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2 第5课 死水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2 第5课 死水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1 15:08: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死 水闻一多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改名多,字友三,又改名一多。1899(清光绪二十五年已亥)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浠水下巴河镇的陈家岭。著名诗人学者战士。主有诗集《红烛》、《死水》,他潜心钻研古籍,从唐诗出发,到楚辞、庄子、诗经、周易、神话,进而金石甲骨......,他在古代文化领域里尽情遨游,涉猎之广,用功之勤,考核之精,得到了郭老的高度赞扬。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指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先生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不愿屈服。”1946年7月15日父子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杀被国民党卑鄙手段刺杀于昆明。
闻一多诗人,文史学者。五四运动后开始发表新诗。曾留学美国。先后在中山大学、武汉大学、青岛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大任教。因怒斥特务杀害李公朴等爱国志士而遭暗杀。早年参加新月社,提倡新格律体诗。他的诗具有极强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代表作《红烛》、《死水》具有沉郁奇丽的艺术风格,整齐、和谐的艺术表现,影响颇大 写作背景:
对《死水》的写作时间和写作的原由有不同的说法。一般认为,1922年闻一多赴美国留学,他不堪忍受身为中国人受到的歧视,写过许多篇爱国诗篇。1926年他怀着对祖国的渴念和期望从美国归来,但北洋军阀统治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令他极为失望,他痛呼“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正是这种为现实所冷却了的爱和期望,成为了本首诗的深层根基。 1.本诗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请分析本诗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2.诗人选用了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的词语来描写这沟发着恶臭的死水,将丑恶写的很美,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请品味本诗的语言的绘画美。讨论:痛
恨死水诗 味 品 析绝望 凝滞 腐烂 肮脏 污浊---色彩 光泽 静态 反语腐烂 变质---动态沉寂---以动衬静揭露真面目,抒发激愤情 围绕“死水”的呆滞、肮脏和霉烂,创造出一系列丑恶的意象,将痛恨的感情隐藏在反讽的诗句背后。谈《再别康桥》与《死水》诗义表现感情基调:轻盈、优美---凝重,浓烈抒情方式:寓情于景---寓情于物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
“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    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    我会见的是噩梦,那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    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    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    呕出一颗心来,——在我心里!
发现红烛红烛啊!   这样红的烛!   诗人啊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   可是一般颜色?   红烛啊!   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   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   为何更须烧蜡成灰,   然后才放光出? 一误再误;   矛盾!冲突! 红烛啊!   不误,不误!   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   这正是自然的方法。   红烛啊! 既制了,便烧着!   烧吧!烧吧!   烧破世人的梦,   烧沸世人的血——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   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红烛啊!   你心火发光之期,   正是泪流开始之日。   红烛啊!   匠人造了你,   原是为烧的。“   既已烧着,   又何苦伤心流泪?   哦!我知道了!   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   你烧得不稳时,   才着急得流泪! 红烛啊!   流罢!你怎能不流呢? 请将你的脂膏,  不息地流向人间, 培出慰藉的花儿,   结成快乐的果子!    红烛啊!    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    灰心流泪你的果,    创造光明你的因。    红烛啊!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闻?一?多?的?《?七?子?之?歌?》?? 闻?一?多?1925?写?的?《?七?子?之?歌?》?。?那?时?,?闻?一?多?刚?刚?27?,?他?把?被?帝?国?主?义?侵?占?的?香?港?、?九?龙?、?澳?门?、?台?湾?、?威?海?卫?、?广?州?湾?、?旅?顺?大?连?等?7?国?土?比?作?离?开?母?亲?怀?抱?的?7?儿?女?。?诗?发?表在《?现?代?评?论?》?、?《?大?江?》?和?《?清?华?周?刊?》?,?引?起?了?强?烈?反?应?!
澳?门??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了?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台?湾?? 我?们?是?东?海?捧?出?的?珍?珠?一?串?,?? 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 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 精?忠?的?赤?血?点?染?了?我?的?家?传?。?? 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 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水?一?战?。??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我爱这土地艾青艾青铜像艾青照片1942年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聆听毛泽东的《讲话》。抗战胜利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人民文学》副主编。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重返文坛,任中国作协副主席。著有诗集《大堰河》、《黎明的通知》、《归来的歌》、《雪莲》等。作品被翻译成10多种文字。1958年,获法国文学艺术勋章。论著有《诗论》、《新文艺论集》等。出版有《艾青全集》(5卷)。 艾青(1910-1996年)诗人。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西湖艺术 院。翌年去法国勤工俭学,在学绘画的同时开始诗歌创作。1932年回国,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创办春地艺术社,因此被捕。在狱中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以“艾青”笔名发表。抗战爆发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在武汉编辑《文艺阵地》。1941年,在周恩来的关怀下,由重庆去延安,任教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兼《诗刊》主编。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抗日战争开始后的1938年,当年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慷慨激昂的诗。讨论:1.全诗一共选取了几个鲜明的诗歌意象来写?
这些意象都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义,请讨论每个意象 到底象征着什么?
2.诗歌中把自己比喻成一只鸟儿,写了鸟儿的生和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为什么鸟儿用的是“嘶哑的喉咙”来歌唱?赞 美穆 旦穆旦,原名:查良铮,著名诗人和诗歌翻译家。 ??? 祖籍浙江海宁,1918年生于天津。 ??? 中学时即开始诗歌创作,17岁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 ??? 1937年“七·七”事变后随大学南迁长沙,后又徒步远行至昆明。 ??? 1939年开始系统接触现代主义英诗、文论,创作发生转变,并走向成熟。? ??? 1940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外文系,留校担任助教。 ??? 1942年从军,参加入缅抗日,历经艰险。 ??? 1943年回国后经历了几年不安定的生活。 ??? 1945年创办沈阳《新报》,任主编。 ??? 1947年参加后来被称为“九叶诗派”的创作活动。 ??? 1949年8月赴美留学,获芝加哥大学文学硕士学位。 1953年初回国,任南开大学外文系副教授,致力于俄、英诗歌翻译。 ??? 1958年被指为历史反革命,先后十多年受到管制、批判、劳改,停止诗歌创作,坚持翻译。 ??? 1975年恢复诗歌创作。 ??? 1977年春节因病去世。 ??? 1979年平反。? ??? 主要著作有: ??? 诗集《探险队》(1945)、《穆旦诗集(1939-1945)》(1947)、《旗》(1948)、《穆旦诗选》(1986)等,及《欧根·奥涅金》(1957)、《唐璜》(1980)、《英国现代诗选》(1985)等大量译诗。 写作背景: 1942年5月作者毅然加入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抗战以来穆旦的心灵和肉体受到了双重的考验,长沙至昆明的艰苦之旅,在诗人眼前展开的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现实,使他产生对民族生存现状的痛苦记忆。这种见闻和经历引起诗人对坚忍不拔的民族性格的深思。《赞美》充满了对中华民族坚韧的生存力的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