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0课《陈涉世家》第2课时同步练习
一、基础题。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l)吴广素爱人( ) (2)广故数言欲亡( )
(3)并杀两尉( ) (4)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
(5)辍耕之垄上( ) (6)比至陈( )
2. 下列各组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陈胜、吴广喜,念鬼 念无与为乐者
B.今亡亦死 暮而果大亡其财
C.扶苏以数谏故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3. 下列选项中属于使动用法的一项是( );属于意动用法的一项是( )
A.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陈涉世家》)
B.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隆中对》)
C.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4. 下面句子中的“之”字没有指代作用的一项是( )
A.怅恨久之 B.二世杀之 C.楚人怜之 D.固以怪之矣
5.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军身被坚执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辍 耕 之 垄 上
(2)王 侯 将 相 宁 有 种 乎
二、阅读理解题。
【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 ( http: / / www.21cnjy.com )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乙】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不 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21·cn·jy·com
1.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全错的一项是( )
A.今亡(逃跑)亦死 无论(不论)魏晋
B.今或(有时)闻无罪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没有出路的境地)
C.为天下唱(通“倡”,首发) 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D.楚人怜(爱戴)之 此中人语(说)云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陈胜、吴广乃谋曰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扶苏以数谏故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不足为外人道也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D.吴广以为然 父利其然也
3.下面各句是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中陈胜提出“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口号,说明陈胜充分把握了人心动向,为起义成功奠定了基础。21教育网
B.乙文中“乃大惊”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到来的惊异,显示了桃源与外界隔绝久远;“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体现了桃源民风淳朴。21cnjy.com
C.甲文中导致陈胜、吴广起义的直接原因是“天下苦秦久矣”;乙文中桃源人来到桃源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躲避秦朝的战乱。21·世纪*教育网
D.甲文是纪传体,生动地描述了中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乙文以叙述为主,是作者虚构的故事,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也是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否定。
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参考答案
一、基础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本题是考查对文言实词意思的把握,我们结合语句理解词语意思。
2. A
解析:本题是考查区别一词多义,我们结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句理解词语意思。A中念的意思都是考虑。B中亡的意思分别是逃跑,丢失。C中以的意思分别是因为,依靠。D中间的意思分别是偷偷、私自,两个事物之间的空隙。www-2-1-cnjy-com
3. A D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中的词类活用。A项中忿恚是使动用法,意思是使……恼怒。D项中宾客是意动用法,意思是以……为宾客。2-1-c-n-j-y
4. A
解析:本题考查对“之”的用法的辨析,A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中“之”用在句末没有实在的意义。其他句子中都是代词。B中指代扶苏,C中指代项燕,D中指代得鱼腹中书这件事。
5.(1)王侯将相难道有天生的贵种吗?
(2)于是他们就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为的是依从人民的愿望。
(3)将军你亲自披甲上阵,手拿武器。或将军你身穿着战甲,紧握着武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的能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首先理解每一个词语的意思,然后翻译通顺即可。注意重点词语的意思:宁,难道;诈,假;从,顺从;坚和锐都是形容词作名词,意思是坚固的战甲和锐利的武器。【来源:21·世纪·教育·网】
6.(1)辍耕/之垄上
(2)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解析:本题考查划分朗读节奏,一般根据语气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意、词语的搭配等进行划分。(1)“之”在此句作动词, “到、 去”的意思,在“之”前停顿,全句表示两个动作的承接,若“之”前不停顿, 句意就不通。(2)并列短语间要有停顿,读起来很有节奏美。
二、阅读理解题。
1. 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的理解,我们 ( http: / / www.21cnjy.com )结合文中语句进行分析。A:一正一错,“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B:全错,“或”:有的人,“绝境”:与世隔绝的地方;C:全对;D:一正一错,“语”:告诉。www.21-cn-jy.com
2. B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对一词多义的理解。A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乃”:于是,就;后“乃”:竟然;B:两“以”:因为;C:前“为”:向;后“为”:为了,表目的;D:前“然”:正确;后“然”:这样。2·1·c·n·j·y
3. 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C项中陈胜起义的直接原因应是:“失期,法皆斩”。“天下苦秦久矣”是根本原因。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翻译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们首先理解关键的词语,然后通顺的翻译。(1)句中会的意思是适逢,恰巧。度的意思是估计。失期意思是厌恶期限。(2)具言意思是详细的说,闻意思是见闻。皆意思是都。【来源: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