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与艺术语言 课件 (7)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课 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与艺术语言 课件 (7)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10-11 18:07: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中国画的艺术境界与艺术语言王鉴《仿黄子久山水图轴》 ?欣赏下面作品,有什么不同?中国画在古代一般称之为丹青,主要指的是画在绢、纸上并加以装裱的卷轴画。
近现代以来为区别于西方输入的油画等外国绘画而称之为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中国所独有的毛笔、水墨和颜料,依照长期形成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法则而创作出的绘画。 中国画的历史发展中国画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出现了帛画,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形成以宗教绘画为主,隋唐时期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宗教画达到了顶峰,五代两宋山水画、花鸟画跃居画坛主流,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 19世纪末以后在近百年引入西方美术的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以及继承民族绘画传统的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形神兼备与气韵生动 “气韵”是中国传统绘画理论的重要审美范畴之一,指作品中蕴含的生机、气势、节奏和韵致。 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五代)第1组问题: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什么内容?第6组问题:你喜欢这幅作品吗?请谈谈对这幅画的感受。第5组问题:这幅画的色彩和技法有什么特点??第4组问题:画中还有哪些人?他们都在干什么?他们的表情如何?第2组问题:这幅画分为几个部分?采用了怎样的构图?韩熙载夜宴图 顾闳中(五代)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五代南唐时期韩熙载家中的一场奢靡的宴会场景。全图共分为五个段落,首段“听乐”,韩熙载与状元郎粲坐床榻上,正倾听教坊副使李家明之妹弹琵琶,旁坐其兄,在场听乐宾客还有紫微朱铣、太常博士陈致雍、门生舒雅、家伎王屋山诸人;二段“观舞”,众人正在观看王屋山跳“六么舞”,韩熙载亲擂“羯鼓”助兴,好友德明和尚不期而遇此景,尴尬地拱手背立;三段“暂歇”,韩熙载与家伎们坐床上休息,韩正在净手;四段“清吹”,韩熙载解衣盘坐椅上,欣赏着五个歌女合奏;五段“散宴”,韩氏手持鼓槌送别,尚有客人在与女伎调笑。?这幅画的色彩鲜艳又不失优雅,采用了工笔重彩的手法,画面细腻艳丽富有装饰性。作品的艺术水平也相当高超。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又富有变化,尤其敷色更见丰富、和谐,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几案坐榻等深黑色家具沉厚古雅,仕女裙衫、帘幕、帐幔、枕席上的图案又绚烂多采。不同色彩对比参差,交相辉映,使整体色调艳而不俗,呈现出高雅、的格调。高逸图 孙位写心立意与以大观小 a.“写心立意”:通过表现客观世界实现自我精神的抒发。——中国画的诗情画意
b.“以大观小”:超越直观世界,用心灵的眼笼罩全景,从全体来看部分,把全部景界组织成一幅气韵生动、有节奏、有和谐的艺术画面。——中国画的构图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具有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墨梅图》王冕(元)
画面上,孤石倒立,残荷斜挂,一只缩着脖子、好像瞪着白眼的水鸟孤零零地蹲在石头上,显得极其寂寥孤傲,很像是画家的自我写照。全画笔墨简练,画中大片空白更增强了作品悲凉的气氛,恰如古人所说的“无画处皆成妙境”。
《荷花水禽图》朱耷 (清) 《菊花》吴昌硕(晚清)《兰竹轴》郑板桥(清)
渔村小雪图“骨法用笔与应物象形” a.“骨法用笔”
是说的与骨法概念密切相关的问题。
南齐谢赫德六法中的“骨法用笔”一法中,借用“骨法”来说明用笔的艺术性,包括着笔力、力感、结构表现意思在内。
b.“应物象形”
  蕴含着天人关系和物我交融的古代哲学思想,它代表着中国画家的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应物”: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反应状态。
  “形”头脑中经过加工的艺术形象,它可以是有取舍、有想象、有夸张的艺术意向。水墨画:
以中国画特有的材料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可以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 中国画讲究笔墨二字,也就是用毛笔的不同部位和各种不同动作,再加上用不同的墨或色,就能表现出各种花鸟的形、质、量以及笔墨变化的情趣来。
如何用笔?笔管垂直
造成的点线圆满浑厚
?笔管倾斜
造成的点线削利险峭
中锋侧锋侧锋中锋如何运墨?墨的色调将大量水墨直接或用笔泼在纸上。
运墨有三种1、泼墨2、破墨将浓墨加在一层湿润的淡墨上。
?3、积墨以浓淡适宜的水墨在画纸上层层积染。 淡墨画出虾的身体:
表现虾体的晶莹剔透之感。
齐白石是怎样用墨色来表现虾的质感的?重墨画虾的眼睛、须、脚和肠腺:
表现虾须的坚硬,
特别是虾头重墨一笔增加了虾的实感,栩栩如生。《墨葡萄图》徐渭(明)
泼墨法,点染出纷披错落的藤条和透明欲滴 的葡萄。笔墨奔放淋漓,随意挥洒,状物不拘形似,神 韵自在。
“随类赋彩与色不碍墨”  “随”对象的形、色、质、香等类相,以及画家审美心理感受的类相而“赋彩”。 《簪花仕女图》 中国画的意境与章法 诗书画印结合是中国画的一种特殊艺术风格,兴起于宋代。画家借助题诗、款识、书法、印章等艺术手段,作为画面的补充、阐发、烘托和说明,来尽情地倾露自己的思想感情。 寒江独钓图中国画的诗书画印结合表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