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义和团运动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兴起(1)原因? 义和团,原名义和拳,是活动于直、鲁、豫一带的民间反清秘密组织。其主要成员是贫苦农民和手工业者。一、义和团运动看P22页,思考:什么时候改称义和团?主张有何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①根本原因:帝掀起瓜分狂潮,民族矛盾尖锐 ②直接原因:教会猖獗,反洋教斗争发展 山东受列强侵略早;是瓜分狂潮的起点;山东洋教会势力猖獗。一、义和团运动(2)序幕:1898年秋 赵三多冠县起义山东(为什么会首先在山东兴起?)扶清灭洋看补充材料,思考:反映了哪些问题?
“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烧了毛子楼,灭了耶稣教。杀了东洋鬼,再跟大清闹。” 看P22页最后一段大字:怎样看待这一口号?(3)对“扶清灭洋”的认识爱国性:反帝反映社会主要矛盾,符合现实要求
局限性:扶清—放松警惕;灭洋—盲目排外(1)中心转移:(2)清政府态度的变化:材料二:清政府致各省督抚电文:此次义和团民之起,数月之间,京城蔓延已遍,其众不下数万,自兵民以至于王公府第,处处皆是,同声以洋教为仇,势不两立。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 材料一:拳会蔓延,诛不胜诛,不如抚而用之,统以将帅,编入行伍,因其仇教之心,用作果敢之气,化私仇而为公义,缓急可恃,似亦因势利导之一法。 山东
(1898) 直隶
(1899袁镇压) 京津
(1900)剿杀招抚?2、义和团运动的发展(1)失败原因(2)性 质反帝爱国的农民运动(3)突出功绩 显示了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沉重打击清王朝 中国人民“含有无限蓬勃生机”,“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摘自中近史教材上册第68页 3、义和团运动的失败二、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夏 (1)国家:
(2)原因: 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奥匈) ①根本原因:企图实现对中国的瓜分;
②直接原因:镇压义和团运动廊坊、杨村阻击战天津保卫战:聂士成 都统衙门北京保卫战:联军司令部 2、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三、《辛丑条约》《辛丑条约》(1901年)清政府——————————11国列强内 容影 响154326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赔款白银4.5亿两,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东郊民巷为使馆界……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各国派兵驻守京山线沿线要地;惩办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成立或参加反帝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居六部上修订商约。使中国人民更加贫困。是“国中国”,列强的大本营 。便于外国控制清政府和镇压人民反帝斗争。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便于执行列强外交政策。扩大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甲午中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北京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完全形成开始沦为大大加深进一步加深战 争条 约影 响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辛丑条约清政府帝国主义义和团小结:课堂跟踪反馈1、义和团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 ( )
A、清政府的腐败
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C、甲午战争后外国教会势力猖獗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2、“扶清灭洋”口号,反映的突出问题是 ( )
A、清政府与广大人发群众的矛盾有所缓和
B、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十分尖锐
C、义和团对清政府认识不清
D、农民阶级斗争水平提高BC3、义和团运动的性质 ( )
A、农民自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
B、农民自发的反帝爱国运动
C、农民自觉的反侵略运动
D、农民自觉的反封建运动4、义和团运动最重要的意义是 ( )
A、打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加速其灭亡
B、暴露了清政府卖国的本质,促进了人发的觉醒
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
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BC5、1900年初夏,清政府对义和团的策略由 “剿灭”改为“招抚”是为了 ( )
A、消除与义和团的矛盾
B、承认义和团运动的正义性
C、控制和利用义和团
D、依靠义和团抗击帝国主义6、对“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
A、清政府依靠列强的支持
B、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清政府中有不少洋人任职
D、清政府名存实亡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