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8张PPT。中国画艺术境界与艺术语言中国画 原来泛指中国绘画,是近代为区别明末传入的西画而
出现的概念。它包括卷轴画、年画、版画等各式各样的
门类;今作为中国绘画的画种之一, 指以中国独有的
笔墨等工具材料按照长期形成的 传统而创作
的绘画品种。
以悠久的历史和独树一帜的特点,
集中代表了中国绘画传统
及其在新时代的更新,
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
是东方画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画现分三大画科: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
装裱形式:有卷、轴、册、屏等多种裱形制表现手法:有工笔、写意和没骨等画法形式
古人是怎样品评中国画的呢?晋代文学家陆机“宣扬莫大于言,存形莫善于画”战国思想家荀子“形具而神生”“写形”和“传神”是中国画
创作理论与作品评价中
一对重要慨念顾恺之:
顾恺之是东晋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博学有才气,工诗赋、书法,尤善绘画。人称其“画绝”、“才绝”、“痴绝”,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维摩诘像》古人是怎样去品评中国绘画作品的呢? 南齐谢赫六法是中国古代美术品评作品的标准和
重要美学原则。“六法”最早出现在
南齐谢赫的著作《画品》中。
六法论提出了一个初步完备
的绘画理论体系框架——
从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
表达画家对客体的情感和评价,
到用笔刻画对象的外形、
结构和色彩,以及构图和摹写
作品等,都概括进去了。 、形神兼备与气韵生动
形----是指表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神----是指表现对象的内在精神本质
气韵: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指的是作品蕴含的生机、气势、节奏、韵致。传统绘画中的气韵,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客观世界的描绘、主观精神的表现、富有个性的艺术语言的应用
《韩熙载夜宴图》五代,顾闳中,横绢本设色,
纵28.7厘米,横335.3厘米,
以连环长卷的方式描摹了南唐
大臣韩熙载家开宴行乐的场景。
韩熙载为避免南唐后主李煜
的猜疑,以声色为韬光养晦,
每每夜宴,与宾客纵情嬉游。
这幅长卷线条流畅,工细灵动,充满表现力。设色
工丽雅致,且富于层次感,
神韵独出。是一幅很好的
默写画。是中国十大传世
名画之一。端听琵琶大家都在干什么?韩熙载是谁?
弹琵琶的是谁?你从画面上感受
到了什么?注意这两人的表情,
从他们的表情上,你感受
到了他们的情绪吗?是怎样的?击鼓助舞观察画中这些人物,
他们的情绪是怎么样的?盥手小憩描绘的是韩熙载在内室卧榻洗手,侍女相互
交谈的情景。表现的是夜宴的一个间歇,
整体气氛舒缓放松。独自赏乐依依惜别宴会结束,宾客们有的离去,有的依依
不舍地与女伎们谈心调笑的场景,结束
了整个画面
二 、写心立意与以大观小“写心立意”:通过表现客观世界实现自我精神
的抒发。(中国画的诗情画意)“以大观小”:超越直观世界,
用心灵的眼笼罩全景,从全体
来看部分,把全部景界
组织成一幅气韵生动、
有节奏、又和谐的艺术画面。
(中国画的构图)《青卞隐居图》 王蒙(元)能诗文,工书法,尤擅画山水。狭长的画幅内,表现了卞山从山麓至山顶的雄伟景象。上段,危峰耸立,表现出可望不可攀的险峻之势。中段,山峦起伏变化,山间林木茂密,山坳深处隐约可见有茅屋数间,屋内一隐士报膝依床而坐。下段,
山麓处幽涧流水,林中一行人。全图结构繁复充实,通过溪流、水潭、奔泉等的布置,在稠密中透出灵动的气韵。被董其昌称为“天下第一”。
三 、骨法用笔与应物象形骨法用笔------南齐谢赫六法的“骨法用笔”中,借
“骨法”来说明用笔的艺术性,
包括着笔力、力感、结构
表现意思在内。后,唐代
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
中把绘画的用笔和书法
联系起来。
“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
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
立意而归乎用笔,故工画者
多善书”《四梅花图卷》应物象形------”应物”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反应状态,“象形”指头脑中经过加工的
艺术形象它可以
取舍、想象、
夸张的艺术意象。四 、随类赋彩与色不碍色随类----既有对象本身的形、色、质、香等类相,
也有画家审美心理感受的类相而赋彩。色不碍墨----宋代的
“运墨而五色俱”明代以后
“墨色和谐,色墨交融”五 、中国画的意境和章法意境----“意”是人的思想和情感。“境”则是由象
引发的 “象外之象”。“意境”是一种借助匠心独运
的艺术手法所营造出的情景交融、境与意会,
意味隽永深长的艺术境界。章法----是指画面的构图、构思,
或者叫“经营位置”的方法或法则,
被认为是“画之总要”而
占有重要位置六 、中国画的诗书画印结合的表现方法 诗书画印结合是中国画的一种艺术风格,
兴起于宋代。画家借助题诗、款识、书法、
印章等艺术手段,做为
画面的补充、阐发、烘托
和说明,来尽情地
倾露自己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