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1 第14课 静女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2017-2018学年粤教版必修1 第14课 静女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10-11 17:1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9张PPT。 《诗经》二首静女 一、中国诗歌发展史古体诗《诗经》(以四言诗为主)《楚辞》(骚体诗)汉乐府、古诗魏晋南北朝五言诗以五言诗为主近体诗唐诗宋词元曲二、《诗经》是什么《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周代诗歌305篇。除极少数是西周作品外,大部分是东周作品。最初称为《诗》、《诗三百》,到西汉被尊为儒家经典之后,才叫《诗经》。
补充:四书五经
《诗经》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三、《诗经》的体例及表现手法(《诗经》六义)风15个诸侯国的土风歌谣 “十五国风”雅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多为贵族所作 大雅、小雅 合称“二雅”颂宗庙祭祀时的乐曲歌词 周、鲁、商 合称“三颂”赋铺陈叙事比打比方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体例表现手法《诗经》中的
爱情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关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郑风·子衿jīn 》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邶风·击鼓 》

静女 静女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静女 静女其姝(shū) ,俟(sì?)我于城隅(yú )。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chí chú?)。 静女其娈(luán?),贻(yí)我彤管。彤管有
炜(wěi),说(yùe)怿( yì )女(rǔ)美。 自牧归荑(kuì tí??),洵(xún?)美且异。
匪(fēi)女(rǔ)之为美,美人之贻(yí)。 读完《静女》,思考:
这首诗大概写了什么内容?男女约会图古人约会知多少?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欧阳修《生查子》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mò)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
——崔莺莺《明月三五夜》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娴静,文雅。 爱:隐藏。
其:形容词词头。 见:出现
姝:美丽。 搔:挠。
俟:等候。 踟蹰:徘徊。
城隅:城上的角楼。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娈:美好。 贻:赠送。
彤管:红色的管萧 有:形容词词头。 炜:鲜明有光。
说:Yuè,喜爱。 怿:喜爱。
女:通“汝”,你,指”彤管”。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归:通“馈”,赠送。
荑:初生的茅草。
洵:确实。
匪:通“非”。
翻译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丽,在城的角楼等我。
隐藏起来不让我看见,急得我挠着头来回走。
娴静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一支红色的笛管。
红色的笛管色泽鲜亮,漂亮的笛管真让我喜爱。
姑娘从郊野采来茅草送我,作为信物真是美好新异
并不是茅草芽有多美,而是因为美人所赠。
三、理清思路:情人等待图(成功的细节描写)诗眼:怿静女
情人相见图
情人赠物图
物微而情意浓借物写情 憨厚
痴情说说你眼中的男子形象;美丽文雅
聪明调皮说说你眼中的静女形象;议一议: 本诗的主题(朱熹说《邶风·静女》是 “淫奔期会之诗” 。(即是说是不健康的,是不正当关系男女私会的诗歌。它是“思无邪”还是“淫奔期会之诗”?)思无邪:思想健康纯真。 1、 幽默、诙谐、活泼、浪漫是本诗的主旋律,奏出一曲动人的恋歌,反映出青年男女幽期秘约时的兴奋与喜悦!
2、表现了存在于青年男女之间的健康的爱情。反映古代广大人民对自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领会前四句与后八句的联系(想象) 觉得那种说法更合理?1、前四句描写现实情景,第二、三章写姑娘不忍心让他久等,终于露面了,先送彤管给男子,问他是否喜欢,男子连声赞叹。接着送荑草给男子,男子心领神会,爱人及物。
2、前四句描写现实情景,第二章写男子回忆往日的约会,他一面继续等待姑娘,一面一面想起姑娘赠送彤管得情景,顺手从怀中取出彤管吹起,第三章写两人会面赠送信物。女子被笛声打动,终于走出来,并把从野外采来的荑草作为信物送给他,男子惊喜不已,连声称赞小草美得出奇。 3、结构特点:
重章叠唱(重章叠句)
既开拓了诗的意境,充实了诗的内容,又增强了诗的音乐性和感染力,增强了所要抒发的感情。五、小结:
1. 细节描写的作用。反映古代广大人民对自由婚姻和美好、幸福的爱情生活的追求与向往。2. 主题: 拓展阅读: 比较《邶风·静女》和《郑风·子衿》的异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yí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táo 兮达tà兮,在城阙qùe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子:男子的美称。 衿:衣领 。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悠悠:此指忧思深长不断。纵:即使。宁:难道。 嗣音:传音讯。嗣,通“贻”,音yí,给,寄的意思。 挑达:音táo tà,独自来回走动。 城阙:城门楼。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译 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 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长啊不同点:(1)角度不同。《静女》是以男子的口吻写的,《子衿》以女子的口吻写。 (2)情节不同。《静女》写青年男女的一次约会《子衿》写少女在城楼上盼望情人。 (3)基调不同。《静女》欢乐幽默,充满情趣, 《子衿》缠绵悱恻,哀婉动人。 (4)写法不同。《静女》主要通过细节刻画人物,《子衿》主要通过内心独白刻画人物。相同点:
(1)对爱情的追求都大胆率真,绝不忸怩作态,表现出劳动人民淳朴的本色。
(2)风格朴实、清新。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在一唱三叹中主人公的深情得以尽情地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