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教学设计
一、课题:《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二、教学分析
学生分析:陶器和瓷器在学生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关于陶器和瓷器的性质及其原材料、工具,工艺技法等方面的特点便于理解,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有利条件;但学生对古代的陶器和瓷器是陌生的,因此,教师需要针对这一情况广泛地搜集相关材料,帮助他们加强认识与理解。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量大,知识的专业性强。要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带领学生了解我国古代陶器与瓷器的艺术成就很困难。教师要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作品展开教学,注重向学生渗透鉴赏的点,使学生学会方法,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地分析其他相关作品。
三、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艺术成就及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技能目标:学会从造型与装饰结合的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古代陶器与瓷器》是人教版高中美术中国美术鉴赏部分的第三课内容,共一课时,下面我将从四个方面对本课内容的教学设计说一说: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工艺美术鉴赏课,主要是对陶器与瓷器单元内容作一个全面总结,使学生对工艺美术史上的陶与瓷作适当的了解。陶瓷是门实用性很强的工艺美术,它要求以简洁、朴实、明了的外型及图案,强烈的视觉效果,给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课以大量的陶器与瓷器为主线,结合图片、多媒体、幻灯等教学手段,辅以讲解,使学生从陶瓷的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到工艺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自己对审美创造的认识。
2、教学目标的确定及依据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让学生在对美的玩味中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对美术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因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①
知识与能力:让学生初步了解陶与瓷之间的区别;并培养学生鉴赏陶瓷艺术的能力。 ②过程与方法:在具体鉴赏陶瓷的教学情境中,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共同学习、互相促进的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艺术的过程中,感悟中国陶瓷为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教学重点及难点
因为陶瓷艺术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所以确定本课的重点是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
同时由于学生起步水平不同,观摩生活的感受不一样,所以确定本课的难点是如何鉴赏名瓷作品。
二、教法设想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和本课教材的学习内容,结合高一学生的身心特点,遵循科学性和目标性原则,教师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以期收到良好的效果。
1、目标教学法:学生通过阅读相关材料和观赏实物,基本掌握
陶器与瓷器的形成、并对其艺术特点有比较完整的把握。
2、注重个性教学法: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性,使每个学生都能释放出个性色彩,设置不同的难度,让学生自由选择,给学生留下选择的余地和发展的空间。
3、师生互动教学法: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师生共同参与下完成教学任务。
三、学法指导
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分组讨论,生生对话,共同完成问题的探究。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要想上好一节美术课,导入是一个关键的环节,除了按照课程标准要求外,还要开动脑筋精心设计课堂的导入,力求在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运用恰当的情景导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课教学
陶瓷的艺术造型与设计(重点)
学生阅读相关材料,并在下列问题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生生对话。
1、
设疑:
①古代陶器与瓷器有哪些区别?
②如何鉴别四大名窑?
设计依据: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并在阅读中了解陶器与瓷器的异同点。
2、
释疑:①生生对话,学生相互间交流学习的成果;
②师生对话,在生生对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疑难问题进行探讨诠释。
3、探究:结合图片、幻灯、多媒体,分组探讨,找出课本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说说这些作品各自的特点。
设计依据:提高学生分析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克服个别学生在游戏答辩时害怕的心理;充分发挥组长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讨、自我控制的能力。
4、释疑:师生对话,引导学生学会鉴赏作品和归纳作品的类别。
设计依据:使学生了解陶与瓷的美术特征;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建立完整的鉴赏理念,培养学生自鉴自赏的能力。以此突出重点。
名瓷鉴赏的标准(难点)
1 思维拓展:设置不同难度,学生自选练习。
设计依据:①让学生仔细观察名瓷,并认真作好记录,看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
②师生对话,共同归纳名瓷鉴赏标准。
a根据各时期陶瓷胎质、釉色的特点来判断;
b根据各时期陶瓷纹饰的特点来判断;
c根据各时期陶瓷造型的特点来判断;
d从历代陶瓷的款识来判断。
2 鉴赏小试:
①
演示古代名瓷图片;
② 学生分组合作鉴赏,学生代表分别表达对陶瓷的认识、鉴赏。
设计依据:在上一环节对名瓷一一认识的基础上的再认识;通过师生对话互评,让学生懂得鉴赏是一种审美活动,从中培养学生对美的追求。
3 个性表达:
出示问题:
同学们,美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请你们睁开发现的慧眼,说说生活中你发现了哪些优美的瓷器,它美在哪里?
设计依据:美既是生活。这一环节其目的是引领学生观察生活,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培养学生追求美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三)小结反思:
通过学习陶器与瓷器的知识,不仅让学生重新认识了泥土的生命,提高了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并在师生互动中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通过反思,实现教学相长。
(四)板书设计
设计依据:根据授课重点、难点要求,通过醒目、简洁的文字板书让学生易于理解、掌握。
本溪市高级中学美术教研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