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第四单元
第10课 短新闻两篇 【助读博览】
一、作者简介
普利策新闻奖获得者——罗森塔尔
罗森塔尔,美国著名记者。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后到美国求学并加入美国国籍。
他在纽约市立学院上学时就是校报通讯员。1944年进入《纽约时报》后长期从事国际新闻报道,先后常驻印度、波兰、瑞士和日本。 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写下了这篇报道。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此文于1960年获普利策国际新闻奖,成为新闻史上的佳作。罗森塔尔1977年起任《纽约时报》执行主编,为巩固该报在美国新闻业中的重要地位立下了功劳。1986年卸任后,他又成为一名专栏作家,为美国各大报纸撰稿,直到2004年才搁笔。二、背景透视
1.庄严而神圣的时刻
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
《南京条约》强占了香港岛。后
经中英两国多次谈判,1984年12
月,两国政府签署了《中英联合
声明》。之后,中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祖国。《别了,“不列颠尼亚”》就记叙了这一庄严而神圣的时刻。 2.置身“死亡工厂”,创作新闻佳作
奥斯维辛集中营是德军于1940年在波兰布热金卡
附近建立的一所关押和处死犹太人的监狱,也是纳粹德
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修建的1 000多座集中营中最
大的一座,到苏军解放时为止,有400多万人在这里惨遭
杀害,因此它又被称为“死亡工厂”。1947年7月2日,波兰议会通过一项法案,将集中营原址辟为殉难者纪念馆,并在其周围划定一个默哀区。1979年,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美国著名记者罗森塔尔,在战后访问奥斯维辛集中营,写下了《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并获得了普利策奖。【相关知识】
奥斯维辛集中营简介
建于1940年4月的奥斯维辛集中营是波兰南部奥斯维辛市附近大小40多个集中营的总称,曾关押过欧洲国家、美洲及亚洲国家的政治犯、俘虏和平民。奥斯维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的最大的集中营,有“死亡工厂”之称。1945年1月,苏联红军解放了该营。战后,奥斯维辛集中营被辟为揭露
纳粹德国罪行的波兰国家博物馆。
奥斯维辛集中营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内设
哨所看台、绞刑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用于消灭
欧洲的犹太人,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是纳
粹德国最大的灭绝营。有400多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害,许多人是在苦役中死去,其他的则有计划地被残杀了。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犯下滔天大罪的历史见证。【积累运用】
一、字音识记
1.单音字
凝重( ) 冉冉( ) 瞩目( )
婆娑( ) ( ) 惨状( ) 废墟( )
雏菊( ) 窒息( ) 祷告( )
明媚( ) 沼泽( ) 步履( )nínɡrǎnzhǔpósuōcǎnxūchúzhìdǎomèizhǎolǚ﹒﹒﹒﹒﹒﹒﹒﹒﹒﹒﹒﹒﹒2.多音字chǔchù jiànɡxiánɡhào háo 二、字形辨识撰写 酒馔长廊 寥廓颠倒山巅 撤离车辙清澈庭院朝廷 挺拔焚烧 美梦贪婪三、词语积累
1.近义词辨析
注视·凝视【运用】如今,年逾七旬的赵忠贤院士不再工作在科研
第一线,但是他_____超导的目光从未闪烁。注视2.熟语运用
引人注目:格外令人注意。
【运用】(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正误)
在2017年上海“两会”上,几名身着红背心、脖子上挂
着照相机的《少年日报》小记者格外引人注目。 ( )√【初读思考】
1.新闻一般有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组成。仔细阅读这两篇新闻,完成下面的表格。1~3段4段、7段16段2.《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以空间为序,依次记述了游览的哪些地方?在记述中侧重表现了什么内容?
【点拨】毒气室和焚尸炉——死囚牢——女牢房——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
作者在记述参观者的游览过程中,没有突出所游览的地点,而是将侧重点放在参观者在参观过程中的感受和反应上,及作者观察参观者的感受和反应上。【互动探究】
别了,“不列颠尼亚”
目标一:分析新闻的文体特点
1.本篇新闻的标题“别了,‘不列颠尼亚’”有什么深刻含意?【点拨】本文活用毛泽东主席的《别了,司徒雷登》一文的题目。“不列颠尼亚”号的离去,象征着英国殖民地统治在香港的终结,中华民族的一段耻辱终告洗雪。突出了香港从此以后脱离异国统治回归祖国的主题。揭示了事件的主要内容,新颖别致,意味深长。2.新闻的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特写了哪几个场景?试简要概括并完成下面的表格。“威尔士亲王”军营降旗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目标二:理解文中具有深刻含意的语句
3.为什么说英国的告别仪式是“日落仪式”?【点拨】英国曾经占领了非常广大的殖民地,被称为“日不落帝国”,喻指在它的领土上,永远都有阳光照耀。香港作为英国在东方的最后一块殖民地,于1997年脱离英国的统治,回归祖国,作为香港特区标志的紫荆花图案将在香港上空冉冉升起,“日不落帝国”的殖民主义太阳在香港永远地落下了。所以把英国告别的仪式称为“日落仪式”。4.“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点拨】文字显露了厚重的历史感。“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呼应题目,暗含嘲讽。怎么来的就怎么回去。一切侵犯主权的行为都将是如此结局。这是一切入侵者的必然的结局。此句既含蓄地对殖民主义进行了无情鞭挞,又抒发了包括香港人民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自信与自豪。目标三:赏析细节描写
5.“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这一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点拨】这是对末任港督彭定康面部表情的特写,生动地写出了彭定康离开港督府前的黯然神伤。通过这一神态描写,我们能揣摩出彭定康当时复杂的心情,但是不论他如何“面色凝重”,历史的脚步不会为任何人停止,香港终将回归祖国。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目标一:把握这篇新闻的基本特征
1.这篇新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新闻有什么不同?试简要分析。
【点拨】平时的新闻重在报道新闻事实,本文作者却把自己和其他参观者的参观感受作为文章的重点来写,字里行间凝聚着参观者的切实感受。这一做法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可谓神来之笔。目标二:理解平静叙述中的强烈情感
2.如何理解“今天,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
【点拨】一方面奥斯维辛太出名了,人们已经了解了它,的确没什么可以报道的了,另一方面,即使没有什么新闻,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3.如何理解结尾“在奥斯维辛,没有新鲜东西可供报道”?
【点拨】呼应前文,突出主题,突出参观者的所见所感相同,都被惨象震惊了,平静的话语表现了对纳粹罪恶的深深谴责!目标三:赏析表现手法
4.纳粹的集中营令人恐怖,作者为什么在开头偏偏要
描述布热金卡绿树成荫、儿童嬉戏的祥和景象?
【点拨】作者运用反衬手法。眼前安宁祥和的景象与
布热金卡的历史形成鲜明对比。布热金卡曾经是一个
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作者以为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与
它最相配的景象。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地看
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
正是这种反差极大的景物描写,却强烈表达出自己的愤
懑,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让读者感到一种莫名的
压抑。目标四:探究新闻的创作意图
5.奥斯维辛没有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写下这篇没有什
么新闻的新闻?
【点拨】奥斯维辛作为纳粹犯下滔天罪行的见证,它最
大的新闻,就是它一直完好地保留着,没有什么“新
闻”。假如说奥斯维辛有了新闻,比如说重新开张了什
么的,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了。因此,“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尽管有悖新闻创作规律,却是爱好和平的世
界各国人民所共同期待的。作者以此作为标题,既是一
种技巧,吸引读者;又能表达作者的情感:警示世人不要
淡忘了纳粹的罪行,不要让发生在奥斯维辛的悲剧重
演。【总结提升】
一、思想启迪
勿忘历史
《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作者郑重地记录下
香港回归的四个场景和三次降旗这些重要和精彩的
场面,含蓄地表达了激动喜悦的感情。《奥斯维辛没
有什么新闻》一文在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表明了对德国纳粹残酷暴行的沉重控诉,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和平与祥和的向往。同时,也是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的教训。
【运用方向】
国富民强 祖国尊严 做强者 守望和平
珍惜幸福 平等【应用范例】
要懂得尊国护国。一个人若是连自己祖国的尊严
都维护不了,何谈个人尊严?曾有一位美国记者在采访
周总理时看到桌上一支美国产的钢笔,就想挖苦周总理,
没想到周总理却说这是抗美援朝的战利品。真是搬起
石头砸自己的脚。晏子到楚国出使,而楚国国王侮辱
晏子,晏子用自己的智慧来挫败楚王,得以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而且不让楚王小看。让楚王对晏子的智慧感
叹!“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
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中的
歌词,恰当诠释了人与国的关系。维护祖国的尊严,自
己的尊严当然更不会丧失。所以尊国是得到尊严的根
本。二、技法借鉴
于细微处见真情——细节描写
《别了,“不列颠尼亚”》在报道香港回归这样宏大的场景时,从细节入手,在细节中蕴含着深刻的意味,在平淡的笔调中洋溢着浓烈的感情。《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增强了文章的形象性、生动性和真实性。【运用点拨】
细节描写的三个着力点
细节描写着眼于细小,却是刻画人物形象、推动事件发展、烘托文章主题的重要手段,是优秀作品不可或缺的部分。一个典型的细节描写,作用能超过一大篇笼统的叙述。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观察细节,写活细节。 细节来自生活,细节描写必须真实地表现生活。这个“真实”,不必是曾有的事实,但一定是会有的事实。
细节描写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主题思想服务的,因此要挑选那些最能表现主题和人物的细节,特别是属于所写人物独有的细小动作。 既然细节描写于人物、于情节、于主题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在写作上就不该轻描淡写,而应该工笔细描,传其神韵。这样才能让细节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用。【即学即练】
请运用上面的细节描写技巧,写一个片段,中心自定,不
超过30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示例:老师走进教室以后,眉头一皱,仿佛一片乌云浮上脸庞。正在抄作业的同学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把作业本收进了课桌;原来聊天的同学,立刻拿起了课本。我赶紧关手机,手却像得了帕金森病一样抖得厉害。老师用威严的目光扫视了教室一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微笑。我提到嗓子眼的心总算放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