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九上 第11课《学问和智慧》(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九上 第11课《学问和智慧》(课件+教案+练习+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08-18 15:25:01

内容文字预览

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1课《学问和智慧》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学问和智慧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九年级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品味作者智慧典雅、丰富多彩的语言,学会有条理地表述自己的观点。
能力目标 反复诵读,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结构和多重的论证方法。
知识目标 了解作者观点,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学会在学习中以智慧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重点 1.明确学问和智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弄清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2.了解课文采用的多种论证方法,体会其作用。
难点 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3.优美语言的积累。
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 教法 说教法,点拨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迁就你自己的规则”,其实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新课文——《学问与智慧》。 思维发散。 通过阐述,直奔课题,激起学生的兴趣。
讲授新课 一、初读感知1.介绍作者罗家伦,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早在五四运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中,还是大学生的罗家伦先生就崭露头角,“五四”那天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就出自他的手笔。“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也是由罗家伦首创的。他在当年5月26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以“毅”为笔名写了《“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文,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2.自读课文,出示自读要求。(1)了解作者。(2)自由朗读课文,圈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3.积累字词。铢(zhū) 郤(xì) 窾(kuǎn)犀(xī) 矻(kū) 4.理解词语的意思。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无关宏旨:不涉及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物竞天择:万物为生存而竞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优胜劣汰。犀锐:坚固锐利。寡约:这里的意思是缺乏高度的概括。约,简约。晦塞:晦涩不畅。鞭辟入里: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失。 ( http: / / www.21cnjy.com )寸积铢累:指一点一滴地积累。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的十四分之一。 豁然开朗:指思路开阔通达,能透彻地了解问题。5.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各层次的意思。 第一部分(1—2):解说“学问”与“智慧”的概念不同。第二部分(3—6):论述学问和智慧的关系。第一层(3—4):学问离不开智慧。第二层(5—6):智慧离不开学问。6.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二、精读感悟(一)学习第1段1.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句?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2.第1自然段的段内结构是什么?中心句是如何提取的?这个段落结构是“总分式”。本段一共有6个句子,后5个句子是对第1句的解说,解说的具体内容是“区别”。具体说来就是:中心句①总说“学问与智慧有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别”,②③④⑤分说“学问”,⑥分说“智慧”。分说学问与智慧的区别时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使得被说明的对象“学问”与“智慧”特点突出,读者可以迅速感受二者的“区别”。(二)学习第2段1.第二段一共有6句话。第一句“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有什么作用?这句话的作用是:第一从反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呼应第一段的中心句①“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第二从解说概念过渡到对“人”的议论,从而引出了“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的话题。②③两句举例说明有些人有学问然而缺智慧的现象;使用一个“反过来说”,将笔锋一转再提话题“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⑤⑥两句则是作者举例、引用相结合证明了④句的说法。2.第2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为什么?第二段的主要意思应该是“‘以为学问就是智慧’是错误的”。因为在第2段中,作者有两个平行的见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学问的人不是都有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反问句的以简驭繁、提炼本质);“有智慧的人不是都有很好的学问”(“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的提炼),而这两个见解都是对“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的反驳,因此,第二段的主要意思应该是“‘以为学问就是智慧’是错误的”。3.第2段中作者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这一段的论证中有两句摆列出了两种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反的情况:一种是“学问渊博”可是“说不上智慧”;另一种是“读书虽然不多”“但他对于人情事理,都很通达,凭借经验,运用心得”,两种人一起摆放在论证的段落里,这就成了对比。这种对比的目的,是把两种相反的或有差异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人们对论证的问题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因此这里的论证方法叫做对比论证,这种对比论证的好处在于肯定了正确的一方,否定了错误的一方,使得段落中的观点更加突出,更加鲜明。(三)学习第3段1.第3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①句“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 ( http: / / www.21cnjy.com )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是一个复句,前一个分句“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应该是段落意思的集中点。②句从反面摆事实证明了“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③句以后作者连用了3个杰出人物的实例,证明智慧与学问的极其重要性。2.本段是呈“总分”态势,先总说,再分述,这段的“述”有什么特点?这段的“述”,是先简述反面,再详写正面的。这段的一反一正、一详一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四)学习第4段1.第4段的过渡句是哪个?它的作用是什么?第4段的过渡句是“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作用是承上启下,从关照人——“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呼应“没有智慧”的“从事研究工作”的“许多人”,到了关照人们写作阅读的书——“缺少智慧的书”。2.第4段议论的论题是什么?如何展开的?第4段议论的论题是过渡句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有缺少智慧的书”。②句到⑦句,作者对比了两种书:“有智慧的”,“无智慧的”。⑧句使用“然而”转折,提醒读者注意“这类的书多极了,读者要不浪费时间,”指出了方法“不能不精为选择”。⑨句是作者对读书的见解:“读书也要智慧。”3.第4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第4段着眼书籍,针对“有缺少智慧的书”的现象,提出读书要“精为选择”,读书“也要智慧”。(五)学习第5段1.第5段的哪个句子与上下文意思勾连?它是如何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第五段第一句“学问固然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是一个关键语句,前一个分句“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承上“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书籍是学问的传播承载者)”,后一个分句“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开启下文内容。2.②句强调了“智慧必须以学问做基础, ( http: / / www.21cnjy.com )才靠得住。”然而“为什么说智慧必须以学问做基础?”这是一个非常不好说的难题,作者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的?作者在解说“无学问的智慧”时就使用了形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的比喻(③④句);同⑤⑥⑦句构成了鲜明的对比,⑤⑥⑦以“惟有”“惟有”“也惟有”带出一连串比喻,层层深入地证明了“智慧不能离开学问”。在这个对比论证中,⑤针对③,使用“不是……而是……”,⑥反向呼应④赞美智慧“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⑦句照应了②句的“智慧以学问做基础”提出“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3.这一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结构安排对议论展开有什么好处?第5段的结构仍然是“先总后分”,这样的分析方法便于读者明晰道理,分辨异同。(六)学习第6段1.这是收束全文的一段,作者是如何安排内容的?作者在收束全文时,依然期待读者能够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普通的生活现象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因此,他使用比喻论证,再次形象生动地将“智慧”比作了建筑师的“匠心”,将“学问”比作了“建筑材料”,②句则进一步斩钉截铁地使用两个“决不能”表明了“智慧”至高无上的地位。④句继续使用比喻,前一个分句“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承上,强调学问是智慧的基础,④句的后一个分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启示读者焕发迷人魅力的“智慧”与创新的关系。⑤带读者回看“美术史”“建筑史”,使前面贴切的比喻出的道理确凿无疑。⑥句是作者的见解:“学问和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⑦句则是作者的主张:“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那智慧的作用是“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七)写作特点 1.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论证中心论点。作者在论证“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的中心论点时,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充分。如在论述“学问为什么不能离开智慧”时,运用了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在论述“智慧不能离开学问”时,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2. 论证严密,语言优美作者学识渊博,视野宽宏。文章论述学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智慧,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例证典型,语言精炼,名言警句,随处可见。品评优美的语言,是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通过反复的诵读品评,我们感受到其语言的优美魅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语言素养。可通过仿写例句的形式来加强积累与运用。(八)归纳文章的中心,完成填空这篇文章分析了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指出学问固然离不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学问与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进而提出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量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九)拓展延伸搜集有关“学问”与“智慧”的名言警句。智慧胜于知识。——【法】帕斯卡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越多越骄傲,智慧越高越谦虚。          ——【美】柯珀播放歌曲《奔跑》,结束本课。 知作者。自主学习,相互探究。合作探究,披文入情。读中感悟。理解对比论证。把握过渡句极其作用。把握段落的结构特点。把握本文的写作特点。联系自身课外知识积累,大胆举手发言。 简介作者。让学生学会在课下注解中找准知识点。理清课文的思路。分析文中的对比论证。分析文中的过渡句。分析段落的结构特点。精析本文的写作特点。难点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通过课外链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
课堂练习 1.下列各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C )A、学问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一种陶冶人生的熔炉。B、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C、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瞩。D、若把学问譬作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  2、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寸积铢累(铢:古代重量单位) 烛照人生(照:照亮) B、食古不化(化:融化,消化) 融会贯通(贯:贯通) C、举一反三(反:类推) 无关宏旨(宏:宏大) D、探骊得珠(骊:黑龙) 鞭辟入里(辟:透彻) 3、下列句子中引号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A )A、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或“冬烘先生”。 B、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 C、赫胥黎慨然叹曰:“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D、“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巩固学习目标,加深理解。
课堂小结 同学们,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全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的接班人,我们要把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老师送给大家12个字:飞扬智慧之魂,畅游学问之海!我把黄征演唱的《奔跑》歌词做了些许调整:把浩瀚的智慧装进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哪怕遇见再大的风险再大的浪,有智慧相帮,也定会“直挂云帆济沧海”! 总结全文,整体掌握。
布置作业 1.请精读最后一段第一句话,按以下句式仿写一句。若把学问譬作_______,那智慧便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有_______、有______,甚至有__________,也不能_______,就是拥有________,以及________,也只_______,而决不________。2.试着用学习本文的方法预习《论美》一文。 帮助理解课文,巩固课文。
板书设计 学问与智慧罗家伦区别:学问 智慧原料 熔炉工具 透视、反想、远瞻(有) (无)——有学问的笨伯(无) (有)——不见得有很好的学问;能通达事理人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 突出课文重点,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掌握课文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21世纪教育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1课《学问和智慧》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陶冶( ) 远瞻( ) 寸积铢累( )
晦塞( ) 犀锐( ) 探骊得珠( )
2.你能理解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吗?
(1)通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融会贯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物竞天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鞭辟入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永远的丰碑”记录着烈士们在血雨腥风的年代里,凭借坚强的信念和________的意志,坚持斗争不动摇的英雄事迹。21教育网
(2)两岸关系的融洽与否,关键在于双方是否能够以和解、互信、坦诚的态度________广大人民的意愿。21·cn·jy·com
(3)我国自己研制的载人飞船“神州六号”成功发射,________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又取得了重大进展。www.21-cn-jy.com
(4)王强虽然学习基础较差,但由于他前一阶段扎实复习,刻苦努力,成绩进步明显,从而为后阶段的综合提高打下了_______的基础。2·1·c·n·j·y
A.坚忍 顺应 标明 坚定 B.坚韧 顺应 标志 坚实
C.坚忍 适应 标明 坚实 D.坚韧 适应 标志 坚定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个经验值得文艺工作者和歌唱演员重视。
B.学术委员会采纳了两个青年科学家的建议。
C.我以为你有事,不可能会按时来,然而你却提前来了。
D.每个单位都要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和杜绝不应有的各种浪费现象的发生。
5.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一事物展开合理想像,写一段话。
例句:气球,别人稍微吹吹你,你就飘飘然;可是你稍微受点刺激,就再也鼓不起来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读书与做人
人生是这样丰富,人生是这样辉煌。作为一个普通人,仅有自己的一点经历是不够的,要想充实大脑,就要靠读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读书,谁都知道是好事儿,但读书又确实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儿。
我喜欢小说。小时候常读中国的小说《红楼梦》《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浒传》《三国演义》等;也爱读外国小说,比如狄更斯、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的作品,这些书对我的理解人生有很大帮助。
读书最重要的是从中可以学到知识。现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知识多极了,从计算机一直到航天科学,包括种地都属于知识的范围。记得30年代我在清华大学上学时,有一位教文学的叶教授,他就是什么书都读,那个时候就开始研究宇宙。我很诧异。叶教授说,一个搞文学的人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通过博览群书,就可以得到你生活之外的一大部分知识。
读书一方面要读的广,读的博,另一方面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勇于探索,人家没有看过的书我也要读,还要读得深。中国有种老的说法叫“读书破万卷”。这本书你不仅读过了,而且从中还悟出许多道理。所以,有些书必须细读,并不是要读成什么专家,而是要从中悟出道理,找到动力,从而得到思想上的帮助,这可说是读书的要义。21cnjy.com
人的灵魂本身不喜欢浅薄、庸俗、无聊,它永 ( http: / / www.21cnjy.com )远在追求最高尚的东西。鲁迅先生的小说,让你懂得当时社会的残酷、黑暗、卑鄙,给你一种动力,鼓舞你向上,像阳光照进来一样,世界亮了起来。碰到了好书,就会得到一种力量。然而,好书不是所有人都能遇到的,这需要用心去发现。21·世纪*教育网
巴金读书就读得有用,巴金是我的老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友,也是我佩服的老师,我跟他分手了半个世纪以上。巴金从头到底一直都说真话,就是由卢梭的书引起的。《忏悔录》大家都读过,对有的人影响不大,巴金却得到了大益处,影响了他的一辈子,这好比达到了一种境界。
我已经83岁了,现在回想起来,最懊悔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是,读书没有读专,读过之后真正用到的也不多。而对年轻的中学朋友,我希望你们要从中学就开始想: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人类、对国家、对社会有怎样的益处。要读书,读好书。要在好书的引导下,做一个大写的人。“人”这个字,就这么一撇一捺,但真正做一个大写的人却不容易。www-2-1-cnjy-com
6.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画横线的句子在行文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文章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举例证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但读书又确实是一件既简单又复杂的事儿”这句话的内涵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大写的人”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yě zhān zhū
sāi xī lí
( http: / / www.21cnjy.com )
3. B
4. C
5.例:弹簧,别人稍微给你敲打,你就频频还击;可是你稍微受点牵引,就再也不愿动弹了。
二、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6.读书可以学到知识,理解人生,学会做人。
7.承上启下。
8.举例论证,例举中国的小说、外国的作家。
9.随便读书固然简单,但如何选择有益的书读并读得有用却不容易。
10.“大写的人”应当是不浅薄、不庸俗、不无聊,永远追求最高尚东西的人,对人类、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7张PPT)
学问和智慧
苏教版 九年级上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鸟窝
新课导入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学界泰斗”、“国学大师”、“国宝”这三大美誉的季羡林老师写的《成功》。
我们学过了《创造学思想录》,懂得了创造性思维就是“从你的箱子里走出来”,“以不同的方式思考问题”,“迁就你自己的规则”,其实创造性思维就是我们常说的智慧。这种智慧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以丰富的“知识”“学问”为基础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一篇新课文——《学问和智慧》。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新课讲解
介绍作者
罗家伦,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早在五四运动中,还是大学生的罗家伦先生就崭露头角,“五四”那天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就出自他的手笔。“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也是由罗家伦首创的。他在当年5月26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以“毅”为笔名写了《“五四运动”的精神》一文,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积累字词
铢(zhū) 郤(xì)
窾(ku n) 犀(xī)
矻(kū)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理解词语的意思
探骊得珠:
无关宏旨:
物竞天择:
犀锐:
寡约:
晦塞:
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
不涉及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
万物为生存而竞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优胜劣汰。
坚固锐利。
这里的意思是缺乏高度的概括。约,简约。
晦涩不畅。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理解词语的意思
鞭辟入里:
浮光掠影:
融会贯通:
寸积铢累:
豁然开朗:
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
深中要害。
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
一样,一晃就消失。
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
指一点一滴地积累。铢,古代重量单位,一两
的十四分之一。
指思路开阔通达,能透彻地了解问题。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给课文划分层次,概括各层次的意思。
(1—2)解说“学问”与“智慧”的概念不同。
(3—6)论述学问和智慧的关系。
第二层
第一层
(3—4)学问离不开智慧。
(5—6)智慧离不开学问。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一)学习第1段
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哪句?
第1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1自然段的段内结构是什么?中心句是如何提取的?
这个段落结构是“总分式”。
本段一共有6个句子,后5个句子是对第1句的解说,解说的具体内容是“区别”。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承认有天资,但需客观一点。——举例论证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中心句①总说“学问与智慧有区别”。
②③④⑤分说“学问”,⑥分说“智慧”。
分说学问与智慧的区别时使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使得被说明的对象“学问”与“智慧”特点突出,读者可以迅速感受二者的“区别”。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确实存在,有时影响极大。——举例论证
(二)学习第2段
第二段一共有6句话。第一句“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有什么作用?
从反面呼应第一段的中心句①“学问与智慧,有显然的区别”。
第一
从解说概念过渡到对“人”的议论,从而引出了“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的话题。②③两句举例说明有些人有学问然而缺智慧的现象;使用一个“反过来说”,将笔锋一转再提话题“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⑤⑥两句则是作者举例、引用相结合证明了④句的说法。
第二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确实存在,有时影响极大。——举例论证
第2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为什么?
第二段的主要意思应该是“‘以为学问就是智慧’是错误的”。
因为在第2段中,作者有两个平行的见解:“有学问的人不是都有智慧”(“其实有学问的人,何曾都有智慧?”反问句的以简驭繁、提炼本质)。
“有智慧的人不是都有很好的学问”(“有智慧的人也不见得都有很好的学问”的提炼)。
而这两个见解都是对“有人以为学问就是智慧”的反驳,因此,第二段的主要意思应该是“‘以为学问就是智慧’是错误的”。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第2段中作者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这样论证有什么好处?
对比论证。
在于肯定了正确的一方,否定了错误的一方,使得段落中的观点更加突出,更加鲜明。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新课讲解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确实存在,有时影响极大。——举例论证
(三)学习第3段
第3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①句
②句
③句
“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是一个复句,前一个分句“学问是不能离开智慧的”应该是段落意思的集中点。
从反面摆事实证明了“没有智慧的学问,便是死的学问”。
以后作者连用了3个杰出人物的实例,证明智慧与学问的极其重要性。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确实存在,有时影响极大。——举例论证
本段是呈“总分”态势,先总说,再分述,这段的“述”有什么特点?
这段的“述”,是先简述反面,再详写正面的。
这段的一反一正、一详一略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四)学习第4段
第4段的过渡句是哪个?它的作用是什么?
第4段的过渡句是“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而且也有缺少智慧的书。”
作用是承上启下,从关照人——“世间不但有缺乏智慧的人”呼应“没有智慧”的“从事研究工作”的“许多人”,到了关照人们写作阅读的书——“缺少智慧的书”。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第4段议论的论题是什么?是如何展开的?
第4段议论的论题是过渡句中“……也有缺少智慧的书”。
②句到⑦句,作者对比了两种书:“有智慧的”,“无智慧的”。
⑧句使用“然而”转折,提醒读者注意“这类的书多极了,读者要不浪费时间,”指出了方法“不能不精为选择”。
⑨句是作者对读书的见解:“读书也要智慧。”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第4段的主要意思是什么?
第4段着眼书籍,针对“有缺少智慧的书”的现象,提出读书要“精为选择”,读书“也要智慧”。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五)学习第5段
第5段的哪个句子与上下文意思勾连?它是如何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
第5段第一句“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是一个关键语句,前一个分句“学问固然不能离开智慧”承上“须知著书固要智慧,读书也要智慧(书籍是学问的传播承载者)”,后一个分句“智慧也不能离开学问”开启下文内容。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作者在解说“无学问的智慧”时就使用了形象的比喻(③④句);同⑤⑥⑦句构成了鲜明的对比,⑤⑥⑦以“惟有”“惟有”“也惟有”带出一连串比喻,层层深入地证明了“智慧不能离开学问”。
②句强调了“智慧必须以学问做基础,才靠得住。”然而“为什么说智慧必须以学问做基础?”这是一个非常不好说的难题,作者是怎样解决这个难题的?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在这个对比论证中,⑤针对③,使用“不是……而是……”,⑥反向呼应④赞美智慧“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⑦句照应了②句的“智慧以学问做基础”提出“也惟有这种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为精澈,最可宝贵。”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这一段的结构有什么特点?这样的结构安排对议论展开有什么好处?
第5段的结构仍然是“先总后分”,这样的分析方法便于读者明晰道理,分辨异同。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承认有天资,但需客观一点。——举例论证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确实存在,有时影响极大。——举例论证
这是收束全文的一段,作者是如何安排内容的?
作者在收束全文时,依然期待读者能够从普通的生活现象把握“学问与智慧”的关系,因此,他使用比喻论证,再次形象生动地将“智慧”比作了建筑师的“匠心”,将“学问”比作了“建筑材料”。
②句则进一步斩钉截铁地使用两个“决不能”表明了“智慧”至高无上的地位。
④句继续使用比喻,前一个分句“材料愈能应手,匠心愈能发挥;”承上,强调学问是智慧的基础,④句的后一个分句“构造的原理愈进步,艺术家愈能推陈出新”,启示读者焕发迷人魅力的“智慧”与创新的关系。
(六)学习第6段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⑤句带读者回看“美术史”“建筑史”,使前面贴切的比喻出的道理确凿无疑。
⑥句是作者的见解:“学问和智慧是相辅为用,缺一不可”。
⑦句则是作者的主张:“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那智慧的作用是“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七)写作特点
1. 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来论证中心论点。
作者在论证“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的中心论点时,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充分。如在论述“学问为什么不能离开智慧”时,运用了对比和举例论证的方法;在论述“智慧不能离开学问”时,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2. 论证严密,语言优美
作者学识渊博,视野宽宏。文章论述学问和智慧,从古到今,从中到外,例证典型,语言精炼,名言警句,随处可见。品评优美的语言,是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通过反复的诵读品评,我们感受到其语言的优美魅力,并在这个过程中提高了语言素养。可通过仿写例句的形式来加强积累与运用。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归纳文章的中心,完成填空。
这篇文章分析了学问与智慧的( ),指出学问固然离不开( ),同时智慧也不能离开( ),学问与智慧相辅为用,缺一不可,进而提出我们不但需要( ),而且更需要( ),需要以智慧去( )、( )、( )。
区别与联系
智慧
学问
学问
智慧
笼罩学问
透视学问
运用学问
教学目标
拓展延伸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智慧胜于知识。——【法】帕斯卡
知识能够诱发智慧,是打开智慧大门的钥匙,但它不等于就是智慧。——【 日】池田大作
知识越多越骄傲,智慧越高越谦虚。 ——【美】柯珀
搜集有关“学问”与“智慧”的名言警句。
教学目标
新课讲解
非常重要。——道理论证、举例论证
播放歌曲《奔跑》
教学目标
课堂练习
1.下列各句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 )
A、学问是一种滋养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却是一种陶冶人生的熔炉。
B、从学问中锻炼出来的智慧永远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断地从水底上涌。
C、智慧是一种透视,一种反想,一种远瞩。
D、若把学问譬作建筑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筑师的匠心。 
2、对下列词语中红色字体的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寸积铢累(铢:古代重量单位) 烛照人生(照:照亮)
B、食古不化(化:融化,消化) 融会贯通(贯:贯通)
C、举一反三(反:类推) 无关宏旨(宏:宏大)
D、探骊得珠(骊:黑龙) 鞭辟入里(辟:透彻)
C
B
教学目标
课堂练习
3、下列句子中引号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A、这种人西洋便叫做“有学问的笨伯”,在中国便可称为“两脚书橱”或“冬烘先生”。
B、他自己却对人说:“我的发明其实很简单,只是你们看不见罢了!”
C、赫胥黎慨然叹曰:“这个道理,傻子都应该知道,为什么我以前不知道?”
D、“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A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课堂小结
同学们,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我们要把学习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老师送给大家12个字:飞扬智慧之魂,畅游学问之海!我把黄征演唱的《奔跑》歌词做了些许调整:把浩瀚的智慧装进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远航;哪怕遇见再大的风险再大的浪,有智慧相帮,也定会“直挂云帆济沧海”!
21jycn.com
21世纪教育网
教学目标
作业布置
1.请精读最后一段第一句话,按以下句式仿写一句。
若把学问譬作_______,那智慧便是__________。有_______、有______,甚至有__________,也不能_______,就是拥有________,以及________,也只_______,而决不________ 。
2.试着用学习本文的方法预习《论美》一文。
教学目标
板书设计
学问与智慧
罗家伦
区别:学问 智慧
原料 熔炉
工具 透视、反想、远瞻
(有) (无)——有学问的笨伯
(无) (有)——不见得有很好的学问;能通达事理人情
联系:学问离不开智慧,否则便是死学问
智慧也不能离不开学问,必须以学问做基础
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
谢 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有大把优质资料?一线名师?一线教研员?赶快加入21世纪教育网名师合作团队吧!!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http://www.21cnjy.com/zhaos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