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芬芳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茉莉芬芳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7-10-11 14:53: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芬芳茉莉》

材:人音版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芬芳茉莉》
教学年级:六年级
课  时:2课时
学习目标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乐于进一步收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2.能够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情感来演唱根据《茉莉花》改编的合唱,并能够背唱一段歌词。
3.《图兰朵特》中的《东边升起月亮》、三首我国不同地区的《茉莉花》及合唱,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文字表述出他们在情感、风格上的差异。
4.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我国悠久的音乐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民歌,培养学生对祖国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对祖国对家乡的情感。
二.教材分析:
《茉莉花》是我国一首流传甚广的小调歌曲。因为各地其区域、语言、风土人情等差异,形成了《茉莉花》在音乐风格、情绪、色彩上明显的差异,充分展示出我国民歌丰富多彩的艺术特性。其中,江苏《茉莉花》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一首精典民歌。歌曲为一段体五声徵调式,起、承、转、和结构,具有小调体裁的典型特征。整首歌曲旋律以级进为主,间以小跳,婉转流畅、优美舒展、深情叙述,展现了江南细腻含蓄的音乐风格色彩。
结合教材和《音乐教学课程标准》中强调教师在实施音乐教学时,要抓住教材核心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想象力、审美力、表现力及创造力的目标。我牢固树立”,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引导学生在感受领悟音乐内涵过程中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茉莉花》教学内容正是有的放矢,多方收获的精典教材,无论从内容还是本身的艺术价值都是诸多民歌体系中不可多得的知识、情感、技能集万般宠爱于一身的课时内容。
三、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音乐知识领域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音乐情绪的甄别已经有十足的把握,随着他们音乐视野的不断扩充,对音乐的兴致和爱好也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了几分自己的主见,对音乐的审美和定位多了几分主观的判断,因为对中国民歌的了解听闻甚少,甚至在某些时候因其不清楚内涵而排斥,因此要想调动学生真正参与民歌的热情,除了歌曲本身的艺术魅力,更多的需要老师正确的引领,所以我通过对比聆听与实践演唱、表演、习题等活动来近距离多方位走近《茉莉花》这首民歌,让学生徜徉在大量的音乐资料中,引导学生层层深入的实践过程中,大胆发表个人心灵感受,大方参与秧歌表演贯穿始终,享受自己对相同音乐主题的不同感受,分享自己的多重体验,从而调动学生内心热爱音乐的热忱,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崇敬,直击内心,达到拓展知识、情感升华的终极目标。
四.学习重难点

1.让学生用茉莉花清新、小巧的心情演唱。
2.聆听不同地区的《茉莉花》,享受不同风格带来不同的感受。
五、教具准备:
光碟、多媒体设备、电子琴
六、方法习得:
听唱法、尝试法、小组合作法等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1.学唱江苏民歌《茉莉花》
2.聆听欣赏《东边升起月亮》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唱《茉莉花》,使学生近一步了解茉莉花的美丽,并能通过优美、抒情的歌声表现出来。
2.了解《茉莉花》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激起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3.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分享学习成果,追求真实的音乐体验。
4.
体验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感受不同风格音乐的气质、生活的美好在音乐中的表现。
学习重难点:
1.指导学生用舒展,流畅的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茉莉花》在不同场合的情绪体验,理解融入的新元素。
学习过程

【导入】
一、导入《茉莉花》,揭示课题。
1.出示一盆茉莉花,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欢迎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瞧!讲台上有一盆——茉莉花,有一首江苏民歌也叫——《茉莉花》。今天老师将和六(5)班的同学一起走进《芬芳茉莉》。
1.认知歌曲节奏。
①复习四二拍及其强弱关系。
②随伴奏节奏,用肢体表现强弱节拍,并随节奏轻声朗读歌词。
③认识附点四分音符,用对比的方法,结合动作,体会附点在旋律中的表现。
2.哼唱歌曲旋律,找出旋律中完全相同的两个乐句,学习音乐知识:“重复”。
3.试唱乐句,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
4.完整、正确地视唱乐谱。
5.学生随伴奏填词试唱。
6.学生正确视唱歌曲。
7.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
师:优美动听的《茉莉花》在我们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历史悠久!她到底有多悠久呢?同学们可以猜猜看。在同学们的心中茉莉花的历史真的很悠久了,她源于清朝的《鲜花调》。
(设计意图:以时间为线索,串起《茉莉花》欣赏学习的主线。注重目标的整合,情感线、知识线、能力线以及学习的过程推进能够兼顾。)
【讲授】
二、聆听《图兰朵》插曲《东边升起月亮》。
1.初听歌剧《图兰朵》插曲《东边升起月亮》。
师:《茉莉花》还是“流传到海外的第一首中国民歌”。早在18世纪,意大利著名的作曲家普契尼在他的歌剧《图兰多》的插曲《东边升起月亮》就以江苏民歌《茉莉花》的旋律为主题,再现了神秘而美丽的中国。
2.学唱主《东边升起月亮》主旋律。
师:歌剧中的旋律大家都非常熟悉,来自于——《茉莉花》,我们一起来唱一唱。
师:你们知道《图兰朵》的故事吗?讲诉的是中国古代一位公主的故事,名字就叫图兰朵。许多求婚者因为答不出公主题目而被流放边疆,有一位王子欣然赴约。此夜,全城无人入睡,所有人都在向月神祈祷,希望王子能够成功。瞧,月亮出来了,祈祷的音乐响起——
3.再次欣赏,感受歌曲的情绪。
师:或许就是这动人的音乐感化了残酷的公主,终于她良心发现,改邪归正,过上了美好的生活。如果我们身临其境,可以感受到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师:圣洁、虔诚,让我们带着这个情绪共同来演唱主旋律。
(教学意图:通过欣赏歌剧《图兰朵》,让学生了解《茉莉花》这首歌曲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登上了世界的舞台,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
【活动】三、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茉莉花》
1.任务驱动,小组合作学习。
师:茉莉花走向了世界,今天我们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寻找她的足迹。
任务:(1)小组学习10分钟,当《茉莉花》音乐响起的时候,请停止。
小组成员进行学习分享。
2.小组合作学习,10分钟倒计时开始。
3.学习分享
(1)欣赏谭盾《天.地.人》组曲片段,1997年作品。师总结:当《茉莉花》在香港回归的舞台上响起,我们心中是满满的自豪。她在世界政治、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奥运会颁奖音乐,2008年作品。听到编钟和磬的演奏时,用敲击的动作示意。
(3)春晚中,宋祖英与席琳迪翁合唱,2013年作品。随着摇滚的节奏动起来。中国民族音乐与世界流行音乐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4.cctv宣传片《让世界倾听我的声音》
师:通过同学们的自主学习,我们一起来回顾茉莉花的足迹。
师:《让世界倾听我们的声音》,这个声音就是来自于中国民歌《茉莉花》,这首“茉莉花”,已经成为了中国音符,代表着中国的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学生看到了《茉莉花》在不同的重要场合出现,感受到她在世界音乐史上的地位,激起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分享学习成果,使每位学生获得真实的音乐体验。)  
【活动】四、总结:茉莉花永远芬芳
师:《茉莉花》这段优美的旋律我们在北京申奥的时候我们听过,在上海申办世博会的时候听过,还送上了太空。看到茉莉花这一个个足迹,你想说点什么?从一首简单的小调,成了一个国家的形象代表。有一句话:“只有民族的就才是世界的”。《茉莉花》就如同一位文化使者,传播着中国音乐文化。让我们永远记住——芬芳茉莉!
全体演唱《茉莉花》
            第 二 课 时
学习内容:
聆听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感受不同的风格
学习目标:?
1.接触多首以“茉莉花”为题的音乐作品,能够从中认识到以“茉莉花”为代表的中国民歌是世界音乐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2.通过欣赏,让学生乐于进一步搜集并了解影响民歌变异的多种因素。
教学重点:
3.感受不同地区的歌曲《茉莉花》。
学习难点:
能够听辨并能用语言表述出它们在情感上、风格上的差异。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民歌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统一题材的作品在不同的地区会有什么样的区别呢?今天我们将一起走进东北、河北,看看那里的茉莉花开得怎么样。
二、欣赏东北民歌《茉莉花》
1.师播放东北民歌《茉莉花》,设问:
A歌曲在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特点?
B音乐的风格与东北人的性格有什么样的关系
C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词、旋律方面有何异同的地方?
2.小组讨论:
歌词基本相同,旋律变化比较大,显出东北人开朗的性格和音乐风格特点。
3.师简介东北民歌《茉莉花》:
辽宁海城的《茉莉花》旋律进行中的大跳明显增多,衬词的处理也显出东北二人转的特点。
4.生学唱东北民歌《茉莉花》,感受二人转版的《茉莉花》。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地域的差异决定了民歌的风格。)
三、欣赏河北民歌《茉莉花》
1.师播放河北民歌《茉莉花》,设问:
与江苏民歌《茉莉花》相比,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
2.生交流:
旋律中加入了升“sol”和升“do”等音符,显现出北方爽朗和明快的音乐风格特点。
3.师简介河北民歌《茉莉花》:
河北南皮民歌《茉莉花》在旋律中保留了江苏民歌《茉莉花》中的一些主要因素、起始音也相近似。歌词的变化使歌曲融入较多的叙事说唱性特征。
4.师用听唱法指导学生演唱河北民歌《茉莉花》的旋律。
四、巩固练习
1.师播放三首不同地区的《茉莉花》,让学生辨别是哪个地区的歌曲。
2.完成课本上的选择题。
五、拓展延伸
1.指导学生用扬州方言演唱歌曲《茉莉花》。
2.组织学生分组设计演唱形式。
3.生讨论并分组设计演唱形式,如:
领唱、齐唱、合唱等。
4.请学生用不同的演唱形式演唱歌曲《茉莉花》(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在歌唱实践中发挥)
5.启发学生用简单的动作表演歌曲《茉莉花》,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评价。
四、教师总结
师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