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天上人间——壁画 教学设计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课 天上人间——壁画 教学设计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10-11 21:33: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课
天上人间——壁画
教学设计
1.了解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样式之一的壁画在体现社会功能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古代壁画发展盛期汉唐时代壁画作品的特点、代表性作品的题材、艺术成就。
2.通过作品了解欣赏中国古代壁画精湛高超的艺术表现手法和技巧,以及独特鲜明的民族艺术风格,培养感受、体验、鉴赏艺术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教学重点:
1.中国画在其历史发展中,适应社会生活需要产生过的多种绘画样式,建立大中国画的观念。
2.清楚佛教石窟寺壁画各种题材,如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等的相互关系,体现的宗教意义。
教学难点:
把握中国古代壁画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了解当时社会的审美意识。
教具资料
多媒体设备
一、教学过程:
组织教学:展示课题,营造氛围,师生问好。
二、导入部分:
1.
播放视频《九色鹿王本生故事》(部分),学生观看视频。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法把学生带入情景,吸引学生注意力。
2.
学生补充未完内容,刺激回忆,活跃课堂。
3.
师概括总结,引出本课内容。
三、新授部分:
1.
壁画——装饰壁面的画,作为建筑物的附饰部分,通过与建筑物的相互适应, 达到装饰与美化的功能。展示图片
2、幽冥世界的奢华——墓室壁画
1)
历史背景:
a)
灵魂永生;
b)
儒家忠孝之道,“举孝廉”。
2)题材内容:
3)表现手法:写意
写实
4)代表作品分析:《狩猎出行图》
位于乾陵章怀太子墓,高约2米,长约9米,构图气势磅礴,宏伟壮观,是唐代墓室壁画中的精品。整幅画面中现存46个鞍马人物,浩浩荡荡地奔驰在长安郊外的大道上。人物排列有序,最前方为两名探路随从,两侧为执旗卫士,最后为两匹辎重骆驼和殿后随从,中间大队人马束腰佩箭,架鹰抱犬、前呼后拥。
他身无佩箭及箭囊,坐骑是一匹白马,与其他人所乘之马截然不同。为了避免马在奔跑中互相干扰,
其它马匹均剪鬃扎尾,
而这匹白马则颈披长鬃,
马尾垂散,由此分析,
骑此白马的人应是章怀太子李贤。
狩猎的大队人马中可见多人架鹰携犬,这是当时社会上层的一种时尚。当时唐长安城中狐狸很多,
有关狐神、狐妖作祟的传说也很多。据说狐妖最惮忌的就是猎犬,
因此长安城内官吏家中多养猎犬。
5)墓室壁画的艺术特点:
人物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强.画风细腻,手法写实且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3、天地之间——宗教壁画
1)地理位置:敦煌 丝绸之路 乐僔僧人
2)题材内容:
3)代表作品分析:《西方净土变》
表现技法的运用:中国画的线条 晕染方法
色彩之谜
4)宗教壁画的艺术特点:
A.
中国特色

建筑

飞天

菩萨女性化:印度佛像男女特征明显,传入中原后,不表现男女的特征,一方面受儒家思想影响,儒家思想认为裸身有伤风化,不文明不道德,故不表现男女特征,另一方面,符合佛经说法,佛国世界“非男非女”。
B.壁画技法上的交流
C.释儒道三家思想的大融合:敦煌
壁画中出现了“秀骨清像”的士大夫形象,这正是佛教传入中国后与道家神仙思想相结合的反映。
有此经变描写十月怀胎、分娩成长、长大成人、忤逆、不孝等情节。这不是宣传佛教,而是宣扬儒家孝道思想。
在经变的艺术境界中,还蕴含着多层次的意境:宗教境界、政治境界、伦理道德境界等,充分体现了释、道、儒三家思想融合在一起的中国特色。 4.音乐舞蹈的宝库
敦煌壁画中反映的舞与乐是联在一起的整体,舞是乐之形,乐是舞之声,它融合了各民族和各国舞乐的因素,它的多元性是很明显的。主要可分为三类:中原汉民族的舞乐,如清商乐、燕乐等;西域兄弟民族的舞乐,如龟兹乐、疏勒乐、高昌乐等;外国舞乐,如天竺乐及中亚波斯等国的舞乐。
4、图表比较分析
5、壁画的现代技法表现:
6、课后小结
学生讨论:什么是天上?什么是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