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 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教学设计 (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课 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教学设计 (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7-10-11 21:38: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课
三度空间的艺术——古代雕塑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由于学校客观条件所限,我们的学生对获取课程的相关背景资料相对有限,但针对本课相关的资料、常识性的知识学生们还是了解的,难点在于对于古代大型雕塑的特点的理解,所以,课堂上老师合理的引导,具体作品的对比分析,学生还是能能够理解掌握的。
教学目的
1、了解中国古代大型雕塑的遗存。
2、了解中国古代陵墓雕塑的内容:地上纪念性雕塑、墓室内随葬的俑,其代表性作品与艺术成就。
3、了解中国古代宗教雕塑的代表性作品及艺术成就。
4、认识宗教雕塑的丰富内容和艺术表现上可以继承的价值。
5、感受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独特魅力及其震撼性。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对典型作品的艺术分析,启发学生理解大型广场雕塑与室内小型雕塑的不同特点;理解不同材质的作品对雕塑语言的不同运用。
2、古代随葬的俑和明器所反映的灵魂观念对后世仍有影响,现在社会上仍有以纸人、冥币等随葬的封建迷信活动,启发学生对此有批判的认识。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内容是中国古代陵墓雕塑(教师板书课题)
师:
什么是陵墓雕塑?
墓前设置显示地位的石人石兽等雕刻及墓中放置的大量精美的俑,这些都属于陵墓雕塑。
什么是俑:是为改变人殉葬风俗而出现的替代品,也就是偶人。
一:秦始皇兵马俑---世界上最大型的雕塑群
师:对于秦始皇兵马俑,我想大家对它并不陌生,那么请问
这些大型的地下雕塑为什么会出现在秦朝呢,也即秦俑出现的历史背景?(学生思考讨论并作答)
师总结:
古人相信人有灵魂,灵魂不死,通过陵墓进入天堂,从秦汉以来,盛行厚葬,帝王贵族希
望死后升天,仍然过着享乐生活,生前不惜花费巨资修建陵墓。秦俑满载着秦始皇的梦想与希望,恢宏的气势显示出秦国“士勇兵利,车坚马良”的强盛局面,体现了秦军豪迈勇敢的战斗精神,,映射出“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气魄和秦始皇统一六国时所向披靡的宏伟景象,再现了秦始皇南征北战,统一中国的历史场景。
学生欣赏图片分小组讨论秦俑的特点
师:在这几个图片中你分别看到的是什么,用你喜欢的词语形容一下你的感受,能否总结秦俑的特点(小组讨论并回答)
师总结:
1规模宏大——地下军阵
2数量多
3表现精细、神态各异、千人千面
陵墓雕塑包括两大部分:地面上神道两侧的石刻造像,地下陪葬的俑
二:
霍去病墓雕塑群
出示图片《伏虎》(学生边看图片边思考问题)
欣赏霍去病墓前石雕《伏虎》
将《秦俑》与《伏虎》进行比较,找出二者艺术风格的异同,并结合历史背景知识谈一谈秦汉两种雕塑风格为何不同?
总结:《伏虎》特点:巧妙利用石材的天然形貌,因式造型;圆浑天成的雕塑,质朴雄浑,展示出作者高超的写意智慧和西汉时期大气磅礴的艺术风貌,更能给观众以想像的空间。
相同点:都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物,反映社会状况。
不同点:
秦俑:陶质
写实
造型严谨
细腻传神 汉俑:石质
写意
造型夸张
圆浑质朴
历史背景:秦代推崇法家思想,艺术家思想也受到限制,不敢越雷池一步,因此它是写实的,再现自然的。汉代政治清明,社会安定,推崇儒道思想,艺术家思想也得到空前放松,也就出现了写意的风格。
三:宗教雕塑
宗教雕塑是以宗教教义、故事、人物、传说为题材的雕塑。我国由于佛教传入较早,影响广泛,所以在宗教雕塑中以佛教造像为多,佛教雕塑艺术成就最高。现存的主要是四大石窟寺:敦煌、云冈、龙门、麦积山。
1、敦煌莫高窟
在甘肃西部,敦煌县东南的鸣沙山东面的崖壁上。
特点:是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容壁画、雕塑、建筑于一体以壁画和泥塑著称。
2、
云冈石窟
位于山西大同的武周山北崖,依山凿窟。
特点:以壮观的石刻闻名。
3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洛阳城南25公里处伊河两岸的龙门山,开凿于南北朝北魏孝文帝时期。
特点:是历代皇家贵族造像,最集中的地方,具有“皇窟”的美誉,也以壮观的石刻闻名。
4、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是一座状如麦堆的孤山,石窟就开凿在山体垂直峭壁上。
特点:以泥彩塑像为主,塑绘结合、线面结合,被誉为“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
总结: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雕塑,大家课后可以从互联网上搜索一些世界上优秀的雕塑去欣赏。