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第9课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助读博览】
一、作者简介
学贯中西的“雅人”——梁实秋
梁实秋(1903—1987),号均默,
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祖籍浙江杭县,
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散文家、
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人士。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
了两千多万字的文字创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
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有:《雅舍小品》《英
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译作)。二、背景透视
应邀之作,怀念恩师
1922年3月,梁启超应清华文学社的邀请,在清华学校作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专题演讲。本文就是梁实秋对这次演讲的记述。课文题为“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三、演讲词简介
激情澎湃的演讲词
演讲词是演讲前准备的文稿,有的也是根据演讲实况整理的记录。演讲词的创作要求如下:
①确立明确的中心。演讲词应针对特定环境中的特定对象来选题,而且一篇演讲词只宜安排一个中心,这样才可能多层次、多角度将问题写深写透。 ②选择典型生动的材料。演讲词应该选择具有代表性,而且对听众的感情具有影响力的材料。材料不在多,而在精,要能够证明中心且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③有清晰的思路。演讲词主要是用于演说的,而现场演说有一听即过的特点,因此演讲词的思路以简洁、清晰为宜,以使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演讲的内容。 ④注意语言风格。演讲词的语言风格多样,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平易亲切,有的庄重严肃,有的风趣幽默。采用什么样的风格要根据演讲的内容、演讲者的身份、演讲场合和听讲的对象来确定。【人物简介】
国学大师梁启超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
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中国近代的思
想家、学者和政治活动家,资产阶级改
良派的杰出代表。 创办中国近代第一本新文学杂志《新小说》,第一个提出创建中国图书馆学,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著作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语言学、宗教及文化艺术等,约千万字,合编为《饮冰室合集》。【积累运用】
一、字音识记
1.单音字
戊戌( ) 莅校( ) 涕泗( )
弥漫( ) 精悍( ) 谦逊( )
酣畅( ) 蓟北( ) 秃头( ) WùlìtìmíhànxùntūJìhān﹒﹒﹒﹒﹒﹒﹒﹒﹒2.多音字yǐn yìn bǐnɡ pínɡ jué chā chà chāi hé hèhuó qiánɡqiǎnɡjiànɡjiǎo二、字形辨识履行敝屣淋漓 琳琅满目迥乎不同 炯炯有神长袍 咆哮同胞 拂拭 弑君试验高亢引吭高歌 沆瀣一气 三、词语积累
1.近义词辨析
(1)莅临·光临【辨析】①莅临:来到;来临(多用于贵宾)。特用于上
级对下级的光临,属于客套的书面语。
②光临:敬称他人、宾客的来访,敬辞,多用于口语。
【运用】2017年2月26日,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考核
组_____山西省晋城市检查安全生产工作。莅临(2)短小精悍·简明扼要
【辨析】①“短小精悍”形容人身材矮小而精明强
干。也形容文章、戏剧等篇幅短而有力。着重强调篇
幅(短而精)。
②“简明扼要”指说话、写文章简单明白,能抓住要
点。着重在内容(简而明确有要点)。
【运用】在今天的会议上,市委书记的讲话_________,
切中要害,让在场的群众干部耳目一新。简明扼要(3)博闻强记·见多识广
【运用】他自幼在外打工,_________,如今回家乡创业,
以崭新的思维、灵活的营销方式赢得了市场。见多识广2.熟语运用
(1)叱咤风云:叱咤:怒喝声。一声呼喊、怒喝,可以使风云翻腾起来。形容声势威力很大。
(2)痛哭流涕:涕:眼泪。形容非常伤心地痛哭。【运用】(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正误)
(1)看到陈毅的塑像,人们仿佛又看到了他叱咤风云、
指挥若定的英姿。 ( )
(2)在事实面前,他悔恨自己一失足成千古恨,禁不住痛
哭流涕。 ( )√√﹒【初读思考】
1.本文为什么以梁先生“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作为记述其演讲的开头?
【点拨】意在说明梁任公在政治领域和学术领域都是能人、高师。作者以政治业绩为陪衬,突出其学术上的威望和影响。意思是此等能人、高师演讲,必定是有分量的,并将梁任公与其他显宦人物进行对比,反映了其演讲的成功。2.用文中的词语概括梁任公先生作为学者的特点。
【点拨】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互动探究】
目标一:赏析正侧面相结合的写法
1.阅读3~7段,完成下面的表格。正面描写采用白描手法勾勒开场白,专注眼睛描摹人物神态,“一扫”“一翻”,再加上两句自谦又自负的独白,大师形象跃然纸上我在听先生这篇讲演后二十余年,偶然获得机缘在茅津渡候船渡河。但见黄沙弥漫,黄流滚滚,景象苍茫,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诗侧面描写2.结合全文思考:文章为什么要描写梁任公先生的讲演稿?
【点拨】侧面描写。写梁任公的讲演稿,是通过物件写人,表现人物的精神、作风、修养。说明梁任公先生对自己要求严格,作风严谨,有着很深的书法造诣。目标二:分析梁任公先生的形象
3.梁任公先生演讲中讲到《桃花扇》时,“竟痛哭流涕
而不能自已”,梁任公先生为什么会如此动情?
【点拨】《桃花扇》是清代孔尚任的戏曲作品,内容是
悲叹明朝灭亡。崇祯帝虽励精图治,勤勉辛劳,但终因
明王朝积重难返大势已去而亡国。梁任公先生由明亡
联想到自己曾追随光绪帝变法图强,终因慈禧等顽固派
的扼杀而失败。国家贫弱,列强瓜分,生灵涂炭,而自己救国壮志难酬,自然也就悲从中来,“痛哭流涕”,表现了他深埋在心中的爱国情怀。4.梁任公先生演讲后,为什么“大汗淋漓”却“状极愉快”?
【点拨】“大汗淋漓”说明其演讲的投入,“状极愉快”说明梁任公先生因自己凭学问对青年学生有所启迪、有所帮助而满足,表现了其崇高的思想境界。5.结合全文,概括梁任公先生的形象特点,体会作者对先生的感情。
【点拨】梁先生严谨细致,有才华,有修养,稳健潇洒,卓越不凡,谦逊而自负,风趣幽默,开朗直爽,博闻强记,富有感染力。表达了作者对梁任公的欣赏、敬仰和赞美之情。目标三:探究梁启超的爱国情怀
6.有人见文章开头交代“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便推断梁启超晚年已经没有了先前的爱国热情,他是在借研究学术来逃避现实。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结合课文加以阐述。【点拨】示例一:梁启超由于年轻时屡遭挫折,晚年已
经没有了以前的“书生意气”,爱国热情大减,研究的
方向开始转向学术,目的是在这方面有所建树,而爱国
已经不是他所关心的了。
示例二:说梁启超晚年没有了爱国热情甚至不爱国,
那完全是曲解,或者是对梁先生太缺乏了解。“晚年不
谈政治”是点明任公先生虽不谈政治,专心学术,但仍旧十分关心国家命运,只是比起前期来说重心有所转移
而已,并非像隐士一般完全脱离尘世。
示例三: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中国最为黑暗、最为
混乱的时期,国家的衰颓、人民的苦难,让他忧心如焚,
到了晚年,爱国之情依然高昂,如文中写他哭泣就表现
了他对百姓苦难的痛心疾首和对国家走向稳定的渴
盼。这正是他强烈的爱国热情的外露。【总结提升】
一、结构图解二、思想启迪
学者风采 景仰之情
本文选取作者学生时代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生动而又满含深情地记述了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通过对梁任公先生的外貌、神情、语言、动作等的描写,成功刻画了一位学术界的风云人物,表现出梁任公是一位忧国忧民、率真、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的学者,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先生的景仰之情。【运用方向】
真性情 热心肠 忧国忧民 个性【应用范例】
100多年前,梁启超在《新中国未来记》中,用豪迈的诗句写出了他对于中国未来的期望:“无端忽作太平梦,放眼昆仑绝顶来。”100多年来,不管灾难再深重、危机再深刻,中国人都怀着一个顽强的“中国梦”。梦想的内容、表现的形式虽然多姿多彩,但其内核却惊人一致。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三、技法借鉴
多角度描写人物形象——正侧面描写
作者在《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中运用了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将梁启超演讲时所表现出的性格特点描写得形象而生动。通过对先生的外貌、神态,演讲时的动作、语言的正面描写和给作者深刻印象及影响的侧面描写,把梁启超的立体化形象呈现出来了。这种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值得我们学习借鉴。【运用点拨】
正侧面描写两角度
1.以人衬人
即用一个人去衬托作者要突出表现的人。
如《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第6段中,作者通过写自己二十余年后仍能忆起梁任公先生讲古诗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演讲的魅力,就是以人衬人。 2.以物衬人
如《羚羊木雕》,文中通过一个珍贵的木雕表现了作者的父母重财轻义的做法,从正侧面两个角度表现出小作者视友谊高于一切的心理。【即学即练】
请运用正面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写一个片段,刻
画一个人物,不超过3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小镇上有个女人,三十多岁的模样,平时在
街头摆个小摊。女人家境不是很好,住两间平房,供两
个孩子上学,还要侍奉一个瘫痪的婆婆。家里的男人不
是很能干,在工地上做杂工。这样的女人,照理说应该
是很落魄的,可她给人的感觉却明艳得很,在街头见到
她,都会让人眼睛一亮。女人有如瀑的长发,她喜欢梳
理得纹丝不乱,用发卡盘在头顶上。女人有颀长的身材,她喜欢穿旗袍,虽然只是廉价衣料,却显得款款有致。
她哪像是守着地摊赚生活啊,她简直就是把整条街当成
她的舞台,活得从容而优雅。
一段时期,小镇人茶余饭后,谈论得最多的就是这
个女人。男人们的话语里带了欣赏,觉得这样的女人真
是不简单。女人们的言语里却带了怨忿,说,一个摆地
摊的,还穿什么旗袍!隔天,却一个一个跑到裁缝店里去,
做一身旗袍来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