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第4课 “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陈廷一“布衣总统”孙中山buyizongtongsunzhongshan结束一个时代的人 开创一个时代的人 孙中山先生为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创立民国,十一次举行武装起义,三次建立革命政权;一生奔走,倡导民主,反对独裁,组织护国战争、护法战争;不畏帝国主义列强和反对军阀的威胁,发动北伐,讨伐叛军陈炯明,以其愈挫愈奋的斗志,两次改组国民党,实现了从旧民主主义到新民主主义的转变;最后北上议政,病故于北京铁狮子胡同五号。青年时期的孙中山担任非常大总统
时的孙中山民国十二年(一九二三年)六月,中山先生在石龙督师。孙中山与唐绍仪中山先生的子女黄埔军官学校训词护送灵柩到达中山陵中山陵思考以下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 若以成败论英雄,孙中山先生能否称为英雄?
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如果两者的答案是否,孙中山先生又为何能被尊为 “国父”? 孙中山的高尚人格
终生为革命事业奋斗的精神
推翻封建帝制,让一个习惯跪下去的民族站起来了。 对孙中山你了解多少? ◆ 出生地: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
◆ 名字“中山”的来历: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因此得名。
◆ 基本政治主张: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 领导过的重大革命: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时孙中山其实不在国内,但是其之前的思想主张、方针政策为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孙中山,字德名,号逸仙。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先行者,中国同盟会主要创始人。
1866年11月12日诞生于广东香山县。
1982年香港学医,后在澳门、广州行医。
1984年组建兴中会。
1911年武昌起义,被选为临时政府总统。
1919年将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1920年组织中华国民政府任非常大总统。1924年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逝世,终年59岁。简介何谓“布衣”? 我国是文明古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纺织品的国家之一。用麻织出来的是“布”,而相对用丝织出的是“帛”。布与帛相比,前者质粗而价低,后者质精而价高。由于古代贵族穿帛衣服居多,庶人穿不起帛而孩子能穿布,所以布衣成了平民百姓的代称。后来也多以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除外,还有一种“短褐”是用粗毛或粗麻织成的,为穷人所穿。 题目中的“布衣”和“总统”是否矛盾?为什么?“布衣”与总统的辨证关系? 对“布衣总统”的理解有二:
其一,指总统出身于布衣,源于“布衣”;
其二,指具有总统的身份同时具备“布衣”的品德。 称呼的由来? 文中青年孙中山的有趣故事——与两广总督张之洞的交往故事:
平凡为一介布衣却怀有“傲王侯”的大志——“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从何体现“布衣”特色?朴素整洁 生活简朴
改学生装为中山服(中山服的由来) 外表整洁(表里如一)
简单 简朴
房间:不大 摆设:数目少,
外面:客厅兼饭厅
俭约 正:孙中山
反:唐绍仪 吴廷芳
亲民淡泊 总是悄悄出巡不惊扰民众,不事张扬,制止巡官挥刀驱人群衣住食行 探究活动:研究孙中山与张之洞的对句,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 持三字帖,见一品官,儒生妄敢称兄弟?行千里路,读万卷书,布衣亦可傲王侯。 对联的基本要求:
字数相等,词性相同,意义相对,平仄相反。
末字仄(第三、四声)起平(第一、二声)收。
仄声(第三、四声)平声(第一、二声)列举几副熟知的对联。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陶渊明)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心中装着人民的,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抓住感触最深的,试写对联颂扬孙中山先生。注意:对仗,尾字仄起平收。勤政爱民政绩卓著,平等博爱甘当公仆。
念昔日布衣志,看今朝总统情。
念昔日布衣胸怀大志,留传千古;
看今朝总统心装民众,名扬万方。
胸怀大志一举推翻帝制,
心装民众毕生甘当公仆。
早怀大志先生不卑不亢,
不事张扬总统高风亮节。拓展探讨2.现在,我们的社会安定了,生活也富足了。你认为孙中山这种甘于淡泊的品质,在当代青年身上还需要吗?说说理由。 需要。
国家;文明建设;个人素质。 1.本文从哪些方面赞扬了孙中山甘于淡泊的品质? 从名片简单、衣食住行、待人宴客和悄悄出巡四个方面。 讨论:本文在写作手法上值得我们学习的有哪些地方? ①结构上:脉路很清晰,每个部分,每个层次都有一句总括性语言总领下文。
②通过环境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如:
写居室陈设——环境描写;
写起居,“记下来”“刮胡子”、“刷衣服”、“对镜子”……梳好“——动作描写。语言描写更突出:
“困难当然很多,但革命政府……,总统不是皇帝,而是工作。”“太讲究了,以后不要再拿来。”
“不必惊扰众人,我们还是改道吧!”
“对待老百姓不能这样!我们是人民的公仆。” 找出并概括本文选取了哪几件事例? 这些事例可分为几类?接近群众
不要警察
教育卫士没有积蓄
反对贺寿
设计服装对待人民没有总统架子要求自己简朴节约平民总统公仆2.这说明写作的时候一定要围绕中心选材 1.小事更能触及人物的内心写作体悟:身为伟人,孙中山一生可记叙的大事很多,为什么课文却选择一些小事?对“布衣”、“剪辫”、“睡狮”如何理解? “布衣”是平民百姓的代称;
辫子是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标志,因而辛亥革命的一个重要行为标志是剪辫子。
“剪辫”在这时期成了反对满清、推翻帝国、追求共和、倡导民主的一种行为象征。
“睡狮”是引用拿破仑的话,代指尚未觉醒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