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与艺术语言 课件 (4)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与艺术语言 课件 (4)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10-11 17:47: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与艺术语言中国画的定义中国画,又简称“国画”,古时称为丹青,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绘画(区别于“西洋画”)。主要指以毛笔、墨、国画颜料等工具画在绢、宣纸、帛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强调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其重神似不重形似,重意境不重场景的画。
它的精神内核是“笔墨”。
中国画的分类按题材可分为:
人物
山水
花鸟
按技法可分为:
工笔
写意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张大千《云树高踪》齐白石《群虾图》齐白石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1]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趣味横生。 一、形神兼备与气韵生动1、形:是指表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2、神:是指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本质。
3、气韵: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指作品中蕴含的生机、气势、节奏和韵致。
中国画家试图以作品表达自我、感染观众,并以此为绘画的最高目标朱耷《荷石水禽图》崔白《禽兔图》倪瓒《六君子图》二、写心立意与以大观小
“写心立意”:通过表现客观世界实现自我精神的抒发
“以大观小”:超越直观世界,用心灵的眼笼罩全景,从全体来看部分,把全部景界组织成一幅气韵生动、有节奏、有和谐的艺术画面。
三、骨法用笔与应物象形“骨法用笔”:
是指南齐谢赫德六法中的“骨法用笔”一法中,借用“骨法”来说明用笔的艺术性,包括着笔力、力感、结构表现意思在内。
“应物象形”
是指蕴含着天人关系和物我交融的古代哲学思想,它代表着中国画家的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应物”: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反应状态。
“形”:头脑中经过加工的艺术形象,它可以是有取舍、有想象、有夸张的艺术意向。徐悲鸿《八骏图》四、随类赋彩与色不碍墨
"随类赋彩“
是由南朝的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的设色方法,它是一种评画标准,是中国画用色的基本原则.在当时主要是指人物画的设色方法.
色不碍墨:色墨相辅相成 五、中国画的意境与章法关于意境的理解
中国画意境,就是画家通过描绘景物表达思想感情所形成的艺术境界。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绘画是否具有意境,这是作品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关于章法的理解
就是构图的“虚实”、“疏密”、“开合”、“呼应”
六、中国画的诗书画印结合表现方式诗书画印结合是中国画的一种特殊艺术风格,兴起于宋代。画家借助题诗、款识、书法、印章等艺术手段,作为画面的补充、阐发、烘托和说明,来尽情地倾露自己的思想感情。
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即是中国文人画成熟的标志,也是中国文人画的典型风格。 山水画——树的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