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 神的一滴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 神的一滴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1 06:5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神的一滴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845年春天,梭罗独自一人,来到距康科德城两英里远的瓦尔登湖,亲手建造了一个小木屋住了下来。在那里,他独立劳作,自食其力,过着物质生活极为简朴而精神生活异常富有的隐居生活。在瓦尔登湖畔,劳作之余,他悠闲地面对湖光山色,面对四季晨昏,常常在物我两忘中感悟生命的真谛。他把这些景物和感受记录下来,写成了一本书:《瓦尔登湖》。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梭罗(1817—1862),美国作家。梭罗的著作都是根据他在大自然中的体验写成的。他的代表作《瓦尔登湖》记录了他于1845至1847年在康科德城附近的瓦尔登湖畔度过的一段隐居生活。在他笔下,自然、人以及超验主义理想交融汇合,浑然一体。他是19世纪超验主义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瓦尔登湖》《郊游》《缅因森林》等。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题目解读:“神的一滴”就是神的眼泪。梭罗说瓦尔登湖是“神的一滴”,因为这里的确是大自然的精灵,是上帝的神来之笔,仿佛是神眼里的一滴神圣的泪水,没有尘世的肮脏和喧嚣,所以它成了梭罗心中的精神圣地,理想的王国。“神的一滴”的命名十分恰切地概括了整篇文字所反复渲染的瓦尔登湖的特性,画龙点睛,意味悠长,对工业文明所侵蚀污染的灵魂具有无上的洁净作用。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1.注字音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写汉字 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3.释词义
(1)游弋:①(舰艇等)巡逻。②泛指在水中游动。
(2)虚掷:白白地丢弃、扔掉。
(3)徜徉:闲游;安闲自在地步行。
(4)厮守:互相依靠;互相陪伴。
(5)深邃:深;深奥。
(6)黑魆魆:形容黑暗。
(7)涟漪:细小的波纹。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4.辨近义
(1)消磨·消遣
辨析:都有“度过时间”的意思。“消磨”,使意志、精力等逐渐消失;度过(时间,多指虚度)。“消遣”,做自己感觉愉快的事来度过空闲时间;消闲解闷儿。
例:①空虚只能消磨人的意志,侵蚀人的灵魂,使人的生命毫无价值。
②提笔画幅水墨山水画,写一行行云流水的毛笔字,是工作闲暇难得的消遣,逸情养性,身心俱佳。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2)所以·因此·因而
辨析:都是连词,都表示因果关系,连接原因和结果。“所以”主要用在后分句前面,表示结果。“因此”不只表示结果,还表示原因。作用是复指上文,承上启下。除了用于后一分句的开头,还可以用于后一分句的主语之后。“因而”不只表示结果,还表示推论。作用是连接上文,承上启下。
例:①他因为付出辛勤的劳动,所以取得了好成就。
②他的话引得大家都笑了,室内的空气因而轻松了很多。
③今天是爸爸的生日,因此我特地去给他定了一个生日蛋糕。背景助读知识链接基础梳理(3)震耳欲聋·振聋发聩
辨析:都有“声音很大”的意思。“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侧重指声音。“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声音大得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惊人的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侧重指言论。褒义词。
例:①走近瀑布,巨大的水帘从百米高的悬崖绝壁之处倾泻而下,发出震耳欲聋的巨响。
②受害者家属感人肺腑的谈话,对服刑人员不啻是振聋发聩,有些人感动得流下泪来。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一】 认识题目的内涵,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思想感情。
1.“神的一滴”有着怎样丰富的内涵?以“神的一滴”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提示:(1)内涵:①汗水,美的创造。②泪水,美的毁灭。③圣水,美的净化——净化人类灵魂。
(2)作用:①揭示瓦尔登湖庄严、纯洁的特点和自然的原生态的美。②抒发赞美之情,表现瓦尔登湖在作者心目中的崇高地位。③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2.围绕瓦尔登湖,作者情感有怎样的变化?
提示:对湖的美丽的喜爱之情,对美丽遭破坏的憎恶之情,对湖洗净污染、仍保生机的崇敬之情。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3.文章最后说:“对它,就算只有一瞥,也已经可以洗净现代繁华大街上的污浊和引擎上的油腻了。”这句话在表达上有何特点?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提示:①“现代繁华大街”和“引擎”暗指繁忙的现实生活和现代工业,“洗净”表现了作者的思想倾向,“污浊”和“油腻”更表现了作者的厌恶。全句表达略显含蓄而富有深意。②表达了作者对瓦尔登湖的赞美与热爱,以及对现代化的喧嚣生活的厌弃。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目标二】 品味重要句子的含义,赏析运用拟人、引用小诗和运用第二人称等艺术手法的好处。
1.“我的缪斯女神如果沉默了,她是情有可原的——森林已被砍伐,怎能希望鸟儿歌唱?”这句话有怎样的含义?
提示:森林被砍,鸟儿就不愿在这里歌唱了;大自然被破坏,作者的创作也将失去灵感。写出了作者对自然被人为破坏的痛心和不满。
2.第四段中“它虽然有那么多的涟漪,却并没有一条永久性的皱纹”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提示:(1)反衬手法。作用:①写出了瓦尔登湖虽遭磨难,但依然充满活力。②反衬出其坚韧顽强。
(2)拟人修辞手法。作用:以没有永久性的皱纹象征自然的恒久与博大。目标一目标二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3.“他用他的手围起了这一泓湖水,在他的思想中愈来愈深化,愈来愈清澈,并把它传给了康科德河。我从康科德河的水面上又看到了同样的倒影,我几乎要惊呼:瓦尔登湖,是你吗?!”句中作者用了“他”“你”等称呼,有什么好处?
提示:将瓦尔登湖人格化,表现了作者对瓦尔登湖的热爱、亲近的思想感情,能更好地表现主题。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1.作者以真切细致的笔触描写了瓦尔登湖的灵性和秀美的环境,可以说写景是《瓦尔登湖》的重要内容。本文写景主要用了哪些手法?
提示:从修辞的角度思考。从局部审视,写景比较精彩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作用。从整体把握,审视写景角度,如远近、动静的变化等。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参考答案:(1)首先是善于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瓦尔登湖说成“神的一滴”,生动传神地写出了瓦尔登湖的确是大自然的精灵,是上帝的神来之笔,充满了原始、纯朴、自然的美。作者又把湖比成风景中“最美、最有表情的姿容”,说它是“大地的眼睛”,说湖边的树木“宛若睫毛”,四周森林蓊郁的“群山”“山崖”是湖的“浓密突出的眉毛”。这些比喻形象细致地描摹出湖畔景物的生动情态,表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2)其次,善于变换取景镜头。运用远景、近景、动景、静景、全景、特写等不同方式,多角度展现了瓦尔登湖的丰富多彩和旖旎迷人。本文写景之所以非常自然、逼真、传神,是因为作者并非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出于对自然的热爱。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2.导学号61880012为什么说这篇文章不单纯是一部文学作品,里面还蕴含着一些哲学的甚至是政治的思考?
提示:本题考查对文本深层内涵的多元解读。从文学的角度,它语言优美,有很多值得赏读的地方;从自然伦理的角度,它倡导保护环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从生活的角度,它介绍给人们一种简单的生活方式,充分享受自由;从哲学的角度,它既有着对文明社会的肯定,又有着对环境破坏的忧思。作者将诸多深沉的哲学思考,通过形象的画面展示出来。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参考答案:(1)有一位研究梭罗的专家哈丁,他说《瓦尔登湖》至少有五种读法:一、作为一部自然的书籍;二、作为一部自力更生、简单生活的指南;三、作为一部批评现代生活的讽刺作品;四、作为一部文学名著;五、作为一部神圣的书。
(2)这篇文章确实蕴含了作者对人生非常深邃的理解,比如说,对人应该怎样活着的理解。梭罗在瓦尔登湖畔独居两年多时间,发现了在自然当中人可以无限制地去克服无聊、无趣的寂寞,找到自己必然的乐趣,而这点正是我们现代人早已丧失了的。梭罗给我们指明了另外一个方向,那就是你只要在大自然当中可能永远不会有这种感觉,你就会很自然地生活在趣味、意识和价值当中。
(3)梭罗把自己放在大自然中,作为大自然的一部分,独享孤独的乐趣、闲暇的乐趣。同时,作为一个公民,他希望政府做一些积极的事情,但是他更希望政府不要扰民,他希望政府是一个自然主义的政府,实际上就是回归自然的生活理想。问题导思多维探究文脉图解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瓦尔登湖:一个人的风景
黄 文
16年前的春天,当我还是大二学生时,渴望“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诗人海子,在山海关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明天的渴望成了永远的渴望。他身边遗留的四本书中,有一本是梭罗的《瓦尔登湖》。9年前,《瓦尔登湖》的中文首译者徐迟先生,同样在“文化抑郁”中告别了尘世,不知他生命中还有多少渴望没有表现。我不知道他们与瓦尔登湖究竟有怎样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瓦尔登湖是他们心中永远不可能实现的一个梦。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3年前,来美国工作后,我想有一天一定要到那个安静的湖边去散散步。但随着时光的逝去,我与所有的都市人一样,在奔波的生活中竟然抽不出一天闲散的时间,我感觉瓦尔登湖也渐渐成了我心中一个不可实现的梦。今年6月里的一天,我终于推开了所有事情,从波士顿驱车前往瓦尔登湖,不仅是为了圆许久以前的梦,也是想要在繁忙的生活中给自己一天放松的时间来冥想生命。
一个半小时后,我抵达了瓦尔登湖。当我真的踏上湖边那湿润的土地后,心情竟然久久难以平静。我不仅想到了梭罗,也想到了海子、徐迟,想他们真应该到瓦尔登湖来看看,那样他们也许就不会过早结束自己的生命了。哲人说,主动离开世界的人,大都在精神上不堪生活的重负。而在瓦尔登湖边,我感觉到生命就像一滴水一样简单。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150年前,28岁的梭罗摆脱生活中所有的羁绊,来到林木环抱、少见人迹的瓦尔登湖畔,靠一柄借来的斧头,伐木造屋、掘地种粮,过一种最朴素、最简单的生活。他吃湖里钓上来的鱼和自己种出来的豆,不吸烟不饮酒。他精确计算出维持最基本生活所需的花费:造屋用去29元1角2分,生活一周需2角7分……推算下去,他发现一年中只需工作6星期就能挣足维持健康生活所需的金钱。他每天的日程是读书、思索和写作,用大量的时间享受自然。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遥想梭罗的生活,我感到惭愧之极。这么多年,我从北京到上海,从纽约到波士顿,经多年打拼,在很多人眼中也渐渐算是成功人士了,有房有车,有不错的年收入,存款日益增多,但拥有这一切并没有使我的心灵真正安稳下来。我每天仍不停工作,想挣更多的钱过更好的日子。站在瓦尔登湖边,我真切地感悟到生活中的“更好”永远是彼岸,真的应该像梭罗一样简单生活在当下。梭罗在湖边生活了两年两个月零两天,这段时间内,他完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的实验:遵循本性生活,确定什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他说:“身处发达的物质文明中却经营一种原始的流放式生活,这么做也许会有许多收获。”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他离开这里的时候,写出了传世的不朽之作《瓦尔登湖》。这样心境下流淌出来的文字,自然平静深湛,如微风徐徐吹过的瓦尔登湖面。
来到瓦尔登湖,怎能不去看那世界闻名的小木屋呢?小木屋离湖畔很近,顺蜿蜒的湖畔走半分钟就到了。眼前小木屋显示出一种原始的感觉,斑驳的白桦木透出岁月的沧桑。推开散发古朴意味的木门,看到屋内只有一桌一床三把椅子,很难想象梭罗就在这样一个地方生活了两年,寻求一种极简朴的生活。他以一种近乎英雄主义的孤身生命体验,证明一个人的生存所需其实真的很少很少,并设想用自己的生命感悟去阻拦文明人迅速滑向奢侈的陷阱。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在瓦尔登湖边散步,我渐渐安静下来,渐渐体验到当年梭罗接近自然、接近生活中最简单原则的生命感悟,我感觉到一种生命的升华。每一个人生命中都有一个瓦尔登湖,那是一个梦,一个世外桃源,所以我们才一直苦苦追寻。其实,人有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可供选择,梭罗选择了简单和淳朴,选择了瓦尔登湖的平静。于是他看到了忙碌生活背后人们所忽略的美景,便悟出了张开怀抱真诚面对大自然的意义。他说:“我来到这片树林是因为想过一种省察的生活,去面对人生最本质的问题,看看是否有什么东西是生活会教给我而我却没有领悟到的,想知道假如我不到这里的话,当我临终时,会不会对自己没有经历过的生活毫无察觉。”
(摘自2005年8月30日《文摘周报》,略有删改)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思维训练?
1.从文中看,瓦尔登湖为什么“渐渐成了我心中一个不可实现的梦”?
参考答案:为了物质追求,成年累月地打拼,国内国外地奔走,想挣更多的钱,过更好的日子,忘却了什么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这样的追求与瓦尔登湖给人的启示相悖。
2.通过作者阐述的自我体悟,以及文中提到的海子、徐迟两位诗人看,“生命就像一滴水一样简单”这句话实际上有两层含义。请分析这两层含义各是什么。
参考答案:含义一:物质上,“一个人的生存所需其实真的很少很少”,足够“维持健康生活所需”即可。含义二:精神上,要不断地对自己重新估价与定位,不必在心灵上极度失落,心理失衡。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瓦尔登湖的遥想
刘晓娟
这是一池清澈的湖水,水里的草木鱼石、天光云影尽收眼底;这是一方宁静的宝地,林中的鸟鸣嘤嘤、松风阵阵尽在耳畔。阳光的明媚和煦、世外的宁静淡然召唤着渴望远离尘嚣的梭罗,于是他借来一把斧头,来到了这里——瓦尔登湖畔。
瓦尔登湖的风景是卑微的,虽然很美,却并不壮观宏伟,甚至在地图上都找不到它的标记。不常来游玩的人,不住在岸边的人,未必能被它吸引住,可是它深邃澄澈,远离尘嚣。梭罗就在它的岸边用斧头伐木造自己的房子,独居林中,方圆一英里之内没有任何邻居。就这样每天出去打水,然后阅读,倾听,种豆,生火,做饭,孤独了920天。温暖的黄昏,他常常坐在船里吹笛,看着鲈鱼在周围游来游去。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月光映照在罗纹条状的湖底,湖底零星散落着林木碎片,深更半夜,月色皎洁,梭罗坐在船里,一连钓了好几个小时的鱼,成群的银色小鱼在月光下尾巴一扫一扫,把水面撩起阵阵涟漪。泛舟湖上,听着猫头鹰和狐狸的小夜曲及一些不知名的鸟儿的吟唱,这些对于梭罗来说弥足珍贵。他说所有的生物都生活在自然中,黎明来临,自然透过宽敞的窗户,凝视着室内,神态安详,心满意足。在这个湖光潋滟的湖畔,他细心观察体验,看到了人类最原始的生存状态,亲自体会了一餐一饮的艰辛。他了解自然,领会自然,他倾听,沉思,从中窥探人生,洞悉人生真谛。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梭罗独居瓦尔登湖畔,但并不能视为隐士生涯,更不能将其看成逃避现实,相反,他是在探索人生,他的宁静不是一潭死水,不是独善其身。在《瓦尔登湖》结束语中他说:如果一个人按照梦中指引的方向勇往直前,过他想过的日子,那他就会获得平时意想不到的成功。生活越简单,宇宙法则就越不复杂,孤独不成其为孤独,贫困不成其为贫困,软弱不成其为软弱。可见他对人生有着异样而深刻的感悟。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不论中西方在文化上的差异有多大,它们在人生的探寻上似乎是血脉相通的。柏拉图借苏格拉底之口,描绘了一个具有清晰统治原则和丰富管理手段的理想之国;当然还有詹姆斯·希尔顿在《失去的地平线》中描写的一个在中国西南部深山中的乐园,一片充满和平、安宁与幸福的人间乐土——香格里拉。桃花源最终无迹可寻,理想之国也不过是幻想,乌托邦本身的含义就是乌有之邦,香格里拉意为心中的日月,如何看得见?而唯有梭罗勇敢地拿起斧头孤独地来到瓦尔登湖畔,亲自去探索人生,体会生活,他是我们未来的引路人,是寂寞的高歌者。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但寂寞不是保守,不是隐退,不是与世隔绝,寂寞是脱离复杂而廉价的人际关系的沉思,是心与心默契的对话。他以选择宁静的方式选择瓦尔登湖,选择那远离尘嚣的恬静,选择春日湖畔那份好心情。在湖边,在林中,在瓦尔登澄明的月光下,在游荡的小舟上从容不迫地生活,聆听生活的教诲和真谛!
(有改动)
品读提示 文章开篇就以对仗工整的语句和充满诗意的文字,勾勒出瓦尔登湖优美宁静的环境。正因有了如此灵秀山水的熏陶,梭罗才得以渐渐参透生命的真谛,使其人生哲学升入更高的思想境界。瓦尔登的湖光月色,寄托了作者对梭罗自由浪漫的理想生活状态的赞美与向往之情。?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1.在自然中探求人生的真谛:梭罗用真切细致的笔触描绘了瓦尔登湖美丽的风光,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及远离尘嚣后心灵获得自由的愉悦;同时表达了对工业文明侵害自然造成的破坏的痛惜之情。他告诉人们:人生的真谛在于不应将时间用于无休止的物质追求方面,而应将更多的时间放在净化心灵、固守家园的神圣上。梭罗用自己短暂的一生在瓦尔登湖畔追求孤独,实际上也是在追求深刻,他想在孤独的心境中对人生进行思考和探索。
运用方向 ①善待自然;②精神追求与物质追求;③环境保护;④可持续发展;⑤和谐。?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2.如何珍爱生活?如何品味人生?梭罗通过自己在瓦尔登湖边田园般的生活告诉我们:“简朴生活是门学问,它一直遭到人们的轻视,但它不能任人漠然无视。”时代在发展,物质的欲望迷茫了人们的眼睛,但短暂的物质欢愉过后往往是心底里更深的落寞与空虚。而简朴,一种简单而精明的生活方式,像一扇窗扉,打开了人们通往精神理想的视野,摈弃了虚荣,生动了人格,帮助人们在物质世界中寻找本性的安和。
运用方向 ①学会简朴;②莫让物欲迷了双眼;③寻找生活的本真;④精神家园。?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学会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神的一滴》标题命题鲜明形象,含义深刻,又包含着作者浓重的赞美之情。分析标题的含义和作用也是高考常考题型之一。
标题是对文章的高度概括。设置这类试题,一般都是考查对文章思想情感的领会和把握。
1.标题的含义。
(1)表层含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深层含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
(2)标题如果是比喻性的,文中往往不是围绕标题的字面含义来展开叙述,我们应该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弄清比喻义或象征义,这样我们就可以领悟出标题的深刻含义。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2.标题的作用。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作为文章线索(文章情节围绕这一线索展开)。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艺术手法(具有象征意义、语带双关、比喻、拟人等)。
(5)全文的“文眼”(提示文章中心)。
(6)吸引读者兴趣。
3.思考角度。
(1)标题与主题的关系。标题有的直接揭示主题,有的暗示主题,有的引导读者对主题进行深思。
(2)透过表象,善于联想。挖掘其比喻、象征义及其形象和线索的意义。
(3)整体感知,善抓点题句。文章中的点题句是理解标题含义的钥匙。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4.答题模式。
标题风格+标题特点+标题作用(风格即准确鲜明、新颖巧妙、简洁凝练、含蓄隽永。特点往往指运用了某种手法,比如修辞手法。作用具体有吸引读者、归纳文章主旨、掌握文章线索、概括文章内容、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等)。
5.注意事项:
(1)一个标题往往同时具备多种作用,答题时要进行全面分析。
(2)题目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其作用。
(3)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或是一件物品,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等,很可能就是该文的行文线索。类文悦读美文品读素材开发每课一法微写作请结合“素材开发”中的“运用方向”,写一个“赞美自然,善待自然”的语言片段,200字左右。
写作示例:地球母亲毫不吝啬地给我们提供赖以生存的资源,但这些东西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多开采一点,地下资源就会少一点。想想现在国家的资源还有多少呢?想想你的后代们又该怎样生活呢?醒醒吧!睁开眼睛好好看看吧!我们的地球母亲正在生气,我们身边的动植物正在哭泣,我们周围的环境正在恶化,它们被破坏后,人类的寿命还会有多少呢?停手吧,和谐美满的地球才是我们的家园!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保护大自然,爱护地球,让绿色和健康永远陪伴着我们!善待生命,帮助他人,快乐自己。善待自然,帮助万物,幸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