的浓浓情愫,让人联想不已。【运用点拨】
鉴赏反复手法三步骤
1.明手法。明确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
2.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哪里运用了反复手法。
3.表效果。在分析运用情况基础上,表明反复手法运用的表达效果(表现了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思想情感等)。【即学即练】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
妈妈,不要送伞来
①偏偏下起……
哦,是我梦求许久的小雨,
我欢快地跳进雨中, 任那细细的雨丝把我浸润,
忽地,心中掠过一丝不安,
哦,妈妈,
不要送伞来。 ②我喜欢在雨中独行,
缓慢的节奏合着雨点的飘落,
任那油润的千张绿叶,
把我染得翠绿,
哦,妈妈,
不要送伞来。 ③我喜欢路边青湿的小草,
尽情地吸吮大自然的甘露,
即使没有蟋蟀的低吟,
我仍可以舒畅地放松四肢,
哦,妈妈,
不要送伞来。 ④我喜欢在伞花中奔跑,
和小雨丝们说句悄悄话,
此时此刻,
我真正地属于我自己,
哦,妈妈,
不要送伞来。 ⑤我在雨中自在地漫步,
我也会在雨中得到收获,
但我不愿意您的花雨伞,
挡住了属于我的小雨点,
哦,妈妈,
不要送伞来。问题:全诗反复呼告“哦,妈妈,不要送伞来”,这样
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在结构上,增强诗的节奏感;在内容上,更强烈地表达出“我”对自由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