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 粤教版必修5 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 课件2( 21 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 粤教版必修5 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 课件2( 21 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1 14:4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2.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林其屏【学习目标】
1. 学习有关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规则和信用)。
2. 学习本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论证模式。
3.明白无论在经济生活中,还是日常中要讲法制、讲信用的道理。
【学习重点】
学习有关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学习难点】
对市场经济中的规则和信用的理解。【知识链接】 简历:林其屏,1944年3月生于福建省福清市。1968年12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政经专业。现任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福建论坛》杂志社社长、总编,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福建省优秀专家。主要致力于宏观经济问题的研究。
代表作:《民族整合:应对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关于发展闽台经贸与文化合作的建议》《信誉:困扰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等。
课文背景:我国接受了市场经济制度之后,生产大幅度上升,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空前提高,整个经济呈现出充沛的活力。然而在这大好形势之中也潜伏着深刻的危机。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为了保证交易的稳定性、安全性,法律均要求市场主体要讲求诚信。如果利益关系成为信仰,腐败盛行,物欲横流而缺乏信誉和道德,社会风气就会浮躁,容易产生盲目金钱崇拜。“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市场才能合理配置资源。良好的市场秩序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诚信缺失会直接导致市场秩序混乱,经济衰退。所以要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这也就是本文作者所要阐述的主要问题。预 习 案一、【检查字音、词义】基石:比喻基础。
契qì约: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
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
自律:约束自己。
猖獗jué:①凶猛而放肆 ②倾覆、跌倒
紊wěn乱:杂乱,纷乱
吞噬shì:吞咬。
亟jí:(急迫地)待解决
牟móu利:谋取利益。二、【整体感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讨论明确:规则和信用,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文章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在第一部分就提出了。(第一段中间的一句“规则是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信用是市场经济的道德基石”。) 2. 文章是怎么来论证这个中心论点的呢? 点拨明确:绪论: 提出中心论点,并指出,应强化市场规则,逐步建立信用制度。
第一部分: 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
(1)总述。规则和信用是管束市场行为地一系列规定和约束。(2)分述。强调规则是外在的约束,信用是内在的自律,两者都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缺一不可。
第二部分: 规则和信用在当前市场经济中的运行情况。
(1)总述。指出在一些领域市场经济秩序比较混乱,是不守规则、不讲信用所致。
(2)分述。一些地区只讲经济发展不讲市场规则。
(3)分述。人们对信用更缺乏重视。
第三部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应当重构规则和信用两大基石。
(1)这是我国深化改革、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2)这是建设良好市场秩序的迫切需要。
(3)这是加入WTO后“补课”的主要着力点。
(4)这是政府的职责。
(5)呼应开头,重申制定、遵守市场规则,形成信用制度。 本文的总体思路是:提出问题(绪论: 提出中心论点,并指出,应强化市场规则,逐步建立信用制度。)分析问题(第一部分: 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第二部分: 规则和信用在当前市场经济中的运行情况。)解决问题(第三部分: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应当重构规则和信用两大基石。) 探究案 一、文章说“市场经济既要讲法制,也要讲道德;既要讲规则,也要讲信用。规则是外在的约束,信用是内在的自律,两者都是市场经济的基石,缺一不可。”请结合课文讨论: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哪些活动应讲规则,哪些行为应讲信用,规则和信用构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提示:共同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支持。健全的法律体系,是正常的信用关系得以维系的保障。而信用则为法律规范的实施提供道德的支撑和约束。二、谈谈规则和信用在生活中的运用情况。检测案 1.关于信用问题,也就是热门谈论的诚信问题。有许多的格言不在教导着人们要讲诚信,下面请大家找些有关诚信的名言警句来。①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海涅
②惟诚可以破天下之伪,惟实可以破天下之虚——薛瑄
③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
④人背信则名不达——刘向
⑤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⑥虚伪的真诚,比魔鬼更可怕——泰戈尔
⑦工作上的信用是最好的财富。没有信用积累的青年,非成为失败者不可——池田大作
⑧民无信不立——孔子 ⑨走正直诚实的生活道路,定会有一个问心无愧的归宿——高尔基
⑩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民无信不立。——孔子
?失去信用而赚的钱应结算在损失里。——罗马谚语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德莱
?没有诚信,何来尊严?——西塞罗三、技法迁移 巧设分论点 [文本回顾] 本文属于经济论文,在说理时采用了“巧设论点,层层论证”的技法,围绕着“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法制基石和道德基石”这一中心论点,先论述了“规则和信用是市场经济的两大基石”,接着又论述了“规则和信用在当前市场经济中的运行状况”,这样文章脉络清晰,使人信服。 [技法点拨] 当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明确之后,如何准确地分解成几个分论点,是写好议论文的一个重要环节。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从属于中心论点,是对中心论点从不同角度、不同内容的分解。议论文如果分论点分解得不好,中心论点就得不到证明或论证无力。那么,如何设置分论点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分解方法。 1.概念分析法。这里的概念指中心论点中的关键词语,对这些词语加以分析,明确其内涵和外延,有助于我们对中心论点进行分解。如议论文《说“面子”》的中心论点是“维护国家人民尊严的‘面子’不可丢,太看重个人‘面子’的思想不可留”。要论述这个中心,必须分两层来说:一是强调要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尊严,二是强调不要太注重个人的虚荣。这就是从中心论点中分解出来的两个分论点。
2.因果分析法。这里的“因”是指分论点,“果”是指中心论点。在确立了中心论点(果)后,再来分析达成这个结果的原因。如要论证“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的中心论点,可以围绕着“为什么说青年时代是黄金时代”来设置几个分论点:①青年时代是体力充沛,精力旺盛的时代;②青年时代是积累知识,增长才干的时代;③青年时代是建功立业的时代。这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三个不同角度证明了中心论点。 3.辩证分析法。它包括两个方面:①对中心论点进行正反对照分析,②对中心论点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 ①正反对照分析,如要证明“实践出真知”,我们可以从正反两个方面立论:ɑ.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认识事物,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b.不参与实践,不从实际出发,闭门造车,就不能寻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正反对照,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②一分为二地分析,如要论证“成才的关键不在于逆境”,便应该一分为二地分析:ɑ.逆境可以造就人才,古今中外有许多事实证明了这一点;b.并非所有的逆境都可以造就人才。这两个论点看似矛盾,但都统一在“逆境能否出人才”的总论点之下。 4.条件分析法。这里的中心论点是指结果,而分论点是指满足结果的“条件”。如要论证“争做新世纪的人才”,就可以采用条件分析的方法,围绕着“要做新世纪的人才需要具备什么条件”分解为三个分论点:①要有报效祖国的决心,②要有过硬的本领,③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比较分析法。这是将中心论点展开为分论点常用的比较简易的一种方法。如《大志与小志》的中心是“提倡树立远大志向,而不能只看眼前”。论述时,可以把“大志”和“小志”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各自的特征和不同的结果,通过比较,明确只有树立远大的志向,才能抒写完美的人生。 [技法运用] 请你运用因果分析法,给“贫困也是一笔财富”这一中心论点设置三个分论点。  (1)贫困可催有志者奋发图强,改变命运,穷则思变;(2)贫困可以培养人的意志和毅力,而人的意志和毅力是成功的重要条件;(3)贫困能增长人的能力,人的许多能力是在困境中锻炼出来的。 2.高考链接: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就出了个话题作文“诚信”,引发了全国对“诚信”的大讨论。下面是这一年的高考原题:阅读下面一则寓言,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赤兔之死
蒋昕捷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
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作《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深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 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
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
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言罢,伏地而亡。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