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第三单元 写作突破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一 第三单元 写作突破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1 17:10: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第三单元 散文(1)记叙性散文题目展示
(教材P83页“表达交流活动”部分)用心感受自然和生活,如雨天的气味、夏日的阳光、稻田的虫吟、亲友的关爱、生活的悲喜等等,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记叙性散文。
思路导引
记叙性散文无外乎两类,一类是写人叙事的散文,一类是写景抒情的散文。写人叙事的散文指以对人和事物的具体叙述和描绘为其突出特色,同时表现作者的认识和感受,也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所写的人,或是亲人,或是师长,或是战友,或是所敬仰爱戴的人;所写的事,或是亲身经历,或是教育大、影响深的事。写这类散文可以从一个角度选取题材,要力求表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景抒情的散文多是在描写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采用的方式或是借景抒情,或是寓情于景。写景散文一般要抓住景物的特征,以空间的转换为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点的变化交代得清清楚楚。佳作赏析
生日卡片
席慕蓉
刚进入台北师范艺术科的那一年。我好想家,好想妈妈。虽然,母亲平日并不太和我说话,也不会对我有些什么特别亲密的动作,虽然,我一直认为她并不怎么喜欢我,平日也常会故意惹她生气;可是,一个十四岁的初次离家的孩子,晚上躲在宿舍被窝里流泪的时候,呼唤的仍然是自己的母亲。
所以,那年秋天,母亲过生日的时候,我特别花了很多心思做了一张卡片送给她。在卡片上,我写了很多,也画了很多,我说母亲是伞,是豆荚,我们是伞下的孩子,是荚里的豆子;我说我怎么想她,怎么爱她,怎么需要她。 卡片送出去了以后,自己也忘了,每次回家仍然会觉得母亲偏心,仍然会和她顶嘴,惹她生气。
好多年过去了。等到自己有了孩子以后,才算真正明白了母亲的心,才开始由衷地对母亲恭敬起来。
十几年来,父亲一直在国外教书,只有放暑假时偶尔回来一两次,母亲就在家里等着妹妹和弟弟读完大学。那一年,终于,连弟弟也当完兵又出国读书去了,母亲才决定到德国去探望父亲并且停留下来。出国以前,她交给我一个黑色的小手提箱,告诉我,里面装的是整个家族的重要文件,要我妥善保存。 黑色的手提箱就一直放在我的阁楼上,从来都没想去碰过,一直到有一天,为了我一份旧的户籍资料,我才把它打开。
我的天!真的是整个家族的资料都在里面了。有外祖父早年那些会议的照片和札记,有祖父母的手迹,他们当年用过的哈达,父亲的演讲记录,父母初婚时的合照,朋友们送的字画,所有的纸张都已经泛黄了,却还保有着一层庄严和温润的光泽。
然后,我就看到我那张大卡片了,用红色的圆珠笔写的笨拙的字体,还有那些拼拼凑凑的幼稚的画面。一张用普通的图画纸折成四折的粗糙不堪的卡片,却被我母亲仔细地收藏起来了,收在她最珍贵的位子里,和所有庄严的文件摆在一起,收了那么多年! 卡片上写着的是我早已忘记了的甜言蜜语,可是,就算是这样的甜言蜜语也不是常有的。忽然发现,这么多年来,我好像也只画过这样一张卡片。长大了以后,常常只会去选一张现成的印刷好了的甚至带点香味的卡片,在异国的街角,匆匆忙忙地签一个名字,匆匆忙忙地寄出,有时候,在母亲收到的时候,她的生日都已经过了好几天了。
所以,这也许是母亲要好好地收起这张粗糙的生日卡片的最大理由了吧。因为,这么多年来,我也只给了她这一张而已。这么多年来,我只会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爱,更多的关怀,不断地向她要求更多的证据,希望从这些证据里,能够证明她是爱我的。 而我呢?我不过只是在十四岁那一年,给了她一张甜蜜的卡片而已。
她却因此而相信了我,并且把它细心地收藏起来,因为,也许这是她从我这里能得到的唯一的证据了。
在那一刹那里,我才发现,原来,原来世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这样容易受骗和容易满足的啊!
在那一刹那间,我不禁流下泪来。
[赏评] 席慕蓉女士以 画家敏锐 的眼睛, 以 诗人敏感细腻的笔触,抒写着人生和感情,生活的点点滴滴都是写作的源泉,对母爱的感触也流溢于她的笔下。此文构思精巧,采用回忆性的想象,母亲因一件我早已淡忘的小卡片感动,并把它珍藏了,当我再次重温这段记忆时体会到了以前因不懂事而未察觉的母爱,潸然泪下。睹物思人,真实可信。没有惊心的事件,没有绮丽的文字,没有铺排的情节, 却是这样的感人,让读者不禁感叹母爱的伟大!名师指点
记叙性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记叙性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记叙性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记叙性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的,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因此,写这类散文,材料的真实性是重要的,构思的艺术性更重要,下面就记叙性散文的艺术构思方法介绍如下:其一,善于“求异”。所谓“求异”,就是要避开大家比较容易涉及的素材,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求有“个性”的材料来写,写出独特的、与众不同的情感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有平日的积累和深入认识。在此基础之上,才能够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主题的需要,在自己相关的生活素材中进行选材、剪裁,然后结构成文。
其二,善于“求巧”。所谓“求巧”,是说作文要有一个巧妙的结构。与议论文相比较,记叙文更讲究结构艺术。布局行文要避免平铺直叙,避免记流水账。要善于抓住生活中的起伏和波澜,抓住生活中的“巧”和偶然,抓住一些富有戏剧性或富有内蕴的“点”。还要善于运用文学的一些表现手法,比如对照、映衬、悬念、伏笔、情景交融等等。其三,善于“求美”。所谓“求美”,是说语言美。记叙文的“语言美”是怎样的?首先,它要自然流畅;然后,它要追求鲜活生动,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浓郁的生活情味;它还要有立体感、形象感、造型感,让人物、让生活从纸上立起来,活泼泼地走到我们的面前来……
其四,善于“求法”。在越来越关注作文“真情实感”的今天,我们都了解只有真实的,才是动人的!当然,我们所说的真实并不是要大家把生活原封不动地照搬上去。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直接或间接的生活经验,通过合理的想象,精巧的构思,展现出来,表达情感。具体说来,有如下方法:回忆性的想象:不全然是对过往生活的照搬,它要经过作者思 想 与情感的过滤,它是 写实的,同时 是想象的,还是情感的。
通过它我们可以对记叙文进行精巧构思进行如下尝试:
①记忆串联法:对过往生活进行回忆想象,与文题相关的记忆进行串联。如有一篇《站在老屋的门口》高考满分作文,作者借助了相关回忆性想象,把老屋及与之相关的爷爷、奶奶、爸爸和“我”的过往生活片断呈现在笔下,呈现在我们眼前。正如专家评点的那样“以时间为序,用疏淡的写意笔法,再现了爷爷门前抽烟、奶奶倚门静思默想、爸爸坚守老屋以及“我”伫立门口感叹岁月的典型场景。画面虽为平常人事、琐碎家常,但寻常中显奇崛、疏淡中见真情”。②睹物思人法:全文以物为线索,通过一件记录着被追忆者品格与某些经历的物品来叙述故事,从而反映出被回忆者的某些品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常见模式是:睹物思人——联想回忆——睹物议人——总结全篇。其中“联想回忆”部分是记叙的重点。引起联想回忆的触发物可以是一张照片、一本日记或一封书信等。
③触景忆事法: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作者有时出于不自觉的意念,忽见景而有情,撩拨了缕缕情思,引起想象,对往事进行回忆。景是现实的,通过想象,跟景相关的往事就随之带出,这里的景可以是记叙文构思时的线索,也可以是往事发生的背景,或是人物今昔变化的凭证。④双线结构法:在整个事件(情节)的发展过程中,一条线 可截取生活的“现实部分”来描述,一条是“过去”这条线。前条线是文章的主线,需要重点描述,而对于过去发生的事情这条线,则运用插叙(追叙、补叙)的记叙顺序,采 用人物的回忆、对话、书信、梦幻、意识流等想象的方法进行补充交交代。
总之,只要我们立足真情实感,在作文的构思 上下一番功夫,定能写出一篇优美的记叙性散文。
写作练习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是 唐代诗人 韩愈的诗句。意思是说,在滋润如酥的初春细雨中,春草发芽, 远远望去,一片淡淡的绿色,可是走近后,却只见到极为稀疏的草芽,绿色反而感觉不到了。诗句的意境是美的,隐含的哲理也很丰富。它使我们领悟到:置身太近,有时反而感觉不到实际存在的东西;要把握某一事物,有时需要跳出这一事物;人对事物的看法与美的感受同距离是 有关系的……其实,生活中 的许多事物和现象都含有这两句诗 的意境与哲理,关键 在于你的观察和体会。
请根据自己阅读诗句所体会到的意境与哲理,联系现实生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2.根据作文要求,完成下面作文。
著名作家张洁在散文《我的四季》中说“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没有充分的准备,便急促地上路,经历了艰辛却遭遇失败,这样的经验让我们痛心并需要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这样的经历当然不只在寻找水源时才会碰上,你有类似的经历与感受吗?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定话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伊甸园里,一棵大树对一朵玫瑰说:“你虽然很漂亮,却没什么用。要想活得有意义,光有美丽的外表是不行的。”
于是这朵玫瑰找到上帝说:“请您把我变得有用一些。”
上帝同意了。
从此以后,世界上有了第一棵卷心菜。
这则材料给了你怎样的联想,请选取一个角度作文。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④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1.2013年,世界记住了爱丽丝·门罗
瑞典当地时间2013年10月10日,瑞典学院公布了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加拿大知名女作家,现年82岁的爱丽丝·门罗,并致颁奖词:当代短篇小说大师。
爱丽丝·门罗,一生创作了11部短篇小说集和1部类似故事集的长篇小说。在她37岁出版第一本小说集之前,她曾花了15年时间来思考和阅读。她曾无数次地给出版商寄出小说手稿,但这些手稿都在几周后被退还到了她的邮箱。28岁时,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每天沉浸在孩子的世界里的生活让她失去了自信——她永远也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的作家。但她终究没有放弃写作。在此后40余年的文学生涯中,她的许多创作,都是陆陆续续地在孩子的呼噜声旁,或者等待烤炉的间歇中完成的。
2.小黑板上算出大方案
程开甲,男,江苏省 吴江市人,中共 党员,著名 物理学家,核武器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 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2014 年 1月10日,程开甲与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 共同荣获201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长期以来,程开甲养成了一个独特的习惯:总爱在小黑板上演算大课题。他的家里有一块 茶几大的 小黑板,办公室里也放着一块黑板。后来,他搬了 新居,还专门 留了一面墙,装上了一块黑板。 程开甲是知名专家,计算机用起来也得心应手,但他对小黑板情有独钟,想起什么问题、思考什么方案,搞一个演算什么的,总爱在小黑板上写写画画。久而久之,在小黑板上还真蹦出了许多灵感。
3.义务护学18年的“保镖爷爷”
“娃儿快点走,上学不要迟到了。”“不要玩水,早点回家写作业。”
每天一早一晚,有一大群孩子 往返在到泸州白节 中学的一条乡村道路上,走在他们前面拿着扩音喇叭吆喝的,是 一位头发斑白的老人。他叫郭大吉,今年已满80岁。身材单薄,但走起路来却很矫健。早上6点半起床,下午7点才回家休息,护送孩子们安全到校,成了老人一天的全部生活,而像 这样的日子,老人已整整坚持了18年,孩子们 都亲切地叫他“保镖爷爷”。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